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半小时就能读完的陈寅恪传
半小时就能读完的陈寅恪传
王远志
¥19.99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系统讲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传奇一生。从显赫的家世渊源,到二十年海外游学不求文凭的独特经历;从执教清华的黄金时代,到烽火南渡的颠沛流离;从双目失明后口述百万字巨著的惊人毅力,到鼎革之际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凛然风骨……全书深入浅出地勾勒出这位史学巨擘的治学路径与心路历程,旨在让读者深刻理解他为何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并从中汲取守护真知与人格的力量。
天才的编辑(2024版)
天才的编辑(2024版)
[美]A· 司各特·伯格
¥108.00
美国出版史上,几乎没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青年作者,单枪匹马地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改写了“编辑”这一职业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敬意。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将天赋贡献给作者,与他们共渡难关,发展他们的写作事业。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炽热的中心和现场,编辑人与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细节内幕,《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等等文学杰作诞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动精彩、充满悬念的讲述中得以还原。本书是一位出版人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思想家
思想家
[英]布莱恩·麦基
¥78.00
为什么要去关注那些讨论基本问题的思想家?一扇门的如何引起其他门的或关闭? 将哲学置于时代的背景下,作者与当代领衔哲学家展对话,对谈在20 世纪占据主流并延续至今的哲学流派,审视哲学的 常规分支,包括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并结合相关历史去理解各流派的最新发展,而发现思想家如何重述问 题,如何看待自由、未来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找一条新的思考道路的尝试必然是摸索性的,这些一直在路上的思想家 用切身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听信权威,而要看看事实,然后自己判断;只有投身于不同于技术性思考的反思中,才能为自己 定位。
每满80减40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
林健
¥47.40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术、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以及一位史学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的学术抱负。 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一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介绍了作者与先生的交往和通信,分析了先生教书育人的方式与学术研究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位学者了不起的人品更在学问之上。 通过戴逸先生撰写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著作,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从世界视角考察清朝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的研究方法,以及由此提出的史学问题。作者认为,戴逸先生的研究方法,直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书中还介绍了戴逸先生在耄耋之年,组织起全国范围内两千多位历史学家的庞大队伍,耗费二十年之力,主持完成中国百年来一次重要的大型文化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细节。这一工程将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每满80减40 辜鸿铭评传
辜鸿铭评传
乐文城
¥17.00
辜鸿铭,近代知识分子,本书从辜鸿铭的经历和思考出发,描述了辜鸿铭的生平历程及思想精髓,重塑了辜鸿铭的哲学理念,意在澄清众人对他的误解,由此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思想,并从中找出适合当代人参考的学说理念,意在把辜鸿铭放入时代环境之下去看,让人真正了解他并积极推崇中国文化。
每满80减40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
¥6.99
    “我的四十自述,只是我的‘传记热’的一个小小的表现。这四十年的生活可分作三个阶段,留学以前为一段,留学的七年为一段,归国以后为一段。”这是胡适先生在序言中自己的总结。     胡适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这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从“我的诞生(母亲订婚)”出发,着年少求学、海外留学,学识不断精,思想上也越来越成熟,终于在四十之前“逼上梁山”,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拥有鲜明的胡式风格,整本书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追随胡适先生的笔触,看他和自己的少年对话,他与自己的青年博弈,他为自己的未来指导,让我们从书中感悟生命的美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每满80减40 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陈其泰史学萃编)
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陈其泰史学萃编)
陈其泰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是《陈其泰史学萃编》的第六本,2000年曾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范文澜是当代杰出的史学家,他以几十年的潜心努力,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领域都撰成享有盛名的史著,累计印数达数百万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在史学理论上也有卓越的建树。作者撰著本书的旨趣为:一、由于有关范老的生平和学术活动的资料极为分散,查找不易,作者尽可能收集,经爬梳考核后予以记载,以期做到资料翔实,并忠实于历史事实。二、探讨范老的生平及学术思想轨迹与论述其史学成就并重。
每满80减40 人生恍如初见——禾人随笔
人生恍如初见——禾人随笔
任和
¥39.90
每满80减40 我与译林——半生书缘一世情
我与译林——半生书缘一世情
李景端
¥14.00
本书作者创办的《译林》杂志,及随后创建的译林出版社,如今已成为年创利过亿元的全国知名出版社,综合实力连续7年居全国文艺社首位,被媒体称为出版界的“译林现象”。本书是作者伴随“译林”发展过程的回顾。全书既有外行办翻译杂志的艰辛和磨练,也有走向成功的挫折与经验,反映了一个中年才起步的小编,成长为资深翻译出版家的经历。书中重现了作者与出版界高层、知名学者、出版同行、以及媒体朋友等交徃的众多故事,特别是还收有多封钱锺书先生首次披露的中英文信件,并公杨绛先生写给作者的全部来信,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从中既可丰富对文坛历史的了解,又享有阅读故事的乐趣。
每满80减40 携手——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十年风雨路
携手——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十年风雨路
俞勇
¥59.90
本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ACM班成立十周年(2002~2012)纪念文集,由十届ACM班学生及主要任课教师提供稿件。全书共分八篇,开篇是创始人俞勇教授对ACM班10年的总结;教学相长篇讲述几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经历;春风化雨篇是学子们回忆老师的谆谆教诲;青葱年华篇记叙了班中往事;心路历程篇描绘了学子们逐渐成熟的轨迹;叮咚心声篇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初露锋芒篇讲述了2002和2003级ACM班学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谈笑风生篇收录了ACM班学生们别具匠心的创作。
每满80减40 超越——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廿年逐梦路
超越——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廿年逐梦路
俞勇
¥79.90
本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ACM班成立十周年(2002~2012)纪念文集,由十届ACM班学生及主要任课教师提供稿件。全书共分八篇,开篇是创始人俞勇教授对ACM班10年的总结;教学相长篇讲述几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经历;春风化雨篇是学子们回忆老师的谆谆教诲;青葱年华篇记叙了班中往事;心路历程篇描绘了学子们逐渐成熟的轨迹;叮咚心声篇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初露锋芒篇讲述了2002和2003级ACM班学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谈笑风生篇收录了ACM班学生们别具匠心的创作。
每满80减40 合璧:梁思成传 林徽因传(全2册)
合璧:梁思成传 林徽因传(全2册)
窦忠如;张清平
¥69.99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从梁启超的传记中可以找到些许,从林徽因的客厅里可以八卦一些,从民国期间的大学文人南渡北归的浪潮中偶见······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学术也好,制度也罢,两个受过良好教养的人始终坚守着心中的原则与梦想,携手而行,这种相伴,竟让动荡的时光多了一份缱绻,一份浪漫,一份热烈,以及一份相濡以沫的温馨。
每满80减40 戴世光学术年谱
戴世光学术年谱
李惠,袁卫
¥58.80
是一部全 面而详实地记述我国著名的经济统计学家、人口统计学家、首批经济统计学博士生导师戴世光先生学术生涯的编年体著作。该书编撰兼顾传记性和学术性,以戴先生本人自传材料、言论著述、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留存的大量原始档案为主要依据,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包括校史校志校报、统计专业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的同时代学者的日记、传记、年谱和回忆录,辅以戴先生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子女的回忆追述,内容丰富,考据严谨,记录了戴先生的求学轨迹、治学过程、学术贡献及至为人和学养,反映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实事求是、治学报国的高尚情怀。
每满80减40 文化的力量:欧初传记
文化的力量:欧初传记
张蔚妍 路卫国 著
¥63.99
本书是一部史诗性的文学传记,生动叙述了一个不忘初心的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传主欧初(1921—2017)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队珠江纵队*支队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广东省委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等职务,既是忠实执行政令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是中国崛起道路的探索者。 本书篇于1921年,分为“书剑自铿锵”“探寻崛起路”“改革风清扬”“大笔试平章”“但求天下暖”五部分,史诗般地呈现了欧初的成长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以及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本书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旧照和文献资料,呈现了一幅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恢宏画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中国社会变迁。
每满80减40 惊隐诗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惊隐诗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周于飞
¥47.40
明清交替之际,是文人结社活动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曾经涌现过许许多多的社团。清朝初年以江苏吴江为中心,由苏南浙北一批遗民所组成的“惊隐诗社”,是当时重要的社团之一。对“惊隐诗社”的深研究,不仅可以为明清文人结社史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个案,也可以拓展清代诗歌研究的维度。 《惊隐诗社研究》主要探究了“惊隐诗社”的发展历程,考察其众多成员的生平事迹,并对诗社的文学创作、理论主张以及学术成就等做出分析和判断,终从文人结社和文学史的双重角度出发给予其一个恰当的定位。
每满80减40 无悔年华
无悔年华
王浒;史宗恺;张其锟;张思敬;钮友杰;唐杰;解红岩
¥84.00
本书由160余篇文章组成,75万字,分上下册,是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清华老校友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有老校友亲自撰写的回忆录,有同学校友撰写的怀念文章,也有新闻媒体记者采写的新闻稿。集中反映了这一代清华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展示了他们为国家民族伟大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他们是那个时代清华人的优秀代表。 本书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1949届社会系校友彭珮云,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1950届航空系校友王浒,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分别作序。 本书是向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的图书之一。
每满80减40 清华师者(110校庆)
清华师者(110校庆)
覃川
¥62.86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本书精选了近10年在清华新闻网和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上发表的85篇人物报道,以发表时间为序,汇集为这本《清华师者》,讲述85位师者立德树人、传道受业的动人故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者,是一所大学*可宝贵的财富。教书育人的故事,是大学校园中*动人的故事。 正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清华大学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所讲到的:“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清华近110年的历史长河里,名师荟萃、鸿儒云集,他们爱国爱校的赤子情怀、倾心育人的大师风范、严谨治学的扎实作风,积淀为清华教师的宝贵精神传统,尽管岁月流逝,但始终代代相传,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每满80减40 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
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
汪兆骞
¥40.99
1949年至1966年,弹指一瞬,但“十七年文学”写就的宏大叙事,给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民族精神谱上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书收录了丁玲、老舍、曹禺、赵树理、冯雪峰、聂绀弩、王蒙、柳青、萧也牧、沈从文、张爱玲、孙犁、杜鹏程、曲波、王愿坚、茹志鹃、峻青、周立波、李準、草明、宗璞等40多位作家,详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对他们的成名作品及代表作品行客观的评价,重赏析了他们在“十七年”时期创作的*有影响力的作品。 这些中国当代作家,自觉地将壮丽斗争的历史记忆和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现实记忆,铸成文学的情感与经验,内化于心性血脉,以清醒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其品种、颜色和香气竞相争妍于家国的姿态,显示了文学的繁荣与力量。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启幕史。
每满80减40 夸父逐日——方成传
夸父逐日——方成传
呼延宗泊,李芝婵
¥7.20
本书为“大家丛书”之一。它介绍了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在炮火硝烟中诞生,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为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经历。他严谨踏实的学术风格、 谦虚诚实的生活态度与不断向未知探索、不知疲倦的前精神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每满80减40 圣手神针——石学敏传
圣手神针——石学敏传
丁七玲
¥9.60
【内容简介】 1938年出生于天津市的石学敏,是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代中国针灸奠基人,国家授衔针灸学专家。石学敏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本书为记录石学敏一生的传记。从石学敏的为学经历、中医研究案例、临床经验等角度,用心、严谨地记录了石学敏先生为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书中多幅珍贵的老照片,生动、形象地记录了石学敏的医学实践。
每满80减40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郭广银卷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郭广银卷
郭广银
¥19.50
作者对个人学术道路、治学工作经历的回顾,既展现了其长期从事社科工作的重要成果,又体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