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史研究(第一辑)
¥18.00
生态史作为新史学伴随着全球范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中的双重地位都得以提升。目前,国外生态史学刊展方兴未艾,而反观我国,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者并产生了可观的成果,却没有一本专门的学刊。本刊(以书代刊) 地创办,一方面是推动国内生态史研究工作的一步发展, 加强国际间交流;另一方面,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层面的借鉴。 本辑设有专题研究、圆桌讨论:环境史的功用、书评、研究动态:2010-2014年中国环境史研究目录索引,收录了《环境史的“政治性”》、《寻家之旅:人与自然的生态联姻》等22篇文章。


中国史纲
¥29.99
本书是在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中国史》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取其所长,融合而成。本书的*章至第十二章*节,为张荫麟所著;第十二章第二节至第十九章*节、第二十二章第三节至第九节、第二十四章第二节至第十二节,为吕思勉所著;第十九章第二节至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二十四章*节,为蒋廷黻所著。时至今日,这三位史学家的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大大超过了今天的一些史学专著,是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好读物。

历史的观念--汉译名著(试读本)
免费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1992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七辑。到1997年底出版至30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史学方法
¥28.28
王尔敏先生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讲授“史学方法”一课,本书即由讲演稿整理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史料处理、史实重建、史学理论、确定选题、安排结构、历史研究价值,乃至论文撰写的引证、注解方面等,但凡历史研究所涉诸多方面皆有论述。王尔敏先生此处所标注方法并非得自理论演绎,而是出于实际研究,累积多人多年经验而来,提出普遍通行原则,以广泛应用于研治学问者。 著者既有史学卓识又富撰述经验,所著《史学方法》绝非率尔操觚之作,其所论所述,无论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而言,都有度人金针之妙,石成金之功。因此,本书是指导历史研究敀门书。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第十五辑
¥51.03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朝鲜—韩国汉籍研究、日本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汉籍交流研究等几个专题。文章有《他者“中国”:<三国史记>中的“中国”观念》、《高丽后期*文书浅议》等。


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
¥41.25
本书对《麟台故事》的作者、成书、流传、体例、内容及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全面研究。其结果呈现为四个主要部分:一是程俱生平考。首先较为全面地介绍程俱生平事迹,然后将程俱在有关不同文献中的记载进行了考索,分析了程俱称谓之异的缘故,探讨了本传与行状的关系及其信实性,考证出《新安文献志》、《麟台故事》四库提要等,所载程俱“举进士”属于误载。二是《麟台故事》的成书、流传及版本。首先从《麟台故事》成书的历史背景出发,揭示了程俱编著该书的目的,陈述了其具体的成书经过;然后以南宋以来公私书目对《麟台故事》的著录为主线索,并结合其它文献所载探讨该书流传情况,进而分析辑本与残本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补充所形成的一些新成果。三是《麟台故事》体例与内容。首先以《麟台故事》所呈现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事以系年、分门别类、有始有终的特殊编撰形式,分析该书所具有的学术性质,确定其体例的归属;然后再通过详细比较现存该书辑本与残本篇名和内容的异同,进而归纳其现存内容所体现出的北宋馆阁藏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概况。四是《麟台故事》的价值。分别以该书所具史料价值、专门史史料价值、文献学价值和文学史史料价值的探讨为主。

坚固的城墙
¥5.96
本套图书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作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千秋圣殿奇观、历来古景风采、古老历史遗产、昔日瑰宝工艺、绝美自然风景、丰富民俗文化、美好生活品质、国粹书画魅力、浩翰经典宝库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本套作品全景展现,纵横捭阖,故事讲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格调温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在中华复兴的绚丽梦乡,展现出具有龙飞凤舞的独特魅力。"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试读本)
免费
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上下卷)汇集了历年来《史学史研究》对诸多历史学者的访谈,例如:杨向奎、蔡尚思、季羡林、周振甫、金冲及、马克垚等,保留了大量真实的*手资料。这些历史学者多是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名家,对中国现当代的历史研究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这些访谈录中,他们阐述自己的学术观,也回忆自己的学术历程,严肃中不乏生动,枯燥中充满温情。在史学史研究文选这套丛书里,人物志卷是*可读性的两卷。

中国陶瓷百年史(第二版)
¥109.19
本书介绍了我国从清末到现在的100年间陶瓷业从低落走向崛起、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一个手工作坊式行业走向现代工业化产业的真实历程。全书分为综合篇、产品篇、产区篇,共28章,分别记述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陈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砖瓦五个传统产品和陶瓷原料与辅料、陶瓷工业技术装备两大配套产品的百年发展历程。

明代外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26
本书是对明代外戚群体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明代外戚的人员构成、各项待遇及主要活动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行了考察,旨在探究明代始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的原因,以及外戚群体作为明代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其变化趋势,以期对明代历史有更深的理解。作者认为明代外戚群体享有一定的特权,却又始终从属并受控于皇权。明代无外戚专权的直原因是,在严密的制度保障下,外戚群体受到了来自皇帝、后妃、宦官以及文官群体等四个方面的防范和约束。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政治结构领域内的变化,以及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则是明代“无外戚之祸”的历史根源。同时,明代外戚的地位也并非始终“孱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明代外戚地位的变迁是与整个明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同步的,实为后者的重要内容。

史籍:千秋历史典籍
¥5.00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春秋逝去的贤者:夏衍书信
¥24.31
在给宋振庭的信里,夏衍说:“任何一个人不可能不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制约,我们这一辈人生活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两千年的封建宗法观念和近一百年来的驳杂的外来习俗,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很难洗刷的斑痕。”夏衍的书信,正是反映这个大转折时代的手资料。夏衍的一生,经历了赴日留学,经历了新文学运动,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可说是曲折的一生。夏衍的书信除写给家人之外,更涉及邓小平、周扬、潘汉年、钱歌川、黄苗子、李子云、王元化、陈白尘、于伶、洪深、萧乾、陈子善等等,是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和社会变化的重要资料。本次出版在《夏衍全集》书信卷的基础上又增补了新发现的夏衍佚简若干,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材料。


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
¥11.57
段志强编著的这本《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一书便是研究顾祠祭的纪念活动。与祭者借着对顾炎武的纪念不仅把“人”与“事”在历史记忆中镌刻下来并且放大,更通过“纪念”的仪式与圣域,聚集起一群又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推动志同道合之事。《顾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依据几份并不起眼的题名录,从晚清士人的行事,包括议政、论学、刻书、搜集遗文、交游、祭祀先贤等方面,来讨论思想界的新动向。全书围绕着“顾祠”,从道、咸以后的学人交往中,重新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及西力东渐大背景中的政治变动、思想学术之嬗变。


徐福东渡研究概述
¥15.43
承蒙盛鑫夫先生的抬爱,嘱我为《徐福东渡研究概述》作序。盛先生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文字功底扎实。我为其作品写序,深为惴惴不安。


州来古今(第八辑)
¥23.20
本次编辑出版的《州来古今(第八辑)》,是由各个不同层面的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人和知情者,通过口述撰写的回忆文章汇编成册的手历史资料,是一部将史料价值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具有史料性、三亲性和统战性特色的历史典籍。它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再现了我县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探索凤台的美好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农业制度(下)
¥1.85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古代教育(下)
¥1.85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现代世界的诞生
¥30.00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历史新声: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
¥18.72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选取了十五位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希望从他们的访谈和代表作里找寻这个时代的“志气”。如果说民国时代的历史学者面对的挑战,是让史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近代的历史学,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则是摆脱阶级和革命史观的叙事,创造一个更新的,同时也还原一个曾经的历史学。

咫尺之美
¥0.99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

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29.40
在全球化进程中,虽然以茶叶为饮料的习惯源于中国,经陆路与海路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但在东方与西方,却由于本身传统文化的不同、环境的相异而产生了不一样的饮茶文化。西方是以英国为典型的红茶文化,此红茶文化飘逸着贵族的布尔乔亚的气息,带着重商主义的色彩,促使欧洲强权为了满足对红茶及其佐料蔗糖的需求,不惜伸展帝国主义的魔掌,在当时所谓的“落后”地区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殖民地,展开商品掠夺和人身买卖(奴隶)的活动。影响所及,中国茶贸易之开始发展、鼎盛、衰微,皆受制于外国市场。在1875年以前,由于中国是世界首要产茶国,故外国市场对中国茶之需要极大,在中国之外商纷纷争运茶,相关的通商口岸因此繁荣。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价格有时甚至高于外国市场之行情,外国市场虽然影响中国市场之波动,但仍有限度。而中国茶中间商人为趁机谋利,乃大量粗制滥造,以致降低茶之质量。支配贸易的外国商人为确实能获得价廉物美之茶,于是向印度、锡兰与日本发展茶栽培业与投资制茶工厂,强使亚洲茶生产国发生竞争。1875年以后,印度与日本之输出量渐增,1880年代初以降,中国茶终于由卖方市场的位置转变到买方市场的位置,外国商人逐渐放弃中国茶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