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中世战争史:武士的命运与下克上
¥43.20
从源平合战到应仁之乱的三百多年间,即12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是日本历史上被称为“中世”的战乱年代,死亡随时笼罩着日本武士。本书聚焦于其中自蒙古袭来到应仁之乱的二百多年间,即13世纪中叶至15世纪中叶的“战争时代”,描绘出一幅真实而多彩的日本中世历史画卷:比起追求功绩,武士更畏惧死亡;所谓的“恶党”并非全都是恶人;朝廷贵族们比武士更勇敢。它突破了以往日本研究史的传统结论,用当代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时期,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了生活在那个“战争时代”的人们的真实样貌。

如果历史是一座公园(全四卷)
¥106.80
三位年轻人,贝蕾尼克、罗曼和斯特凡,偶然地了一座“化公园”,遇到了神秘、博学又睿智的向导塞内克斯,启了他们穿梭历史时空的奇妙旅程。他们亲历了宇宙的诞生、人的演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他们看见了古埃及人奇特复杂的墓葬仪式,遇见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来他们到了意大利,看见米朗琪罗在脚手架上几乎昼夜不息的工作;他们乘船前往英国,参观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又见证了人类第一次乘气球飞行…… 《如果历史是一座公园》以轻松趣味的小说和游记形式,带领读者穿梭时空,置身于文明演化的第一现场,与文明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一一触,亲历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演化,见证人类文明从无到有、从过去发展至今天的历史过程。


全球化在东亚的开端(“经典与解释”第57辑)
¥29.50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亚非国家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有地处东亚的日本不仅保持了主权独立,免于殖民的命运,甚至脱亚欧,试图更改自己的文明根基——日本的这一段历史,可作为我们理解现代全球化历史的某种标本。 日本近代化的实现过程如冰上滑过一般“顺畅”,究其根源,以军事商业为特征的织丰政权(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统治)乃转折,其一系列政策为日本的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埃及通史2:从第十七王朝到第十八王朝
¥54.00
本书依托埃及考古发掘成果,引用曼涅托、约瑟夫斯等古代史学家的文献,参考马里耶特、马伯乐和列普修斯等近代埃及学巨学的研究成果,讲还了埃及第十七王朝到第十八王朝(公元的17世纪到公元的13世纪)的历史,全景展示了古埃及强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状况。本书还配有包括雕像、壁画、圣甲虫、方尖碑、饰品、器具和战车在内的164幅插图。


埃及通史1:从史前埃及到第十六王朝
¥48.00
本书依托埃及考古的发掘成果,引用曼涅托、约瑟夫斯等古代史学家的文献,参考马里耶特、马伯乐和列普修斯等近代埃及学巨擘的研究成果,讲述了史前埃及第一王朝到喜克索斯王朝(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的历史,梳理了古埃及历代法老排序的主线,初步解决了古埃及早期政权的跨度问题。本书还配有包括圣甲虫、祭坛、雕像、壁画、棺木、金字塔和方尖碑在内的155幅插图。


埃及通史3:从第十九王朝到第三十王朝
¥57.00
本书依托埃及考古发掘成果,参考布鲁格施、马里耶特、商博良、马伯乐和列普修斯等近代埃及学巨擘的研究成果,讲述了埃及第十九王朝到第三十王朝(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历史,深刻剖析了古埃及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形态及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解释了古埃及文明衰落的原因。本书还配有包括木乃伊、壁画、雕像、圣甲虫、方尖碑、祭坛、神殿、石碑和饰品在内的161幅插图。


埃及通史5: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
¥40.80
本书引用老普林尼、普鲁塔克等古代史学家的文献,参考皮特里、马哈菲和凯尼恩等近代埃及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讲述了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0年到7世纪中叶)的埃及历史,揭示了罗马帝国中央政府与埃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央政府实力较强的时候,埃及相对服从;中央政府实力较弱的时候,埃及相对独立,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本书还配有包括神殿、壁画、雕像、石碑、钱币、铭文、灯具和陶器在内的164幅插图。


埃及通史4:托勒密王朝
¥42.00
本书引用斯特拉波、鲁弗斯、弗拉维、狄奥多罗斯、普鲁塔克和李维等古代史学家的文献,参考皮特里、博蒂和克劳尔等近代埃及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讲述了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0年)的埃及历史,系统梳理了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继业者战争、托勒密一世建国、埃及文明希腊化、王室近亲通婚制与共主制、叙利亚战争、罗马内战与托勒密王朝灭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本书还配有包括钱币、壁画、雕像、石棺、神殿、头饰、铭文和柱廊在内的78幅插图。


埃及通史6:中世纪的埃及
¥51.00
本书引用罗杰斯、米尔恩、萨利、欧曼和戴维斯等近代埃及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讲述了埃及从被阿拉伯帝国征服(7世纪中叶)到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6世纪初)之间的历史,剖析了这一时期在埃及出现的突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法蒂玛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等政权的兴衰的原因。本书还配有包括钱币、砝码、印章、水位测量尺、城堡、铭文、壁画、器皿、家具等在内的101幅插图。

帝国的眼泪:一部英国情感史
¥82.99
《泰晤士报》、《旁观者》杂志年度好书。 用泪水串联起一部六个世纪的情感史,揭穿英国人“不苟言笑”的迷思。 英国人总是给人隐忍克制的印象,从不轻易哭泣。 然而,几个世纪前,他们也曾情感充沛,在公共场合跪地号啕,或集体哀哭。从中世纪神秘主义者到感伤主义小说,从克伦威尔到撒切尔,再到当代体育比赛与真人秀……其实,泪水从未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是什么改变了英国人对眼泪的看法? 捞被“日不落帝国”遗忘的情感与故事,带你重新认识英国人的性格与历史。


事实与感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中的历史重现
¥49.50
《事实与感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中的历史重现》是历史之书,也是艺术之书,还是纪念之书。它由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总设计师多利特·哈雷尔创作,是她在纪念馆设计建造过程中关于艺术、历史、哲学等问题的思索的结晶。在本书中,多利特·哈雷尔揭示了纪念馆设计、策展的全过程,从历史建构和博物馆学叙事两个层面,以个体化的视角,重现了犹太人大屠杀这一残酷黑暗的历史事件。书中收录了百余张文物、档案、艺术作品、展厅实景照片以及设计手稿,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沿着参观路线,完整地游览整座纪念馆,感受大屠杀的真实图景。中文版补充了大量注释,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背景行介绍;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嵌视频和更多的图片,即使对二战和大屠杀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获得鲜活、细致微的临场感。

罗马兴志(两册全)
¥139.00
《罗马兴志》共40卷,从纪事时间来看,整部史书横跨120年,起自公元前264年,终于公元前144年。用珀律比俄斯的纪事历法来说,就是起自第129个奥林匹亚年,终于第158个奥林匹亚年。这120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公元前264至前221年;公元前220至前168年;公元前168至前144年。 从内容来看,整部史书叙述罗马从首次跨海征服,到最后攫取整个地中海霸权的兴起史,以及众邦国、王国的衰落史。


自由英国的奇异死亡
¥11.04
本书是一部英国史名著,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类图书,它聚焦于一战前1910到1914年的英国,也就是爱德华七世去世到一战爆发之间的英国。当时自由党是英国的执政党,也是最强大的党派。但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三大危机,即爱尔兰自治运动、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和工会运动,由于阿斯奎斯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应对不力,导致自由党急剧衰落。作者原为记者,在本书中运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历史,刻画的历史人物如首相阿斯奎斯、未来的首相劳合·乔治、青年丘吉尔以及女权运动领袖潘克赫斯特夫人等性格各异,对三大运动的发展描写得充满画面感,对自由党衰落的原因分析透彻有力,对人性的刨析极有深度,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名著,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对历史写作有相当的影响。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88.80
《纽约客》2023年蕞佳图书之一,BookRiot 2023年蕞佳传记之一,《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传记)围作品,2024年女性非虚构类长名单围作品,凯瑟琳·德·美第奇:从修道院到王座,世人口中的“蛇蝎王后”,瓦卢瓦王朝末期法兰西的实际掌权者。伊丽莎白·德·瓦卢瓦:凯瑟琳的女儿,在短暂的生命中始终维持着法、西两国间的稳定,成为西班牙人爱戴的王后。玛丽·斯图亚特:凯瑟琳的儿媳,著名的断头女王,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茨威格也为其立传。利娅·雷德蒙·郑巧妙地将这三位女性的一生编织在一起,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最有权势的女性如何在命运的摆布下抗争。当女性被迫独自承担新的角色时,她们会学到统治就是对那个时代根深蒂固的厌女症发动战争。


波斯战争(战争史三部曲)
¥25.99
《波斯战争》详细记录了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普罗柯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史料,描绘了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了双方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的角力。书中不仅有对战争的宏观描述,还有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细腻刻画,使得这段历史更加鲜活和立体。


汪达尔战争(战争史三部曲)
¥25.99
《汪达尔战争》聚焦于拜占庭帝国与北非汪达尔王国之间的冲突,详细记录了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局。普罗柯比以其亲身经历和详实的史料,描绘了拜占庭名将贝利撒留的军事策略、汪达尔王国的兴衰,以及战争对地中海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书中不仅有对战争场面的宏大描写,还有对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权力、野心与命运的交织。


哥特战争(战争史三部曲)
¥25.99
《哥特战争》详细记录了拜占庭帝国与东哥特王国在意大利半岛上的长期战争。普罗柯比以其亲身经历和详实的史料,描绘了拜占庭名将贝利撒留的军事智慧、东哥特王国的兴衰,以及战争对意大利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影响。书中不仅有对战争场面的宏大叙述,还有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权力、忠诚与背叛的复杂交织。

敌友难辨:冷战谍海逸史
¥65.00
1987年,彼得?赖特在其回忆录《抓间谍的人》中,公然指控曾执掌英国军情五处的罗杰?霍利斯为苏联间谍,代号“埃利”。这本书如一块巨石,在英国政坛和情报界掀起滔天骇浪。 本书以此为引,揭露20世纪初至冷战高峰期的英、美、苏情报系统的崛起、发展以及彼此斗争的情报暗战。 全书如抽丝剥茧,以大量绝密档案、真实采访、当事人著述,揭秘冷战博弈的情报真相。书中以间谍的潜伏与暴露为线,串联谍战的四个阶段:古琴科事件背后暗流涌动,拉冷战的序幕;“剑桥五人组”潜伏在英国核心情报部门,对苏输送关键情报;柏林隧道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双方谍报交锋惊心动魄,冷战局势不断升级;1983年韩国客机被落,瑞安行动、“优秀射手83”军事演习展,世界濒临核战的边缘。直到苏联解体后,“埃利”的真实身份仍是未解的谜团,等待真相的揭晓。 书中讲述了多位英苏双重间谍的传奇经历,包括“剑桥五人组”、乔治·布莱克、潘科夫斯基等。他们为何选择游走于枪口刀锋,过着忠诚与背叛的双面人生?为了崇高的理想、个人的利益,还是出于报复?时至今日,我们只知道他们的每一次行动扭转了历史的天平,改变了世界。而那些尘封的往事与不为人知的真相,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化为不可追的幻影,徒留后人无尽的揣测与遐想。 似梦似真,敌友难辨。讲述比间谍小说更离奇的真实历史。

1848:欧洲革命之年
¥125.30
这是一段不应被忽视的历史。 尽管1848年欧洲革命历时短暂,以失败而告终,但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年,变革之力如星星之火,蔓延到整个欧洲大陆。直至今日,整个欧洲乃至所有现代国家的公共生活、政治思想中,仍可见其烙印。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将其评价为:“有史以来唯一一场真正的欧洲革命。” 本书以多维度视角,通过融合微观叙事与宏观分析,重构1848年欧洲革命的全景图,将这场席卷欧洲大陆的动荡置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与全球变革的复杂网络中。 本书首先从底层社会问题切,剖析革命前夕的深层社会危机:贫困、饥荒引发的阶级矛盾,旧秩序崩塌下的政治失能。第二章转向意识形态的论争,解析各思想派别在“秩序”与“自由”的拉锯中,重塑欧洲政治话语,为后续行动提供精神纲领。第三、四章还原革命爆发的过程,再现了民众如何以暴力与理想冲破旧制的枷锁。然而,胜利的狂欢转瞬即逝:第五章至第七章中,革命政权面临悖论和挑战,而与此同时,保守势力已悄然重织权力网络。最终,第八章书写反革命的全面反扑,君主专制卷土重来。但本书并未止步于革命的“失败”,第九章将视野投向全球,揭示1848年欧洲革命的余波如何在广阔的范围中持续回响。 本书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欧洲革命史,也是一部关于理想、权力、人性与历史偶然性的启示录。当我们重新、告别和反思这段历史,不仅是作为旁观者,观摩近代欧洲的剧变,也能从这场以塑造民主世界为己任的变革中,看到当代政治格局转变、更新的多种可能性。


海权论
¥49.50
本书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并拥有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他在这本书里主张应该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确立对海洋的控制权力和实现国家战略目的;通过讲述欧洲和美洲的海上战争史,揭示海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当今世界,争得国家海权、保卫国家海权、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观念已被广大的海洋国家所认同。海权观念即将经历新的世纪的检验。为了保卫我国辽阔的海疆,维护神圣的主权,我们必须加强海权观念,确保国家海权不受侵犯。

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好望角丛书)
¥78.00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左翼新闻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前往东线战场,试图见证和报道那些宏伟壮大的战争场景,比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比如“俄国向柏林攻”。然而现实是,里德完美错过了所有重要的战争,而是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后方,启了一场冒险之旅。他们到达萨洛尼卡,然后缓慢向北塞尔维亚,在半毁的贝尔格莱德,他们遭到萨瓦河对岸 奥地利阵地的炮火袭;他们参观了挤满死者和垂死者的 斑疹伤寒医院,骑马到达塞尔维亚北部的古切沃山顶,发现那里仍然堆满了去年战斗中腐烂的尸体;他们在崩溃的前线后方徘徊后,差被当作德国间谍而被处决??在7个月的战后之行中,里德与伙伴跨越希腊、塞尔维亚、俄罗斯、罗马尼亚、土耳其;在那里,巴尔干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尽显无遗,当权者的意志与民族的情感貌合神离,俄罗斯的大地上更是腐败横生。 里德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战争东线这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在种族、宗教、文化和地理上支离破碎的巴尔干。 他既不关心沙皇和苏丹之间的博弈,也不拘泥于一时的战役胜负,而是聚焦于同样被卷这场冲突之中,却从未留下姓名的普通人,力图使读者看到战火中平凡的、鲜活的,但也最终被牺牲了的人和物。这幅徐徐展的画卷,定格了1915年的东线战场,让读者们透过百年时光,亲身感受宏大历史场景之下普通人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