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史
¥41.40
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的故事。 故事该从哪里讲起呢?或许,可以从1492年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讲起,全.球化的齿轮自此始转动,世界的东半边和西半边不再彼此隔绝。也可以从五月花号载着一群“朝圣者”登陆讲起,这片陌生的土地被称为“新英格兰”,于是“旧欧洲”在“新大陆”枝散叶,西方文明翻了新篇。 可是,等等,这些都只是一小群白人的故事。那些在哥伦布抵达之前就世代居住于此的美洲原住民会讲述另一个故事,关于侵略和瘟疫、驱逐和鲨戮。那些从遥远非洲被贩运而来的黑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要讲,关于劫掠和奴役、压迫和反抗。国元勋约翰·亚当斯的妻子阿比盖尔会告诉你,她的丈夫虽然在那份“人人生而平等”的宣言上签了字,私下里却声称女性因“柔弱”而不适于承担投票或是“管理国政”这样的大事。 故事从来都不止一种讲法。“合众为一”的旗帜下众声喧哗。作者戴维森以其宏阔的史学视野、精湛的写作技艺,和饱含温情、又不失犀利批判的笔触,将所有这些故事编织成一幅杂色斑斓的挂毯,娓娓细述这个国家的辉煌,也毫不讳言它的堕落和失败。
来路:中共党史中的伟大细节
¥41.00
本书立足于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带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挖掘中共党史上的一系列处在历史关键时刻,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而又鲜为人知的细节。见微知著,这些细节中有扣人心弦的内容和极为丰富的信息,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曲折而光辉历程的真实记录,为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今日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滹沱河畔
¥25.00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发出召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集合号和动员令。一些民主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冲破道道封锁,秘密穿越封锁线,到达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平山县李家庄。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和李家庄,中共中央擘画新中国蓝图,围绕新政协筹备始行政治协商,为新政协召、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滹沱河畔》以非虚构手法,反映了这段重要的历史程。 本书图文并茂,兼具党史读物的权威性和纪实读物的可读性,以史诗般的语言、案例式的讲解、场景式的演绎,集中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同民主人士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和李家庄一幕幕合作共事的生动场景。通过这一视角,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及伟大的历史功勋,再现了新中国、人民政协、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历程。
回到马克思(第二卷)——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上下册)
¥106.00
本书为《回到马克思》的第二卷。作者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现象学对一般物相化和经济物相化迷雾的双重透视,突显了生产活动塑形-构序和社会关系赋型的社会历史负熵特质,揭示了社会生活和意识活动当下建构与消隐的突现场境本质,由此聚焦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话语与资本主义批判构式的复杂历史关系。本书在MEGA2的最新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史考古学的视角重新反思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背后的四种不同话语格式塔的复调构境,也重构了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程中逐步从资产阶级社会批判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论转换,最终精准确定科学社会主义否定性目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第三个伟大发现”的艰辛历程。书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术发现,是马克思基于劳动辩证法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和批判认识论显隐逻辑,特别是马克思在中晚期经济学研究中,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事物化颠倒后所产生的隐性奴役现象和经济物相化伪境,摈弃了人本主义价值悬设,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认识论的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以及作为其表现话语的经济拜物教批判理论。 本书原始文献资料翔实,方法革新,原创观迭现,是代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前沿里中国声音的重要学术论著。本书是手中已有一本《回到马克思》第一卷的读者必得的学术阶文本。
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昆山实践
¥16.66
【内容简介】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昆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精神,努力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载体和闪亮名片,把民主的过程变成凝聚共识的过程、团结群众的过程、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积极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县域典范,奋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昆山样本”。本书即记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昆山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得到积极践行并取得显著实效的这一伟大实践。
文化的演化
促销价:¥39.99|¥79.00
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最新力作,通过分析覆盖100多个国家的,长达40多年的调查研究数据,指出了文化的演化与生存安全水平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民众在高生存安全水平的环境下长大时,会更加趋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即更加倾向于认同权利平等、民主自由、放包容等价值。而全国性的价值观的转变则具有代际特征,需要等待具备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民众逐渐成长为社会主流,才能使从众压力倒向他们,从而迫使保守的、持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民众受文化的转变。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观察、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文化视角,而这一视角理应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此外,英格尔哈特还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指出,当今欧美国家排外的威权民粹主义的日渐泛滥,是当前发达国家逐渐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导致的,这个阶段的分配方式——“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实际上降低了欧美民众的生存安全感,而后物质主义者热衷于倡导的文化议题和身份政治又乱了传统政治光谱的左右分野,使普通民众看不清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方式。这一视角有助于解释环保主义政党的崛起、性别平等和同性婚姻,以及由此导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
杭嘉湖地区社会文化事业研究(1927—1937)
¥56.00
【内容简介】 近代的杭嘉湖地区背靠京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地缘资源十分优厚。在此期间,近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作为新兴事业在浙江兴起,图书馆事业和民众教育馆事业如雨后春笋,在浙江蓬勃发展,一大批精英阶层致力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从而有力促进了区域性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本书重点选取在1927—1937年间杭嘉湖地区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民众教育馆等事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杭嘉湖社会文化事业的特点和成效,分析社会精英阶层在满足物质需要后的理想动机和精神诉求。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经济强
¥27.33
【内容简介】 本书稿系统分析省域经济强的概念内涵及特征,阐明经济强对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回顾江苏经济发展实践历程,揭示江苏经济强的典型特征,从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开放、改革创新七个方面*展示江苏经济强的实践经验,勾勒和描绘了江苏未来“经济强”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方向。能为省域探索加强经济建设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探索。
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研究(1921—1949)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1921—1949年中国乡村道德建设情况,共分为四部分:1921—1949年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演进脉络、主要内容、基本方略;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当代启示。本书不但能加深人们对1921—1949年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理解,还能引起学术界对中国所仍在进行的乡村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进而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新时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途径
¥16.00
【内容简介】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总目标是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要实现这些要求和目标,必须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牛鼻子”工程。 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观察和实践,尽量简化理论性的分析,但又不失系统性的指导,以讲义的形式,创作一本实务型的通俗读物,就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从专题性和实操性角度进行分析与阐述。
政当其途——中国政治学的知识自觉
¥22.66
本书收录了“政治学人”平台与中国政治学界众多知名学者的访谈对话,集中呈现了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学人关于学术与学科发展的深度思考。 一方面,本书通过阐发学科交叉、政治转型、中国政治、比较政治等众多议题,回应当前学术界的核心关切。另一方面,本书聚焦田野政治学、民族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等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展现了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前沿与思想创新。 中国政治学人在反思中寻求共识,在学术中发展学科,在学科中繁荣学术,共同创造了这样一本极具思想性与学术性的访谈录,实现了学术、学科与学人的紧密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22.33
本书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一般关系切,追问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是“中国式”以及回应著名的“韦伯命题”,追溯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百年“恩怨”,简评现代化浪潮中的各种传统文化观,最终确认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正确态度,并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想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探讨中归纳有关“根基”的既有观,从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挖掘其传统文化底蕴,而提出并论证了“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理念与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中华智慧必将牵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也必将助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国三农讲义
¥70.80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农村是最广袤的天地,讲国情不能不讲“三农”,讲现代化不能不讲“三农”,讲民族复兴也不能不讲“三农”。 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前沿与热兼具,自然且深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结合国情农情,既呈现出农村改革的历史纵深感与深层逻辑,又解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现实问题,而且包含不少新颖的调研实例,文风大气朴实。本书既适合作为师生们学习了解“三农”的教学参考书,吸引更多莘莘学子投身“三农”事业发展,也适合相关专业一线科研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关心“三农”问题的一般大众阅读。
传承与赋能:生态文化与乡村振兴
¥22.66
【内容简介】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形式。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生态文化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文化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化已经上升为破解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难题的战略问题。本书基于“两个结合”的时代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反思历史的洞察力和面向未来的穿透力,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问题,通过系统挖掘、梳理、凝练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探索“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一体的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策略,旨在*终建构起生态文化“凝聚性结构”的传承体系,为乡村*振兴增进文化自信和决策参考。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社会文明程度高
¥26.66
【内容简介】 为生动展示和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社会文明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本书稿分九个章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社会文明、党的创新理论、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文化素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总结江苏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展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在社会文明程度方面的伟大成就,是积极应对我国社会文明国家战略的基础性、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总论
¥29.33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研究丛书”的“总论篇”,以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为着力点,从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十年探索出发,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发展的历史经验、 实践问题、未来方向,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旨在深入把握江苏新实践的成功经验,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江苏改革年鉴(2022卷)
¥120.00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年一书。本书汇集了2021年江苏改革工作的重点事件、重要文献和主要进展,包括省委、省政府有关改革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出台的重要改革政策文件,省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年度改革进展情况的综述,各地改革试点和相关调查研究等,是一部连续出版的反映全省年度改革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本书秉承实事求是原则,注重资料的史实性和重大性,旨在为了解和研究江苏改革的历史轨迹和阶段进程提供专业、系统和权威资鉴。本书分为要文篇、部门篇、地方篇、政策篇、研究篇、大事记等。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环境美
¥30.00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主要立足环境美的本质要求,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阐释环境美的理论基础、实践方向,*展示江苏省在面对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时,如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统筹治污、添绿、留白,实现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折转性、全局性变化的典型经验。能为江苏省探索环境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环境美的江苏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研究
¥70.80
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重从六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主题,即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大意义、本质内涵与主要内容、实践举措与主要经验、水平评估、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分析、推建议。全书着力深探讨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及其发展完善的相关重大问题,对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道理学理哲理、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都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
¥53.40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农村社会与乡村振兴研究丛书;“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高校主题出版项目)
养老金制度结构性调整研究
¥34.80
本书将政治、经济、社会、金融等因素引对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既立足国内,又借鉴国外,努力向人们展示一幅能够更综合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的宏观图景。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比较了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的优劣,分析了国外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原因,以及缩减公共养老金、扩大私人养老金在就业、收、利率等因素变化情况下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对于我国共同富裕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