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百年佛缘:聆听星云大师亲述生命历程(套装9册)
百年佛缘:聆听星云大师亲述生命历程(套装9册)
星云大师
¥299.99
《百年佛缘》是星云大师的一部口述历史,从1911年辛亥年间谈起,直到现在。顾盼前人与来者,将一个世纪里与星云大师有关的人与事的脉动及轨迹,深浅出地呈现出来,生动立体地凸显在读者眼前。书中细腻地叙述了大师近百年的生命历程,穿插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不仅为中国佛教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其精彩感人的故事,更是普通大众修身养性、励志为学、臻于幸福安乐的处世心法。 星云大师通过这部口述历史把自己人生八十多年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了个人的苦难童年,讲述了与母亲、外婆的滴滴,讲述了自己出家的缘由,讲述了到台湾后的诸多遭遇,讲述了自己对佛教的坚定信仰,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世界各地弘扬佛教,如何提倡并践行佛教走人间、走大众的生活,讲述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讲述了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相连及与大陆各界的往来。这部口述历史内容之丰富,史料之翔实,称之为“奇书”是不为过的。 各分册内容简介: 《生活篇》 星云大师在战乱时期成长的历程。大师幼年时家境贫困,又经历过北伐、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亲人离散,几经磨难,但在善良慈爱的外婆影响下,养成了勤俭、正派、勇敢和不计较的个性。 书中触及了*令现代人困惑的感情和金钱问题。大师承认,修道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唯其能将己身奉献予佛陀,故能将私爱提升至大爱,终于臻至“无碍”的境界;至于金钱的价值,大师认为“有钱经常会带来烦恼,故不为其所诱惑,反而得到欢喜和满足”。简明易懂的论述拨了亘古以来人们心头的迷雾。 《社缘篇》 数十年来星云大师与全世界领导人物以及企业、传播等各界百余位杰出人物之间的交往情形。在台湾,从蒋经国到马英九等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政党领袖都曾多次来访而与大师结识,并给予大师一致的敬重与礼遇;在国际上,大师与印度总理尼赫鲁、泰王普密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等均有往来。令人感佩的是,大师对每一位友人,无论长幼男女、宗教派别、地位高下,几乎都熟记在心。 《文教篇》 大师与文化名流以及其他艺文界人士交往的过程。近年大师提倡读书风气,在海内外兴办学校,创立星云真善美新闻贡献奖和华人文学贡献奖,持续鼓励社会民众多读好书,为匡正社会,净化人心做了许多努力。大师酷爱文学,喜欢写作,但至今还没有一张固定的写字桌,他的数以千万的文字大多是在匆忙的弘法过程中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撰写出来的,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大师思考和写作的地方。 《僧信篇》 以佛门中人为叙述对象,其中包括星云大师的同门师友以及国内外的道友。佛门中的高僧耆宿,至今仍烙印在大师的内心深处;佛光山上热心奉献的每位比丘、比丘尼、师姑和义工干部,他也不厌其烦地逐一介绍。星云大师讲述的这些佛门子弟牺牲奉献的真实故事,是值得读者汲取的宝贵人生智慧和经验。 《道场篇》 星云大师四十多年前创办佛光山的经过,以及近年筹建佛陀纪念馆的过程。大师兴建道场的主要缘由是“大家以法聚会,身心才会慢慢得到净化”,而才能实践“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本篇还详细记载了大师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地佛教之间的交流,并与各地弟子结缘的诸多往事。其中,一九九六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弘法大会,更创下许多*的历史纪录,是海外弘扬佛法的一次盛会。 《行佛篇》 星云大师弘法行佛的经历,可以让读者见识到大师如何为佛教拓出一条更宽广的路。他勇敢颠覆“僧侣不问世事”的刻板印象,积极建立人间佛教,走出庙宇,投身群众,怀抱着佛陀的爱心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如“三好运动”,倡导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世界佛学会考”,鼓励人们研读佛书,净化精神内涵;“百万人兴学”,发心筹办大学。每一项活动,星云大师及佛光山每一名成员无不善用智能,竭尽心力,全力以赴,为芸芸众生带来了更多平静、喜乐、圆满。 《新春告白》 自从一九六七年佛光山山以来,星云大师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发表一篇告白,从未间断,至今已有四十七篇。告白里,大师把佛光山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一一道来。其中的折磨与辛酸,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全书的文字自然流畅,像一篇篇至情至性的诗赞,沉淀在文字背后的是建寺、办学、传道的苦心孤诣和所付出的血汗与智慧。星云大师全力倡导化敌为友和有容乃大的祥和观念,决心“把欢喜布满人间”。 《别册》 有系统地汇整了大师历年来的弘法大事纪、著作一览表,可以看到大师弘法的历程和所付出的艰辛,也增添了本书的史料价值。另有《师父其人》一篇,是星云大师的弟子们每个人用一百字,写下的对大师的看法,为读者提供认识大师的另一个角度。
49元5本 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
(法)阿尔贝·加缪著;潘舲译
¥15.92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是加缪对荒诞哲学深的分析和阐释。 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觉醒的一面旗帜,从荒诞哲学出发,直面人生的困境,寻找世界的深度和意义。
49元5本 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
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
王正
¥29.40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十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天人之辨、人禽之辨、仁义内外之辨、仁礼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君子小人之辨、义命之辨、王霸之辨以及儒法之辨的探讨,发掘儒家道德哲学的源头及其核心价值,分析其理论架构和逻辑特色,引导读者思考人的道德意识如何产生、演化并终实现德性生活的过程。
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
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
德尔松
¥30.40
摩西•门德尔松是德国启蒙运动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被称为德国的苏格拉底。《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是他生前出版的后一本著作。 1785年雅可比出版著作《论斯宾诺莎的学说——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一书,他指出门德尔松好友莱辛向他透露自己信仰斯宾诺莎哲学。雅可比花了较大力气论证斯宾诺莎哲学实质是无神论、虚无主义,并一步指出其根源在于理性本身。由此可见,雅可比是借“爆料”批判启蒙哲学。 《晨时》这本著作是对雅可比的回应,也是对启蒙哲学的维护。它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讨论什么是真理,即我们如何获得客观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论证上帝存在。门德尔松同样批判斯宾诺莎哲学,指出其学说本质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一即一切取消了个别事物的实体性,而一切有限之物无法构成一个无限的一。此外,门德尔松又指出从斯宾诺莎的无限实体推不出思维与广延两个属性来。批判了斯宾诺莎哲学,门德尔松指出莱辛信仰泛神论不假,但信仰的是精炼的泛神论。这种泛神论认可一切事物存在于神中,但又不否认神的决断,不把广延归之于神,门德尔松认为这样就可以回避雅可比的指控。雅可比认为理性必然导致无神论与虚无主义,而门德尔松论证理性并不必然如此,由此门德尔松就为启蒙哲学辩护了。在后一章,门德尔松实际在回应康德对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他尝试为本体论证明辩护,现在也有学者在尝试复活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晨时》与雅可比《论斯宾诺莎的学说——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是德国泛神论之争关键的两本著作。泛神论之争涉及理性,情感,信仰等问题,深刻影响了启蒙哲学、浪漫主义与德国观念论的走向。
49元5本 修昔底德的春秋笔法(“经典与解释”第17期)
修昔底德的春秋笔法(“经典与解释”第17期)
刘小枫
¥26.00
在西方产生的为数不多的伟大史家中,修昔底德被认为是*政治性的史家、所有时代伟大的政治史家,他充分地理解并表达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同时,修昔底德是一个温文尔雅的雅典人……如果政治史学背后有某种智慧,如果有某种智慧合理地说明了政治史学,那么在修昔底德的篇章字句中有可能发现这种智慧。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他把当时希腊哲学家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典范。本书收的论著对修昔底德著作的历史学意义、其著作中的诸神以及他的文风行了深的阐释与论述。 修昔底德的著作主要致力描写一系列特殊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同时,它还要揭露政治生活永恒的或不变的品性。鉴于修昔底德称自己的著作是“千秋万世的瑰宝”:通过理解修昔底德对于其时代的政治生活的报道,所有未来的世代都可以理解他们自己时代的政治生活的真谛。
共和与经纶(增订本)
共和与经纶(增订本)
刘小枫
¥66.00
2012,作者在北京三联书店刊行《共和与经纶》。通过释读熊十力写于1951年间致林伯渠、董必武、郭沫若,“并恳代陈毛公赐览”的长函《论六经》, 以及熊十力在1949年至1951年间刊印的其他文迹尤其《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作者尝试探究熊十力经学思想与共和革命精神的关联,以及儒家心学与西方启蒙哲学的内在亲缘,而理解共和精神给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文化的品质下的深刻烙印。 此次重新刊行《共和与经论》,作者增补了三篇。《现代儒家公羊学与历史哲学》写于1990年代末,与《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属于同一时期,收本书时重新写过。《诗言志的内传理解》写于2018年,通过对廖平《诗纬》的疏解,表明中国古代诗学之性情之学、哲学或者政治哲学、立法学的真实面貌。《成为<水浒传>的高明读者可能吗?》写于2016年,以对话体行人物分析,重新探讨了《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隐而未彰的问题。
49元5本 政治哲学中的摩西(“经典与解释”第14期)
政治哲学中的摩西(“经典与解释”第14期)
刘小枫,陈少明,高诺英
¥26.00
本书主题“政治哲学中的摩西”。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问《圣经》。致力于检审摩西一生所经历的种种政治事件中的政治教益。视摩西作为政治家和审判官。其中所提出的类似问题:依法统治与好人专断。那种统治更好?都是政治理论中的古老而根本的问题。
尼伯龙人
尼伯龙人
[德]弗雷德里希·黑贝尔
¥75.00
《尼伯龙人》改编自中世纪德国重要的叙事文学之一《尼伯龙根之歌》,讲述了发生在勃艮第王族中的爱恨纠葛。勃艮第国王恭特,为求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求助于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克里姆希尔德公主许配给西格夫里特。然而,四个人两两成婚之后,出于误会和旁人挑拨,恭特国王害死了自己的妹婿西格夫里特,终引来公主的复仇。故事充满浓郁的悲怆色彩,体现作者对变革社会的反思,和对以悲悯、自省为核心的道德观的推崇。 《尼伯龙人》出版于1861年,1861年1月31日在魏玛首演,之后在德国各地剧院都有频繁的演出,是除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族的指环》外有影响力的以尼伯龙人神话作为题材的戏剧作品。
49元5本 赫尔墨斯的计谋(“经典与解释”第7期)
赫尔墨斯的计谋(“经典与解释”第7期)
刘小枫;陈少明
¥33.00
本书从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古今中外哲学史上的名家对当代哲学和古典哲学的分析研究,有对古典作品的研究,对思想史的研究,还有旧文新刊上的重要论题。真实作为历史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篇幸布局与行文明晰作为手法应该通俗易懂。一个是肌体,另一个是肌体的健康。当我专注于哲学与城邦之间的张力,也就是专注于政治哲学的至高主题时,就进一步确定了这种想法。至高形式的、或海德格尔式的当代哲学与古典哲学的区别,是由当代哲学的历史特性塑造出来的,以所谓的历史意识为先决条件,因此必须了解这种意识多少有些隐私、的根源。
五灯会元校注(全六册)
五灯会元校注(全六册)
曾琦云 校注
¥480.00
 《五灯会元》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部伟大的禅宗经典巨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由《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五部禅宗灯录改编而成。保留了“五灯”诸书的精华,修改润色了适于实修的公案典故,是中国禅宗史料*为齐全的古代文献。 本书在参考之前旧版本并纠正其错讹基础上,对《五灯会元》进行了重新点校、注释并解读。注释详尽,解决了阅读难题。“概要”为点睛之笔,对禅师的生平与思想进行整体解读,或简单概述,或补充史料,或研究重点难点,或分析禅宗典故与公案的含义,使我们对每一位禅师的行迹以及教化都有深刻的理解。“概要”后写上参考文献,使读者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墨学与现实文化趣谈
墨学与现实文化趣谈
孙中原
¥46.50
 用现代科学方法,全方位、大视野,系统展示墨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详论墨子创说、后学创新、微型百科全书《墨经》十八门学科的范畴与原理,分论墨家自然科学五门、人文社会科学十三门,融通墨学与现实文化,促墨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49元5本 兼爱天下的情怀:《墨子》
兼爱天下的情怀:《墨子》
林存光,化涛
¥42.99
本书是对《墨子》一书主要篇章的简要注解和品评,内容包括对各篇题旨要义的解说、疑难字句的注释和佳句精义的品评赏析,希望通过对《墨子》文本的解说、注释和品评,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墨子思想的精义要旨和墨家学派的独特魅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先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先秦诸子的哲学辩论都是围绕着如何治国平天下而展开的,他们思考的问题和提出的应对之策,对今人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在诸子百家中,墨子可以说是一位尊天信鬼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富有爱心和理想、关注民生、重视民利而讲究功利和实用的思想家,是一位主张尚同一义、推崇圣贤政治的政治哲人。他的整个思想世界是由这样一些观念和主张编织而成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这就是墨子的十大“教义”。这些主张,对今天的为政者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书稿体例设置合理,每一篇有导读、有原文、注释、翻译和品评,并根据原文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灵活处理,并不是每个板块在每章都是全的,节省了篇幅,降低了阅读难度。品评和导读既忠于《墨子》原著原意,有紧贴时代需要,非常具有启发性。
49元5本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赵复三译
¥33.60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
俞宣孟
¥78.40
本书是一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西哲学比较”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作者另辟蹊径,主张走出对西方哲学思想范式的依傍,提出了启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极具原创性的方法——生存状态分析。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回顾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程,提出中西哲学的不同不在于概念,而在于生存在世的结构;第二部分具体运用生存状态分析方法,分析中西生存状态的不同特征,旨在突破文本比较的困境,实现中西哲学的会通。
孟德斯鸠文集 第5卷 杂文选
孟德斯鸠文集 第5卷 杂文选
孟德斯鸠
¥112.00
孟德斯鸠除了流传于世的《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这三部长篇作品以外,还撰写了很多文章,有的在他生前已经发表,有的在他身后方被发现;此外,孟德斯鸠还留下了诸如《随想录》《随笔》那样内容丰富的笔记,这些由于语言原因而鲜为中国读者所知的著作,对于了解、认识和研究孟德斯鸠,都是极好的手材料。本书所选篇目,曾转请法国孟德斯鸠研究会会长、里昂师范大学的伏比拉克教授过目并获得首肯。本书编译的宗旨是较为全面地展现孟德斯鸠的学术面貌,因此,既收了不少政治、法律、经济和宗教方面的文章,也收了几篇不妨称之为小说的故事,甚至还收了几篇纯属自然科学的论文;安排在本书后的两首诗虽不足以证明孟德斯鸠是个诗人,却可以让大家知道他也写过诗。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一)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一)
张祥龙
¥102.40
.
49元5本 听张居正讲论语
听张居正讲论语
张居正
¥34.50
张居正讲评《论语》古本是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制的皇家读本,本书在古本的基础上进行了翻译,包含《论语》原文、今译、张居正讲评原文、译释,可谓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张居正曾先后担任明穆宗隆庆皇帝的侍讲侍读,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知经筵官,可谓两代帝师。他对《论语》的讲解集历代名家大儒思想之大成,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即讲出了帝王之道、领导之智又讲出了修身之理,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论语》,了解儒家思想。
49元5本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兰 译注
¥19.99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为孔子后人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用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幸福与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十讲
幸福与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十讲
陈斯一
¥40.80
本书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行逐卷逐章的讲解,从古希腊文化重视自然和卓越、正义与友爱的幸福观念出发,阐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哲学思考,力图呈现出这部哲学杰作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挖掘它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以及对现代人的启发。本书既沿着《尼各马可伦理学》自身的思路,深浅出地讲解幸福、德性、智慧、快乐、友爱、沉思等一系列概念和主题,流畅清晰地勾勒出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完美灵魂和至善人生,同时也贯穿着一条中西文明比较的线索,关注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伦理学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伦理学在人性、善恶、修养、家国等问题上的异同,提出作者基于多年研究与授课而形成的见解。
*卷  总论
*卷 总论
总主编 叶秀山;王树人;作者 叶秀山;王树人
¥80.00
本书是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之总论,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叶秀山撰写的“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下篇为王树人撰写的“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上篇论述了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西方哲学之本源、哲学的古代观念、哲学的古典形态、哲学的当代形态,以及西方哲学中经验主义传统及当代分析哲学之趋向。下篇主要对“融合”概念的深层内涵、翻译的本质及其在哲学和文化融合中的地位做了探索,主要涉及三个历史阶段:明末清初中西哲学、文化之融合;清末民初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基本问题与特;五四运动到20世纪40年代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黄金时期。
第五卷  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
第五卷 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
尚杰
¥105.00
本书是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之分卷。全书立足于经典原著,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以优美的文字创新性地介绍了18世纪启蒙时期的法国哲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了蒙田、帕斯卡尔、培尔、丰特内勒、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七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篇介绍了拉美特利、萨德、狄德罗、爱尔维修、孔狄亚克、达朗贝尔、霍尔巴赫等七位法国唯物主义者;下篇介绍了布丰、杜尔哥、孔多塞、西哀士、圣西门、孔德等六位社会科学领域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