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断章
¥29.99
本书为日本学者原岛春雄教授的遗著,以中国明清历史与思想为主。书名所谓“近代中国”,不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而是上溯至明清之际,是一个长时段的“近代”,这里面蕴含着对以西方历史为中心的“宋代近世说”的否定,而希望从中国历史的内在连续性探究明清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由于作者曾亲历改革放后的中国社会,所以不仅从历史中探寻中国的结构,同时也是从现场、从现实中去观察中国。他的著作,饱含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对我们理解中国明清以来历史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本书主要关心的是传统中国如何向近代转型,即探索传统与近代的延续与断层关系,可以说,这是一部探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著作。作者的焦,尤其集中于国家体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中间层”,指出要彻底切断官与民的相生相容关系,彻底否定皇帝与奴隶、办与军阀,清除阿Q诞生的土壤,这样才能促中国的近代化。其视角独特,分析锐利,是一部相当有深度的著作。

一士谭荟--民国掌故(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掌故大家徐一士的文史掌故著作,记述了清代官场的种种怪象,晚清时期结对的大员荣禄与袁世凯、瞿鸿禨与张伯熙、陆征祥与许景澄,清末宫禁安全与摄政王被刺事,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人物。此次出版,以1944年再版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校订,并适当作注。


世界当代历史那些事(4)
¥8.00
本书包括雅尔塔体系终结后的世界局势、冷战时期的世界局势、“沙漠风暴 ”行动、“沙漠军刀 ”行动、波黑内战、前南斯拉夫内战、克罗地亚内战、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及其后的抽象派美术、战后绵延不断的战争等内容。


旧制度与大革命
¥24.99
《旧制度与大革命》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引发后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思考与探索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世界当代历史那些事(1)
¥8.00
本书包括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确立、世界战略的调整、西欧各国政局、英国、法兰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与日本的民主改革、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内容。


世界现代历史那些事
¥8.00
本书包括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局势、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世界政治优势、欧洲的经济优势、欧洲的军事优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高潮、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大起义等内容。


世界当代历史那些事(2)
¥8.00
本书包括两大阵营的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 、尼克松水门丑闻的暴露、美国实施 “星球计划 ”、从“遏制 ”战略到 “高边疆 ”的战略、“星球大战 ”计划、“星球大战 ”计划的实施、华沙组织和波兹南事件、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波兹南事件的开始等内容。


中国文论通史(修订版)
¥79.9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

金史详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金史详校》十卷,清人施国祁(1752-1823)撰,是前人研治元修《金史》之书中,颇富代表性的校勘学专著。在校勘时,施国祁以南监本《金史》为底本,校以北监本、殿本和元至正四年江浙祖刻本(实际是洪武覆刻本),纠正大量错讹,对研读《金史》颇有裨益。 施国祁,浙江湖州人,专研金源史事,撰有《元遗山诗集笺注》《金史详校》等。施氏以二十余年之力,读《金史》十余遍,“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共得“讹谬、衍脱、颠倒”四千余条,撰成此书,代表了清人校勘《金史》的*高成就。本书按《金史》卷次排列,向有详备之誉。书前序例对《金史》修撰和传刻中总裁失检、纂修纰漏、写刊错误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书后附有《史论五答》,辩证若干疑难史实。 本书整理时,以光绪六年(1880)会稽章氏刊本为底本,覆核原书所用《金史》底本,更正刻本中的明显讹误,并对施国祁考辩中的疏误加以辨析,整理颇具深度,可以供学术界和读者同仁参考。

蜀志类纂考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免费
王炎、王文才著《蜀志类纂考释》是对宋代以前蜀地方志进行整理、研究的专著。上编《蜀志叙录》就历代蜀中古志列举为十六类目,按类分书,各作梳理,以概括蜀志之流变。下编《蜀志类纂》就史籍所载,征引佚文较多之三十余种,尤以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陈寿《益部耆旧传》、李膺《益州记》等为重点,博搜群籍进行辑佚、考释。


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82.80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明中叶唐顺之的史学世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70.80
深深植根于明代中叶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背景中的唐顺之史学内涵比较丰富。史学特一生多变,大致经历了由早期对经典的研习到后期编纂理论和历史评论的成熟。其日常应酬和为官职责所在,撰写了一定数量的传记、巡查记录,参与了实录的誊抄,成为明皇朝史的有机构成。其史学在启蒙和经世致用方面,对其后明朝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直而广泛的影响。唐顺之还以其“晚岁之出”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国史”和“野史”互动关系的认识。


炎黄学导论
¥52.80
本书基于炎黄学是传统文化的源头之学、统领之学、国家之学的全新学术定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在广泛吸收借鉴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深研究了炎黄与炎黄部落、中华民族早期根源与炎黄精神的形成、炎黄文化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复兴及其全球价值等重大问题,揭示了炎黄文化生成、发展与创新的规律,从而使以往零星分散的炎黄研究上升为一门系统完整的专门学问。


历史美学:理论与实践
¥99.99
史学不仅有求真、求善的属性,还有求美的属性。 历史美学有两重内涵:一是用美学的视角看待历史,其要义在“以人为本”,将历史还原为“人”的历史。二是“以美为本”,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历史学,注重史家的思想和“气韵”、历史叙事的方法、历史书写的格局。 本书是国内将历史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既有理论阐述,又结合中西史学传统与现代史学著作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是一部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立论高远、新见迭出的史学力作。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35.00
《拉面》是一部以食物为切口探究日本社会变迁的研究性著作。醇厚、咸香、暖和的热汤拉面于19世纪末引日本,因明治维新的城市化发展而被视为具有阶级色彩的大众食物。而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拉面已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日本饮食标签。本书将拉面的逐步流行归因于全球语境下的政治和经济变迁。借助近年解密的战后美国政府档案,及电影、漫画、电视节目、流行文学等多样化的日本历史材料,索尔特揭示了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和经济发展、媒体舆论、消费主义对社会生活及饮食的密切影响。


观朝追梦
¥62.30
这并非一本旅游攻略,而是探索这座城市文化秘境的指南。它能帮您了解每天走过的老街巷,每天擦肩的古建筑,流经这里的每一条河,都是千百年来的匠心造。 这并非一本历史书,却了过去的故事与今天的生活。今天的繁华都市、时尚街区、文创天地、人潮涌动都能从过去、从城市初的模样中找到基因的印证。 卡北京朝阳的文化密码,从本书穿越时空,勾连起过去与未来: 秦始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必经之路在这里 近代北方丝绸之路的起在这里 元明清三代漕运水系在这里 奠定朱棣定都北京的郑村坝之战发生在这里 成就新中国工业史的五大工业基地在这里 市场经济的端,改革放的个窗口在这里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这里…… 本书能帮助读者重新了解这座城和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用眼睛和想象力去重新发现,那些就在我们身边却被一再忽略的历史文化珍贝,还原它们的本来面貌。


现代化视野下的重庆金融:1840-1949
¥100.80
本书在充分吸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掌握较为充分的第*、二手资料,从金融现代化的角度入手,展现作为内陆城市代表的重庆,在近代的不同时段,其金融业从传统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并试图探寻中国西部地区金融业从传统趋向现代化的艰难发展历程与轨迹,及其特殊性与基本规律。探讨一个内陆城市在近代长时段历史时期的金融改革举措及其得失,以及金融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当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城市金融现代化管理等寻求历史的借鉴与启迪。

汉书五行志校疏(试读本)
免费
《汉书》原本100卷,今本分为120卷,其中《五行志》有5卷,为“十志”中篇幅zui大的yi志。所谓“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不同的自然元素。班固受到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认为五种自然元素之间,因相生相克产生各类自然现象,通过这些自然现象,可以获知政治制度、国家管理等方面之得失。班固自述其创作意图,在于通过揭示天人之道,梳理古今兴衰,用作治理国家的借鉴。 此次推出的《汉书五行志校疏》,延续了原志的分卷思路,并将颜师古注作为底本yi部分予以吸收,所据底本为《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刻递修本,校本有南宋建安刘元起家塾刻本等,除对《五行志》和颜师古注予以校勘外,还吸收了前贤重要的研究成果,对原书中不易理解的地方做了注释。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辑)
¥82.80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士,官至安徽提学使、署理安徽布政使。沈曾植在清末民初学界声望极高,为清末书坛巨匠,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受到王国维、内藤湖南、伯希和等中外大家推崇。 本书据沈曾植题跋原件或真迹影印件整理,无真迹则据抄本、排印本及其他文献著录,并校对底本。分群书题跋、金石题跋、书画题跋三类,共收551首801篇,较中华书局2016版《海日楼书目题跋五种》增收28%。除增补外,校订2016版文字、标、专名线错误,完善案语内容,使《海日楼题跋集》成为近年来z完善的整理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文集
¥28.80
《远采诸邻》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九辑,记录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欧立德(Mark C. Elliott)、博达伟(David Porter)、田海(Barend ter Haar)、罗柏松(James Robson)、夫马进、陶德民和郑培凯共七位学者在复旦文史研究院举办的八场讲演,内容涉及新清史、比较文学、人类学、宗教史、医疗史、中西交通及戏曲史等多个领域,这不仅体现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具有yi定的可读性。


石学蠡探--山东大学中文专刊
¥52.80
石学,即“金石学”之“石学”,是研究并运用石刻文献之学。叶国良先生秉屈万里之传,受孔德成之业,研治石学有年,多有建树。叶先生认为石学分为二支,一曰“括例”,总结碑志撰文通例,结合礼俗制度、碑版沿革等,为研治碑学之门径;二曰“考证”,运用石刻资料,补正经史,于治经读史、研究古代社会,裨益甚钜。二者互相为用,不可偏废。 本书为叶国良先生《石学蠡探》与《石学续探》的合编,深论述了东汉官宦冢墓碑额题写职官“题尊”之例,与唐宋以降“题终”不同;石本与传世刻本异文产生的原因、如何互校以及互校的用途;失姓碑志如何考证;韩愈碑志文与前人的异同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对东汉至清代的诸多碑志逐一做了细致微的考证,兼涉经学、职官、典制、文学、传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对元明清十二部总结石例的著述作了评议,具有学术史意义。全书考证精审,括例贯通,对初涉金石学和专门研究者定多启发。 另书中对历代碑志的具体考释,每篇均有提要,概述核心观,提纲挈领,极大提升了考证文章的可读性,写法亦值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