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四册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五册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唐长孺批注骨董琐记全编(精)
¥168.00
《骨董琐记全编》是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1887-1960)撰写的学术笔记、读史札记,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掌故、金石书画、衣着器物、里巷杂谈等等,尤详于明清典章制度、遗闻佚事,考订史实,钩稽索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料有趣,增广见闻,被誉为“天下弟一等闲书”。 古人取鱼肉蔬菜等杂混烹制的羹,叫做骨董羹,后来比喻琐碎过时的事物,或陈旧迂腐的内容,又写作古董,所以邓之诚谦称自己琐碎的读书、读史札记为《骨董琐记》。 唐长孺先生(1911-1994)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继陈寅恪之后公认的祭酒,生于苏州平望,外家是南浔刘氏,从舅乃近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对明清掌故素所习闻。唐先生对《骨董琐记全编》的批注,有补证,有辩驳,有史源的探寻,亦有自己所见所闻及所收藏之品的补叙,不仅对阅读《骨董琐记全编》裨益甚大,也可见出魏晋隋唐史的专精之外,唐长孺先生的博雅与性情。 唐先生细书密字,批注在三联书店1955年版的天头和行间,此次全书影印,以飨读者。 三联书店1955年版末附“索引”,方便对《骨董琐记全编》的查阅利用。

蜀志类纂考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免费
王炎、王文才著《蜀志类纂考释》是对宋代以前蜀地方志进行整理、研究的专著。上编《蜀志叙录》就历代蜀中古志列举为十六类目,按类分书,各作梳理,以概括蜀志之流变。下编《蜀志类纂》就史籍所载,征引佚文较多之三十余种,尤以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陈寿《益部耆旧传》、李膺《益州记》等为重点,博搜群籍进行辑佚、考释。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促销价:¥32.00|¥60.00
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信,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情感在历史发展程中发挥着催化作用,不同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亦存在差异,但关于情感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其实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目前对情感史的研究有两大派别,其中一派是普遍主义派,认为情感是一种内在、跨越历史文化的东西,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表露的方式不同。另一派是社会建构主义派,认为每一种情感都是由时代文化而定,而且会反过来对个体的自我感受发生影响,因此有自己的历史。围绕着这两个观形成两大阵营,争论十分激烈,持续至今。

金史详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金史详校》十卷,清人施国祁(1752-1823)撰,是前人研治元修《金史》之书中,颇富代表性的校勘学专著。在校勘时,施国祁以南监本《金史》为底本,校以北监本、殿本和元至正四年江浙祖刻本(实际是洪武覆刻本),纠正大量错讹,对研读《金史》颇有裨益。 施国祁,浙江湖州人,专研金源史事,撰有《元遗山诗集笺注》《金史详校》等。施氏以二十余年之力,读《金史》十余遍,“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共得“讹谬、衍脱、颠倒”四千余条,撰成此书,代表了清人校勘《金史》的*高成就。本书按《金史》卷次排列,向有详备之誉。书前序例对《金史》修撰和传刻中总裁失检、纂修纰漏、写刊错误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书后附有《史论五答》,辩证若干疑难史实。 本书整理时,以光绪六年(1880)会稽章氏刊本为底本,覆核原书所用《金史》底本,更正刻本中的明显讹误,并对施国祁考辩中的疏误加以辨析,整理颇具深度,可以供学术界和读者同仁参考。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19.99
中国思想史上,并非全是王权主义,也有过思想共和。 公元1世纪到公元17世纪,是思想共和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思想共和以三次文化相会为标志,出三个新的历史时期。第yi次是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带来了诸子百家兴起,形成了中国传统;第二次是西域思想中土,与中国传统融合,而玄佛合流,庄禅相融,儒释道合一,在此基础上,有了朱熹、陆九渊、陆九龄之约,使中国思想第二个发展周期;第三次是东方的徐光启与西方的利玛窦互动,中国思想触及西学根底,启了中西会通的转机。 中国思想史上的这三次相会,是三座里程碑,为古代中国带来了文化转型和历史转折。孔子和老子的相会,将中国思想导文明的轴心期;西域思想东渐之后,中国、古希腊、古印度三大轴心期文明一体化,具有世界性的思想诞生;徐光启与利玛窦在中国握手,为中国近代史创了中西会通的科学范式。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yi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27.99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中国文论通史(修订版)
¥79.9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


孟子性善论研究(再修订版)
¥31.00
书稿通过对孔子心性之学的详细研究,阐述了孟子性善论的特,及其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性善论对后学的影响,而完成了杨教授“伦理心境”理论的建立,证明孔孟心性之学之间存在重大分歧,重新探讨孟子的义利思想等三项工作。

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82.80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方志考未刻稿(试读本)
免费
近世掌故名家瞿宣颖以世家治史,尤精方志之学。《方志考》即其讲义精心结撰而成,惜刊行者仅甲集,学林称憾。本书系据长沙图书馆藏该书未刊稿本整理,著录方志数百种,其中不乏珍稀版本,同时辨其体例、评其得失,着眼于志书类目之沿革、史料裁别之关窍。

科学外史(三册全)
¥55.00
科学很枯燥吗?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有趣。《科学外史》系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涵盖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诸多领域,谈及司南传说、星占学家、“超级民科”、影响因子等科坛趣事。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诸外部因素之关联及互动;作者又喜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常有标新立异之论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而对于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作者关注尤多。 《科学外史》系列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年度“中国好书”、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


宋元戏曲史
¥17.00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到宋元时期的源流演变。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该书是其在戏曲文艺方面所取得建树的代表之作。该书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该书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宋元戏曲史》是中国*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


变化中的中国人
¥22.00
本书初版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从谈中国人的体格、民族精神,到描绘中国工业的前景、禁烟斗争,再到妇女的解放、当时的新式教育,等等。作者详细记录了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当时的中国所引起的变化。今天阅读此书,仍能感到作者为我们了另一扇窗,用西方人的眼睛回望一个东方大国在百余年前的社会百态。罗斯对中国当时各方面的状况行了独到的观察,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见解。其对中国人口、环境以及禁烟等问题的讨论,极富预见性和史料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五集)(试读本)
免费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术辑刊,所收论文都经过编委会严格筛选,内涉及各历史时期,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现状。此为第五集。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精
¥76.80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概观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石刻的类型及其演变、古代石刻的存留及发现情况、历代石刻的研究情况以及石刻铭文的常见体例,总结归纳了石刻铭文应当如何释读、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伪鉴定等,是一部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本书1997年曾由文物出版社初版,此次为增订本,增加内容逾倍,新加图版200多幅,随文相配,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和直观性。

黄遵宪年谱长编(上下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18.80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人,晚清爱国诗人、外交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任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被称为“海内能以诗开新世者”。戊戌维新时期署理湖南按察使,积极参与变法,推行新政。戊戌政变后,回乡从事地方教育活动。撰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著作。 《黄遵宪年谱长编》共约100万字,由林振武、郑海麟、魏明枢、郭真义四位教授合作编写,按照黄遵宪生活、事业的不同阶段分为四卷,分别为青年时期(1848年—1876年)、出使时期(1877年—1894年)、变法时期(1895年—1898年)、家居时期(1899年—1905年)。全书以时间为序,记述黄遵宪的思想活动和历史活动,兼收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资料,以及黄遵宪的生活背景、友朋交往、所亲历的历史重大事件、与黄遵宪相近或相反的时代思潮等内容。


走出地方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精)--中大史学文丛
¥40.80
在华南地域社会,民间信仰及其与乡村的关系,往往深刻地反映了地方文化资源和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与存在实态。本书收录作者近二十年完成的9篇专题,重研究明清时期华南地区若干重要信仰形态(包括三山国王、双忠公、大峰祖师、义民、妈祖)发展演变及其所反映的地域社会历史变迁过程。试图揭示,在相对“边缘”地区的百姓,逐步受来自“中原”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民间神信仰与乡村社会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近百余年来在地方社会近代化背景下的演变。 另收代序、附录,共3篇。交代作者从事相关研究的旨趣、学术心得,以及数十年教学与研究的经历与创见。

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全二册
¥112.80
18世纪中朝文人的交往由于其本身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在两国文化交流众多方面的创之功,使得它在整个中韩学术交流史中尤显突出。本书在对“碎片化”资料作仔细排比整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勾勒出18世纪中朝文人间一些重要交流的全貌,如文学批评、请序题跋等,并细致分析了其特和意义,另一方面,又以述论结合的形式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中朝文士在交流分期、空间、人物、家族、内容等丰富的内涵,且以长编、事表及资料展示了历史真实,不仅在兼综前人成果基础上填补了当下清代中韩学术交流的空白,更对为何发掘利用域外汉籍史料建构东亚文明交流史提供了探索性的成果与研究范式。


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
¥23.99
在这本敏锐、精炼的作品中,美国*受欢迎的历史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从对历史学家之角色的缜密思考,到对美国过去与当下的惊人洞悉,以及国际事件木三分的观察,对历史学的技艺和众多历史事件行了探讨。 塔奇曼始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看待历史,并从她所见的事物中汲取经验教训。本书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超四十年,塔奇曼涉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话题,从以色列到中国,从罗斯福的竞选列车到对伍德罗?威尔逊的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些极具才气的文章,拼凑成了一个穷尽一生琢磨的“历史之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