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国地理博览3
中国地理博览3
陈晓丹 编著
¥1.99
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中国地理博览4
中国地理博览4
陈晓丹 编著
¥1.99
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谢志强 主编
¥1.99
欧洲流经国家*多的河流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城市是?世界流域面积*大的河流是?世界距离海洋*远的城市和陆地在哪?这些问题都不能对答如流吗?读者朋友,该充电了,赶紧来补充一下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吧,这样不仅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一个全 面的认知,更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快速预览地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
王秀芝 编
¥1.99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地理百科》全 面地阐述了地球地表形态的特点及其变化、陆地和海洋、水及水循环、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地球资源和世界人口概况。在这个生动的地理王国里读者将近距离认识地球,不仅从自然科学,而且从社会科学角度深入理解地理的完整含义,从而有效地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满1件7折 2件6折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美] 马立博
¥65.40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部中国环境通史,广泛借鉴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环境史及相关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从长时段的视角对中国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本书自初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也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环境史的研究。这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马立博教授在充分吸纳西方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修订版。 本书认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和节制发资源的思想观念,而这些思想相对于人口、经济和政治等物质因素而言却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满1件7折 2件6折 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自传
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自传
[美]爱德华·威尔逊
¥24.99
在我的心中,我终生会是一个探索着的博物学家。 ——爱德华·威尔逊 爱德华·威尔逊,当今世界蚂蚁研究翘楚,“生物学多样性”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被誉为“达尔文之后博物学家的绝响”。他用优美动人、热情雄辩的文笔,将他半个多世纪跌宕多彩的人生经历、成为世界JI科学家的成长之路娓娓道来。 威尔逊在大自然的冒险和辗转中度过了童年,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与亲近感与日俱增;青年时期确定学术志向,将蚂蚁作为毕生的研究对象;与生物学同人一道探访西印度群岛,将岛屿上蚂蚁的生态分布尽数掌握;在哈佛任教期间,创立“社会生物学”学科,完成生物学的又一次化……威尔逊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崇敬,以及对地球所有生命的深切关怀。他带领我们畅游缤纷的自然世界,教给我们观察生物的知识和技巧,繁忙的家蚁、凶猛的毒蛇、斑斓的热带飞鸟,都与威尔逊有着迷人互动。 20世纪是科学大爆炸时期,威尔逊在强势的分子生物学夹缝中闯出一条新路,推动化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的发展。从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到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再到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威尔逊用风趣达观的笔调,回忆恩师挚友和学术劲敌,呈现生物学大论战的细节,不断夯实科学和人性的信仰。 《洛杉矶书评》评价这本书为“迄今Zui优美的回忆录”,对于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和博物学家,以及如何理解自然世界与学术科学的关系,《博物学家》将提供独YI无二的知识给养和关怀。
满1件7折 2件6折 食物冷知识
食物冷知识
[美]乔治·扎依丹
¥39.20
现代人每天面对着花样繁多的加工食品。一方面,它们可以随时随地填饱我们的肚子,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但另一方面,长期食用这样的食物,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 你可能会从新闻中读到这样的信息:加工食品不利于健康。但为什么呢?如何定义加工食品呢?我们自己在厨房做的食物就是纯天然的吗?定义加工食物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定一种食物的加工程度更是难上加难。 雪上加霜的是食物仅仅是冰山一角,很多物质可能影响我们的身体,比如添加剂、清洁剂。自制的清洁剂是不是更安全?面对新闻资讯中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全盘受,还是置若罔闻? 本书将通过科学的分析,告诉你哪些数据是可以相信的,哪些措辞是有待商榷的。你将获得科学衡量海量信息的有效方法。 
满1件7折 2件6折 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掌握真相
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掌握真相
(爱尔兰)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著;朱晔译
¥68.00
     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各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我们常常难辨真假是非,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本就是非理性的,信息的传播常常会利用这些弱大做文章。   本书中,牛津大学知名科普专家格兰姆斯博士深探讨了这个主题。他对于利用人类非理性的诸多陷阱行了全面剖析,辅以大量生动案例的讲解,并给出了实际的建议,帮助我们培养理性的科学精神,掌握真相,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满1件7折 2件6折 命运之痒:蚊子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命运之痒:蚊子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加]蒂莫西·C·瓦恩加德
¥32.76
蚊子是人类历史中的令人生畏的杀手。按照死因排名,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因蚊子而死亡的人数约为200万。蚊子吞噬了我们星球的每一个角落,恐龙等许多动物因蚊子而走向灭亡。蚊子并非孤立存在,由于自然与社会原因,相应历史事件应运而生,蚊子对现代世界秩序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命运之痒:蚊子如何塑造人类历史》为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戏剧性的新视角,讲述了蚊子在人类历史上的统治,你将按照年代顺序,踏上一条饱受蚊子之苦的旅程。蚊子因其传播毒性强且化程度高的疾病,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决定了关键战争的结果,影响了宗教和经济的发展。蚊子从汉尼拔手中拯救了罗马人,从蒙古人手里解救了欧洲,其引发的蚊媒传染病帮助海地赢得独立,也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为了对抗蚊子引发的疾病,人们发现了咖啡和茶的妙用,而推动了咖啡和茶的产业发展。 为了抵御蚊子的致命叮咬,人类启了对医疗、卫生、科技的不断探索。蚊子促使我们的DNA序列发生了改变,人类世代相传的疟疾防御机制逐渐形成。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或许可以让人类避免命运之痒。但是即使面对现代科学与医学,蚊子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动物。全球自然气候变暖速度加剧,蚊子辟了新战线,曾经不受蚊媒传染病困扰的区域展行动。我们不得不承认,讨厌的蚊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深远,它让我们看到昨天的世界如何改变并塑造了人类的今天。
我们为什么长这样
我们为什么长这样
爱丽丝·罗伯茨
¥34.99
这是关于我们自己身体的故事,从受孕的那一刻始,讲述了一个细胞如何转变成一个有生命的、会呼吸的、会思考的人。本书还将胚胎发育方面的知识与我们人类的起源自然有趣地融合在一起。骨骼、基因、性和化等与生命有关的故事都浓缩在这本书中。
第一推动丛书·生命系列:人鸟与共
第一推动丛书·生命系列:人鸟与共
彼得·多赫蒂
¥17.15
诺奖得主、免疫学家彼得•多尔蒂教授的这本书,核心是这样一句惊人之语:鸟类比我们更早察觉到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危险。在这本书中,多尔蒂带我们追随多种鸟类,从普吉海峡的凤头海雀到印度的秃鹫,从东亚的鸽子一直到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楔尾鹱。他讲述了鸟类和人类之间复杂纷繁的互动故事,这些故事通常取自他在医学领域的亲身经验,以及人类一些微妙的、经常被视而不见的行为可以极大地影响鸟类的存在方式,并提出警示,现代人如何做,才是对鸟类、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负责。
满1件7折 2件6折 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诱惑的科学
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诱惑的科学
杰克·刘易斯
¥40.00
《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诱惑的科学》汇集了神经科学研究的发现,揭示了诱惑这个迷人的主题——诱惑的来源、如何抵抗它,以及为什么我们倾向于不时的屈服。作者阐明了在我们大脑中发生的诱惑和克制之间的神经斗争,提出了帮助我们更好管理冲动的策略是改善我们的健康、幸福和生产力——在真正重要的时候说“不”。 我们常常被各种诱惑包围,不论是便利的网还是定向广告,鼓励我们贪婪地更多的东西,过度沉迷于烟酒、甜食和快餐。与诱惑抗争,似乎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为了我们的健康、存款或者声誉,我们不应该做一些事情,但是却控制不到自己,本书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些冲动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这么难做正确的事情。
满1件7折 2件6折 科学防控糖尿病
科学防控糖尿病
侯雨,童利伟,邓春颖
¥35.00
本书将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相关辅助检查的意义、疾病的预 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伴发疾病的防治、新进展等多个维度来阐述糖尿 病,措辞尽量口语化,尽量对专业词汇进行解释,力争降低阅读门槛,尽可能使非专业的糖 尿病患者能够读懂。本书参考了《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 2 型糖尿病膳食指南》 《内科学》《内分泌学》等权威文献及著作,也同时兼具科学性及学术性,对医学生、相关 专业研究生、低年资住院医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1件7折 2件6折 给孩子讲昆虫
给孩子讲昆虫
【挪威】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罗心宇译
¥35.99
发现昆虫的世界!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无处不在的昆虫的故事——在湖泊和溪流中,在森林中,在你的花园和房子里,都有这些小小生灵的身影。 你会知道苍蝇为何能够在你卧室的天花板上倒立行走,为什么人被蚊子叮咬后会痒,哪种昆虫早登上太空。 你还会认识一些稀奇古怪的昆虫,比如能将瓢虫变成僵尸的小寄生蜂,通过放屁杀死其他昆虫的虫子,还有会闪光的甲虫和屁股上有毒炮的甲虫。昆虫很酷,虽然有时很烦人,但它们对人类超级有用——要是没有昆虫,我们人类也活不了多久。
满1件7折 2件6折 人体的未来:一位医学家的身体探索笔记
人体的未来:一位医学家的身体探索笔记
[英]德劳因·伯奇
¥12.99
  《人体的未来》探讨了医学的未来、我们不断变化的身体素质以及长寿的意义。本书通过对成长、衰老、死亡疾病、性、精神、饮食等话题的探索,分析当今已经可能发生的事物并追踪医学的未来。人类并非生来如此,也并非永远如此。我们经历了哪些变化,未来又会有什么改变?本书对这个问题行了坚守人道主义的科学性解读。
满1件7折 2件6折 纳米与生命
纳米与生命
[西]索尼娅·孔特拉
¥39.99
这是一本关于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普读物,涉及生物物理学、医学及工程科学等领域。 纳米技术是生物学与医学领域的明星,也让物理学家为之着迷,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科学领域之一。一直以来,像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等吸引各个领域科学家的问题,远未得到明确的解答;然而,逐渐加快的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拐上:科技即将改变我们对于生命的认识,而这会带给人类更强大的治愈疾病的力量。 这本书言简意赅地讲述了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融合的历程,介绍了由此产生的新科学。作者将对生命的研究置于广阔的语境中,旨在对支配整个宇宙运行的规则有全新的理解,也展望了这种学科融合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满1件7折 2件6折 大脑用户指南
大脑用户指南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英】艾莉森·乔治文字;【英】瓦伦丁娜·德菲里波插图;阳曦译
¥45.43
如果你正在读这段话,恭喜你!你拥有已知宇宙中超复杂的信息处理器。问题是,你没有拿到用户指南,只是即插即用。直到此刻。 大脑重量只有1.4千克,却包含着860亿个神经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近万亿个连,堪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大谜团。《大脑用户指南》用迷人的科学研究、令你瞠目结舌的信息图,以及各种各样的DIY实验,揭晓这个既帮助你又欺骗你,既精巧无比又暗藏缺陷的重要器官的秘密,让你理解其运作原理,更学会如何对大脑行保养和升级。
满1件7折 2件6折 占领你的身体:微生物是“好舍友”还是“坏邻居”
占领你的身体:微生物是“好舍友”还是“坏邻居”
(德)马库斯·埃格特
¥9.90
  你害怕微生物吗?或者说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世界里,会不会让你觉得坐立不安?事实上我们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可能你会觉得那些藏在马桶圈上,厨房角落中,洗衣机里,甚至于在你身上,你的牙缝中的微小的“野兽”简直令人作呕,让人发狂。但是,多亏有这些微生物,不然地球上可能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种类繁多的生物群,它们可是地球生命的祖先哦。   所以一起来看看这些小“邻居”是如何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的,它们之中谁是“天使”谁是“恶棍”,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我们与它们相互纠缠的命运终又会何去何从,答案即将揭晓
满1件7折 2件6折 法医报告2:遗骨会说话
法医报告2:遗骨会说话
[英]苏·布莱克
¥19.99
人类的骨头是每个人生活的无声见证,有些故事深骨髓,无法磨灭。 凭借她多年的研究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世界著名的法医人类学家苏·布莱克教授带领我们踏上了探索的旅程。 从头骨到脚趾,脸部、脊柱、肋骨、手臂、手指、骨盆和腿,每一个部位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吃过什么,去过何处,所做的一切都留下痕迹,一条有用的信息可能历经数月、数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直到法医人类学家对其行解密。 有些秘密很容易被揭,但有一些秘密则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但是,发现证据并将其有效结合在一起,我们便能重建事实,发现真相。 一根脚趾着一根脚趾,一个案件着一个案件,一些罪案,一些历史,一些不可思议的奇文怪谈–苏·布莱克以敏锐视角,用其职业的敏感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同情,为我们讲述那些被人类遗忘的故事。
满1件7折 2件6折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
刘大可
¥39.99
我们要讲的故事实在太老,又太新了。 这本书要讲述的事情发生在40多亿年前的冥古宙,那时候整个太阳系也才刚刚安定下来,地球的一天只有9个多小时。月亮距离地球也比今天近得多,在天空中占据的面积足有太阳的9倍大,它正对地球的那一面上还有许多尚未冷却的岩浆海,焕发着暗红色的光,如同一只愤怒的眼睛。地壳还带着凝固时的余温,活跃的地质运动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大气中的降水汇集成了年轻的海洋,海水是弱酸性的,与今天的成分相当不同。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如今一切生命的共同祖先,DI Yi批细胞,正是在这样陌生的世界里出现的。根据2017年找到的新证据,初的生命大约诞生在42.8亿年前到37.7亿年前的深海热液喷口,而地球是在45.4亿年前形成的。如果沿用那个经典的类比,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24小时,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凌晨3钟之前的事情。 但在这个故事之后的整个“白天”,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些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单细胞生物,宏观的动物直到6亿年前才渐渐繁荣起来,那已经相当于晚上八九的光景了。至于被无数科学读物津津乐道的“化奇观”,更是集中在现存的动植物身上,那些独特的性状通常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都是那浓缩的24小时里后几分钟的事情。 你看,这本书要讨论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古老的。 所以,如果要追究遥远的冥古宙是如何出现了DI yi批细胞,我们必须拥有先的技术,能够潜细胞里面的微观世界,从那形形色色的分子与反应中探寻起源的蛛丝马迹。因此,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生命科学在近60年中取得的许多成果,尤其是近20年来的突破,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来得及与公众“见面”。 你看,这又必然是崭新的东西。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本书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基因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DI Yi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的回答,再设法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局部的回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回答。 40亿年前那个诞生了生命的环境也超越了所有人的生活经验——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观的。那是一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电磁作用却强大得不可抗拒,物质的运动充满了随机性,在不可测量的瞬间里飘忽闪现的诡异世界。 要理解它,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触许多陌生的知识,尤其是要触许多化学的术语,这或许会让有些读者感到厌烦与抵触,但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学反应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却不想触化学,这与修建空中楼阁是同一种不可能的贪婪。 但愿这会成为一本值得你在许多年里反复阅读许多遍,仍能找到新的收获的书。
显微镜下的室友:邂逅二十万种小小生物
显微镜下的室友:邂逅二十万种小小生物
[美] 罗布·邓恩
¥41.30
你知道在你家里住了将近20万种细菌、真菌、昆虫节肢动物吗?你的窗框上、枕头上、莲蓬头里和猫狗身上,都住满了大大小小的生物。它们已经与我们同居了上万年,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却少得可怜,甚至连它们从哪里来,爱吃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向来讨厌家里的细菌和微生物,认为它们有害健康,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在本书中,生物学家罗布·邓恩,将为你揭迷人的微观世界,和全世界只有十几位室内生物专家,带你用全新眼光认识这些与你亲密触的“室友”,它们为我们造的生物多样性,不仅让我们更健康、幸福,也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