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88.99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将客观、忠实记录2016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资源、重业务和应用、主要细分行业和重领域的发展状况行总结、分析和研究,既有宏观分析和综述,也有专项研究。报告内容丰富、重突出、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对互联网相关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9元5本 中国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
中国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
王志兵 等
¥36.5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构建中平台框架、分类体系、模式构建、信息抽取、知识推理等关键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研究问题;第2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平台架构;第3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的分类依据及体系;第4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模式构建过程及特点;第5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来源及多源数据获取方法;第6章详细说明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抽取方法及实施过程;第7章详细介绍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中实体命名、关系抽取、事件抽取以及模板元素抽取;第8章简单介绍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库实体对齐的语义自动标注模型;第9章介绍了常见的知识推理方法及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中知识推理及智能查询的实现机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包装相关专业以及大数据和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试读本)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试读本)
张汝伦
免费
本书选编张汝伦教授*演讲、随笔和论文。分为三编,各取象精神、国家、文明。上编: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中编: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下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在上编,作者立足一位哲学学者对古今中西哲人思想、哲学主题的探索;在中编,到对中国文明当下境况的反思;在下编,作者展现一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文明的理想与期望。 
法律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
法律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
[德]马克斯·韦伯
¥66.00
《法律社会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法律到底是怎么来的?法律的演过程如何?法律到底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原为韦伯《经济与社会》一书第二卷第九章“支配社会学”的部分内容,原标题为“城市(非正当性的支配)”,以与其他章节所讨论的“正当性的支配”作一对比。现代市民社会是个“公民社会”,它是伴随着城市共同体的出现而在传统社会中产生的。韦伯就是以此来命名并分析城市的“非正当性的支配”是如何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正当性的支配”的。 韦伯挟其浑厚的史学与法学素养,从比较人类各大文明的角度,深浅出地探讨了“法”的缘起与变化,爬梳于层出不穷的繁杂史实,举例阐明了法律与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各层面的关系,即法律与“人”的关系。现代的社会是个“公民社会”,而此共同体得以形成,是奠基在与传统束缚的决裂之上。韦伯用“非正当性的支配”来形容西方的城市,正是为了凸现出这些城市共同体支配权力的自主性,以及其权力来源之挣脱传统的“篡夺性”。这样一个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有意了解现代公民社会的读者不得不掌握的背景知识。
每满80减40 崇雅堂书录 崇雅堂碑录
崇雅堂书录 崇雅堂碑录
甘鹏云撰 刘畅,赵嘉点校 张志清审定
¥168.00
《崇雅堂书录》是近代学人甘鹏云为自家藏书所编辑的目录。甘鹏云(1862-1940),字药樵,号潜庐,又号息园居士,湖北潜江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士,曾官工部主事,后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历任黑龙江、吉林财政管理官等职务,晚年定居北京,专事著述,校刻编刊有图书多种。甘鹏云于从政之余始终究心于学问,毕生致力于书籍、碑帖的收藏及湖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崇雅堂书录》即是甘鹏云根据其多年积累的大量藏书编纂而成的目录。全书共十五卷,广泛著录了甘氏毕生收集的大量书籍,涵盖经史子集等各个部类。该书大体依照《四库全书总目》之分类方式对书籍行著录,但在若干类目的设置上,又根据所收书籍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反映了甘鹏云对古代典籍及其学术思想源流的思考。与明清时代藏书家多重视宋元善本有所不同,本书所著录的图书多为晚近刻本和丛书本,展示了晚清民国时代传统经典及相关著作整理刊行的一般状况;同时,本书目也著录了一定数量的旧抄本、精校本和名人批校本等,同时具备较高的版本和学术价值。本书的早刊本,也是刊本,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甘氏息园铅印本。该版本内容完整,印刷清晰,可作为整理底本使用。《崇雅堂碑录》五卷,《补录》四卷,甘云鹏编。该书仅有一种版本,1935年甘氏息园活字本。据《崇雅堂碑录导言》,甘氏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向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初学者介绍历代碑版的源流变化,所收起自先秦,终于清代。每条依次著录碑名、作者、字体、撰写时间、出土时间及地,如有前人相关考证,则简述之。《补录》与《碑录》同年出版,为甘氏对前作的补充。
万物大历史·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
万物大历史·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
刘银圭;李春山;
¥40.60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从初的城市到帝国城市、商业城市、贸易城市、工业城市,再到今天的现代城市 城市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化、发展 城市与国家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城市在人与财富的聚集、知识与商品的频繁交换中发展起来。新的职业人群与阶层,使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形成了维持城市发展的法律、制度与文化。通过集体学习,我们实现了知识体系与技术的革新,城市也成为呈现人类文明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场所。这本书将带你了解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如何繁荣起来的。
万物大历史·农耕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万物大历史·农耕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金绪炯
¥40.60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1万年前,人类始农耕生活 以农耕为代表的人类文明持续行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农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农耕意味着家畜化和作物化,也意味着工具与技术的发 随着农耕始,剩余产品出现,新阶层诞生,社会膨胀也始加速…… 农耕对人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本书将一一为你解答。
每满80减40 柔翰集——出版三十年手记
柔翰集——出版三十年手记
王立翔著
¥52.80
本书收了作者撰写的与出版工作有关的研究论文、前言和序言,以及怀念师友和受采访的访谈文字等共三十余篇,其中既有对中国出版历程的回顾和梳理,也有对出版工作的分析和总结;既有对出版事业、使命的追寻和思索,也有与作者、师友交往的记录和回忆。文章思考深,案例翔实,感情真挚,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的体验和思考,从侧面呈现了改革放历史洪流下出版业发展的历史印痕。
疯狂的心脏
疯狂的心脏
[美]比尔 · 舒特 著;[美]帕特里夏 · J· 温 绘;
¥41.30
这本书讲述各种动物和人的心脏,以及与之相连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故事。 心脏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以往对它的认识。因此,不同物种的心脏有大有小,蓝鲸的心脏甚至像高尔夫球车一般大小;有的结构简单到不能称之为心脏,有的十分精巧复杂。了解了漫长生命史上心脏的演化历程和多样性的来源,我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到每种动物的循环系统在功能上都是平等的,是它们对不同的生存环境做出的不同适应。是的,人类的循环系统并不优于其他动物。 心脏既是驱动循环系统的动力,也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心脏是灵魂、爱及其他情感的源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本书从动物学、化生物学等角度探讨这一问题,还讲到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以及与之相伴的谬误和认知误区,比如令人发指的早期输血甚至是输奶操作,以及根深蒂固的心本位观念。古时的人们把心脏当成一种情感寄托,现在我们用更理性和科学的观念看待它,努力够到了心脏手术这个大自然为医学设定的天花板,甚至已经可以尝试用人工培育的心脏代替出问题的器官。 这本书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心脏在自然演化和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对这种动物和人体中主要的器官有一个全新的、深的认识。正如作者所说,心脏不只是一种驱动身体中血液循环的泵,它是疯狂的引擎,也是人类文化和人性的核心。
反事实
反事实
[英]奇亚拉·马尔莱托
¥47.60
跷跷板,计算机,灯塔与港口不远处的船帆。 信息,知识,量子信息,下一代热机和纳米机器人。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和事物,在牛津大学物理学家奇亚拉·马尔莱托看来,可以被统一于一个新概念之下,用它解释,以它勾连,甚至可能由它启迪和创造。这个令我们耳目一新的概念,叫“反事实”。 简单来说,反事实就是关于可能和不可能的科学,是关于什么可能发生,什么不可能发生的科学。马尔莱托用凝练的论证为我们描摹出了反事实是什么以及它的强大魔力。在如今的基础物理学存在的大多数未解问题中,反事实属性都是核心内容。 反事实属性将那些表面看起来非物质的抽象概念,比如信息和知识,带了物理学领域。受了反事实属性,我们就可以用明确的定律描述那些传统观认为只能近似描述的实体,比如信息、能量、热和功。 这是一个新领域,一种新方法,一门能够为我们更新、更大也更有想象力的宇宙图景的新科学,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人性的力量
人性的力量
[美]亚当·韦兹
¥48.30
在由科技定义的社会里,重拾人性的尊严。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依赖性越来越少,交流品质也越来越低,人类社交网络趋向碎片化,形成了各个分裂的社交群体而非广泛的公民社区团体。对于他人的需求、感受和内在,我们不再有那么多共鸣。收不平等意味着社会经历多样性的缺失,人性之间变得趋同。可以说,科技赋予了人类更强大的确定性、控制力和可预测性,也让人类深陷于人性的不确定性、失控感和不可预测性。 因此,去认识人性的力量尤为重要。 这本书讲述了丢失人性的心理代价,并从科学的角度详细介绍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作者亚当·韦兹曾与企业总裁、政策制订者、健康专家、企业家深交流,并就相关话题向知名机构咨询。亚当在其学术生涯中对人性的认识和人性的丢失做了广泛的研究,在这本书中,他以独特的社会学、心理学视角,以直面问题的敏锐洞察,以严谨而流畅的语言和独特而犀利的见解,带领我们去面对、思考和审视人类当下面临的困惑,尝试唤醒人们对弱人性化趋势的觉知,以期身而为人的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重拾起对人性的重视,逆转疏离,以人性相待。
每满80减40 历史中的人生
历史中的人生
[英]理查德·埃文斯
¥117.60
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也是一位历史学家经历的20世纪全景。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拥有犹太血统的英国公民,出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少年失怙,辗转于柏林与维也纳之间,在“二战”前回到英国。他是德国魏玛时期的德共党员,是剑桥大学中激的学生革命者,是被英国军情五处长年监控的左翼分子,是切•格瓦拉的翻译,是环球旅行者,是关注小人物的历史学家,是知名爵士乐爱好者与乐评人,是现实政治经济秩序的评论家,也是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享誉全球的大众历史写作者。 少年时在柏林目睹德共与纳粹斗争的经历,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霍布斯鲍姆内心扎根。在他见证了20世纪灾难性大事件——从两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上台,核危机,到9•11恐怖袭——的漫长人生中,他经历过无数欧洲政治思潮的风云变幻,却始终没有动摇过信念与理想。 专注于20世纪欧洲历史研究的杰出学者理查德•埃文斯,带着历史学家一贯的细致严谨,将霍布斯鲍姆的成长历程放置在20世纪历史背景中,探索他如何能够“影响力整整一代政界和学界要人”,回溯他理念与信仰的塑造过程及其与时代的互动,并以引人胜的笔触,记录下这位伟大左翼历史学家传奇的、几乎与20世纪等长的一生。
如何从头开始做一个苹果派
如何从头开始做一个苹果派
[英]哈里 · 克利夫
¥47.60
——如何从头始做一个苹果派? ——告诉我苹果派的配方吧。 ——苹果。好的,那么苹果的成分是什么?苹果的配方呢? 想要从头始做一个苹果派,你必须先创造宇宙。 ——卡尔·萨根(Carl Sagan) 没错,面对我们熟悉不过的食物,如果我们要从头做,就等于要破解这个世界微观的奥秘,也是要探寻这个宇宙宏大的命运。 来自剑桥大学的粒子物理学家哈里·克利夫小时候就对破解宇宙的奥秘深深好奇了,为此,他一路读书、学习,在世界上规模的实验物理项目之一工作,终于有了这么一本书,带我们踏上这个探索宇宙配方的旅程。 《如何从头始做一个苹果派》是一个青少年朴素的好奇心经过岁月沉淀而成的诚意之作,同时又是一场凝聚人类智力结晶的浓缩盛宴,它微观至亚原子粒子层面的探究,同时又辽阔到我们这个138亿年的宇宙乃至宇宙之外的不可见世界。在这本书中,作者带我们观测宇宙,置身于地下几百米处的大型物理实验设备的核心部位,带我们前往科学新闻发布会激动人心的现场,也让我们在山巅被壮美的星空和宇宙浩瀚震撼到无言。 此时此刻,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份关于苹果派也关于我们宇宙的烹饪食谱了,请查收。
每满80减40 会讲故事的大脑
会讲故事的大脑
[美]V·S·拉马钱德兰
¥55.30
自出现生命以来,还没有过像人类这样的巨变,我们剪基因,分裂原子,发射火箭;我们凝视苍穹,探索宇宙大爆炸的中心;我们也凝视内心,尝试理解人类独特而神奇的大脑之谜:我们如何感知世界?什么是所谓的身心相通?什么决定了性别身份?什么是自我意识?社会能力和情绪由什么决定?如何解释人类特有的能力,比如艺术、语言、隐喻、创造力? 本书汇集了拉马钱德兰一生中大部分研究的精华,循序渐地为读者揭大脑、心智与身体之间的神秘联系。通过研究大脑不同部位损伤或有基因异常的患者,作者为我们揭秘了关于内在自我如何与世界互动的秘密。 在这本书里,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科学家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
49元5本 2020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2020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李丁
¥39.99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自2003年始出版,每年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毕业生近200篇论文中筛选出8篇左右优秀论文,组成文集。这些论文大多选取一个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收集鲜活的经验材料,对问题行细致描述并展较深的分析。鲜有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空话套话,以及曾经在别处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二手话。本书到今年已经出版至第18辑,成为全国社会学界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出版品牌。是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记录。它不仅记录了社会学这些年来的历史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学这些年来的教学变化,以及国内社会学研究的高层水平。
49元5本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
主编 张一兵
¥15.00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专辑、各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研究文章和三篇讨论黑格尔与现代性问题的专文。除了选译布朗肖代表性的文学哲学作品外,还收了拉波特、列维纳斯、德里达等人与布朗肖相关的评论,以及编译者尉光吉专门撰写的评介文章,并分别从哈贝马斯提出的现代性危机问题、黑格尔思辨理性中对现代性、辩证法与资产阶级国家形式等角度展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讨论。
49元5本 演而优则士——《世说新语》三十六计
演而优则士——《世说新语》三十六计
董铁柱著
¥16.80
这是别具一格的“有魅力的魏晋读本”,一反老生常谈,认为魏晋名士的风流洒脱、放荡不羁并不是真性情,也不是所谓“个性的觉醒”,而更像是一场场经过精心谋划的“表演”,从而获得声誉、地位、官阶等社会性利益,所谓“风流”,只不过是一种精心且刻意的营造。《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门,在作者看来,更像是名士们谋求脱颖而出的“三十六计”,是名士们刻意表现的特质,目的是造一个个专属“人设”,塑造自己想要的社会形象,从而跻身所谓名士之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魏晋之际的这些大名士,哪位的演技更为高超吧。
49元5本 潮头先声: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成果辑要
潮头先声: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成果辑要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28.66
【内容简介】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社科评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省社科评奖工作宣传,扩大省社科奖社会影响,本书系统展示省第十六届社科奖一等奖成果主要内容、作者简介以及学术创新和学术影响等。全书拟收入获奖成果119项,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教育学、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决策咨询以及普及成果,17个学科类别和1个各市成果类别,对江苏高等次获奖成果进行集中推介,进一步放大社科评奖在社科研究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展示江苏社科强省建设的学术成果,扩大江苏社科事业、学者专家队伍在全国的的影响力。
每满80减40 “人人都该懂的新核心素养系列”通识篇(套装12册)
“人人都该懂的新核心素养系列”通识篇(套装12册)
[英]肖恩·F·约翰斯顿 等
¥466.70
《知识大迁移》的作者威廉·庞德斯通认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知识学习的方式被颠覆,与其精深地学习一门科学,不如更广博地学习,比起学科明确的专业知识,常识懂得多,反而会更富有、更幸福。这个颠覆性的观,给了很多人警醒,那就是对于知识广度和常识性知识的长期忽略。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是现在这个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换句话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就要学习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提高跨学科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人人都该懂的新核心素养系列·通识篇》这套书,既有人文学科,又有自然学科;既有经典学科,又有新兴学科;涵盖科学简史、认识论、工程学、批判性思维、科学哲学、启蒙运动、艺术、美学等12个通识领域。 这套书的内容均来自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通识课程,由全球知名高校的一线教授、讲师联手造,从现实生活手,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解读通识科学的关键问题,适合对通识课程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特别是对15岁及以上的青少年读者,可以帮助他们下坚实的通识基础。
每满80减40 决战大洋
决战大洋
[美]克雷 格·L· 西蒙兹
¥117.60
1939年,德国潜艇U-47偷袭英国皇家海军基地斯卡帕湾,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由此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序幕。1930年,英、美、日、意、法五个主要海军强国代表曾在伦敦召限制和缩减海军军备会议。然而此举未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不到十年,欧洲就再次卷新的全球冲突,海军也成为这次全球战场上各国对决的主要力量之一。 本书囊括了二战中全部重要的海上战役,并对全球不同战场和战役间的关联行分析:德国潜艇偷袭英国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与大西洋之战,挪威战役的草草收场与敦刻尔克撤退奇迹,意大利海军的自废武功与法国海军悲剧性的自沉,日本海军从珍珠港事件的成功豪赌到中途岛海战的折戟,北非登陆的仓促混乱与诺曼底登陆的气势如虹,珊瑚海航母对战的首演与莱特湾巨舰大炮时代的终曲……书中还描述了二战海战史上知名的海军将领——罗斯福、丘吉尔、欧内斯特·金、尼米兹、哈尔西、坎宁安、雷德尔、邓尼茨、山本五十六、栗田健男、坎皮奥尼……以及成千上万来自各个国家的普通海军官兵,他们在这场空前的全球海上冲突中葬送了生命。 作者参阅了大量资料,包括交战各方的军方报告和技术文档,军事史学界的研究专著,还有当事人的日记和采访,“让历史人物为其自己发声”。本书所涉战役虽覆盖四个大洋,但叙述详略得当;不仅有提纲挈领式的战况概述,而且在精彩之处重着墨,生动的人物心理和战场动态描写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海战的壮阔与残酷、崇高与悲哀。 二战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战争,不只是陆权的较量,也是海权的较量。在二战中,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一蹶不振,法国也走向衰落,日本海军彻底覆灭,美国海军则快速崛起,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新的海权格局。在《决战大洋》一书中,西蒙兹为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提供了一个全球史的视角,从主要参战国之间利益的分化组合、新的舰队装备、作战技术的竞赛升级、决策者海权战略的对决以及作战将领的战术博弈等不同层面抽丝剥茧,使历次海战的前因后果一览无遗。通过本书的叙述不难发现,这些海战并非孤立地发生在不同的水域,而是环环相扣,与陆地上的战役和整体战争的形势也息息相关,而这也正是当时的决策者在运筹帷幄时所面对的真实态势。
简单的复杂
简单的复杂
[英]尼尔 · 约翰逊
¥48.30
什么是复杂性科学?我们又为什么要研究复杂性科学?事实上,自相对论被提出以来,许多人就已经将复杂性科学视为重要的科学发展方向,甚至认为它能帮助人类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被称作“所有科学的科学”。 “二者为伴,三即复杂”是本书作者尼尔·约翰逊对复杂性给出的基本定义,只要集合了一群人,这群人就会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彼此竞争,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从要不要扎堆去新业的酒吧,如何避交通堵塞,如何找到理想的伴侣,到金融市场的走势,甚至战争的成败与伤亡,全都与复杂系统有关。 作者认为,现实世界中,一群对象对某种稀缺资源的争夺构成了复杂性的本质,无论这种资源是食物、空间、能源、权力还是财富,而研究复杂性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理解、预测和控制因群体行为带来的涌现现象,从而在争夺稀缺资源的竞争中提升优势,有效规避风险,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