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59元6本 两岸:现当代文学论集
两岸:现当代文学论集
施淑
¥39.94
  《东亚·思文丛书·两岸:现当代文学论集》是施淑教授有关两岸文学研究论文的选集,通过对胡风、路翎、赖和、陈映真等作家及日据时期台湾的文艺思想论争,“二战”时日本在华占领区及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文艺措施等现象的分析,思索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宏大问题,体现了扎实的历史实证与文学审美批评相结合的特点。思想深邃,分析细密,可为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提供范例。
59元6本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
王中忱,林少阳
¥40.79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作者王中忱、林少阳)是多国学者多年合作研讨的结集,所收各论从东亚的视角出发,对有关“现代主义”的非历史化叙述提出了质疑,并在具体考察汉字圈内“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历史关联同时,探索了把“现代主义”作为重审历史的视点的可能性。《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各论分别选取东亚文化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作为讨论对象,通过深入的个案分析,突破了比较文学领域单向度影响研究的模式,为重构区域文学史提示了新的方法。本书既有“重新定义现代主义”的理论探讨,又有对具体文本的细致分析,是别具特色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读本。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
辛然
¥9.90
本书是一本对《诗经》的现代解读,是一本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书。《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每章都有诗文、注解、翻译、阐释、引申等内容。《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的作者不拘泥于对诗文字面的理解,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以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配以优雅、古典的精美插图,去描绘“诗”中那一幕幕唯美、动人的历史画卷,去领略诗中的美丽与哀愁。
文学史纲
文学史纲
(美)梅西
¥6.00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把世界上重要的文学著作介绍给人们。但是界定什么是“重要”是个难题,或者说是一串难题。人们共同关注这个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做出答复。“重要”这种说法并不*,因为所谓“重要”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所谓的公众一致意见也是抽象的难以定论的东西。 对许多读者来说,他们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书目,这个数目很可能比这整卷书都浩大。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在这本书里面,许多价值的书都没有提到,或者只是一笔带过了。每一个读者都可能会发现,自己所喜欢的某本书的重要位置被另外一本自己觉得并不怎么样的书所占据着。这种情况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希望这本书对文学和其他艺术的讨化有些益处 ,并增进讨论者的兴趣与乐趣,或者有助于大家成一致的意见。 在这本书中,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作品,选择这部作品的哪些部分,以及后的评价,都是我的一已之见而已。由于我个人的兴趣和知识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我在选择作品上存在局限性。这是在所难免。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
李慕南
¥2.9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 从公元前841年开始, 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 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 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 从未中断。
世界文学艺术(上)
世界文学艺术(上)
邢春如
¥1.50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沟通心灵的桥梁——世界文学史(上)
沟通心灵的桥梁——世界文学史(上)
李剑桥,竭宝峰
¥2.70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
世界文学艺术(下)
世界文学艺术(下)
邢春如
¥1.50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俄苏现代作家作品讲析
俄苏现代作家作品讲析
萧枫
¥0.96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东欧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东欧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萧枫
¥2.9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套装共2册)
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套装共2册)
彭玉平
¥118.65
彭玉平所著的《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上下)(精)》是研究王国维及其词学的理论专著。本书分为五编,分别就王国维文学观念特别是词学观念的演进、王国维词学本体论的形成和完善、王国维词学理论的接受史、王国维词学的学术渊源、王国维词学的深远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是近十年来王国维词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59元6本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
程国赋
¥42.69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研究、论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文体意义、论先秦神话中的大荒意象及其文化底蕴、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唐代小说创作方法的整体观照等。
59元6本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关爱和
¥36.18
在痛苦选择中演进的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它所表现的深刻历史价值和意义在于:它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承续与终结,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先声。作为历史“中介物”——过渡转折期的中国近代文学,其承先启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诗歌传统及文本研究
中国诗歌传统及文本研究
陈致
¥70.90
《中国诗歌传统及文本研究》收入陈尚君、葛晓音、蒋寅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海峡两岸的15位著名学者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专题论文,从诗歌文本出发,通过文本细读或宏观研究,用现代学术思辨多角度地总结、阐释和发掘古人诗歌创作实践中的传统。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董乃斌
¥67.20
本书认为中国文学史由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这样两个传统贯穿,二者同源共生、互动互益,以弥补纠正以往研究的片面与缺失。全书从探讨汉字构型与叙事思维的关系开始,依次探讨了文学批评、历史记述、一般诗词、乐府、赋、散文、戏曲、小说等不同文体中融汇的两大传统,尤其关注两大传统互相交融影响的过程,并进而加以理论总结,探讨以两大传统研治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方向。
59元6本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三辑)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三辑)
王兆鹏,尚永亮
¥22.80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是“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前期成果的结集。大约包括文学传播与接受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外文学相互传播与接受研究等四大版块。《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是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承担的“211”工程重点项目的成果。全书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这个学科自然地融合贯穿起来,精选了优秀的论文,为推进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
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
吴淑玲
¥0.00
  吴淑玲主编的《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从多角度关注了唐诗的当时传播,从传播条件、传播版式、传播渠道、传播意识、传播趣尚、传播范围、传播效应等七个方面展开探讨,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的关系。大量的手材料的使用,使得这部书高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有理有据。
一口气读懂十大名著悬疑
一口气读懂十大名著悬疑
钟厚涛
¥3.08
  全书以《史记》、《红楼梦》以及《聊斋志异》等十部中国古典名著为经线,以一百个问题为纬线,纵横交错、经纬相织,共同构成本书的主体框架。每一节又以问题为中心,将镜头切入到历史现场,拨开时间划痕留下的迷雾。本书基于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旨在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探寻当代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的历史命脉。
鲁迅自编文集: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自编文集: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1.99
  《中国小说史略》原是鲁迅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小说历史的讲义,共二十八篇,1924年成书,1925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该,评断允当,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灿烂散文
灿烂散文
罗洁
¥5.00
本书主要指散文历史与艺术特色。包括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儒家散文(《论语》《孟子》《苟子》),道家散文(《老子》)诸子散文(《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秦代散文,汉代散文、汉代辞赋、骚体赋、散体大赋、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散文,刘安、王充等人的哲理散文,《史记》历史散文,《汉书》历史散文,《吴越春秋》叙事散文,魏晋散文(建安时期散文、正始时期散文、西晋散文、东晋散文)等。
59元6本 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及文化阐释
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及文化阐释
赵黎波
¥10.79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历史批评在中国的文学批评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在新时期之前的1950——1970年代,更是成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流。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侧重于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它对于文学真实性的强调、对于作品倾向性的关注、对文学社会效果的偏重对当代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左右的中国文学批评的评判尺度和标准。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这种以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为文学评价标准的批评理论逐渐衍变成为庸俗社会学批评,从政治观念出发来评判文学作品,以阶级分析来替代艺术分析,政治标准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甚至标准,导致了当代文学发展的灾难性后果,也严重阻碍了当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