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杜韩柳的文学世界(精)
¥76.80
李白、杜甫、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本书注重对作品的体贴、史事的发微和文化史的拓展,围绕他们的人生遭际、政治理想、个性品格、家世家风以及文学创作,对其文学世界行了新的挖掘,揭示了四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贡献与现代意义。 附录四篇文章,分别对张九龄、岑参、李商隐和苏东坡的生平或作品,行了新的考证和阐发,严谨独到。


历史的针脚:我们的衣着故事(第2版)
¥47.60
这是一本关于衣着历史的书。在书中,服装史学家露西·阿德灵顿通过丰富的历史描写,揭示了我们的衣着变化和衣着时尚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书中精美的插图,以及强有力的历史证据,充分展示了我们的穿着方式是如何与美学、性别、阶级,以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并为我们提供真正欣赏这些——我们常见的所有物——的品质的机会。


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
¥62.40
水污染、植被破坏、生物灭绝、疾病灾害……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区分“天灾”和“人祸”。历史已然告诉我们:人类一直在适应与改造、破坏与恢复自然之间徘徊。本书是全面介绍环境史来龙去脉的门著作,细数环境史自发轫以来的代表性学者与详细书目。自然环境不只是历史的背景,也是历史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更透彻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同舟共济”。


中国历史大师课:马勇作品精选集(共7册)
¥277.99
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作品集,共7册。分别为《马勇说晚清》《马勇说民国》《重寻近代中国》《清亡启示录:一个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中国圣雄:梁漱溟传》《民国遗民:章太炎传》《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
¥32.66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前沿的科学。 3000多年前,中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观天测景台,成为最早的天文现象观测者和最完整的天文记录保持者。 如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面向苍穹,直抵137亿光年外的星空与浪漫,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奥秘。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即将伴飞“天宫”,成为新一代旗舰级空间天文望远镜,大大扩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场,推动当代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 作者章剑华历时三年,行程万里,查阅上千万字资料,采访数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中国天文发展壮阔历程,详细记述2.16米光学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悟空号”卫星、“慧眼”卫星、中国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羲和号”卫星、“夸父一号”卫星和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等重大天文项目研制和观测成果,生动书写新时代天文事业辉煌成就。

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
¥78.40
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械斗。这是一场伤心惨目、影响深远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难辨是非、被人遗忘的战争。这场械斗规模之大,死伤之众,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但因为它被当时的政府及后来的学者视为“民间私斗”而不予重视,加上当时有太平军、洪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关系国家社稷的事件和战争,使得这场械斗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死角。 本书利用大量档案、官书和方志等资料,梳理咸同年间(1854—1867年)发生在广东土客之间的大械斗历史,分析其原因,还原其间的基本情形以及清政府的对策和平息过程。书中还原了当时大部分械斗战场的情况,给了今天人们重新认识19世纪广东地区频繁发生的民间战争的机会。全书共分三编,计十章。上编讲述这场斗祸的远因与近因;中编对这场斗祸的基本情形作了勾勒;下编主要讲述清政府针对这场斗祸所采取的对策与斗祸的基本平息。 该书不单讲述了一件被人们遗忘的历史事件,由于涉及近现代客家分布的由来,所以对历史学、客家学的研究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
¥45.10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国发生了一场贯穿宋元明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友朋之谊:唐浩明评点曾国藩书信
¥68.00
读懂圣人曾国藩,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曾氏遗墨数千万言,卷帙浩繁,内容驳杂。要从何处手,才能效其为师为将为相,学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写作出版了“唐浩明评曾国藩”系列六册,精选曾国藩家书、书信、奏折、语录、诗文、日记并加以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可感、可叹、可学的曾国藩。 《友朋之谊:唐浩明评曾国藩书信》收录并评了曾国藩与友人、同僚、下属、亲故之间的去信与复信共135则。在这些信件中,作为一位审读长思的思想者,一位时事世道的观察者,一位身居高位的历史参与者,曾氏既谈及道德与道理,也谈及参政治军的实务,有谆谆教诲,也有坦诚的自剖,显现了一位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中不少箴言真理,也值得后世感悟和效仿。同时,这也是一份关于湘军及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史料。


治平之策: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68.00
读懂圣人曾国藩,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曾氏遗墨数千万言,卷帙浩繁,内容驳杂。要从何处手,才能效其为师为将为相,学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写作出版了“唐浩明评曾国藩”系列六册,精选曾国藩家书、书信、奏折、语录、诗文、日记并加以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可感、可叹、可学的曾国藩。 《治平之策:唐浩明评曾国藩奏折》从存世多达两千多道的奏折中,精选了其中的44道行翻译和评。奏折就是写给中央的报告,曾国藩作为统领军政要务的晚清重臣和一代文章宗师,其奏折有不同凡响之处,一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奏折。曾氏身为汉人,却在危难之间被清廷委以重任;曾氏在衰朽王朝的绝境中立下不世之功,最终还能做到功成身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力系统的复杂性,更可看出曾氏在复杂环境中为人处世的巧妙智慧。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精)
¥34.80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极其重要的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因此,土山湾画馆被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创者、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的画家,当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等,全彩精印,系统地为读者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嚈哒史料辑注
¥190.40
SOURCES ON THE HEPHTHALITE HISTORY是同作者《嚈哒史料辑注》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对中外嚈哒史相关史料的全面辑注。 作者自1979年始研究嚈哒史以来,一直没有停止收集与嚈哒史直有关的资料。他将已收集到者结集,编成《嚈哒史料辑注》。除汉语的若干篇外,计有希腊—拉丁语的11种、亚美尼亚语3种、叙利亚语2种、梵语10种、阿拉伯语3种、波斯语3种和藏语1种。采录书者,除1种系法语外,其余均为英译。作者谦逊地认为,之所以不考虑汉译之,盖英译出诸各语文专家之手,译文与原文几乎是等值的,若转译为汉语,这本史料集的价值势必大折扣。至于古汉语资料,为了和全书保持一致,作者转译成英语。

古族新考
¥158.40
THE EARLIEST TOCHARIANS IN CHINA: A HYPOTHESIS是同作者《古族新考》一书的英文版。《古族新考》曾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该部部分在国外的具体发表信息如下:“The Earliest Tocharians in China”, Sino-Platonic Papers Number 204, June, 201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78 pp。 吐火罗语文书的发现和对吐火罗语以及有关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既是比较历史语言学界的大事,也是中亚学界的大事。盖自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古文书残卷中,有若干以当时未知语言写成,其一即吐火罗语。给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释的问题。特别是要先解释清楚:不管操吐火罗语的族群起源于何处,既然它很早就来到中国,应在中国史籍中留下足迹。换言之,他们究竟是以什么名称出现在中国史籍中的?本书就是作者根据史料所勾勒吴氏、陶唐氏、有虞氏的迁徒过程,构建关于“塞种”诸部渊源的假说,可以看成同作者《塞种史研究》一书的续编。

中国史研究历程 . 清代卷
¥190.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清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清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清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清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晚清日记书信考释
¥49.00
本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档案馆所藏的丰富稿本文献为基础,通过仔细研究,以所藏日记、书信为核心史料撰写的14篇论文的集结,如《张荫桓与英德续借款》《陆宝忠未刊日记的史料价值》《李鸿章致李瀚章家书二通释读》《王国维致缪荃孙、劳乃宣未刊书札笺释》《叶德辉致易培基十六封未刊书信释读》,等等,所选都是极其珍贵(多数未刊)且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史料,给出全新的关照,作出科学的论断。作者精研近代史多年,成果卓著,本书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助力。

中国史研究历程.魏晋南北朝卷
¥158.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6篇,内容涵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既方便读者惠存检索,又是对《动态》新老几代编辑的工作表示致敬。

中国史研究历程.秦汉卷
¥174.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秦汉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40篇,内容涵盖秦汉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秦汉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秦汉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中国史研究历程.宋代卷
¥172.8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宋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宋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宋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宋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
¥222.40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ANCIENT TIMES是同作者《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研究希腊、罗马世界和中国关系的文献资料的辑录和成果集结。 部分辑录和诠释中国史籍所载古代地中海世界及其与中国中原王朝关系的资料。第二部分讨论古代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北方游牧诸族的关系。公元六世纪之前,中国中原王朝对地中海世界的了解非常模糊,传说盛行。大部分传说竟出诸中国人自己的想象。这表明当时中国人对地中海世界是多么向往!反过来,希腊、罗马史家对中国中原王朝的了解同样十分模糊。同一时期,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北方游牧诸族之间关系却比较密切。所谓草原之路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形成,商人、使者的往来,尤其是部落的迁徙,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架起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游牧诸族没有留下文献,我们主要是通过西方史家的记录来了解他们与地中海世界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些记录需要推敲之处不少,但实质性交往无疑是存在的。中原王朝对地中海世界相互了解之模糊以及北方诸族与地中海世界之间关系之密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早期地中海和中国的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这样一幅情景。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294.40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 EASTERN HAN, WEI, JIN,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是同作者《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为作者研究两汉时期中西交通史的经典专著。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新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各代同西域关系的研究,将经过检验的成果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下篇就若干重要而又必须一步推敲的专题,如张骞西使、甘英西使、通西域路线戊己校尉、李柏文书,以及吐鲁番文书有关年号等,行了研究;也都是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

贵霜史研究
¥86.50
A STUDY OF THE KUSH?N HISRTORY是同作者《贵霜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研究贵霜史的专着。贵霜帝国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初,贵霜王朝与罗马、安息、东汉同时并存,其极盛时期的版图包括了中亚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贵霜人的统治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等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由于地处当时东西交通的枢纽,在文化、经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大范围的统一和相当长时期的稳定在客观上促了东西文化和经济的交流的同时,也终于形成了贵霜帝国本身灿烂的多元文化和繁荣的社会经济。贵霜史是古代中亚史、南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自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降,一直受到国际史学界的重视。而我国老一辈学者中没有研究贵霜的专家,甚至没有专门讨论贵霜史的论文。而此书填补了我国中亚史研究的这一重大空白。


郑文焯年谱长编(精)
¥88.80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一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最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