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苏商发展研究报告2017
¥74.50
本书针对当前土地整治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对象和时空局限性明显,提出土地整治度概念,揭示研究区土地整治度、资源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揭示土地整治与资源环境效应的互作用机制,探索面向资源环境效应优化的土地整治空间布局方案,反馈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的优化布局。

江苏商务发展研究报告2017
¥73.00
张为付主编的《江苏商务发展研究报告(2017)》为系列出版的年度报告,内容体系完整。包括综合篇,靠前贸易篇,对外贸易篇,外商直接投资篇,对外直接投资篇,企业篇,政策篇,数据篇等,从不同方面对江苏省商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将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本书可以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参考之用,全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江苏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6
¥74.00
《江苏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6)》主要就2016年江苏省金融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全书分为综合篇、地区篇、行业篇、互联网金融篇、企业篇等五篇,其中既有发展研究报告的通用篇章,如综合篇、地区篇、行业篇等,又特地选取了金融领域较为热门和前沿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专项阐述,使得本报告具备行业年鉴性质之外,又具有研究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太湖水质目标管理系统化开发与应用实践
¥39.00
抢先发售将湖泊和流域作为整体的研究视角,采用倒式反推思路,实现从湖泊水质目标管理反推到流域污染物削减减排反算流程的水环境管理系统,并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为应用对象,实现平台的应用与示范。本书梳理了太湖水质目标管理涉及的各模型以及各模型数据需求、系统功能需求,详尽介绍了平台的框架设计、模型集成、开发方法、功能实现和应用计算案例。


江苏淮河流域水环境与工业化的空间关系研究
¥19.00
《江苏淮河流域水环境与工业化的空间关系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数据平台,以空间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集成地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分析方法,构建水环境与工业化的空间关系研究框架,以江苏淮河流域为实证区域,以工业化与水环境特征、工业化与水环境变化关系、工业区位条件与工业污染负荷的相关性、水环境约束分析为研究内容,多尺度地描述工业污染负荷空间特征,揭示工业水污染负荷空间格局与演变的驱动机制。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
¥69.00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绿皮书》由综合篇、区域篇、行业篇、企业篇、政策篇和数据篇等七个部分构成,通过详实的数据资料和规范的经济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比较全面地分析江苏文化产业2017发展情况。该书结构体系成熟,内容体系完整。在2017年度江苏文化产业报告的编写中,特别增加了专题调研篇,主要就江苏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状况与竞争趋势进行了研究,其中运用了实证研究法。

江苏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
¥70.00
《江苏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绿皮书》选取江苏创新国际化作为研究主体,按照综合篇、区域篇、行业篇、企业篇以及政策法规篇等不同的角度,试图比较全方位地对江苏省创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江苏省自身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为江苏省创新国际化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路径和启示。

江苏流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
¥75.00
《江苏流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重大研究课题成果之一出版,为江苏流通产业发展的年报性质出版,已连续出版多年。 《江苏流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共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市场篇、企业篇、政策篇等内容,通过数据收集,再做经济学分析,比较详细介绍了江苏省2017年的流通产业发展状况。

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
¥70.00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科学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文化开发的访谈调查问题情境,调查中国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证据、实验思想、科学方法和过程以及科学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理解状况,发现他们主要按照中国文化中传统思维来理解和看待这五个方面科学本质。因此,我国需要制定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的科学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

江苏物流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
¥73.00
本书由总论、地区篇、行业篇、企业篇、政策篇和数据篇等六个部分构成,通过详实的数据资料和规范的经济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比较全面地分析2017年江苏物流领域的发展情况。本书可以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使用,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烟叶风格定位及基地建设技术:以文山州烟区为例
¥17.80
本书以文山州烟区为例,运用大量数据与图表,细致而详尽地研究分析了烟叶风格定位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高端品牌基地单元建设与发问题、基地单元建设生产技术体系,使读者对烟叶风格定位与其基地建设的技术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与认识。


深圳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前海创新试验
¥30.00
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新号角。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五年,深圳牢记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全面深化改革脉络清晰。从深化机构改革,到商事登记的多证合一……一项项改革续启动,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深圳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前海创新试验》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详细回望了深圳这五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和成效,下篇介绍深圳*战略意义的区域——前海的制度创新成果,生动、全面地呈现了深圳这五年的改革攻坚路。 ?


经济新常态与深圳现象
¥16.34
本书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叙述背景,以深圳的改革放及创新发展实践为蓝本和依据, 按“创新、协调、绿色、放、共享”五大领域,对相应的“深圳现象”予以概括总结,试图揭示近年来深圳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过程的背后逻辑,并对深圳科技、文化及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愿景予以诠释。同时,本书对“经济新常态”所做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以及提出的“新地缘经济”“绿色发展四大视角”“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一体化”等理论与政策观,包括借以说明问题的调查案例,均带有一定创新性和独到之处,可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国际创客的成长摇篮
¥37.84
深圳作为“改革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缩影,同时,深圳也是我国*代表性的创业城市,“创新、创业”深深根植于深圳城市文化血脉中。本书稿主要探讨深圳成为国际创客成长摇篮的各方面因素。全书共六章,分别从深圳创客的历史演、创客发展的软硬件支持、深圳创客的典型代表、深圳创客发展的历史经验等方面阐述深圳的创客发展,同时结合国外成熟的创客城市实践,指出深圳创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深圳创客的一步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展望。

深圳样本
¥53.20
本书以《中共中央 本书是记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及发展历程的一本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从18个特区独具特色、敢为天下先的方面,记录了深圳四十年的筚路蓝缕、沧海桑田,从南海边的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辉道路和历程,涵盖了金融、法治、科技、生态环保、基建等多个先领域,向全世界展示了深圳发展奇迹,这也是中国力量、中国实力之所在。本书的重是波澜壮阔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敢闯经验和锐意改革和创新,其中,记录了特区建设过程中曾经有过的困惑和彷徨,还有破釜沉舟般奋和重铸辉煌的历程。这些深圳故事,诠释了前中中国道路的逻辑;重寻改革放的足迹,不忘初心,是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前的动力。 本书于202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出版。

海上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62.30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内涵阐释到具体行动,已经实践了5年,取得了辉煌成就。本书通过采取多视角的观察方法,比较全面地呈现“海上新通道”面貌——以“海上故轨迹”为参照,揭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启示,凸显沿线各国“通道新征程”;基于国际组织角度阐释“通道新机制”;基于节国家呈现“海上新伙伴”;基于合作领域展示“海上新合作”和“海上新人文”;*后,在“海上新起”“通道新拓展”中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京畿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
¥62.30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创新能力*强、吸纳人口*多的地区之一,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自2014年*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京津冀区域的资源环境与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的优势条件与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一步对京畿地区的发展定位与功能布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交通、生态和产业三个重突破领域行了研究。*后,本书还提出了政策保障的建议,并对未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行了展望。

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
¥69.30
本书围绕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重任务,紧紧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深探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布局、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推、全面放格局构建,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建言献策。本书可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研究区域经济学的教师及研究生的参考书目。


乡村振兴南粤样板系列·乡村振兴看凤池
¥22.99
本书作者以新闻从业者的敏锐触觉和反思精神,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为样本,通过一系列娓娓动听的小故事,引领读者在感受凤池故事的同时,跳出故事本身,去思考并研究珠三角的乡村振兴之路。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治理有效”六个方面总结了凤池乡村振兴的经验,对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区域经济前沿: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45.60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孙久文教授等著的《区域经济前沿:区域协调 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专著。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分配的减贫效应研究,新时代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我国自贸区优化空间布局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和城市创新等;另一部分是对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包括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城市群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东北振兴政策效果研究,苏锡常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5.4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推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既具有一定区域性、又具有一定产业特征的经济问题,即区域产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产业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发展、区域产业全球价值嵌、区域产业政策理论与方法等。本书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行了较为深、系统的研究,从而构建起一个系统分析区域产业经济的理论框架。本书不仅具有较鲜明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其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对政府及实际经济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