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胃肠病食疗药膳
胃肠病食疗药膳
严锴 编
¥1.99
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失水等严重症状。本书在中医药膳理论的知道下,经过详细而严谨的论证选配食材,力求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每满100减50 中药学速记
中药学速记
周祯祥
¥10.00
中药学是中医药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书在传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的基础上,对其精华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既保持了《中药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凸显了《中药学速记》顶层设计的简明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其中,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应用。各论部分精选了临床常用的、有代表性的中药350余种。每药依次按【主要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知识点进行编写。每章之末,专设“本章点睛”一节。分别从“要点提示”和“问题解答”两方面对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要点进行归纳提示,对本章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解析。全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执简驭繁,易学易记,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学习和备考《中药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每满100减50 明清温病名家临床诊治精华
明清温病名家临床诊治精华
李鑫辉、喻嵘 主编
¥55.99
温病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本书以温病学家生平和历史为纲,以各家临证治疗精华为目,纲目结合展介绍。本书分十四章,章重在阐明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概况、明清时期各学说流派的临床指导意义及对中医的贡献。第二章到第十四章着重选取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具有重要贡献,且是各温病学派为代表性的十三个著名医家为主要整理对象,分别阐述他们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对其名著精华部分行选释,对其诊治经验、代表方药及验案精粹部分行选析,编写重在临床适用性,突出温病学家在防治温病及其他疾病方面的专长及独到之见。 本书有助于读者理清温病学学术发展脉络,继承其精华,领悟其精髓,对临床具有广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
每满100减50 医法青篇
医法青篇
(清)陈璞
¥60.00
  《医法青篇》对于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队伍建设、建立古籍研究平台,提高古籍整理水平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中医药继承创新,一步发挥中医药服务民众的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每满100减50 医海点滴
医海点滴
曾培杰;陈创涛
¥44.50
本书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线,讲述了作者跟师学习中医的滴知识和记录中医日有一得的精神。作者在从师过程中将所思所得、所见所闻汇集一处,用中医独特的理法方药贯穿起来,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大众化的表达,将精深的医理、灵活的法度、奥妙的汤方、神奇的中药妙趣横生地介绍出来。书中观独特,悟性新颖:既有一个又一个的知识亮,又有一篇又一篇的医道感悟;既能够发中医人思维,也可以启发医门学子对中医的悟性。这部以师长传道、学生记录发挥的中医普及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中医初学者、爱好者,阅读起来无阻力,不费解,在轻松学习之余,能够学到大量的中医知识。
每满100减50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吕英
¥5.60
《*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丛书: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按照中医理、法、方、药四个步骤编写而成,正如孔圣人的“未知生,焉知死”之理,故首论“生命的参悟”、“德与术”,之后提出“气一元论”和“本气自病”的理论、“土伏火”的治疗大法,并从《易经》的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脏腑经脉五个方面与中医临床进行了阐述。   《*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丛书: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是*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丛书之一,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人及相关人员使用。
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刘明武
¥49.99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每满100减50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1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1
孙其新
¥58.00
本书为 “执业药师考试通关题库2000题” 系列丛书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分册,为执业药师考试备考用书。本书严格按照2016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编写。根据新考纲中各章比重和题型新变化,精编试题,基本覆盖所有考。本书所载2000题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近5年的真题,大概有600题;另一部分为根据近5年考试的出题思路编写的“仿真题”。考生通过做这样的考题才能起到巩固知识,检查复习效果的目的。本书所有考题均附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不仅避免了考生们做完题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的情况,也能通过解析掌握出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2020年大纲全面修订,此次为根据新大纲修订再版。
每满100减50 任之堂跟诊日记.3
任之堂跟诊日记.3
曾培杰;陈创涛
¥58.00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不费解,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是中医爱好者,都能够从书中有所感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流畅,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阅读参考。
每满100减50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余浩,郑黎
¥11.78
医学指南针将理、方、法、药一一括囊无余,把纷繁庞杂的医学理论进行高度的浓缩,由博返约。大有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之功。一图在手,医学无忧,若非已将医道一以贯之,曷克臻此 本书更有诸多精妙之处,不能一一细说。至若《内》《难》《伤寒》,言辞古朴,义理深奥,虽智者亦一时莫能解。后世医家著述,各呈己见,或有所偏颇,不能得睹医学全貌。惟本书从上智至下愚,莫不适合,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也。本书能令初学者,登堂入室,提纲挈领,不走弯路;能令徬徨迷茫者,破迷开悟,指明方向;能令医道精湛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自学中医者和中医爱好者来说,更是案头,不可或缺的好书。
每满100减50 中医舌诊临床图解
中医舌诊临床图解
许家佗 主编
¥32.20
中医舌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系统性强,尤其是其直观形象的特,易于学习和掌握,不仅在临床受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广泛重视,在个人健康保健领域也被广为应用。舌象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证、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还可以用来辨识体质、管理健康、指导食疗食补等,已成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广大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以及中医爱好者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舌诊的基本技能,作者团队从多年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舌象照片400余幅,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为读者提供了难得的*手学习资料。除了传统舌诊内容方法之外,本书还融了部分现代舌诊研究的内容,细致地阐释了舌象在疾病诊断、遣方用药、疗效评价、体质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增强了舌诊学习的实效性,是一本精彩的舌诊门和提高之书。
每满100减50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郑洪新
¥14.99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每满100减50 跟*名老中医毛德西做临床
跟*名老中医毛德西做临床
禄保平
¥58.00
毛德西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通晓经典,熟悉流派,勤于临床,乐于笔耕,总结出“辨证论治八要”的辨治思路。本教材分为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两部分。在编写体例上,以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编撰,力求概念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启迪思考,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临证医案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妇科病证及疑难杂病,每个医案均按照诊疗的时间、次序、过程进行叙述,并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以启迪学生思考,较后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析。
每满100减50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胡希恕 传授
¥54.50
《胡希恕医学全集》,是胡希恕及其弟子整理胡希恕先生代表性作品的精品系列著作。胡希恕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伤寒思想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其经方学说尤其注重“谨守病机”,创了以“八纲气血”为核心的“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 “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代表的叶橘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每满100减50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王位庆
¥39.50
本书讲述中医五运六气的天文渊源,结合临床印证中医“天人相应”的合理性,以古代天文知识为主,临床为辅,介绍伤寒钤法日干支治病的运用诀窍,不仅构建出《内经》的核心内容,而且复原完整的《伤寒论》,指出医圣文本之中的内在逻辑,与中医临床紧密衔,验证于当下。
每满100减50 医法圆通:大字诵读版
医法圆通:大字诵读版
(清)郑钦安
¥32.00
《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综合类著作。本书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 卷三、四为伤寒、时病及杂论。所论宗仲景之学,且多有独自见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气实者少,反对概用泻火凉药。所绘六经病用药图简捷明了。全书以医论为主,结合临证心得辨析病机及治法宜忌,对临床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每满100减50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医书解难问答录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医书解难问答录
傅文录
¥11.40
本书以师徒对话的形式,针对郑钦安医书中关键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探讨。因为郑钦安医学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之中,诸多的理论性问题,分散在三书的各个章节与内容之中,这给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本书把其三书中理论性问题,分为十八章节:乾坤与坎离、君相与二火、真龙与阳气、阴阳与主导、阴阳与万病、先天与后天、正气与邪气、脉诊与一气、阴阳与五行、伤寒与六经、三阳与三阴、外感与内伤、阳虚与辨治、阳脱与辨治、血证与阳虚、服药与须知、阴虚与辨治、症状与阴阳。本书可供学习郑钦安医书的重要参考,是火神派扶阳医家学习不可多得之佳作,也可为广大中医药院校及中医扶阳养生爱好者阅读与学习。
每满100减50 中医食疗学(十三五)
中医食疗学(十三五)
施洪飞,方泓
¥25.84
《中医食疗学》是研究通过饮食营养来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病人的治疗、康复不仅需要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而且需要饮食调理。本书以病为纲,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及食疗原则,并详细论述了辨证施用食疗方的过程,帮助医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食疗的精髓。
每满100减50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刘俊
¥20.42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中医基础理论章节,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诊断中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要。中药、方剂篇中重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以及各种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临床学科中,重介绍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和主要辨证论治方法,且列出了具体药物组成和剂量,并介绍了针灸、外治及其他简单易行的办法,方便读者参考学习。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每满100减50 《伤寒论》求是:精修案例版
《伤寒论》求是:精修案例版
陈亦人、周春祥等
¥12.50
陈亦人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名中医。国内著名的《伤寒论》研究专家,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享誉南北,有“南陈北刘”之称。他主编的《伤寒论译释》是当代研究《伤寒论》划时代的巨著。《<伤寒论>求是》则是他的另一部精粹之作,融注了他毕生研究《伤寒论》的心悟。《伤寒论求是》修订版出版后,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为满足大家要求,深刻领悟书中理论的真谛,重新编写精修案例版。本版在前版基础上,重将伤寒论求是的丰富理论结合临床加以引申、拓展,使之理论更深刻化、系统化。在理论拓展的基础,更附以精心整理的针对性较强、契合临床实践的案例加以说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每满100减50 中医整体观下的失眠诊疗
中医整体观下的失眠诊疗
李深广,杜晓妹,唐文超
¥46.80
本书为上海市闵行区名老中医黄韬的临床治疗失眠经验总结,从医理、医论、医案三个方面介绍黄韬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本书通过黄韬的经验历程及其弟子跟师的理解和传承,汇聚中药、西药、中医适宜技术对失眠的治疗,可为同道在失眠的治疗上提供借鉴;在传授临床经验的同时,也可为中医工作者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本书适合医学院校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全科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学习参考,也适合全科、治未病科、中医科、脑病科、针灸科、精神卫生科的医生参考使用。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