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维特根斯坦传
维特根斯坦传
江怡
¥19.00
力图通过对维特根斯坦个人生活的描述,揭示他的生活道路与思想形成之间的密切关系。 大篇幅介绍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专门讨论所谓的“维特根斯坦现象”。
每满80减40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岳南
¥17.9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清华大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品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仅详述清华大学前期领袖人物如周诒春、曹云祥、罗家伦等的功过得失,还涉及与梅贻琦同时代的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全书视界宏阔高远,构思精深,材料翔实,笔墨酣畅,读之感怀深思、嗟叹不已。
思想家
思想家
[英]布莱恩·麦基
¥78.00
为什么要去关注那些讨论基本问题的思想家?一扇门的如何引起其他门的或关闭? 将哲学置于时代的背景下,作者与当代领衔哲学家展对话,对谈在20 世纪占据主流并延续至今的哲学流派,审视哲学的 常规分支,包括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并结合相关历史去理解各流派的最新发展,而发现思想家如何重述问 题,如何看待自由、未来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找一条新的思考道路的尝试必然是摸索性的,这些一直在路上的思想家 用切身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听信权威,而要看看事实,然后自己判断;只有投身于不同于技术性思考的反思中,才能为自己 定位。
每满80减40 读懂陈寅恪
读懂陈寅恪
王川
¥29.00
本书是在作者几轮讲义之上磨而成,对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学术体系、学术思想、治学方法等作了深浅出的解读,让青年读者对陈寅恪有一个初步而清晰的了解。本书是在作者几轮讲义之上磨而成,对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学术体系、学术思想、治学方法等作了深浅出的解读,让青年读者对陈寅恪有一个初步而清晰的了解。
每满80减40 文学的乡愁:钱中文自述
文学的乡愁:钱中文自述
钱中文
¥10.65
本书是“思想者自述文丛”中的一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学者钱中文唯yi一本自传,透过这本自传,作者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矢志不渝,对文学艺术和理论探索的热爱,更投射出其对现实和民族发展命运的关注。可以说,本书是钱中文的自传,也是那一代文人的思想史和精神史。
每满80减40 无悔年华
无悔年华
王浒;史宗恺;张其锟;张思敬;钮友杰;唐杰;解红岩
¥84.00
本书由160余篇文章组成,75万字,分上下册,是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清华老校友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有老校友亲自撰写的回忆录,有同学校友撰写的怀念文章,也有新闻媒体记者采写的新闻稿。集中反映了这一代清华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展示了他们为国家民族伟大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他们是那个时代清华人的优秀代表。 本书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1949届社会系校友彭珮云,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1950届航空系校友王浒,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分别作序。 本书是向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的图书之一。
每满80减40 我与译林——半生书缘一世情
我与译林——半生书缘一世情
李景端
¥14.00
本书作者创办的《译林》杂志,及随后创建的译林出版社,如今已成为年创利过亿元的全国知名出版社,综合实力连续7年居全国文艺社首位,被媒体称为出版界的“译林现象”。本书是作者伴随“译林”发展过程的回顾。全书既有外行办翻译杂志的艰辛和磨练,也有走向成功的挫折与经验,反映了一个中年才起步的小编,成长为资深翻译出版家的经历。书中重现了作者与出版界高层、知名学者、出版同行、以及媒体朋友等交徃的众多故事,特别是还收有多封钱锺书先生首次披露的中英文信件,并公杨绛先生写给作者的全部来信,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从中既可丰富对文坛历史的了解,又享有阅读故事的乐趣。
每满80减40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
¥19.99
  “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民国时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名望之高、人缘之好、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这二十余篇回忆文章出自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诸多大家,他们或为亲炙弟子,或为同事知交,或为异代知己,从“先生胡适之”“朋友胡适之”“知行者胡适之”三种视角,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更为真实可信的胡适形象。对学子,他诱掖提携,爱才举才不遗余力;对朋友,他切磋砥砺,忠直相待;在新文化运动、教书治校以及抗战外交中,他的为学与治事,展示了自由的思想、宽宏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   如唐德刚所言:胡适之有一种“磁性人格”,总能让人片刻坐对,整日春风。他的智慧和风骨,不断给予我们启示和勇气。
每满80减40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
¥9.99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 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他人生所到的每一处都有描述,比如他的家乡、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任职时所在的北京等等。通过这些不仅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等领域的状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的轨迹内容。 在本书后,还附有精选的几篇胡适文章和胡适家族的世系表,通过阅读他的文章,也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的思想信念,这些都对读者大有裨益。不仅如此,还可感受到胡适儒雅、睿智的文人风范,了解一个鲜活的胡适。
每满80减40 胡适留学日记(第一卷)
胡适留学日记(第一卷)
胡适
¥23.99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22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   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每满80减40 胡适留学日记(第十四卷)
胡适留学日记(第十四卷)
胡适
¥9.99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9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   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每满80减40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张建智
¥5.00
  《大家丛书·文博大家:王世襄传》主要内容包括:西清王氏、西清王氏、负笈燕京、西行李庄、追寻国宝、献身故宫、盗宝冤案、“五七”生涯、十年浩劫、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等。
每满80减40 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
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
方蕤
¥12.99
我和王蒙风里来,雨里去,云里飞,地上走,五十多年来始终在一起,彼此不曾分。?   我们曾有过一贫如洗的日子,蒙受过各种屈辱;我们也拥有过“荣华富贵”,受到过怀疑和误解。   我和他从京华帝乡到遥远的边陲,从故乡到天涯海角,从城市到穷乡僻壤,从五星级酒店到地窝子,飞过太平洋,漫游大西洋……   一切的一切对我全然都不重要。我的生活信条是:只要我和王蒙在一起,即使前方有个悬崖,必要时我也情愿跳下去!?
每满80减40 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
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
张威
¥55.55
本书考察了中国现代史自民国时期以来的一些典型的中外新闻人的命运,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前后到中国来采访的外国记者、抗战前后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的美国新闻记者、民国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中国留美新闻人,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新闻界的“五朵金花”。
每满80减40 哈耶克传
哈耶克传
(美)艾伦·艾伯斯坦
¥33.99
  弗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经济学家、自由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之一。他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坚定捍卫者,同时又是知识、自由的毕生追求者。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他得以见证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巨变,经济大萧条后全球市场的复苏,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制度交替运行,以及人们对于市场经济从质疑到服膺的曲折过程。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到哲学、心理学、,哈耶克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他的思想轨迹穿梭于各个领域,他的足迹也在维也纳、伦敦、纽约、芝加哥、弗莱堡等地永驻。包括丘吉尔、撒切尔、里根在内的多位领导人都是他思想的拥趸。他的《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后,不仅获得全球追捧,同时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   在本书中,作者艾伯斯坦清晰地梳理了哈耶克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轨迹,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工作中的哈耶克。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哈耶克生平的传记,而且每一位想要了解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发展沿革及未来趋势的人都该读一读。
胡适杂忆(唐德刚作品5)
胡适杂忆(唐德刚作品5)
唐德刚
¥13.73
《胡适杂忆》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可以说是胡适口述历史的缩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关注的学问,可见作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加上他古文根底深厚,天性诙谐,故落笔气势纵横,妙趣横生。 唐德刚将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的真实人物。 读了唐德刚笔下的胡适,你可以和他握手寒暄,笑语谈辩,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
每满80减40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李世化
¥6.99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钟敬文说:“文学的*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即使在*困难的时候,季羡林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和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价值说得十分透彻:“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本书是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其八大处世哲学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内外兼修”“道德文章,为国楷模”“勤于耕耘,不问收获”“畅意抒怀,天高地阔”“情满胸怀,重义人生”等
每满80减40 清华师者(110校庆)
清华师者(110校庆)
覃川
¥62.86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本书精选了近10年在清华新闻网和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上发表的85篇人物报道,以发表时间为序,汇集为这本《清华师者》,讲述85位师者立德树人、传道受业的动人故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者,是一所大学*可宝贵的财富。教书育人的故事,是大学校园中*动人的故事。 正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清华大学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所讲到的:“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清华近110年的历史长河里,名师荟萃、鸿儒云集,他们爱国爱校的赤子情怀、倾心育人的大师风范、严谨治学的扎实作风,积淀为清华教师的宝贵精神传统,尽管岁月流逝,但始终代代相传,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每满80减40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
林健
¥47.40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术、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以及一位史学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的学术抱负。 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一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介绍了作者与先生的交往和通信,分析了先生教书育人的方式与学术研究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位学者了不起的人品更在学问之上。 通过戴逸先生撰写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著作,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从世界视角考察清朝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的研究方法,以及由此提出的史学问题。作者认为,戴逸先生的研究方法,直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书中还介绍了戴逸先生在耄耋之年,组织起全国范围内两千多位历史学家的庞大队伍,耗费二十年之力,主持完成中国百年来一次重要的大型文化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细节。这一工程将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每满80减40 合璧:梁思成传 林徽因传(全2册)
合璧:梁思成传 林徽因传(全2册)
窦忠如;张清平
¥69.99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从梁启超的传记中可以找到些许,从林徽因的客厅里可以八卦一些,从民国期间的大学文人南渡北归的浪潮中偶见······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学术也好,制度也罢,两个受过良好教养的人始终坚守着心中的原则与梦想,携手而行,这种相伴,竟让动荡的时光多了一份缱绻,一份浪漫,一份热烈,以及一份相濡以沫的温馨。
每满80减40 良史与良师:学生眼中的八位著名学者
良史与良师:学生眼中的八位著名学者
李埏,李伯重
¥5.99
本书收入了先父李埏先生写的六篇文章和我写的三篇文章,俱是回忆自己老师的文字。这些老师有八位,都是20世纪中国学坛上的重要人物。从这些文章中,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和爱戴,老师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而且也可以看到中国学者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中的复杂经历,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信念的坚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