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59元6本 脉学研究十讲
脉学研究十讲
任应秋;任廷革
¥26.50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其玄学的外衣,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二地按照科学理论机械地去作对照,因为中医学理论并不全都是科学的。事实上,新中国建国二三年来,中医师在人民政府英明的号召之下都积极地要求步,对于古老的中医学都愿意重新认识,衡以科学的评价。
59元6本 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里证
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里证
马家驹
¥46.50
胡希恕(1898-1984),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本书为胡希恕学派的传承人马家驹先生对胡希恕六经的专题论述。 胡希恕一生勤于临床,并一直在临床、教学一线,其明确指出经方医学采用的是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是神农-伊尹汤液学派,不同于《黄帝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明确提出了仲景学说和《黄帝内经》理论学术渊源不同;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即基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临床注重方证,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实质,并提出了"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等学术思想,人民日报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其解决了"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 胡希恕不仅学术成果突出,被誉为创经方医学研究新局面,而其临床疗效也十分突出,已故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称赞胡希恕先生"临床擅用经方,出神化"、"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中医脉诊快速记忆
中医脉诊快速记忆
武建设
¥8.94
诊脉一直以来都有“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难,但脉为医门之先,学诊脉成为学中医诊病绕不过去的一环。 本书从诊脉的部位、指法、指力、测脉动次数出发,详细介绍了常见的28种病脉和对应的常见病调理方式,以及相似脉的区分和特殊脉象。 图文并茂,每种脉都配有对应的图片示例,图中浮、中、沉代表下指深度,脉波表示脉体的形态、力度,更有文字形象的比喻方便大家掌握脉象特征,比如浮脉是如水漂木,沉脉是如石沉水……相似脉的区分有体状诗、主病诗、相类诗,方便背诵记忆。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学脉诊口袋书!
59元6本 任之堂跟诊日记.1
任之堂跟诊日记.1
曾培杰;陈创涛
¥58.00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不费解,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是中医爱好者,都能够从书中有所感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流畅,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阅读参考。
59元6本 中医通谭
中医通谭
孟庆云
¥35.00
本书收录孟庆云教授亲自撰写的100篇中医医话,包括中医理论见解、临证体会、读书心得、医林典故、中医逸闻轶事等。孟庆云教授以独特的视角,采用医话的形式,选取不同方面的题材,展示了中医丰富多彩的内容。
59元6本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彭子益,李可
¥16.58
本书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续集,按照原书下篇目录,从彭子益作品的其他版本:《系统的古中医学》、《惟物论的系统医学》、《实验系统医学》中辑录,以补充完善全书,力求全面体现彭子益学术思想体系全貌,并附录部分临床应用论文,帮助读者更好的学习理解本书。
59元6本 解读《伊尹汤液经》
解读《伊尹汤液经》
冯世纶
¥52.00
《伊尹汤液经》传为商代伊尹著,为方技家言,不通行民间。汉代张仲景得而做广论,晋人王叔和撰次遗论成《伤寒杂病论》。民国时杨绍伊先生依据古训启示,于王叔和撰次遗论中行辑复,力求还原《汤液经》原貌,并由李鼎先生录稿。 本书由钱超尘先生提供底本,经方大师胡希恕的传人冯世纶先生结合临床予以解读。《汤液经》原文由邱浩先生校、注释,赵艳语译。 本书对中医理论学习、临床诊治、教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9元6本 以古通今学方剂: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图解
以古通今学方剂: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图解
白景瑄;马楚璇
¥54.50
本书围绕脉景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场景下所收集的临床高频使用方剂三百余首,包含经方、时方、名家经验方。通过直观简洁的结构图展示方剂内在逻辑,围绕总病机拆解内在分病机,指出相应的用药指征,并借助数据挖掘得出方剂-症状“关键指数”。以中医方剂病机拆解为主题,图文并用,将中医方剂高维数据的关系信息变换到适合人类视觉认知的低维空间里,并结合数据挖掘,深探讨方剂病机与症状间隐含的关联关系。帮助读者深度理解中医方剂的主要病机、核心药对及其对应分病机。适合广泛爱好者一图读懂用方奥义,夯实中医基础,提高临床水平。
59元6本 中医临床技能操作教程
中医临床技能操作教程
李明;王琳
¥48.50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深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造高水平临床教师队伍,坚持医德医术并重、中医西医并举、医疗护理协同、临床公卫融通、医工文理结合,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山东中医药大学组织编写《中医临床实训手册》,以此满足医学生对于临床技能应用的学习和诉求,山东中医药大学历来注重中医药学生临床实践,此书为《中医临床实习重内容速查手册》配套使用图书。
59元6本 《四圣心源》研习录
《四圣心源》研习录
边江红;吴兆卿;吴兆知
¥32.00
吴生安医生师从名师麻瑞亭、李少亭、郑悟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是在中医内科方面,继承传统疗法,以“望,闻,问,切”为诊断手段,辨证论治,取得了一些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吴生安对黄元御的著作《四圣心源》融会贯通,“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左升右降、血为阴,血升化气,气为阳,气降化血;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湿热在肝胆,寒湿在脾胃”。在临床用药更是药到病除。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吴生安被冠以“东关名医”的称号。本书为吴老的弟子和两个儿子整理当年的跟诊日记,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画穴名,识内涵:针灸穴名释义:汉英对照
画穴名,识内涵:针灸穴名释义:汉英对照
王凡
¥96.50
·本书介绍了穴名释义的源流发展和腧穴的命名特,以及362个经穴名称的内涵。每个腧穴包括出处、别名、穴义、定位、主治、释义摘录,配以兼顾意象性、趣味性和美观性的穴名插画,以便读者能够见图明义、见图知用。本书为汉英双语,能够使国内外更多的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爱好者了解穴名文化,帮助读者领会其精髓真谛,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针灸文化之美。
59元6本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 第二辑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 第二辑
刘万里
¥29.50
中华民族自古有修身养性之传统,以“仁义礼智”为美德,正所谓“谦谦君子,礼仪之邦”。君子之道,文武兼备,通过修习养生功夫,可以调和气血,淬炼精神,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此书出版的目的所在。 本书是《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的第二辑,在*辑大获成功的基础上,再次精选简洁干练、确实有效的养生功法十套,图文并茂,辅以视频,让学习者能够轻松习练,从而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另外,相对*辑,本书还对养生气功的历史源流、基础理论、研究展等做了详细介绍,所以对中医药爱好者、中医学工作者、养生气功爱好者具有更大借鉴价值。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窦材
¥7.99
《扁鹊心书》三卷,宋·窦材集。卷上载“当明经络”、“须识扶阳”、“住世之法”、“大病宜灸”以及“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等,后附窦氏灸法五十条;卷中载伤寒等证治法共六十九条;卷下载“阴茎出脓”等证治法五十三条,后列“周身各穴”,包括巨阙至风府二十六穴。书末附“神方”一卷,为金液丹等九十四方,另附金线重楼治证、风气灵膏、汗斑神效方等。 窦氏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主张大病须灸至数百壮,用穴于关元、中脘等外,特推重食窦穴,称为“命关”(其位置“对中脘、两乳三角取之”,即以乳头为标志,前下方平中脘,后方成三角处定为“命关”穴),以治各种“脾病”。全书以倡用灸法和丹药治病“以扶阳气”为其特色。其中杂有评论金元医家语,作为宋人的著作本不应有这些内容,胡氏参注中已有评析。王氏后记中特指出:“窦材生于宋之中叶,而书中有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之语;又钟乳粉方……制法见时珍《本草纲目》,何缘举元明人之书而及之?其为后人增益无疑,兼知是编非窦氏原本矣。”
59元6本 图解黄帝内经
图解黄帝内经
赵庆新主编,健康大学堂编委会 编著
¥22.67
  《图解黄帝内经》初版问世于2009年,至今,畅销已经累计突破100万册!已经以八种语言销售到了十几个国家,这是让我们欣慰的。在出版后这四年时间里,我们结合读者反馈以及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改版更新,每一次改版都是更精更准确更符合读者需求。本次修订堪称权威专家审订畅销版,综合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精华,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优化了一看就懂的图解式风格,真正达到让读者“一次就读懂的完整版白话读本,一次就能读懂《黄帝内经》的精华”的编辑理念。   不仅如此,本次改版我们还邀请了中医领域权威专家耗时一年之久全盘审订,*程度地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度。
59元6本 《内经选读》案例分析
《内经选读》案例分析
杨巧芳
¥50.50
1.基本按照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体例编排,适合大部分院校师生教学参考。2.选取历代中医古籍中的典型案例,以实际案例阐述《内经》条文的临床应用。3.现有的《内经》讲义类参考用书大部分无案例,或少量案例且分析不充分,或者编排体例与规划教材差别较大。
59元6本 跟诊京城七老笔记
跟诊京城七老笔记
陈雁黎
¥54.50
陈雁黎先生1960年考梦寐以求的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名医荟萃、国手云集,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心向神往、留恋忘返的学习殿堂。陈老想给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中医朋友们,介绍几位“二院”建院初期的先正国医名家,他们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药少力专,疗效非凡。其学生慨然叹“跟诊手记”相见恨晚。陈老响应号召建设边疆,早期在农村工作12年,没电。城后孩子们要做作业,无桌。退休后返聘忙于诊务和带教,只整理了《胡老带教笔记》。转眼已过去了50多年,陈老和其规培学生们加班加,整理出这本尘封50年的《跟诊“京城七老”笔记》,以冀对中医传承授受增砖添瓦,有所裨益。本书集有:刘弼臣未发表的98个儿科病案;董建华总结的77个温病治疗大法及歌诀;方药中指中医要学些西医;王文鼎、赵锡武善用经方、炉火纯青;郭效宗独特的针刺疗法及歌诀;袁鸿寿校释《标幽赋》发前人所未发。
59元6本 中医眼科病名释义
中医眼科病名释义
亢泽峰;邢凯
¥40.50
中医眼科学的病名就是诊断结果,对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眼病体征和患者自己感觉到的视觉异常变化,作为一个总结性的记录,本书通过对中医眼科病名的分析,充实中医眼病的诊断及西医眼病的中医诊断,探讨中、西医眼病诊断的对照,从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弘扬和宣传中医眼科的优势,振兴中医眼科事业。作者在撰写本书时,遵循中医眼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体现科学性、先性、启发性、实用性的原则下,本着反映中医眼科的基本内容,以中医眼科病名为纲,融会中西医内容,将历代医家运用祖国医学的理论应用于眼科临床的实践经验,做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使中医眼科的病名释义成为具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专著。
59元6本 王琦经验传承:创新思维与疑难病诊治
王琦经验传承:创新思维与疑难病诊治
王济
¥32.00
本书系统介绍了王琦老师的为医和治学之道,思维方式和临证之术,以期传承王琦院士的道术全人信息。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为大医之道与大医之术。上篇从精神境界与中医思维详细解读了王琦老师的大医之道。精诚为医、厚德育人、精勤治学是王琦老师精神境界的体现。为医,他秉承先贤之心,对患者一视同仁,尽力精心诊治;为师,他“绣出鸳鸯凭君看,乐将金针度与人”,重视思维的启发。为学,他提倡“独立精神,自由思想”,重视学术思维与方法创新。在传承工作中重视“以道驭术、道术相济,明道以修术,正道而强术”,并倾毕生精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在创新思维引领下,王琦院士构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提出“主病主方”学术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医学的诊疗模式体系,也为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辟了新的路径。下篇从辨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与核心方药深度挖掘了王琦院士的大医之术,并从循环、消化、内分泌、呼吸、精神神经系统等不同疾病分类作了验案评析。
59元6本 何天有验方验案集
何天有验方验案集
杜小正
¥32.00
由杜小正主编的《何天有验方验案集》一书中的这些验方验案的特是何天有教授独特学术思想的体现,也形成了其**特色的用药经验。 由杜小正主编的《何天有验方验案集》一书收录了何天有教授多年悉心研究并业已成熟的验方,同时,杜小正博士等人还收集整理了何天有教授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典型临床案例,使本书既有验方,又有真实案例,两者相辅相成,突破了一般纯验方研究的窠臼,有效地克服了中医学中验方和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本书记录了160多个验方验案,每一个验方科学、翔实,每一个验案典型、具体,既有深浅出的验方阐述,又有真实具体的典型案例,一卷在手,可以知百态,可以论其余,对当下临床中医学实践的推广与应用,*具前瞻性和指导性。  
59元6本 经方拍案
经方拍案
张立山
¥39.50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案分析。
59元6本 中医疫病源流与防治策略
中医疫病源流与防治策略
张文风;魏岩;马丹
¥38.50
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无时不在与疫病行顽强的斗争。中医药对疫病的认识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中医药是我国人民与疫病斗争的中坚力量。中医学在几千年的疾病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疫病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中医药在当今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成为推健康中国建设,佑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