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世界上古历史那些事(下)
世界上古历史那些事(下)
李楠
¥8.00
本书包括古代希腊、爱琴文明、希腊文明的摇篮、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荷马时代、神话与历史的结合、荷马时代的文化、城邦时代、城邦的形成、希腊城邦、古典时代的城邦、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时代等内容。
敦煌故事(试读本)
敦煌故事(试读本)
李焯芬,李美贤著
免费
本书讲述了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与石窟造像和壁画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同时专设篇幅讲述了敦煌守护者的故事,大致以时间为序,介绍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回顾了以常书鸿为代表的历代莫高窟人为保护洞窟、临摹壁画、传承文明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世界当代历史那些事(3)
世界当代历史那些事(3)
李楠
¥8.00
本书包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创造的条件、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空间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等内容。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苗润博著
¥68.60
文献的正本清源与史学的拓创新,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每一文献系统、不同文本层次的源流脉络都可能牵涉到历史叙述的复杂衍变,揭示出多元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献学所蕴含的贯通视野与纵深思维,也是史学研究跨越断代藩篱、实现整体关照的重要依凭。 本书作者精研宋元史籍与四库文献,从历史文献学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此次收录近作24篇,以扎实的个案研究和宏通的阐释解读,一以贯之地探究由文献史学的路径与方法,摸索历史研究的新范式。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青年学者的养成史,《自序》以及本书后五篇(《〈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至《〈辽史探源〉题外话》),从作者的亲身实践,就“由文献史学”的方法做了系统阐述,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习门,定多启发与共鸣。
49元5本 张一麐年谱
张一麐年谱
李少兵,陈诗璇,张万安撰
¥47.60
1.《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附清代年号及干支。民国以后,附民国纪年。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公历之后附有阴历日期。   2.年谱中提到的年龄,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周岁。以《古红梅阁笔记》为例,其中载有张一唐“十六岁壬午乡试”,张一麐出生于1868年,壬午年大部分时段为1882年,以此推算,他当年实际年龄为十四周岁,自述为十六岁,是由于当时流行“虚岁”、“官龄”、“实龄”等民俗。   3.年谱记事,以张一麐日记、笔记、自撰书文、历史档案、报刊杂志、往来信函等史料为根据。所引史料,皆注明来源。《大公报》未特意注明者,皆为天津版。   4.记事以时间先后为序,年份清楚,月份、日期不详者,排在年末;年份、月份清楚,日期不详者,排在月末。   5.《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所引史料中的古体字、异体字、生僻字,一律改为现行通用字,但姓名、地名等含有特殊意义者,则保留原字。缺字、模糊难以辨识者,以□代替。
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
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
余太山
¥222.40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ANCIENT TIMES是同作者《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研究希腊、罗马世界和中国关系的文献资料的辑录和成果集结。 部分辑录和诠释中国史籍所载古代地中海世界及其与中国中原王朝关系的资料。第二部分讨论古代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北方游牧诸族的关系。公元六世纪之前,中国中原王朝对地中海世界的了解非常模糊,传说盛行。大部分传说竟出诸中国人自己的想象。这表明当时中国人对地中海世界是多么向往!反过来,希腊、罗马史家对中国中原王朝的了解同样十分模糊。同一时期,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北方游牧诸族之间关系却比较密切。所谓草原之路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形成,商人、使者的往来,尤其是部落的迁徙,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架起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游牧诸族没有留下文献,我们主要是通过西方史家的记录来了解他们与地中海世界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些记录需要推敲之处不少,但实质性交往无疑是存在的。中原王朝对地中海世界相互了解之模糊以及北方诸族与地中海世界之间关系之密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早期地中海和中国的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这样一幅情景。
中国史研究历程 . 辽金西夏卷
中国史研究历程 . 辽金西夏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
¥118.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辽金西夏史史研究领域Z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29篇,内容涵盖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49元5本 法国大革命:马赛曲的回响
法国大革命:马赛曲的回响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23.99
本书写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二百周年之际,首次出版于1990年。霍氏探讨了两个世纪中从资产阶级自由派到共产主义者,不同人群对大革命的引用和解读,说明他们如何将大革命模型应用于自己的时代和事业,并指引读者走出“修正主义”史学的迷雾。无论史家如何阐释,无可辩驳的是,法国大革命让人民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真正改变历史的程。它曾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更在持续影响人类的当下和未来。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周本纪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周本纪
尹盛平 赵光勇
¥82.50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周本纪》主要从汇校、汇注、汇评三方面整理、综合有关学术研究成就,力求较全面的反映出历代有见解的观。所涉及研究成果斟酌取舍,注重吸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新发现,兼及国际研究的成果,对原文行依据可靠、论据充分、自成一体的研究,对研究的历史情况及现状行系统性的总结,体现其《史记》研究、司马迁研究的意义。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
徐进
¥390.00
  众所周知,古塔、楼阁、阙台是华夏文明、古代城乡建设和古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作为周秦汉唐京畿之地的陕西,代表古代中国高层建筑水平的古塔、楼阁、阙台曾广为分布,现在仍遗存丰富。它们之中,有的曾为旧时京城、皇城、府城、县城、村镇以及帝王陵寝的标志性建筑,铭刻着时代烙印;有的则成为连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的重要标识,被列《世界遗产名录》;有的则是僧侣、道士灵骨的静息之所,保存着高德大士的生平信息。为完整著录和展现陕西古塔的丰富内涵,《陕西古塔全编(套装上下册)》分上、下两册对其行介绍。上册主要内容包括引言、概述及关中地上现存不可移动古塔。下册主要内容包括陕北、陕南地上现存不可移动古塔及近一个世纪消失的陕西古塔和陕西发现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壁塑塔及画像砖塔概要。
郑文焯年谱长编(精)
郑文焯年谱长编(精)
杨传庆著
¥88.80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一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最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交通卷(精)(试读本)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交通卷(精)(试读本)
李红权,朱宪总主编 李红权,朱宪本卷主编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交通卷是其中一部分。共收录文献一百七十余篇。内容包括内外蒙古传统的驿站、驼运历史回顾与现状介绍;铁路、公路、邮政、电信、航空、水运发展情况;省县等地方当局发展交通的努力,有关交通事业的政策、法规,交通管理及各项调查统计数据;各方人士对发展蒙地交通的设想、计划、建议;列强在交通方面的侵略,等等,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明代图书官修史(精)
明代图书官修史(精)
霍艳芳著
¥61.60
本书探讨明代官修图书的组织机构、预修人员、成就及代表性成果的成书经过,总结明代官修图书的特,揭示其在中国图书编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明一代,图书出版高速发展时期,私刻坊刻备受关注,本书聚焦官修图书,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世界近代历史那些事(上)
世界近代历史那些事(上)
李楠
¥8.00
本书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概述、革命的重笔、*次内战、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成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温斯坦莱和圣乔治山上的风波、送查理一世上断头台的人 ———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和他死后的绞刑、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与君主立宪等内容
49元5本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
[美]孟一衡
¥45.10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国发生了一场贯穿宋元明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49元5本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精)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精)
张伟著 张晓依著 上海市徐汇区文物局主编
¥34.80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极其重要的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因此,土山湾画馆被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创者、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的画家,当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等,全彩精印,系统地为读者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违法”与合理:清末暂行内阁研究
“违法”与合理:清末暂行内阁研究
熊元彬
¥111.20
.
翼教丛编 觉迷要录--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试读本)
翼教丛编 觉迷要录--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试读本)
[清]王先谦,[清]叶德辉等编 吴仰湘点校
免费
光绪甲午以来,康有为及其门徒在全国各地发起变法宣传和改革活动,“新学伪经”、“素王改制”、“孔子纪年”等学说广为人知,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以上奏、编书、办报等方式行批驳。“戊戌政变”后,王先谦等汇集“诸公论说及朝臣奏牍有关教学者”,编成《翼教丛编》。庚子“自立军事件”后,叶德辉为肃清“康学”影响,“将康逆乱政始末及康党谋逆情形编纂成书”,成《觉迷要录》四卷,实为《翼教丛编》之续编。此两书汇集大量原始材料,较为真实、完整地记载了全国各地、朝野各方对待“康学”“康党”的基本立场与主要反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这两部晚清力辟“康学”的经典著作,当年风行一时,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将两书视作研究戊戌变法、“康党”保皇、“康学”流传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核心资料,却未对两书作专门研究和精心校。湖南大学吴仰湘教授对此二书做了系统考察与整理,是为定本。康、梁、王、叶之爱好者、近代史之学术者,不可不读。
心镜孤悬—《大通禅师碑》校释与研究
心镜孤悬—《大通禅师碑》校释与研究
韩传强
¥60.00
“大通禅师”系北宗禅的代表人物神秀,唐丞相张说为之作大通禅师碑文,于当时广为传诵。本书系基于大通禅师碑拓本行的整理研究,以《大通禅师碑》清代拓本为底本,以其他史料文献所收相关版本为辅本,行合校,并对碑文中的核心词汇、关键人物、主要事件及相关背景行注释和说明,同时以碑文为线索,对大通禅师的生平和行谊展研究。书中还附有《大通禅师碑》的拓本影印图片,为读者呈现碑文拓本原貌。
精神的婚恋
精神的婚恋
J·V·吕斯布鲁克
¥62.40
本书是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吕斯布鲁克(1293—1381)的重要著作。作者基于本人的神秘体验,以灵性的、隐喻式的,而非理论思考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其神秘的灵修之路,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也就是灵魂如何在敬虔的朝圣途中遇见上主,并终在沉思中栖息于上主中,甚至通过神而成为神。“婚恋”是指人性(新娘)如何通过对基督(新郎)的炽热追求,而脱自身的堕落和局限,重新与热爱于人的神相遇、相融,达到如神一般的精神境界。这一历程经过了三种追求神爱的生活:行动的生活、内在的激昂的和渴望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并通过《*太福音》的一句引文(“看,新郎来了,出去,迎他”)而将每种生活再分为四部分。由此层层递、盘旋上升。所以此书形式上的特就是很有内在的结构,如中世纪的大教堂或城堡,又像巴赫的音乐。
49元5本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马伟华著
¥27.72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就是作者尝试以多元角度对这段历史行解读的结果。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的主题,是对明清之际的历法改革行探讨,作者没有把视野局限于历法的结构、数据的推算、历理的辨析等历法要素本身,而是将全书分成五章,分别从崇祯改历中修历诸家的纷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改历中的活动、康熙历狱的发生与审判、康熙历狱的翻案和康熙三十一年(1692)容教令的颁发诸角度着眼,探析明清之际历法改革的背景、宗教和皇权对历法改革走向的影响。作者把历法改革这一科学问题置于当时中西碰撞、朝代鼎革、皇权干预、宗教理念冲突等社会背景之下,全方位揭示这些社会因素是如何引发、影响历法改革这一科学活动的,并说明了科学因素本身在对抗和调适这些社会因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的讨论有理有据,得出的结论多有启发性,证实了通过多元角度研究科技历史的可行性。   马伟华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就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一步修订改写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笔者的评说,也许不无偏颇。倘若读者有不同意见,倘若读者发现《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在史料依据、论证方式乃至叙述细节等任何方面有所不妥,敬请告诉笔者或马伟华博士,以便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行更改,为学界奉献真正的学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