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夔艺术文献集
¥229.33
【内容简介】 吴夔是江苏“新中国画”语言体系的*批建设者,他起步于20世纪以来启蒙、救亡、艺术革命的风浪中,一生辗转多地,根据条件与形势的变化,创作了多个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共500余幅。吴夔画种随时期而变,以时段分即是以画种分,他的作品充满艺术本体语言的表现力与创造精神,同时也实践着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文艺方针。本书选编了吴夔的中国画、水彩画、油画、年画宣传画、漫画、报纸选页、速写、连环画等不同类别的作品,并附部分亲友回忆文章,图文交织地呈现其短暂一生的活动轨迹,让读者看到时代的脉动。

陶瓷艺术论
¥75.60
《陶瓷艺术论》是一本关于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理论的书籍,介绍了陶器与瓷器发明创造的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属性与特征。《陶瓷艺术论》就陶瓷作品存在的基本形式,通过设计创意,融会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运用材料和技术完成作品的规律和方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行专业的阐释。 陶瓷艺术创造具有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自身的艺术规律,作者选取传统、民间和现代优秀作品行分析,揭示陶瓷工艺思维的独特范式。《陶瓷艺术论》的特在于,作者通过对陶器与瓷器设计和工艺实践的总结,在专业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老戏:青川县民俗表演艺术
¥29.99
书稿雏形是四川省青川县老一辈文化工作者杨平升、刘立福等人于20世纪搜集、整理的青川民间表演资料,包括了龙灯、花灯、狮灯、端公舞等一系列民间民俗艺术,从音乐伴奏、唱腔歌词、舞蹈动作、表演场记、服装道具等各方面予以了详细的记录,展现了数百年来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在传统艺术逐渐失落的今天看来尤其珍贵,对于现代人传承、研究这些发源于民间、曾风靡民间的民俗艺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该书的原本已在四川5·12大地震中遗失,现根据抢救出来的电子资料,由现代作者在还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美的插图,为青川民俗这类古老的艺术注了新的、时尚化的活力,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浮世精绘:苏州弹词长篇中的江南社会
¥54.40
长篇是苏州评弹艺术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长篇经历了艺人、文人、听客、出版商等众多群体的集体建构,形成了以相对固定的情节为骨架和放式的故事框架为编创空间的特殊叙事模式,这使长篇成为一种集文学性、生活性和教化功能于一身的通俗文学样本。 《浮世精绘:苏州弹词长篇中的江南社会》以弹词传统长篇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着眼于“书内”,探讨了传统长篇主要情节中衍生出的关于科举、忠奸、两性的话题,并展示了经过艺人二次创作后融其中的世俗生活图景;另一方面则立足于“书外”,考察了传统长篇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流变历史。

经典民俗学十二讲
¥46.50
本书是民俗学专家董晓萍教授撰写的民俗学理论著作,采用现代国际民俗学中经典民俗学的方法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20世纪中国民俗学走过的道路,肯定中国民俗学的成就。通过重读原典和田野作业笔记,揭示已被前人发现而后来被忽略的原创观、研究方法与具体问题,讨论民俗学从本土民俗学研究转向多元民俗学的建设历程。全书共12讲,重选择水利、粮食、土地、城边村、传统工艺等专题展细致的个案分析。本书既能为专业学者把握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也可为跨学科读者和一般读者提供比较广泛的民俗学基础知识。


金州民间艺术
¥22.50
金州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长期以来,金州文化尤其是金州民间文艺能够薪火相传,长盛不衰。书中记载的民间舞蹈和其他民间活动都源远流长,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的还是国家、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暨南艺丛·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略
¥31.99
本书以带面,以我国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从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工艺学、地理学、历史学等方面考察了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美术类型,探索了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宗教观念、艺术审美和情感集体,用文字记录了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美术的现状,思考了这类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传承与出路。希望通过本书还原我国少数民族美术真实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同时对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事业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描不画学剪纸
¥48.93
不描不画,取纸即剪,剪随心到,用灵巧的双手把民风民俗、经典故事、生活信仰和内心情感用剪纸记录和表达,是民间剪纸以人传承记忆的重要方式。 本书基于非遗传承人郑蝴蝶、刘晓迪女士多年剪纸教学的宝贵经验,以非遗的教育性传承为切,结合剪纸技艺家族传承的特,系统地阐述了不描不画学剪纸启蒙、探索、实践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汇集了上百个原创教学案例。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刘晓迪老师亲自示范,录制20个剪纸视频。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剪纸爱好者及非遗传承人借鉴、学习,是民间艺术家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一次富有独创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不描不画是不用通过描图,完全在脑海里构思成型,直剪剪纸的方法,这种剪纸方法的训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手眼协调、大脑发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在空间造型水平及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促作用。 书中的剪纸作品及教学方法,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家族原创。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七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七卷,介绍了满族、鄂温克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八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八卷,介绍了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三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三卷,介绍了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二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二卷,介绍了藏族、羌族、彝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六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六卷,介绍了藏族、土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四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四卷,介绍了侗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水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五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五卷,介绍了毛南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畲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一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一卷,介绍了拉祜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的剪纸。

回望手艺
¥47.60
“通过一件物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手艺的终极意义,无关精美。” 那些曾活跃于“手工业时代”中的工匠们,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与职业观,在今天能否找到新的栖身之处? 作为日本采写*人,盐野米松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他的《留住手艺》在日本出版后反响强烈,人们始重新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 本书延续了《留住手艺》和《留住手艺Ⅱ》的视角与精华,除了采访记录手艺人的日常之外,更一步深探究手工艺品材料的困境、手艺曾如何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新时代的传承制度等内容,以不同视角记录了日本手工艺的时代变迁,深度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手艺人后,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和“人”与“物”关系的思考。虽然手工艺时代不可挽回地结束了,但盐野米松通过《留住手艺》与《回望手艺》的记录与出版,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试图帮助我们找回原初的幸福。

中国风景剪纸经典
¥79.20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系列”共12本,每本书按照各自的主题收录了经典的剪纸300~500幅(全部采用作者本人藏品拍摄),5万字左右的艺人介绍、剪纸的制作技艺、剪纸背后的文化及相关说明。 本丛书的很大亮点和不可替代的特色是以藏家藏品的保证优势,用实物资料说话,所有图片都是从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真迹中精选。

中国名著剪纸经典
¥79.20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系列”共12本,每本书按照各自的主题收录了经典的剪纸300~500幅(全部采用作者本人藏品拍摄),5万字左右的艺人介绍、剪纸的制作技艺、剪纸背后的文化及相关说明。 本丛书的很大亮点和不可替代的特色是以藏家藏品的保证优势,用实物资料说话,所有图片都是从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真迹中精选。

留住手艺
¥21.00
《留住手艺(增订版)》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中国彩塑艺术
¥90.60
本书从历史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彩塑艺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结合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全方 位阐述了不同朝代彩塑作品的风格和特,总结了传统彩塑在千百年间形成的造型观念、表现方法,对中 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诸多问题做出了客观精辟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当代彩塑教学、创作实践和 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对弘扬民族艺术、促当代雕塑艺术多元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 义和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