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儿科脾病证治
儿科脾病证治
汪受传;徐珊
¥55.50
论述小儿鹅口疮、口疮、燕口疮、口糜、口臭、齿衄、唇风、滞颐、呃逆、呕吐、泄泻、厌食、嗜异、积滞、腹胀、腹痛、胃脘痛、便秘、便血、脱肛、疳证、齘齿、单纯性肥胖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儿科常见脾系疾病的概念、诊断、辨证、治疗,以“审思心得”专论作者对于各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康复的认识与体会。(25种以上)
49元5本 中华宇泉罐诊罐疗秘要
中华宇泉罐诊罐疗秘要
李玉泉
¥55.50
当今传统医学领域的项目,以传承居多,创新较少,理论和临床都取得巨大突破的,更是少之又少。宇泉罐诊罐疗发明人李玉泉先生在传承“李氏脊柱拔罐诊疗法”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革罐具。二是发明罐诊。三是发展罐疗。四是完善理论。本书拟通过介绍宇泉罐诊罐疗的发展历程的同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细化部分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罐疗方案,希望对罐诊罐疗的学习者、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有缘人,都能够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49元5本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王位庆
¥39.50
本书讲述中医五运六气的天文渊源,结合临床印证中医“天人相应”的合理性,以古代天文知识为主,临床为辅,介绍伤寒钤法日干支治病的运用诀窍,不仅构建出《内经》的核心内容,而且复原完整的《伤寒论》,指出医圣文本之中的内在逻辑,与中医临床紧密衔,验证于当下。
49元5本 王琦方药应用31论
王琦方药应用31论
王琦;倪诚
¥59.50
王琦教授根据清?徐灵胎《兰台轨范》中提出的“主病主方主药”构想,将主病主方的内涵界定为,一病多方中高度针对贯穿整个疾病始终的主导病机的方剂。如东汉时期张仲景论治百合病有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栝蒌牡蛎散多方,其中高度针对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这一主导病机的主方便是百合地黄汤;明?孙志宏《简明医彀》一书在各种疾病后列有主方、成方及简方。所列主方,多系参酌古今文献,结合个人经验体会的自订方,虽无方名,但立方缜密,遣药灵变,或附加减用法,均能切中病机,着意于探索多种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便于读者参酌选用。如选用当归、生地、白芍药为三消主方,对于上消加人参、麦冬、五味、天花粉水煎,生藕、鲜地黄汁、人乳服,中消加石膏、知母、甘草、滑石、寒水石,下消加黄柏、知母、熟地、五味子之类。这种制方思路,在主病主方的发展源流中具有典型意义。王琦教授于临床中创用黄精赞育胶囊治疗男性不育,疏肝益阳胶囊治疗阳痿,二药已成为国家新药,海内外患者皆有服用,多效。主病主方有别于一病一方的专病专方,也异于一方可治多病的通治方。
49元5本 中医食疗学(十三五)
中医食疗学(十三五)
施洪飞,方泓
¥25.84
《中医食疗学》是研究通过饮食营养来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病人的治疗、康复不仅需要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而且需要饮食调理。本书以病为纲,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及食疗原则,并详细论述了辨证施用食疗方的过程,帮助医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食疗的精髓。
49元5本 藏在厨房里的中医
藏在厨房里的中医
曾科学
¥47.5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教育*也表示支持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发展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发展实践当中充分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值得我们大力宣传、弘扬,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随着国家社会对中医药教育的关注度加大,因此具有出版价值。 本书总体上分为厨房里的味道、故事、中药三个部分,通过引用古籍中对“五味”的记载并对其加以阐述、讲述灶神的故事以及将常见调味品和食材进行简单分类进行中医药科普,使中小学生对食物的性味等中医药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对食疗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厨房里隐藏的中医药知识的兴趣。通过发掘厨房中所隐藏的中医奥秘,使中医知识通俗易懂,中小学生也容易理解,并且配有相关图片,下一步也将嵌入扫码语音,使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中医、更加容易地掌握中医。
49元5本 难经:大字诵读版
难经:大字诵读版
(战国)秦越人;钟国新;周蓉
¥28.00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刘明武
¥49.99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49元5本 跟诊京城七老笔记
跟诊京城七老笔记
陈雁黎
¥54.50
陈雁黎先生1960年考梦寐以求的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名医荟萃、国手云集,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心向神往、留恋忘返的学习殿堂。陈老想给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中医朋友们,介绍几位“二院”建院初期的先正国医名家,他们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药少力专,疗效非凡。其学生慨然叹“跟诊手记”相见恨晚。陈老响应号召建设边疆,早期在农村工作12年,没电。城后孩子们要做作业,无桌。退休后返聘忙于诊务和带教,只整理了《胡老带教笔记》。转眼已过去了50多年,陈老和其规培学生们加班加,整理出这本尘封50年的《跟诊“京城七老”笔记》,以冀对中医传承授受增砖添瓦,有所裨益。本书集有:刘弼臣未发表的98个儿科病案;董建华总结的77个温病治疗大法及歌诀;方药中指中医要学些西医;王文鼎、赵锡武善用经方、炉火纯青;郭效宗独特的针刺疗法及歌诀;袁鸿寿校释《标幽赋》发前人所未发。
49元5本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董雪峰;张宇
¥32.00
本书是对任之堂主人余浩日常诊治的部分病案的整理。全书分为七讲,主要对腰腿痛、失眠、皮肤痒疹、怕冷、脾胃疾病、眼睛干痛等的诊治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总结。书中的每个病案,都力求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脉象结合起来行分析。把症状和脉象背后的本质解释清楚后,再解读处方——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味药。这样,展示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医案,更主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对脉诊的把握和症状的解读,加上对方药的熟悉,理法方药通达后,就犹如在临床中插上了翅膀,能够自由地飞翔。这样经过临床的反复锤炼之后,即使症状再复杂、再稀奇,都能知道如何分析处理,最后才能真正地走上大医之路。
49元5本 零基础学中医(第二版)
零基础学中医(第二版)
马可迅
¥13.80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能轻松阅读的中医门书。 本书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中医的治病手段(中药、方剂、艾灸……),以20堂课的形式呈现,每课只讲1个主题,讲透讲明白,让零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懂。学会这20课,你就能掌握数千年的中医诊疗智慧,正确地自我测病治病,真正地从零基础爱好者成为中医高手。 书中插了听课笔记、插画、图示、案例等,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有趣。200多条听课笔记,帮助读者理解、扩展知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和案例,把重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妙趣横生,让读者一看就懂。 本书还设有中医必背栏目,选取中医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原文,让读者感受中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面。 如果能够把本书从头到尾地仔细阅读,边读边做笔记,你会发现,中医的大门,已经悄悄为你。
49元5本 伤寒学派
伤寒学派
陈博;傅睿;竹剑平
¥40.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9元5本 针灸经穴速记歌诀
针灸经穴速记歌诀
胡波 主编
¥14.14
本书系统整理了十四经经穴定位歌诀,详细介绍了十四经循行线路与经穴及常用经外奇穴,包括取穴法、定位、刺灸法、功用等内容。每一穴位都绘制了定位示意图,并标示了重要的体表、解剖标志及骨度分寸,形象直观,便于掌握。并附经典针灸临证歌诀《标幽赋》、《百症赋》、《玉龙歌》等,以及临床常用经穴的主治病症和配伍应用。 本书图文互参,取穴定位准确,歌诀朗朗上口,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及初学者。
49元5本 任之堂跟诊日记.3
任之堂跟诊日记.3
曾培杰;陈创涛
¥58.00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不费解,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是中医爱好者,都能够从书中有所感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流畅,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阅读参考。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
¥88.50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日本弟子的录音,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49元5本 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
李兴广、张慧敏 主编
¥11.99
本书是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采用歌诀形式,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内容精要,并以注释形式囊括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本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考书,对于刚步临床的初级医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49元5本 医方图解:以“汤液经法图”解读方剂配伍之秘
医方图解:以“汤液经法图”解读方剂配伍之秘
金锐
¥52.00
中医中药的生命在于临床疗效,而临床疗效的载体之一,就是一张张中药处方。为什么有的处方有效,有的处方无效,有的处方效果好,有的处方效果不好呢?答案就在于组方配伍。何为组方配伍?君臣佐使是也。何为君臣佐使?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是也。但是,君臣佐使只是一个配伍框架,真正的组方配伍还需要更为精确的信息,例如全方共多少药、组方选哪个药、药性怎么分布、用量怎么协调等。所以,一个优秀的中药组方,一定要在整体顶层设计下,完成一个精准的用药配伍,而不应该是任意合方和随意加减。那么,怎样实现这种精准的组方配伍呢?答案很可能就藏在一张古图中,名为“汤液经法图”。 “汤液经法图”从散佚到再现,可谓惊心动魄,其间至少有三劫。劫,“汤液经法图”相传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但《汤液经法》原书早已散佚,无法得见,这个图是通过梁·陶弘景所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转引而保留下来。第二劫,《辅行诀》本身也非传世医书,而是敦煌遗书,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数量众多的各种经卷、绢画、佛像等文化瑰宝中,未被国外强盗掠走的那一小部分。根据史料,此书曾为法国人伯希和所看中,但在装垛起运时被道士王圆箓暗中扣下,并于1918年卖于医家张偓南。第三劫,张偓南将《辅行诀》装裱后作为家学世袭传承,但于1966年被毁,其孙张大昌2次将手抄本寄赠至中国中医研究院,经过王雪苔、马继兴、钱超尘等医史文献学家的考证校注和不懈努力,此图才得以再现。 “汤液经法图”的实质,就是一幅在阴阳五行理论框架下中医诊病用药的原理图。但是,与现有的辨证论治理论有所不同的是,在疾病诊断方面,“汤液经法图”侧重于八纲辨证中的虚实,以五脏虚实确定病因病机。在组方用药方面,“汤液经法图”侧重于药性理论中的五味,以五味补泻确定治则治法。而就某一脏腑的病证来说,虚证当补之,实证当泻之,虚实夹杂则补泻兼施,辅以化味调之,以此来综合配伍组方。例如,肝应风应木,风邪外感引起的恶风、头痛、汗出属于肝虚为主的虚实夹杂病证,于是以辛味补肝(桂枝和生姜)为主,以酸味泻肝(芍药)和甘味调肝缓肝(甘草和大枣)为辅,即成桂枝汤,用以祛风解表,配伍结构为“二辛一酸二甘”。如遇到“项背强几几”的患者,则增加辛味药麻黄辛温疏风,增加甘味药葛根柔筋缓急,即成葛根汤,用以解表舒筋,配伍结构为“三辛一酸三甘”。由此可见,运用“汤液经法图”原理识方解方,精准有效,一目了然。 著名中医训诂学家钱超尘教授认为,“汤液经法图”是解中医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张仲景是在《汤液经法》基础上博采众方而成《伤寒杂病论》。但由于目前国内研究热情不高,遂一直未能有效的诠释其中的配伍原理。 本团队深耕“汤液经法图”研究数年,发表了学术文章10余篇,科普文章10余篇,基本理清了常见百余首方剂的五味配伍原理和脏腑补泻定位,为还原中医组方配伍之谜提供了学术支持,现将前期结果集结成册。
49元5本 跟*名老中医毛德西做临床
跟*名老中医毛德西做临床
禄保平
¥58.00
毛德西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通晓经典,熟悉流派,勤于临床,乐于笔耕,总结出“辨证论治八要”的辨治思路。本教材分为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两部分。在编写体例上,以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编撰,力求概念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启迪思考,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临证医案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妇科病证及疑难杂病,每个医案均按照诊疗的时间、次序、过程进行叙述,并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以启迪学生思考,较后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析。
49元5本 中医是什么
中医是什么
王祚邦
¥19.90
这是一本为零基础中医爱好者精心造的中医门书。本书从中医基础、中医诊病、中医经络、中药、中医养生五个方面,数十篇文章,选取能够代表中医特色、体现中医思维、反映中医诊疗特的中医理论(例如:阴阳五行科学吗?精气血津液是什么?脏腑的功能有哪些?为什么是辨证论治?把脉诊病的道理何在?针灸不用药,何以能治病?),通过轻松有趣的表述,让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通俗易学,把中医基础、诊断、经络、中药、养生整合成为系统的中医知识体系,把中医讲的明明白白,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9元5本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汉)张仲景
¥25.50
一、策划思路“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二、体例每书原文照录较好底本,可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根据书稿情况,按篇写出提要或篇解。体例厘定为篇解、原文、注释。底本应为业界公认较好版本,并在前言中说明。三、装帧成品尺寸145mm×210mm,平装胶钉,正文70克胶版纸,封面200克铜版纸。
49元5本 《脉经》注释
《脉经》注释
(晋)王叔和
¥31.50
一、策划思路“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二、体例每书原文照录较好底本,可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根据书稿情况,按篇写出提要或篇解。体例厘定为篇解、原文、注释。底本应为业界公认较好版本,并在前言中说明。三、装帧成品尺寸145mm×210mm,平装胶钉,正文70克胶版纸,封面200克铜版纸。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