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衡文存
¥32.67
本书通过发掘、梳理马衡的生平行事与学术成就,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示、表彰其人格学问、道德文章,也为今后的国学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知识材料与思想资源。 关于“清华国学书系” 20世纪初短暂存在过的清华国学院,已成为令后学仰视与神往的学术丰碑。而三年前本院浴火重生,继续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且更强调“中国主体”与“世界眼光”的平衡,亦广受海内外关注与首肯。 本院从复建之日起,即以“清华国学书系”为“院史工程”,亟欲缀集早期院友之研究成果,通过分册整理,真切展示昔年历程之艰辛与辉煌。现据手头之不完备资料,本套“书系”中分册出版文存四十九种,以整理下述前贤之著述: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吴宓、梁漱溟、钢和泰、马衡、林志钧、梁廷灿、赵万里、浦江清、杨时逢、蒋善国 、王力 、姜亮夫、高亨、徐中舒、陆侃如、刘盼遂、谢国桢、吴其昌 、刘节、罗根泽、蓝文徵、姚名达、朱芳圃、王静如、戴家祥、周传儒、蒋天枢、王庸、冯永轩、徐景贤、卫聚贤、吴金鼎、杨筠如、冯国瑞、杨鸿烈、黄淬伯 、裴学海、储皖峰、方壮猷、杜钢百、程憬、王耘庄、何士骥。 本“书系”拟另辟汇编本两册,收录章昭煌、余永梁、张昌圻、汪吟龙、黄绶、门启明 、刘纪泽、颜虚心、闻惕生、王竞、赵邦彦、王镜第、朱右白、陈守实等先贤之著述。 本“书系”已被列国家“十二五”重出版规划。 为使其中收的每部文存,皆成为有关该作者的“*一卷本”,除本院同仁将殚精竭虑外,亦深盼各界同好与贤达,不吝惠赐“书系”所涉之资料、线索,尤其是迄未付梓或散落民间的文字资料、照片、遗物等。此外,亦望有缘并有志之士,能够以各种灵活之形式,加人此项工程,主动承担某部文存的汇集与研究。如此,则不光是清华国学院之幸,更会是中国学术文化之幸。 惟望本“书系”能继先贤之绝学,传大师之薪火,为创造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收到守先待后之功。


两访中国茶乡
¥39.00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次鸦片战争后受派遣,先后多次来到中国,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他的中国之行,本书即是其中之一。本书对福琼1843年和1848年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不仅对中国茶叶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也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福琼对中国了解的深,福琼在行文中表达的还是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中国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早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孙昌武文集(精)
¥34.30
孙昌武先生《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一书,集中探讨我国历史上的十六国、北魏、西夏、辽、金、元、清这些北方部族建立的政权的佛教政策、佛教发展状况,以及佛教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凸显了佛教从理论、实践诸多层面为民族平等、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所提供的依据和动力。


史学旅行
¥44.00
本书讲一个文化跨国流传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地域、两种不同文化传统、两个不同时代之间。它讲德国十九世纪史学家兰克的思想,历经辗转传述,在二十世纪中国后,受与拒的曲折过程。 兰克终身对抗抽象理论的历史哲学,坚持从历史现象、历史事实里了解各个欧洲国家的特质。史实与史料对兰克而言,有“科学”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它们蕴含特定的政治取向,甚至有宗教的内涵。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学术急速的专业化,兰克史学“求真”的面相被后人凸显出来,被人们以特定的方式崇拜着,他的史学思想被狭隘化。透过世纪转换期间里的史学方法论、史学史专书,兰克的科学形象在全世界传递来。二十世纪伊始,兰克中国,在人们热情追求新社会、全心信仰科学的氛围里,他的治史方法在中国被辗转传述着,反映出国人心中殷切的期望,也呈现出现实中多重的局限。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
¥94.80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赫德与晚清外交
¥52.80
赫德(1835~1911)是近代在华知名的外国人。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他在权力鼎盛时期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左右晚清的内政外交乃至文化事业,从而使其势力演化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影响核心。 本书是以英人赫德及其在晚清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数十年时所参与的许多近代中国外交事务为研究对象,作者在广泛收集了中英文档案资料,特别是充分利用了还未整理出版的《赫德日记》手稿77卷的基础上,对赫德以不同身份参与的晚清外交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书中还在赫德中葡外交、中法战争交涉、中日甲午战争战后赔款交涉,赫德的外交原则、外交策略及其成败的原因等方面,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既有弥补前人不足的,也纠正了以往一些不太准确的史实叙述和结论,并提出了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看法。本书内容对于学界一步认识赫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角色、地位、作用等极具参考价值。目录及样章见附件。


瞻奥集: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纪念论丛
¥49.00
本稿为复旦中古研究班十年纪念论文集。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与研究领域,2009年10月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核心成员为来自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文博系十余位年轻学者,还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为纪念研究班创设十周年,从历年的学术报告中精选佳作汇为一编,展现中古中国研究的新气象。

农业制度
¥2.9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诸史天象记录考证
¥28.37
出于迷信占验和科学研究的双重目的,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天象观测极为重视,在历代官方史书中留下大量系统的实时天象记录。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
¥75.50
蔡东洲等编著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利用四川北部的南部县衙门所藏档案,对一个清代县级政府的管理活动进行个案研究,涉及县衙设置、基层组织、文教机构和民间婚姻等专题,对清代基层管理的运作研究有一定启发。


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
¥50.65
本书以蒙古国色楞格河畔诺彦乌拉山发掘的匈奴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这些墓葬及其随葬品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对匈奴的经济状况、居所与家具、服装与服饰品、交通工具、各种材料的制作工艺、武器及军事、社会组织、形象艺术、宗教信仰与祭祀、对外联系与交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
¥17.40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大学用书》作者张清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志于学,却因不懂治学之道,读书、写作事倍功半,遂于文艺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治学之道”课程,意在授人以渔,使学生了解、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方法、规范,使志于学者有规章可循,省摸索之苦。自2004年以降,不断增益、修改,成为目前这个样子。书中所讲的理念、方法、规范,都是学术研究中的通理常则;所取例证,也都是学术研究中的公例。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第十八辑
¥55.09
本集包括綜合研究、日本漢籍研究、朝鲜—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漢籍交流研究、专辑等專題。内容主要爲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文章有《日本<世説新语>注释本敘录》、《许筠、李廷龟与丘坦的交游》等。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
¥19.80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从处世哲学、持家养生、修养之道、做人哲学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这一部曾氏语录,既有掀天揭地的军国大事,也有木头竹屑的零碎小事;既可以看到曾国藩如何修身,也可以看到他如何办事;既可以看他如何从湘乡农家子弟成为异材,又可以见证相对鲁钝笨拙的他,如何超过当时的各个天才,成为晚清重臣。

柳青年谱
¥8.40
柳青是新中国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长期深生活,深群众的创作方式极具代表意义。用这种方式创作的《创业史》是一部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作品。《柳青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柳青一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情况。对于研究柳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34.80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精)
¥34.80
天、神、君、民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的四种基本力量,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分歧,就集中体现在对这四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道 (规律和规则)。天有天道,神有神道,君和民作为人都得遵循人道,君治理国家,对天、神、民均要有所交待和安顿,*终形成了以王道和霸道为主要形态的君道(治道)。天道、神道、人道和君道,正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思想的基本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法制,就是建立在这四道基础之上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探险记
¥29.00
“文化中国”包括三个部分:历史上的中国国土本身(目前正经历不同的政治命运),海外华人社会(很多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以及有关中国的研究或写作。本书在这三个维度上, 对“中国”的多重意义行解读和分析。本书由几篇原本独立的论文构成,但在结集成书的时候,作者在逐渐清晰的共同问题意识下,作了相应改动。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
¥117.60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析民国时期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制度的专著。内容涵盖了军事制度的主要方面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军事人事制度、军队党控和政治工作制度、军队管理、军事教育与训练、兵役制度、军事后勤制度等,同时剖析了民国政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军事制度方面的体现和嬗变。书中提出了关于民国政治和军事的若干新见解、新观。如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本质上并非为一个“党治”政权,而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官僚军人政权”的观;关于民国时期军人干政现象的一系列新论断;关于民国时期军事利益集团的历史层面上的描述和理论上的论析;关于军事派系集团与军事制度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关于军事制度、军事体制的“运作”概念的提出和对于历史运作过程的新论断。 全书引用了为数众多的民国政府政治、军事档案,其中不少是首次披露。一大批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口述史料的运用,增加了文字的生动性。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35.00
本书通过对韦伯学术思想的深研究,提炼出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分析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他对中国儒学、印度种姓制度和古代以色列一神论的分析。作者还利用韦伯这一分析范式解剖了四个现当代案例: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现代公民的文化基础,19世纪德国的文化悲观主义以及“工作”在当代德国社会的“位置”,展现了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在今天的实用性。


平汉铁路与华北经济发展(1905—1937)
¥22.80
《平汉铁路与华北经济发展(1905—1937)》一书共分为六章,主要探讨1905—1937年间平汉铁路的营运状况,及其对华北地区商业、农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本书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87年出版,列该所专刊第55号。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