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成中英文集·第七卷)
¥49.00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以分析的重建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和思想的综合特征,通过分析当代英美哲学的发展阐释西方哲学的特色,以中西哲学家为例比较中西哲学同异,并对中西融合之道、会通之前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等内容行了论述,既体现出中国化特质,又体现出世界化的眼光。

《弟子规》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14.46
《弟子规》是清朝以来有广泛影响的蒙学读物,与《三字经》、《千字文》等相配合,在推动民间礼义文明和儿童德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弟子规》的内容来源于《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可以视为孔子的教学大纲。《弟子规》包括了孝悌、忠信、仁爱、恭谨等儒家修身功夫,内容具体详尽,紧扣人伦日用,为现今国民教育中*为紧缺的儿童礼仪修养教材。 《〈弟子规〉读本》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准确阐发了《弟子规》的义理,以及它对于当代青少年教育的现实意义,对儿童修身做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象牙塔日记:精装珍藏版
¥13.80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季羡林两个重要人生阶段的日记,上卷即引起巨大关注的《清华园日记》,记录了作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的两年(1932年8月—1934年8月);下卷则是近年首次整理出版的留德归国后的日记,在时间上续《留德十年》,记录了作者学成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组建北大东语系的时期(1946年9月一1947年10月)。

人类理解论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8.34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判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天赋观念”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天赋实践原则”这样一个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即认识的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不过,洛克在经验论上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正如他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是妥协的一样。所以他的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唯物主义者(特别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被唯心主义者(特别是贝克莱和休谟)有隙可乘地加以利用和歪曲。

世界征服者史(上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44.26
《世界征服者史(套装全2册)》是研究蒙古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与强盛时期的大量史实,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包括当时的中亚和波斯史;第三部分则以较大篇幅叙述了蒙哥汗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世界征服者史(套装全2册)》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是研究蒙古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宗教经验之种种
¥18.52
这是一部从个人经验方面讨论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1842-1910)。本书是他应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所作的讲演。共二十讲:讲论宗教与神经学;第二讲说明本书讨论的范围限于个人的宗教心理;第三讲说从许多人的经验看来,实有个无形者(精神界)的存在;第四第五讲论心态健全的人的宗教经验;第六第七讲论“灵魂”带病态的人的宗教经验;第八讲论这种分裂的人格如何恢复统一;第九第十讲论未信教者转而皈依宗教之心理过程;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讲论圣徒之性质;第十四十五讲论圣徒性之价值;第十六第十七讲论神秘经验;第十八讲论宗教哲学;第十九讲论宗教的其他特性;第二十讲为结论。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27.21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标题是“人”,作者说明所有意识、宗教、道德、法律、真理、国家、社会、人民、民族、祖国、人类以至世界本身都是旨在通过各种非个人的普遍的东西来奴役个人;第二部分标题是“我”,指出了自我彻底解放的道路。


经典再现:平民的哲学(套装共五册)
¥30.99
《重读经典》系列包括《孟子:平民议政》、《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论语:平民正心修身》、《大学:平民的修养》、《中庸:平民处世哲学》五部经典佳作。作者从一位普通百姓的视角,重新注析解读了《孟子》、《庄子》、《论语》、《大学》、《中庸》,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激发读者的思考,使经典的内容可以更深入人心。

中国哲学史大纲(下册)
¥9.99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本书中国近代史上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3.60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1.81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是对《形而上学》Z卷后8章的一个专题的研究。本书将这8章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认为它们处理的是实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一相对统一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进一步明确为实际上是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亦即,形式在实体整体中的地位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循着“什么是实体?”这个Z卷的核心问题的线索(Z 1-3),在厘清了形式与偶性(Z 4-6)、形式与生成(Z 7-9)的关系问题之后,在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背景下,就形式实体重新展开深入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确了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实体(Z 10-12),然后又对形式实体作为首要的实体的单纯性、统一性、整体性做了深入的论证,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为别的实体部分(Z 13-16),后,通过将形式实体与实体存在的原因相关联(Z 17),就为过渡到H卷对实体从原因 – 目的论的角度的研究准备了前提,并为Θ卷中对实体的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出发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罗国杰研究纪念文集
¥52.80
本书汇集了研究罗国杰思想的研究性文章和学生、故人的回忆文章。本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罗国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包括伦理学原理领域、思政领域、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等等,回顾了罗国杰教授在为人、育人等方面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31.40
这是一本重新认识神话、发现自我、探知关于心灵真理的书。“耶稣的复活不是肉体的复活,而是精神生命的重生,佛陀经历的苦难不是外在的磨难,而是内省的诱惑;我们被赶出伊甸园,并不是因为神的愤怒,而是源于我们对生活本能的依恋……”我们之所以对丰沛的神话智慧感到疏离,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解读神话的本能,错读了神话的语言!不管世界各地的神话有何不同,其实都在呼唤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深度觉醒。 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自我发现、心灵探索、宗教等多种主题,引导我们内心世界,完整呈现关于心灵真理的精辟分析。神话其实并不是古人抽象的理论抑或是离奇的信仰,也不是交融在怪力乱神中的错乱文本,神话是有情节的心理分析,是帮助人们发现内在自我的线索,是理解如何生活的实用模型。 乔治?卢卡斯正是迷上了坎贝尔对神话的独特分析,创作出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读者从本书中获得的也并非只是有趣的神话故事,更重要的是由全书体悟到的神话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宇宙、生死各个层面的深探索,从中学习生命的智慧、咀嚼活着的体验、思考自然的奥秘。

中信国学大典:诸子百家(上册)(套装共7册)
¥59.9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为了宣扬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曾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战乱纷繁,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根本没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故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继《论语》以后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子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在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之后,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理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观点。 孟子主张仁义,并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文章长于说理辩论,语言生动,气势磅礴,比喻深刻,论证有力,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中信国学大典:哲学宗教(上册)(套装共6册)
¥84.90
《中信国学大典:哲学宗教(上册)(套装共6册)》主要收录了中国宗教哲学方面的六本国学经典著作:《周易》《礼记·孝经》《净土三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传习录》。通过对这些浓缩中国智慧的宗教哲学方面的中国经典的阅读,可使读者读善其身,澄心澈智。 《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净土三经》即:《佛说阿弥陀经》重在引导世人对西方极乐净土生起信心。《佛说无量寿经》侧重于如何发愿,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重在如何修观,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西方极乐国土。三经相辅相成,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向人们完整地展示了净土修行法门的总纲:信、愿、行、果。 《六祖坛经》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见性成佛”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使《六祖坛经》成为中国部白话文学作品。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因而将《六祖坛经》看成是“东方精神文学的*杰作”,而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六祖坛经》遂成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对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礼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哲学(试读本)
免费
全文摘要

尼各马可伦理学(试读本)
免费
本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堪称西方伦理学的山之作。在书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善、道德德性、行为、公正、理智德性、自制、快乐、友爱、幸福等概念,其中不乏精辟的思想和精彩的论述。

道德哲学与实践理性(试读本)
免费
本书的目的是要致力于理解道德义务的本质及其动机基础。只有通过把这个问题置于一个广泛的背景下,才能充分地理解它的重要性和严重性。首先,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其次,只有以“道德义务”这个概念兴起和演化为历史背景,才能充分认识到当代对“道德义务”这个问题的争论的实质和含义。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道德义务与现代道德哲学;道德动机与道德判断;理性、信念与休谟的自然主义;伦理自然主义与道德客观性;怀疑论、理性与政治学等。

权力意志(上下卷)(试读本)
免费
考订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的全部残篇遗稿,此即考订版《尼采全集》第八部分的内容。这些残篇遗稿由22本手稿组成,其中有15个较厚的本子,3个小笔记本和4个文件夹。 我们出版尼采残篇遗稿所遵循的原则,已经在《尼采全集》第7卷前言中指明,可供查阅。 对于考订研究版第12卷和第13卷,我们还得作如下说明:这两卷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它们完整地、以忠实于手稿的方式呈现了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初(其创作活动的结束)期间的全部残篇、计划、提纲和标题,因此为终解决关于所谓的尼采哲学主要著作一一以《权力意志》为书名一一的聚讼纷纭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以编年顺序排列的残篇,给出了一种准确的、近乎完备的对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之间的创作活动和文字意图的描绘。

中信国学大典:诸子百家(下册)(套装共7册)
¥69.99
刘桂标、方世豪、饶宗颐、赵善轩、李安竹、李山、何志华、陈秉才编写的《诸子百家(共14册)》(精)》主要囊括“中信国学大典”诸子思想学说的14册图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韩非子》《大学?中庸》《荀子》《管子》《列子》《鬼谷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套书精选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先秦学术的重要经典,进行编选、译注、导读,带领读者聆听“轴心时代”的不错音,感受思想的碰撞和启迪。

曹卫东学术文集(全4册)
¥90.00
本套装包括4册。《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在《迟到民族与激进思想》中,作者以《德国思想的他者视角》开篇,从著名学者卡尔·曼海姆、马丁·格莱芬哈根、库尔特·伦克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了有关保守主义的不同定义,揭示了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语境,分析了德国保守主义的思想结构,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思想关联、社会关联,特别是政治关联,揭示出德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激进思想;从宏观上勾画出德国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在《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中,以“现代性”为范畴,作者探讨了我国文艺学学科及文化领导权应如何重建,大学精神和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应如何建构等问题,以及在朝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社会面对的群体自我认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话题之外,作者还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几年代表性的阅读札记、时事评论及文艺评论。《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