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一种新社会分析
¥27.99
自有人类一来,权力就一直是人类所关心的话题。在罗素看来,所谓的“权力”,就是人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而“社会权力”——凌驾于人之上的那些权力,更是带来了无数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罗素主要考察了四个主题:权力的本质、权力的形式、组织的结构和权力的伦理。对“权力的本质”,罗素是悲观的,他认为,赋予自己权力的欲望,就是人的天性。人总想攫取权力。 而“权力的形式”,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权力的方式,则体现在几个方面:强制的、诱导的和宣传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赤裸裸的暴力、动机难明的宣传以及传统习惯的强大影响。 就“组织的结构”而言,它涉及权力的组织形式,而这也是社会权力的主要表现。罗素断言,越是庞大的组织,其权力就越不平等。而组织的作用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和福祉,否则,其存在就是可疑的。 “权力的伦理”,则更关注对权力的遏制。因为很多的悲剧,都是权力的滥用造成的,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遏制权力需要靠德行,但仅仅德行是不靠谱的,*终还是要依赖于民主。没有民主,*终只能沦为暴政。 罗素认为,若想避免极权主义的恶,本书所表达的意思至关重要。


君主论
¥22.50
《君主论》是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的传世名著。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他认为*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

吾乡: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76.80
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近千万贫困人口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这场浩浩荡荡的迁徙与变革,也许伴随着短期的阵痛,但却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吾乡》是对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近十年的深度一线调研。作者足迹遍及全国七个省份,深走访了四川“悬崖村”、贵州“溜索村”等十个典型搬迁地,并将所看、所听、所谈、所思、所虑记录于此。 相较于学者们基于数据行的“由外而内”的客观评估,本书采取了“由内而外”的新视角,深挖掘搬迁前后农户在经济、环境、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与深层逻辑,记录了搬迁户在收、就业、教育、医疗、社会融等各方面的改变与冲,描述了搬迁家庭从贫瘠走向富饶、从彷徨走向憧憬、从困苦走向希望的历程,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搬迁故事。 本书不仅是搬迁群众个体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精准扶贫的时代缩影,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国情的读者阅读。

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法治中国建设
¥56.40
未来30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期,也是全面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攻坚期。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应通过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推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等,实现全面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41.40
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关键转折。人工智能(AI)已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战场。其影响力远超技术本身。正深刻重塑全球权力格局、经济秩序与文明形态。本书以“技术革命一制度博弈一秩序重构”为框架。深度解析这场决定未来百年命运的科技竞争。 从硅基芯片到量子计算,从数据主权到算法霸权,中美两国正围绕AI的“新三权分立”《数据、算力、算法)展激烈角逐。美国依托“军方-硅谷”复合体推动技术军事化,而中国凭借举国体制与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非对称赶超。本书揭示了两国技术路径背后的制度逻辑:是自由市场的创新神话更强,还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协同效率更高?这场竞争不仅关于技术领先,更是全球治理规则与价值观的较量--数据跨境流动如何平衡国家安全?算法透明能否成为国际共识? 面对美国技术民族主义霸权的制裁,本书提出“韧性权力”理论。探索超越零和博弈的可能路径。在AI重新定义战争、金融,伦理的今天。这是一个既警示“技术冷战”危机又展望合作未来的关键读本,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视角,也为人类在技术狂潮中寻找共同命运锚。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第四辑
¥44.50
1981年,改革放大潮初起之时,新华社整合优质采编力量创办《瞭望》,同时重磅推出“中南海纪事”专栏,了高端时政深度报道的一扇权威窗口,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走向的“风向标”。40年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新华社再次发挥核心优势、集中权威报道资源,在《瞭望》上精心造“治国理政纪事”专栏,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主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记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的与时俱,解读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本书收录了《瞭望》周刊自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刊发的“治国理政纪事”专栏文章30多篇结集出版,图文并茂、四色印刷,全书约39万字。这些文章选题重大,解析深,集权威性、思想性、独家性于一体,在选择的每个领域做到顶层概括,以鲜活的地方实践反映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治国理政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展、标志性成果。


决战决胜: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
¥349.00
大型中英文画册从“关怀·足迹”“脱贫·攻坚”“变迁·跨越”“拼搏·奉献”“振兴·宏图”“丰收·喜庆”六个部分,准确、生动地记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场景,并通过记录基层党员干部的拼搏奉献,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本画册从新华社图片库里精选了500多张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自强不息、英勇奋斗,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乃至英勇牺牲,生动展示了扶贫攻坚的辉煌成果和群众脱贫后的丰收喜悦。中英文画册主题鲜明、结构合理,所选图片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与取得胜利的喜气,引人胜,可为这一伟大程的历史见证。该画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书中英文图说均为新华社对外部翻译校对。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定诞生记
¥23.00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这些重大决定是怎么诞生的?这些重大决定又是如何凝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本书生动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定的诞生过程,对系统全面、科学准确地学习领会党的各项重大决定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积极贯彻学习党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兼具权威性、新闻性、史料性和可读性。是一本具有学习和收藏价值的读物,书编写组由新华社参与一线报道的记者、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报道经验和丰厚的理论基础。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第三辑
¥44.50
1981年,改革放大潮初起之时,新华社整合优质采编力量创办《瞭望》,同时重磅推出“中南海纪事”专栏,了高端时政深度报道的一扇权威窗口,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走向的“风向标”。40年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新华社再次发挥核心优势、集中权威报道资源,在《瞭望》上精心造“治国理政纪事”专栏,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主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记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的与时俱,解读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本书收录了《瞭望》周刊自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刊发的“治国理政纪事”专栏文章30多篇结集出版,图文并茂、四色印刷,全书约39万字。这些文章选题重大,解析深,集权威性、思想性、独家性于一体,在选择的每个领域做到顶层概括,以鲜活的地方实践反映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治国理政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展、标志性成果。


铁规矩硬杠杠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19.50
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局破题,坚持立铁规矩、强硬约束,坚持以上率下、从中央政治局带头做起,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纠治“四风”展集中教育和一系列专项整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一个节一个节坚守和推,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整治力度之大、制度执行之严、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经过不懈努力,刹住了不少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祛除了一些多年难以祛除的顽瘴痼疾,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书稿是一部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的全新之作,主体章节分为“理论篇”、“评论篇”、“成效篇”及附录等。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可读性,可作为各级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纵深推全面从严治党的参考用书。


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走进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拉采尔,帮助我们理解当今地缘政治的重重危机)(“经典与解释”第59辑)
¥29.50
拉采尔是19世纪末著名的德国政治地理学家。所谓政治地理学,就是观察地理环境背后的生存意志,由此探究人类政治世界与自然地理之间的深刻关联,这正是本期辑刊所探究的主旨。”论题“栏目选四篇文章,分为两组:一组聚焦于地缘政治学的演与发展,提纲挈领,介绍政治地理学的总体发展脉络。另一组三篇文章都围绕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展。 “思想史发微”栏目收一篇长文《历史作为慰藉——伊瑟林的历史哲学》,研究法国历史学家伊瑟林,可以为政治地理学增加历史维度的理解。“古典作品研究”选译三篇文章,分别解读荷马、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尤其是篇探讨了荷马笔下的教育主题。


地缘政治学的黄昏:将军与地理学家
¥34.00
本书是关于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的思想传记。作者汉斯·魏格特展示了德国地缘政治思想的渊源,并着重分析了豪斯霍弗与斯宾格勒、拉采尔、麦金德的思想关联,阐明了豪斯霍弗思想对于理解太平洋地缘政治的重要价值。魏格特批评豪斯霍弗应对德意志民族的对外扩张负责,认为其学说主张德国的征服基于自然法则,忽视了人性。然而,豪斯霍弗主义并非德国地缘政治学的病根儿,只不过是西方现代病的一个表征而已。 本书成于太平洋战争刚爆发不久的1942年,虽距今已八十个年头,但是对于我们认识地缘政治学的形成仍具参考价值。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47.50
洛克通常被视为启蒙运动的奠基人,这场思想运动旨在废除圣经和宗教,代之以科学现实主义。但洛克其实对圣经有极大兴趣,他终生都被圣经神学和圣经宗教吸引。在这本新书中,Parker教授思考了洛克对圣经文本的兴趣,以及洛克政治思想的发展如何体现出这种兴趣。 Parker表明,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得自其宗教视野的启发,尤其是他对《创世记》前面几章的独到理解。洛克不像Robert Filmer把圣经看作社会等级制度(君权神授、长子继承权、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辅助者)的理据,反而是从圣经中领悟到人的自然状态乃是自由和人人平等。Filmer和洛克关于圣经的争论,使学者们得以更好地理解洛克在其“两论”中表达的政治观念。


施特劳斯学述
¥34.00
《施特劳斯学述》是汉堡Junius出版社“学述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系列丛书深受学人和阶的学生群体喜爱,据说其中的几种如今已译为中文。作者考夫曼长久以来浸淫于施特劳斯作品和政治哲学研究,此书按几个重大主题展论述,帮助读者深施特劳斯思想的肌理和政治哲学脉络。作者在介绍施特劳斯思想时秉持客观中正的态度,不带门派之见,这一在德语文献中不可多得。目前中文译本的施特劳斯评述作品多出自英语和法语世界,而考夫曼的这本德语文献,为我们施翁堂奥提供了一个新的门径。


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学
¥32.50
伊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修辞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在这本书里详细解读了这个对哲人来说太过政治、对修辞家来说又太过哲学的古希腊作家。第一章探索伊索克拉底眼中“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伊索克拉底看来,好政治制度的典范,一个是雅典的祖传民主制,一个是君主制,这两种典范各有优势。第二章讨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问题,探索其《泛希腊集会辞》的内在意图。作者认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并非真的想实际发动什么泛希腊主义战争,而是旨在保护更重要的东西即希腊文化,并抵制野蛮。第三章回到伊索克拉底其人本身,探讨他作为修辞家与作为哲人这两个面相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也意味着探讨修辞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作者最后得出结论:修辞术与哲学是同一的,而修辞家伊索克拉底也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政治哲人。


拉采尔公案:十九世纪的普遍历史意识与生物-政治地理学
¥84.00
由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生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政治地理学,究竟在二十世纪世界政治版图的动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至今为人争论不休。本书从这一“拉采尔公案”出发,回顾上一个世界历史的百年大变局,于庞大的史料中爬梳剔抉,描摹欧洲的政治成长经历及其地缘扩张,关注盎格鲁-美利坚的政治生长对欧洲现代文明的政治成长,尤其对德意志的政治成长的影响。本书试图带领读者穿越西方现代文明的表层,从政治史学角度深其内在肌理,以期促发我们对地缘政治意识的反思。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
¥27.99
从战略谋划到军事部署,从商业管理到平衡博弈,作为一部流传2500多年,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经典,《孙子兵法》早已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博弈场上的永恒指南。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锋芒。 本书破逐字逐句讲兵法的解读传统,直兵学攻略背后的“战争实况”。古代士兵攻城,真的是靠肉身爬城墙吗?为什么私藏铠甲的罪名,竟比私藏兵器更重?谋士献策,为何都爱提“上中下”三策?长平之战,非得要赵括领兵吗?既通过军事细节还原兵法原意,又带你看到经典战役后隐藏的博弈,巧妙引申出兵法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战应用。新视角讲出新精彩,愿所有翻本书的读者,涨知识的同时扩认知——在兵法中悟管理之道,在论战中学致胜之法。


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98.80
本书是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设立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系统阐述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著作,全面回顾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并对今后中共党史党建学如何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全书分为“总论”“中共党史学科”“党的建设学科”三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阐释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建设的现实状况、历史脉络、基本内容、发展趋势,全面阐释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阐释了如何推中共党史学科同党的建设学科融合发展、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同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全书内容完备、结构完整、特色鲜明,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突出,具有重要的原创理论价值、学术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总论”共五章,着重论述新时代对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哪些期待和要求,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对加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意义,论述了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并阐释了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创新发展的重大研究方向。 “中共党史学科”共九章,回顾了中共党史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发展沿革,阐释了方法论和文献学,分析了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还对如何更好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等问题行了深分析和探讨。 “党的建设学科”共十章,回顾了党的建设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如何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以这一问题为枢纽,一步阐述了党的建设学科的基本理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话语体系、方法论,分析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还对如何更好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有效推成果转化、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等问题行了深分析和探讨。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理解与适用
¥35.40
·


纸上战场:美国中情局涉华国际传播的信息遮蔽(1949—1972)
¥47.88
在国际传播舆论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于先发优势所形成的“西方版中国故事”,是我国展国际传播、讲好“中国版中国故事”面临的主要竞争所在。 《纸上战场》的突出贡献是通过对美国中情局解密情报这一极为重要史料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美国决策层缘何形成对华的片面认知,而理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对华思维惯性与政治冲动。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美国中情局解密的涉华宣传情报(1949一1972),建构起中情局涉华知识生产的知识议题框架。作者以情报的基本属性“知识”作为国际传播、情报学以及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合,探寻中情局作为“把关人”对新中国宣传信息的过滤即“隐蔽的国际传播”的逻辑与结果,从权力的基本来源角度理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定义权”,而为“中国版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场域与“西方版中国故事”争衡提供参照。


世界不是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促销价:¥22.99|¥76.00
21世纪,随着世界的流动性、互联性和一体化程度都大大加强,一种观变得愈发流行: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平等。然而,本书意在论证,不同人群生长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世界仍然崎岖不平,数十亿人的命运仍因地域而截然不同。 作者采纳了全球核心-全球边缘的地域划分框架,将全球人口分成国际化人口、本土化人口以及流向全球化人口三类。通过语言、宗教、健康状况、两性权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本书说明了,地理位置在全球化时代仍然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命运。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意在弥合分歧、让世界变得更平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