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重新理解媒介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重新理解媒介
刘海龙
¥53.88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自2006年出版以来,已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重新理解媒介》梳理的内容横跨两年,从学术层面、热话题研究层面对近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做了概述。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与报告,包括2021和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和全球新闻创新报告,主要针对这两年新闻传播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二部分为新闻研究的新场景与新面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动向行剖析。第三部分为传播研究的新问题与新视角,着重从新技术对传媒的影响角度重新解读当下新闻传播的新业态,研究内容富有现实意义和学术前瞻性。 本书对前沿领域的研究话题做了集中展示,论文的议题选择、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随着作者去观察智能新闻生产、数字媒介时代的都市新闻业、新闻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编辑室,也重新认识媒介与历史、重新发现和理解互联网基础设施、重新观察中国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关系,探讨数字平台劳动者空间生产的能动性与局限性,了解中国新闻业视频创新与行动策略。
新闻活动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新闻活动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杨保军
¥101.40
《新闻活动论》建构了以“新闻活动”为主线的新的新闻理论体系,这在国内新闻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原创造性。本著*主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新的建构新闻理论体系的路径;二是在不少问题上,如新闻的形态、新闻活动主体的构成与关系、后新闻业时代的开启、新闻符号世界与事实世界的关系等提出了新的思考方法和学术见解。此次为新修版,订正讹误,根据时代发展调整文中一些说法。
49元5本 修辞建构视角下的英语新闻传播研究(英文版)
修辞建构视角下的英语新闻传播研究(英文版)
张泓
¥39.90
本书主要研究新闻话语的修辞建构,探讨新闻话语作为一种具有说服性的话语如何通过修辞手段来塑造、组织和传播以影响受众。本书将修辞学与新闻学相结合,为新闻话语研究提供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框架,以深理解新闻话语的修辞性。本书回答的问题包括:西方修辞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新闻话语的修辞性质是什么?如何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来行新闻话语的传播效果剖析?西方修辞学对新闻话语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围绕着这些问题,本书首先阐述了西方修辞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修辞批评各要素及修辞学与新闻话语的内在联系。其次,本书在西方修辞学的视阙下,运用古典及现代修辞学相关理论建立一个新闻话语修辞分析的理论框架,用以深理解和阐释新闻话语的修辞维度,为新闻话语修辞批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再次,在此框架下,本书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行案例分析,揭示修辞在新闻报道的不同阶段中塑造新闻话语的重要性,剖析新闻话语修辞传播策略,从而为如何有效塑造新闻话语、提高我国英语新闻话语传播效果提供参考与借鉴。最后,本书强调了西方修辞学对提高新闻话语说服力的启示与价值,强化了修辞学与新闻传播的学科联结,同时也为学术界研究新闻话语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49元5本 数字资本时代的平台空间批判研究
数字资本时代的平台空间批判研究
杜丹
¥22.66
本书主要基于数字资本时代这一语境,探讨了平台空间形成的理论背景,平台空间对现代资本的重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平台空间的社会批判以及平台空间的未来发展展望。书稿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回应数字资本时代出现的空间新现象,强调平台空间首先是由数据所构造,其次借助一定的算法让数据高度聚集,最后使数据上的各个节能够发生交换的空间。从本质上来说,平台空间是在数字资本的介下形成的一种抽象的和互动的拓扑空间。
49元5本 语言服务研究(第四卷 *辑)
语言服务研究(第四卷 *辑)
司显柱 陈义华 主编;徐珺 执行主编
¥41.25
本书包括语言服务研究论坛、翻译与跨文化传播、学术动态与学界之声等,旨在解决中国语言服务教学与研究、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传播语言服务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语言服务研究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波汉对音与汉语音韵研究
波汉对音与汉语音韵研究
马君花,王博雅著
¥76.80
对音又叫“译音”,是用A语言的文字去记录B语言的语音的一项工作。本书研究波斯语和汉语之间的对应,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汉字是如何对译波斯语的;二是研究波斯字母或阿拉伯字母是如何拼写汉字音的。 本书研究所依据的语言材料主要是永乐本《回回馆杂字》《回回馆译语》,这两项材料元明之交汉语与波斯语对音的一手资料,它们均出自母语为汉语的人之口之手,相较于以往明清对音研究主要使用朝鲜与华传教士记录的语音来说,可信度更高。 本书通过对语料的深分析,揭示了汉字音与波斯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考察波汉对音的方式方法,分析归纳明代前期汉语语音的特,并描写其语音基础。
总编辑叙谈
总编辑叙谈
陈昕
¥25.00
社会总在花样翻新,编辑孜孜以求的东西却永不会过时。《总编辑叙谈》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先生的一本小书,书稿内容来自陈昕先生在2021年和2016年的两场讲座,讲座是针对青年编辑和出版从业人员,作者从自己四十年的从业经历、经验出发,精炼地总结了在时代风云变换之中,编辑作为内容行业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等。作为一位用40年的时间从一线岗位做到全国家出版集团掌门人的杰出编辑,作为操作过许多重大、复杂出版项目的资深出版人,作者对编辑这份职业理解至深,言简意赅地将毕生出版工作心法凝练于这本小书之中。
49元5本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第2版 微课版)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第2版 微课版)
傅宛菊 陈彤 李华 主编
¥29.90
媒介环境的更迭和用户习惯的改变给新媒体创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新媒体创作者不仅要懂文案创作,还要有广阔的视野、跨界的思维和多元化的知识。本书理论与案例相辅相成,系统地介绍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的各种知识。本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新媒体与新媒体写作、新媒体文案写作技巧、新媒体广告文案写作、社会化媒体平台文案写作、新媒体新闻写作、AI写作、新媒体内容编辑,以及新媒体内容传播等。 本书内容新颖,案例丰富,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类、电子商务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新媒体平台上从事写作、宣传、推广、营销活动的新媒体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问学集续编(全二册)精--周祖谟文集
问学集续编(全二册)精--周祖谟文集
周祖谟著
¥174.00
这是《周祖谟文集》第二卷,本卷《问学集续编》是按照《问学集》的编纂思路汇编没有收《问学集》的文章而成的文集。收周祖谟先生的论文、辞书条目、讲话稿、书跋书序书评、回忆录、诗词等一百六十余篇。 这些文章散见于各处,且时间跨度长,我们在尽可能搜集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行了加工和编辑。内容方面尽量尊重原貌,没有根据之处不作改动;明显的文字、标类排印错误,在广泛征询学界朋友的意见后,适当作了改动。为方便读者使用,制作了“主要术语、人名、论著索引”。
49元5本 江苏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江苏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主编 张晓锋;钱卫
¥19.33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全媒体发展规律,作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江苏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报告(2020)》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聚焦江苏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真实生态和生动实践,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到省级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的*扫描,梳理江苏省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的时代脉络和融合经验。并通过对其他省份的观察发现,结合对央媒及他国媒体的实践分析,探寻进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阶段以来的新发展、新挑战和新动能。报告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剖析媒体融合这一时代课题,力求为中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江苏出版年鉴(2020)
江苏出版年鉴(2020)
编者 «江苏出版年鉴»编写组
¥96.00
【内容简介】 本书汇聚了2020年江苏出版概况、领导关于出版行业的重要讲话以及批示、农家书屋情况、版权管理情况、全省出版单位情况、新华发行集团情况、出版行业情况、全年新书目录、获奖图书情况、江苏版图书评论目录、述论书评、先进表彰情况、出版统计等内容,是出版行业一年的情况汇总。本书近650万字,对江苏2020年出版事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涉及图书出版、电子音像等等诸多方面。其中涉及出版相关论述和讲话是出版方针政策的系统解读。
49元5本 被忽略的赛拉
被忽略的赛拉
[美] 莉萨•吉诺瓦 著,王林园 译,湛庐文化 出品
¥32.40
令人称羡的高薪工作、三个可爱的孩子与钟爱自己的丈夫、一幢堪比度假别墅的房子,赛拉拥有一切女人渴望的生活。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逆转了她的人生。她的大脑受到了永/久性伤害,一种叫“单侧忽略”的病让她彻/底失去了左半边的世界:不但身体左半边失去知觉,凡是在左边的所有人事物,她都看不见,也感受不到。 以前视为理所当然的幸福都已不复从前,她始检视自己的生活,丈夫,孩子,以及与她逐渐疏离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赛拉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研究——译介沿革、模式及研究趋势(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研究——译介沿革、模式及研究趋势(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鲍同
¥34.80
近年,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品种类、译介数量、译介方式等问题上。对于中国文学的译介,无论从译作数量还是持续时间来看,日本都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在不同时期,其译介目的、译介方式和译介对象的选择有所不同,尤以中、短篇小说*具代表性。本书将以中国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文学翻译史的视域下详细梳理20世纪在日本的译介情况,并展望21世纪的相关活动,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帮助。
中国版权年鉴2022(总第十四卷)
中国版权年鉴2022(总第十四卷)
中国版权年鉴编委会
¥210.00
本卷年鉴主要汇辑2021年全国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的综合概况、动态信息、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港澳台版权信息。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根据2021年我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采用类目、分目和条目三个层次的结构,以文章、条目、条文和图表的形式表述。2022年卷主要类目预计包括特载、专文、版权工作概览、版权要闻、年度报告、典型案件、法律法规及规章文件、年度表彰、理论研究、统计资料和名录。
佩觿释证--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佩觿释证--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宋]郭忠恕撰 张学城释证
免费
《佩觿》是分析汉字形体演变规律、辨析和规范文字的工具书,共分为三卷。上卷是关于文字学的理论概述,中、下两卷则对774组形近易混字行辨析,对文字学研究、辨字识义、阅读和整理古籍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明嘉靖六年(1527)孙沐万玉堂刻本为底本,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张士俊泽存堂本为对校本,行校;由于原文理论知识艰深难懂,文字生僻,特加释证,方便读者使用。  
49元5本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廖帆,肖扬生,周弘颖 主编
¥25.50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学生的综合技能之一。本书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坚持“能力本位”和“素质、知识、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应用文写作的各种知识与相关技能。本书采取项目情景式教学共7 个项目,分别是应用文写作概述、尝试展示自我、尝试赢得职业、尝试完成工作、尝试处理公务、尝试举办活动、尝试参与项目。 本书体例新颖,注重实践,既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干部、秘书工作者的培训与自学材料。
49元5本 语篇反馈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英文
语篇反馈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英文
卞晓云
¥49.00
本书详述了一项关于中国外语教师语篇反馈的历史个案研究, 揭示出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针对大学生的英语说明文,教师构建语篇反馈、学生加工语篇反馈时,他们的决策过程(decision-making)符合社会认知理论所提出的"身心世界"一体原则。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学生、情景之间的复杂动态交互也有助于学生作为写作者和反馈收者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实现发展。
49元5本 北京翻译.第1卷.1期
北京翻译.第1卷.1期
张文, 侯宇翔主编 ; 姜钰 执行主编
¥36.00
《北京翻译》以繁荣和发展翻译事业、促翻译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促翻译理论创新、拓翻译行业视野、交流翻译实践经验为使命,积极关注翻译行业前沿动态,探讨翻译热问题,鼓励翻译理论创新,为读者提供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
汉英委婉语跨文化比较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汉英委婉语跨文化比较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刘明阁
¥47.40
本专著通过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汉英语言在职业委婉语、新闻委婉语、广告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伤残委婉语、犯罪与惩罚委婉语、儿童委婉语、办公室委婉语、网络委婉语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行比较。书稿内容涵盖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角色、不同行业、不同宗教信仰者使用的委婉语,对了解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语用功能,了解影响委婉语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帮助。书稿涉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交场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体使用的委婉语,对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委婉语行充分的分析,对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委婉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汉字古音表稿(增订本)
汉字古音表稿(增订本)
郭锡良编著 雷瑭洵参订
¥68.60
本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全部汉字(包括异体字)提取出来,标注上古音,是郭锡良先生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反映。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合四等详细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详列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形地详列《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的字的归属,一些例外字行说解,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各字在《诗经》《楚辞》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后附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本书作为《文献语言学》(第八辑)专刊初版于2018年,2020年作为单行本出版。本次,我们依据郭先生在单行本上所做的手校(主要涉及变更个别字的韵部归属、合等第,补充完善训释及切语,修改了音标和字形讹误等等),改订原版,复校文字,并加雷瑭洵等同志所做《部首索引》,出版此增订本。
49元5本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
陈丽菲 主编
¥25.00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面对新媒介新技术环境的大规模变迁,知识传授与教学环境如何因应的研究与反思;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密苏里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西北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普利茅斯大学,澳大利大埃迪斯科文大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等十八所大学中新闻传播学科的课程设置资料收集与分析,以为他山之玉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