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西俄德的世界(“经典与解释”第48期)
¥22.42
本期为赫西俄德专题,选译了英语学界研究赫西俄德的四篇代表性文章,分别涉及赫西俄德诗歌与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意图显示赫西俄德的两个世界——自然的世界和正义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赫西俄德与古希腊思想的深刻勾连。 “古典作品研究”栏目选译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的《老子辨》和古希腊哲学家埃斯基涅斯的《阿尔喀比亚德》残篇。“思想史发微”则收录研究海德格尔的力作《从“同一者”到“命运”》;“旧文新刊”栏目刊布民国湖南学者郭倬瑩的《四部通論·經部流別》;“评论”收录两篇译文,分别涉及黑格尔和施特劳斯。


道德情操论
¥13.68
本书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作了探讨。它共分为七部分。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和谐的发展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论》(1759)是和《国富论》(1776)同样齐名的亚当·斯密的经典传世之作。


康德与启蒙(“经典与解释”第3期)
¥13.30
当我们心中充满如此沉思和凝视宁静夜晚那遍布繁星的天穹时,我们自然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灵魂能够感受的欢愉。在自然的通常沉默和感觉的冷静中,不朽精神那潜藏的直观能力说着一种难以描绘的语言,以那些只能感受不能描述的尚未展的观念给我们表现出来。 哲学上的迷狂,或者应该说,哲学,只要它不仅仅作为职业来干,而且也不仅是特定“行话”行言说这种恶习所构成,可能就是对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心灵上的问题的表达。

中国人的修养
¥6.99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以及其他若干篇相关散论,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设想。本书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44.00
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沉思录
¥9.99
《沉思录》的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他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并付诸行动。


人人都该懂的认识论
¥32.90
究竟什么才是知识? 知识从何而来? 为什么有些信念的来源就是可靠的知识? 哲学家对知识的思考有哪些不同的答案呢? …… 关于知识的问题,几千年来一直是哲学家思考的重,他们彼此争论,寻求问题的答案。对知识的哲学研究就是认识论。在书中,你可以读到柏拉图、康德、笛卡儿等不同哲学家对知识的思考,重塑你对知识的认识,也能在外在主义、内在主义、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的理解中启你对哲学的思考。 但你不要期待能在书中找到关于知识的*终答案,因为哲学中没有公认的答案。阅读本书时,*好的做法是试着自己评估每一种哲学立场,判断它是否正确。这不仅仅是一种本能反应,因为每一种立场都会伴随着赞成或反对的观,这些观都值得你自己去仔细考量,从而判断它们是否令人信服。你甚至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思考,享受一次令人兴奋的体验。 《人人都该懂的认识论》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养”系列图书之一。本系列图书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的阅读面,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盖了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中《人人都该懂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知识行了一场哲学思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识,探讨知识到底从何而来,启一场对哲学的重新思考。

叶秀山全集·第十一卷
¥66.00
【内容简介】 本选题分类结集叶秀山先生全部已经出版的专著,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以及部分笔记、札记、书信和讲演录,共12卷。该选题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是哲学专业学 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学习和参考用书。第十一卷包括作者的学术论文和散文随笔补遗。

未读小经典:沉思录
¥18.99
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世界之书”。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一剂良方。

奥义书(精装)
¥54.40
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以及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47.20
本文集运用比较视角,探讨国家发展以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生成和影响。这些研究文章全部由青年学者写成,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析,尤其是在主题价值、目标意识、证据运用和后果揭示方面,大大拓展了政治社会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
¥62.40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研究”(15XZX011)的终成果,在说明近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历史处境和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依据主题的实质差异、解释群体的变化、典型事件的产生、解释路径的变换、标志性成果的出现等标准,将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划分为五个阶段:阶段(1922—1950)是“《逻辑哲学论》的初级解读”,第二阶段(1951—1969)是“《哲学研究》的初步反响和《逻辑哲学论》的系统解读”,第三阶段(1970—1990)是“正统解释的全面确立”,第四阶段(1991—2003)是“美国新维特根斯坦研究”,第五阶段(2004—)是“对正统与非正统的多元超越”。通过阶段划分和内容剖析,本书次使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源流脉络变得清晰,展现一幅栩栩如生的谱系图。本书还对近九十年的中国维特根斯坦研究行专门分析,因为中国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不仅是国际维特根斯坦共同体的有机部分,而且占据着重要地位。

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政治思想
¥78.40
《政治思想评论》第2辑以“法国新黑格尔主义”为主题,重聚焦新黑格尔主义思想家亚历山大•科耶夫和让•伊波利特。本辑收录了科耶夫少为人知的书评、通信和访谈,以及伊波利特的三篇有关《精神现象学》的重要阐释文章。两位思想家对黑格尔思想的阐发深刻影响了20世纪法国哲学、政治哲学的思想景观,是引导我们黑格尔政治思想的重要门径。本辑也继续关注英国观念论者,除了阐发其政治哲学,更着重介绍其社会改革实践的情况。学术书评亦为本辑一大特色。

现代欧洲大陆哲学
¥180.00
全书分八篇全面介绍了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意志哲学与生命哲学”篇介绍了叔本华、尼采、伯格森;“新康德主义”篇介绍了早期新康德主义,文德尔班与西南学派,柯亨与马堡学派;“现象学”篇介绍了布伦塔诺、狄尔泰、胡塞尔、舍勒;“存在哲学与解释学”篇介绍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心理学-哲学”篇介绍了弗洛伊德、新弗洛伊德主义、皮亚杰,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作为附录列于其后;“意大利哲学”篇介绍了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法兰克福学派”篇介绍了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后现代哲学”篇介绍了利奥塔、德勒兹、拉康、列维纳斯、鲍德里亚、福柯、德里达。

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套装3册)
¥120.40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人们对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痛苦恐惧症导致一种长效麻醉。人们对所有痛苦状况避之不及,甚至连爱情的痛苦也渐渐变得可疑起来。这种痛苦恐惧症也蔓延至社会性事物。冲突和分歧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很可能导致令人痛苦的争论。痛苦恐惧症也席卷政治领域。一致之强制和共识之压力与日俱增。政治安守在一个妥协区域,失去一切生机与活力。 妥协社会与功绩社会相伴而生。痛苦被看作虚弱的象征,它是要被掩盖或优化的东西,无法与功绩和谐共存。苦难的被动性在“能”所支配的主动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如今,痛苦被剥夺了所有表达的机会,它被判缄默。 新自由主义的幸福预期物化了幸福。幸福绝不仅仅是众多能带来更高绩效的积极情感之总和,它对优化逻辑避之不及,不可用性是其特征。幸福中蕴含着否定性,真正的幸福绝不可能是完 美无缺的。使幸福免于被物化的恰恰是痛苦。痛苦承载着幸福,使幸福长久。“痛并快乐着”并非矛盾的修辞。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生态上的灾难,也产生精神灾难。破坏性的绩效压力将自我确证和自我毁灭合而为一。人不断优化自我,直至死亡。肆无忌惮的自我剥削致使精神崩溃。 尽管弗洛伊德与死亡有着矛盾的关系,但他完全意识到了生死和解的必然性。对死亡的下意识排斥必须让位于对死亡的自觉接纳:“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观念里,给予死亡应有的地位,让我们迄今为止如此小心谨慎地压制在潜意识里的死亡不时显身,难道不是更好吗?这似乎不是一种进步,反倒像是某种程度的退步,某种回归;但它也有优点,即正确认识真相,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好过。”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滚动着,像石头一样滚动着,按照愚蠢的机械定律。”——我们正在成为这样一群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无所事事是人性的构成部分。它参与到“做”中来,让“做”实实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没有迟疑和中止,行动将沦为盲目的活动与反应。缺失了安宁,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野蛮。 假若失去无所事事的能力,我们就会像一部只会运转的机器。对生存的忧虑和纯然属于生命的困苦终止之处,便是真正生命的起点。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终目标。在来临中的和平国度里,人不过是“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与植物、动物、石头、云、星无异。

新音乐的哲学
¥54.40
音乐在二十世纪初之后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剧变: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在十九世纪写下的作品,从问世以来直到当时对于人们仿佛从来都还是“新音乐”。应当如何受这些作品,如何理解音乐的这次剧变,如何面对貌似混乱的诸多流派,如何将音乐看作社会与时代的一部分,阿多诺在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有力,也有着强大且持续的影响力。 直至今日,对于思想界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的发展史构建出的图景,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的受史来说,起到决定性影响的除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依然是德奥思想家们在二十世纪中期所写下的一系列美学论著,而这其中重要、具奠基性的无疑是阿多诺的《新音乐的哲学》。

菲勒玻斯
¥128.00
商务印书馆1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除了皇皇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外,更是组织翻译了不少伟大思想家的全集。柏拉图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不仅在西方哲学的整个历史中起着继往来的作用,也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而在文学、教育学、政治学等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从19世纪始,德语世界、英语世界、法语世界等着手系统整理柏拉图的古希腊文原文,并将之译为相应的现代语言,出版了大量的单行本和全集本,至今不衰;鉴于柏拉图著作的经典地位和历史地位,也出版了古希腊文-拉丁文、古希腊文-德文、古希腊文-英文、古希腊文-法文等对照本。 商务印书馆既是汉语世界柏拉图著作翻译出版的奠基者,也一直有心系统组织翻译柏拉图的全部作品。近20年来,汉语学界对柏拉图的研究兴趣和热情有增无减,除了商务印书馆之外,国内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一系列柏拉图著作的翻译和研究著作;无论是从语文学上,还是从思想理解上,都取得了长足的步。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在汲取西方世界和汉语世界既有成就的基础上,从古希腊文完整地翻译出柏拉图的全部著作,并以古希腊文-汉文对照的形式出版。

养气与称义:儒耶人格养成论比较研究
¥29.75
有关人格养成的相关论述,在儒家与基督教内部都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二者行比较研究,并且是以特定核心概念为基础,在较长□□跨度里行分阶段的对比,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具有可比性的代表人物和思潮,这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是比较有创新意义的。总的来说,该项研究在儒耶比较领域创了一种新的思路,填补了国内外学界在相关领域的空白,有利于中国哲学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道德话语
¥33.25
本书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深系统地探析了“中国道德语言”的特定内涵、元隐喻、传统形态、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民族特色、价值维度、国际化等重要内容。论述了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巨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说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原因等内容。同时作者还阐述了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其价值不应该受到忽视。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反映中国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

中国古代身体思想研究
¥55.30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身体观为指导,合理地吸收运用西方身体理论,在传统经典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有关的研究著作、论文,对中国古代身体思想作出逻辑梳理、科学分析和辨证批判。本书分三大部分。序言部分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切,论述选题的缘起和意义。指出在西方政治哲学身体转向的同时,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也始传统文化的身体关注……中国古代身体发展史是一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身体铭刻史。与西方身体思想发展经过自然身体思想观、神学身体思想观、社会身体思想观三个时期一样,中国身体思想发展也经过三个时期,即:先秦身体图式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身体叙事时期和唐宋元明清身体社会化时期。它分别对应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封建社会一步发展时期和封建社会繁荣衰落时期。它详细地展示了身体的多重面相和权力、话语在身体下的烙印。

和小野兽一起学哲学
¥47.60
我为什么是我?宇宙有尽头吗?为什么语言能伤人? 撒谎一定是不对的吗? 孩子的脑袋瓜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拘谨的成年人不同,他们不在乎问题是否合适或愚蠢,而常常会质疑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总想看到事物背后隐藏的奥秘,试图弄清楚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 像所有父母一样,赫什维茨总是被他的两个孩子——雷克斯和汉克问个不停,他发现孩子们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重要,蕴含着哲学意义,他认真倾听并加与孩子们的对话中。他们先尝试理解惩罚、权利、权威、语言这样的道德话题,继而又探讨了性别、责任、意识、宇宙这样关乎自我和世界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赫什维茨不仅观察和参与了孩子们的成长经历,还得以重新审视曾经思考过的哲学议题,围绕与孩童成长、人的心智有关的12个主题,行了多角度的哲学思考,并借助古今哲学家的思想资源,层层剖问题的核心,逼近事物的本质。 赫什维茨邀请我们加这场节奏欢快的旅程,孩子们——那些经常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小野兽,是这条哲学探索之路上我们最好的同伴。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与孩子的对话是重思哲学问题的契机,也是大人与孩子生命共同成长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