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渔业养殖法律法规
渔业养殖法律法规
曾 朝
¥5.96
根据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以及 “七五”普法规划,特别是根据广大农村农民的现状,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特别编辑了这套 《全国 “七五”普法学习读本》。主要包括了广大人民群众应知应懂、实际实用的法律法规。为了辅导学习,附录还收入了相应法律法规的条例准则、实施细则、解读解答、案例分析等;同时为了突出法律法规的实际实用特点,兼顾地方性和特殊性,附录还收入了部分某些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非法律法规的政策文件、管理制度、应用表格等内容,拓展了本书的知识范围,使法律法规更“接地气”,便于读者学习掌握和实际应用。
49元5本 日本专利法研究
日本专利法研究
李龙
¥26.99
《日本专利法研究》全书共分七章,首章为日本专利法律制度概述,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体系以及日本《特许法》《实用新案法》及《意匠法》制度;第二章为日本专利的客体,包括发明专利的客体、发明专利的主体以及外观设计的主体;第三章涉及日本专利的构成要件,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发明专利的构成要件及日本外观设计的授权;第四章是专利的取得,包括日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权利的取得等内容;第五章为专利复审与复审诉讼,涉及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的复审与复审诉讼等内容;第六章为专利的权利效力,包括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的权利效力;第七章为对专利侵权的救济,涉及日本外观设计侵权的救济、日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行使和侵权救济等内容。本套“知识产权卓越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专注于专利制度方向,包括《专利检索与信息分析实务》《欧洲专利制度研究》《韩国专利法研究》以及《日本专利法研究》。
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系列;“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系列;“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吴汉东
¥166.80
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应用、保护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有力工具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然而,由于政策、人员、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实际转化、应用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结合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书剖析了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常见方式和程序,并分析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因素。
民法六讲(法治知识·思维·素养丛书)
民法六讲(法治知识·思维·素养丛书)
杨立新
¥29.96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3月22日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杨立新老师多次为机关单位领导干部讲授民法课,本书即来源于他授课内容的总结与升华。杨老师讲课生动幽默,既有现实关照,又有理论高度,融案例、知识、思维方法于一体。全书共分为六讲,即:民法总则篇、人格权法篇、物权法篇、债法篇、家事法篇以及侵权法篇。
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演变与转型
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演变与转型
乔庆梅 著
¥10.00
本书以转型期为背景,分析了中国职业风险的变化和工伤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中国的职业风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伤保障制度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职业风险的变化了改革期。本书对转型期的职业风险变化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中国工伤保障的演变、改革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从制度目标、结构框架、组织管理和国际借鉴等方面勾画了中国工伤保障的发展前景。
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
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
黄道秀 译
¥11.60
《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于2015年2月颁布,是目前世界上*的行政诉讼法。法典多达365条,译成中文15万字。该法典在法律比较和借鉴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法典由国内*的俄罗斯法研究专家黄道秀翻译,本译本是*权威译本,同时也是*译本。
行政法与社会科学
行政法与社会科学
包万超
¥12.50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心得和成果的汇集,由相关联的八篇论文组成。主题是,将行政法置于社会科学的框架之下,理解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路;核心是提出和论证作为严格社会科学的行政法的命题、方法、体系、知识资源及应用性例证。有专家评价说:作为一项持久深的基础研究成果,本书不仅资料翔实,而且有理论亮,对行政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力作。
宪政宽容论
宪政宽容论
门中敬 著
¥15.87
本书较为合理地运用了综合的研究方法,强调问题。意识与实践理性,逻辑路清晰,结构完整,安排合理,是一部较为严谨的具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当然,书中的有些命题及论述,如我国宽容宪政的生成条件、宽容对于我国宪法变迁与宪政成长的影响以及宽容的价值诉求之宪法化以及宽容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尚有一步探讨的余地。另外,在论证宽容的宪政意义时,如何在哲学、历史学与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中保持研究方法的专业特色也是值得深思考的问题。
国际私法的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际私法的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王立武
¥41.54
强制性规则的适用对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和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具有重要影响。? 强制性规则的适用已经成为国际商事仲裁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虽然国际范围内没有形成确定、统一的实践,但是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应当考虑相关国家的强制性规则对仲裁结果的影响。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已经确立,但是我国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的内涵过于狭窄,司法实践对强制性规则和公共利益的逻辑关系存在模糊认识,这是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应当予以完善的地方,同时,我国立法和司法应当促以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为平台构建与外国公法合作的机制。?
澳门五大法典:澳门民事诉讼法典
澳门五大法典:澳门民事诉讼法典
赵秉志
¥15.28
澳门五大法典即:《澳门刑法典》、《澳门刑事诉讼法典》、《澳门 民法典》、《澳门商法典》和《澳门民事诉讼法典》,是澳门现行法律制度的基本法律渊源,构成其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澳门地区法律本地化的体现。澳门法律特别是五大法典作为大中华法域中的重要一块,是值得我国广大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内地法律工作者加以重视和研究的!
物权法研究(第三版)(上下卷)(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物权法研究(第三版)(上下卷)(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王利明
¥178.80
  《“十二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物权法研究(第3版)(套装上下卷)》以我国《物权法》为依据,密切结合我国有关物权的理论与司法实践,针对《物权法》起草过程及颁行之后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务问题,并值鉴国外物权立法的先经验及*学术研究成果,对我国物权法的理论体系、基本原则,以及各项基本制度和规范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研究。   在上卷中,作者详尽分析了物权法的各项基本原则,认为物权的请求权是一种特殊的请求权类型;对于物权变动,作者认为,我国《物权法》并未采纳物权行为理论,而是采纳了债权意思表示加登记或交付的模式;在所有权编中,作者对所有权的一般原理、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类型行了较为深的研究,本次修订,结合*的司法解释,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探讨;此外,作者还对相邻关系、共有中的基础理论和新问题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在下卷中,作者对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行了深的分析,并对各种用益物权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以及各种准用益物权行了细致深的研究;作者展望了担保物权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对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都行了较为深的分析,尤其是对《物权法》在制度上对《担保法》的创新之处都行了详尽的探讨;作者还深分析了占有的性质,并对占有的效力及保护行了详尽的研究。
合同法研究 第一卷(第三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合同法研究 第一卷(第三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王利明
¥88.80
本书根据《合同法》实施十余年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学说发展,并在借鉴国外合同法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行了深研究,并探讨了民法典制定程中合同法与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法之间的协调问题。  ? 卷重新探讨了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上的请求权与其他的债权请求权的关系、合同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当代合同法的新发展、合同的相对性与利他合同以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本书还深研究了合同成立中的强制缔约、电子合同和缔约过失责任等问题,以及合同的形式、合同的条款和分类、合同内容的解释和合同的效力等重要问题。
官员问责制中的刑法问题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官员问责制中的刑法问题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黄京平 等
¥23.88
本书结合我国官员问责制的责任体系结构特,对区分官员问责中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提供一个判断标准;从行为结构、主体范围、因果关系、主观方面等方面,为在官员问责制背景下追究官员刑事责任提供了操作标准;对在官员问责制背景下完善刑事处罚,提出了相应立法建议。
合同法总论(中卷)(第二版)
合同法总论(中卷)(第二版)
崔建远
¥100.80
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地研讨了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障、合同的保全、合同的担保、合同的转让、合同的变更与合同的解除。 该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论辩色彩浓厚;二是法条、原理和案例评释相结合;三是解释论为主,辅之于立法论。有话多说,无话不说,话少少说,也是事实。 作者在本书中回应专家学者的质疑,修正不合时宜的看法,坚持自以为是的意见,反驳未见允当的批评,展力所能及的论证。这使本书显现出十分浓厚的论辩色彩。
山西省地方性法规汇编.2015
山西省地方性法规汇编.2015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3.60
为了适应全省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执法的需要,现将2015年颁布的地方性法规汇编出版。
49元5本 国际法评论(第七卷)
国际法评论(第七卷)
孔庆江,覃华平,李文彬
¥17.28
《国际法评论》是读者了解国内外关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经济法*发展动态的权威读物。 《国际法评论》(第七卷)包含国际法各方向近期研究成果。其中,国际公法方向的论文涉及: “国际环境法发展趋势探析——以中国环保法的修订为视角” “论法律现实主义视角下国际法上的善意原则与程序性权利的滥用——以南海仲裁案为例”“Pos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New Space Agency for Lunar Exploitation and Legal Problems on the Moon Agreement”等 ; 国际私法方向: “中国海事诉讼送达程序的回顾与展望”“海牙诱拐儿童公约——日本的实践与就我国缔结公约可行性的思考”“中国通用航空征用法律问题研究” 等; 国际经济法方向: “应对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投保询问法律问题探究”“亚投行PPP投资模式法律问题研究”“The Legal Framework of EU Trade Law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Regionalization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等优秀论文。
情绪犯原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情绪犯原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袁彬
¥24.00
  本书运用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和理论,以及刑法学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原理,具体探讨了情绪犯的成立条件和刑事责任的认定。同时,借鉴国外刑法有关情绪犯的立法,对我国刑法的规定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问题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问题
王祥山
¥20.83
本书着眼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的特殊矛盾、法律渊源、适用条件、义务主体与监督主体、保护规则、执行挑战与促进措施、影响与趋势,以及中国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厘清了国际人道法的一些关键性概念,丰富了国际人道法的有关理论。鉴于当今世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频率、规模,特别是.其对人类的危害远远超过国际性武装冲突,以及中国尚未统一的现实,本书的研究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既可作为专家学者研究国际人道法,有关国际组织、外交人员处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人道问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一般公众学习了解国际人道法的理论读物。?
49元5本 经济法讲义(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用书)
经济法讲义(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用书)
时辉
¥15.43
本书是《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合集,作者依据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考试教材,在准确使用该书对相关知识的权威表述的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提炼,通过将知识点及考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考生在复习的同时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证据推理研究——以科学证据为分析视角
证据推理研究——以科学证据为分析视角
周蔚
¥24.31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展而来,是跨文理多学科研究,作者在证据法的语境中利用多种学科工具辩证分析证据推理过程,既是司法认识论研究,同时也为新技术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提供了逻辑工具。随着律师行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日益重视,运用大数据分析、知识管理工具支持法律服务已然不再是陌生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在诉讼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本书为对于理解新技术方案在事实认定的作用机制,帮助事实认定者掌握新技术的运用进路提供了便利。 本书是近年来围绕证据法形成的颇具特色跨学科研究作品,体现了证据理论研究开放和包容特点,作者深厚的逻辑学功底为本书的论证分析增色不少,将诸多学科合理串联不失中心思想,以逻辑为线将繁复散落的学科之珠串接,帮助事实认定者切中各类证据分析的要害,合理评价证据“三性”。本书对于诉讼实务工作者、诉讼理论学者理解科学证据运用均有裨益,特别是不同法系诉讼过程日益融合的今天,证据推理作为多主体博弈过程,能够帮助诉讼程序参与者理解、控制案件事实认定过程,更好地维护当事人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构造(法律科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第3版)
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构造(法律科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第3版)
熊琦
¥27.00
  本书以著作权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尝试解决“信息为何产权化”与“信息如何产权化”这两个著作权法上的核心命题。激励机制是以产权化的方式通过权利配置实现客体的*效用。激励机制逐步成为解释著作权的主流学说,反映的是著作权产业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在著作权激励机制的实现过程中,权利的初始分配与再分配同等重要,著作权法唯有在两个阶段的权利配置中保证权利人与使用者的意思自治,才能发挥权利客体的*效益。首先,在权利初始分配领域,应肯定著作财产权的排他性,排除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等责任规则对权利人意思的干涉。排他性使权利人得以利用市场中分散的交易信息,并激励权利人创制交易成本小的交易模式其次,在权利再分配领域,应通过发挥集体管理组织与许可制度的优势。肯定私立规则对法定权利的弥补与超越,使交易主体根据具体条件下的交易成本调整初始分配中的权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