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三)
¥10.99
诸子百家学说,一览无余;华夏史诗绝唱,贯通古今。《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他将中国近代的治学方法和西方的科学方法相结合,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历史研究新方法,为中国传统史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本书内容代表了傅斯年*时期的精华,对后世研究史记有着巨大的影响。


品读经典:读禅阅世(二)
¥10.99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读禅阅世》收录他大部分作品,包括小说、诗歌等。他的小说大多脍炙人口,多以恋爱悲剧为题材,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郁达夫评价他说:“苏曼殊是一位才子,是一个奇人,天才是有的,灵性是有的,浪漫的气质是很丰富的,曼殊的才气,在他的译诗里、诗里、小说里、画里,以及一切杂文散记里,都在流露闪耀。”


左传-1
¥7.78
《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左传-5
¥6.99
《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品读经典:读禅阅世(三)
¥10.99
《读禅阅世》收集苏曼殊主要佛教文章,小说,以及部分回忆、纪念他的诗文。苏曼殊作品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动人,对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一生多才多艺,能诗擅画,通晓多种语言,尤通佛理。周作人评价他说:“曼殊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看他的绝句与小品文可以知道,又生就一副浪漫的性情,颇足以代表革命前后的文艺界的风气。”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成中英文集·第七卷)
¥49.00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以分析的重建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和思想的综合特征,通过分析当代英美哲学的发展阐释西方哲学的特色,以中西哲学家为例比较中西哲学同异,并对中西融合之道、会通之前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等内容行了论述,既体现出中国化特质,又体现出世界化的眼光。


《弟子规》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14.46
《弟子规》是清朝以来有广泛影响的蒙学读物,与《三字经》、《千字文》等相配合,在推动民间礼义文明和儿童德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弟子规》的内容来源于《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可以视为孔子的教学大纲。《弟子规》包括了孝悌、忠信、仁爱、恭谨等儒家修身功夫,内容具体详尽,紧扣人伦日用,为现今国民教育中*为紧缺的儿童礼仪修养教材。 《〈弟子规〉读本》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准确阐发了《弟子规》的义理,以及它对于当代青少年教育的现实意义,对儿童修身做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中国哲学立法——西方哲学视域中先秦哲学合法性研究(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第3辑))
¥46.80
在西方哲学视域中,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何在?这是中国哲学界讨论了多年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中国哲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本书从荀子、《周易》、墨子和列维纳斯四个主题手,展示国际中国哲学研究为中国哲学立法所做的艰辛努力。如何借用本质主义和心灵哲学来诠释荀子,如何借用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如海德格尔等西方形而上学思想来诠释《周易》哲学,如何借用西方的政治思想来讨论墨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如何在列维纳斯和中国哲学之间建构一座理解的桥梁,这些都是西方哲学界关注和探索的重要主题。本书是在西方哲学视域中努力为中国哲学立法的力作,有助于国内学界了解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的状况,更加全面深地理解西方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


康德宗教哲学文集(注释版)(康德文集注释版)
¥46.80
本书收康德宗教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证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证据》、《一位视灵者的梦》等著作和《论神义论中一切哲学尝试的失败》、《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美是幸福的时刻(爱智书系)
¥8.00
当我们为一种美而屏住呼吸,或尖叫、或落泪的时刻,那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在万物表面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真实?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美、离不艺术的滋养?这本小书带给你的不单是美学的知识和常识,还有美的享受。从作者心泉泊泊流溢的文字 清新、蕴藉、隽永,带领你认识美、领略美、咏叹美,并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体验到幸福!

快乐的知识
¥5.00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之一。尼采用格言隽语的形式,以明快的节奏,分五部分阐释了他的哲学思想,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书中附有译自英文和日文的尼采研究文章,便于读者准确地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本书旨在让读者通过阅读,有所思考,并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


经典再现:平民的哲学(套装共五册)
¥30.99
《重读经典》系列包括《孟子:平民议政》、《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论语:平民正心修身》、《大学:平民的修养》、《中庸:平民处世哲学》五部经典佳作。作者从一位普通百姓的视角,重新注析解读了《孟子》、《庄子》、《论语》、《大学》、《中庸》,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激发读者的思考,使经典的内容可以更深入人心。


胡适经典合集:《胡适四十自述》+《胡适谈哲学与人生》+《容忍与自由》套装共三册
¥30.99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他人生所到的每一处都有描述,比如他的家乡、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任职时所在的北京等等。通过这些不仅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等领域的状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的轨迹内容。在本书后,还附有精选的几篇胡适文章和胡适家族的世系表,通过阅读他的文章,也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的思想信念,这些都对读者大有裨益。不仅如此,还可感受到胡适儒雅、睿智的文人风范,了解一个鲜活的胡适。《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容忍与自由》一书所选篇目展现了胡适深刻、犀利的思想观点,也侧面展现了他在纷繁时事中的人格魅力。涵盖其从青年至晚年的各类文章,读者也可从中发现他思想上的转变,特别是“容忍与自由”,胡适年岁月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由于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大大提升。这些白话演讲和文章都十分浅显易懂,展现了胡适的睿智,使读者了解胡适思想的同时,能帮助读者理解那时学术界的状态,了解当时的世界和中国。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侃侃而谈的智者,也可以从他谈话的内容中,体会对加家国的热爱,以及胡适对民主和自由的坚持。


历史的灵魂(爱智书系)
¥12.00
从喜欢听故事、喜欢追问故事的结局开始,总有一天你会蛮有兴趣地追询人类过去的时光,感受到思接千载、探幽搜奇的无上喜悦。尽管你不一定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职业生涯,但是你可能也会对历史本身感到惊奇或迷惑: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对历史学家应该怀疑还是相信?……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对“讲故事”本身提出的疑问,我将在这本小书里和朋友们讨论这些问题。


象牙塔日记:精装珍藏版
¥13.80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季羡林两个重要人生阶段的日记,上卷即引起巨大关注的《清华园日记》,记录了作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的两年(1932年8月—1934年8月);下卷则是近年首次整理出版的留德归国后的日记,在时间上续《留德十年》,记录了作者学成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组建北大东语系的时期(1946年9月一1947年10月)。

西方哲学史:下卷(试读本)
免费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本书的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人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试读本)
免费
新疆位于国际大通道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是人类诸多文明的交‘汇。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新疆自远古至20世纪上半叶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及其基本特征与演变路径。作者认为,多宗教信仰并存、多外来宗教是从古至今新疆宗教基本的特;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政策(倡导、扶植或、排斥)是新疆宗教兴衰变化的重要原因;新疆历史上宗教信仰的几次重大变化,都与西域民族的迁徙运动有一定关系,而这种变化的结果则是促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本书版本采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顺生论(试读本)
免费
《顺生论》是著名文史专家、文化老人张中行先生谈论人生哲学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易古人的“率性”为“顺生”,阐发自己关于“怎样活才好”的种种人生见解。近百岁高龄的文化老人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湛的人文知识,把人生的方方面面梳理为三个方面的六十个问题,从古今沟通、中外比较的角度条分缕析,推本溯源,以散文化的笔墨娓娓道来,使全书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人生思索中,人眼界、启人胸襟。

通俗哲学(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为青年自学哲学编写的,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并力求对这些成就给予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作者注重用理论来说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帮助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把握科学的方法论;既注意了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又体现了哲学原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书中配有著名漫画家方成的哲理漫画,看后发人深思。本书版本采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全四册)(试读本)
免费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围绕着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他的关系展,对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行了一个初步的总结。作者从宏观上阐述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的主要论题——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及其曲折历程、这个过程中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晌、这个过程之所以曲折的根源以及从中应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展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整体面貌。作者认为,西方哲学东渐是适应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版本采用酋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作者以宏观叙事与个案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与哲学流派、哲学思潮的西方哲学观作了系统的清理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将20世纪中国哲学家对待西方哲学的心态分为六种类型——一全盘西化型、以中拒西型、以中摄西型、援西中型、西体中用型、中西会通型,分别阐述他们在理解与诠释西方哲学时的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作者认为,这种本土文化视野影响与决定了他们受西方哲学的态度与立场,同时也景,日向了他们对重建中国哲学的立场。本书版本采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分析哲学在中国》的重在于阐述1949年之前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撒代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三四十年代中国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作者认为,分析哲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现代的纯哲学的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的分析哲学家运用分析方法建立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体系,是试图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现代逻辑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为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论寻找现代方法论的基础。本书版本采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化主义在中国》阐述了化主义思潮从19世纪末由西方传教士带人中国以来,对中国的思想、社会产生的影响。作者从中国化主义的诞生,化主义与渐变法思想、与激革命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等方面,展示中国化主义的发展历程,认为化主义从一始就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青睐,成为晚清以来中国知识界和思想文化领域强有力的精神符号之一;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等等,都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胃口的理论依据。本书版本采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大学·中庸(试读本)
免费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举考试用书,它们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人文修养的精华,其中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