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社会学引论
¥16.80
《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承继迪尔凯姆的道德社会学范式,努力构建一个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认为,道德社会学围绕道德事实尤其是道德行为事实展开,由于道德行为主体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道德事实,另一类是社会道德事实,两类道德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相互影响、制约和建构。个体道德事实主要探究道德社会化这一核心主题,社会道德事实主要研究与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相对应的婚姻家庭、职业以及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状况,两类道德事实研究终指向对正常状态和失范状态下测量指标的建构。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
¥23.88
《社会学前沿论丛: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终期成果,全书包括导论和11章内容,共计25万字。《社会学前沿论丛: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导论部分,从总体上概括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研究的历史演化线索、重要流派和主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也对感性选择研究的缘起、基本观点、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了概括性论述。章至第五章是对社会学理性选择研究的主要理论,即交换行为理论、网络结构中的选择行为理论和宏观系统中的选择行为分析理论,做出了理论观点和方法原则的评析。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对经济学向社会学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做出的评析,这两章的内容可以看作在理性选择研究上的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野融合,是学科交叉性成果。第八章至第十章是本项研究具有更明确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扩展研究,即把理性选择理论的评析扩展到对感性选择研究的考察。感性选择研究是理性选择研究进一步深化必然提出的重大课题。第十一章对哈耶克关于人类感性行为与感性秩序的理论做出了深入评析,可以看作以对哈耶克的思想理论评析为例,把理性选择和感性选择的研究同人类社会秩序的生成或建构联系起来的一种考察评析。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对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讨
¥19.28
王水雄编著的《博弈-结构功能主义(对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讨)》以“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框架,从社会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探讨选择、博弈与结构的调整,以及组织分化与社会认同机制,全面总结和提炼和谐社会的功能及其基本机制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和谐社会的建构核心的是其基本功能及实现机制的维护与建设,这需要关注物资、货币、权力、影响、价值或者承诺五个不同博弈层次的镶嵌性,以及博弈均衡实现路径的稳定性和开放性问题。“博弈一结构功能主义”有助于推进人们对制度配套问题的理解。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24.31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研究了西方生态现代 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产生背景、发展历程 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比较了其与一些主要的环 境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包括中国在内的相 关国家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作者指出,生 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关切是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否 可以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持续推进下去,以及基于西 欧实践所概括出的“生态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全球 的普适性。作者认为,作为西方学者对现代工业文明 转型的一种探索,生态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一些具体 观点不乏借鉴利用的价值,可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作出贡献,但是其与中国基于自身发展实践而提 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些本质性的区别。全球各国 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多样化的实践以及自 主性的理论创新,有可能预示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 展正在进入“全球共构”阶段,终有可能促成更加 具有全球包容性和指导性的新一代的理论形态。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由洪大用、马国栋编 著。

乡村建设理论
¥30.00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工厂女孩
¥3.99
在东莞,这个中国*的制造业基地,数百万女孩从乡村奔赴这里,固定在流水线旁,日夜重复着机械的劳动。 在工厂,女孩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 在流水线上,人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百次地重复,一万次地重复,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一切围绕着机器旋转,人成为无意识的附庸。 2011年,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真实、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只有亲历过工厂生活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细致、敏感、真实的记录。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
¥6.17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是一本关 于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实录的图文书。全书以作者 占有兵16年的打工经 验为依托,以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空间为主线, 结合生命周期次线索,零距离记 录农民工的打工生活。从系统拍摄图片开始,作者用 了6年的时间,通过记录、访 谈、反思、写作,比较完整地记录下制造业农民工的 常态生活,同时保留了农民工在 各种常态生活下的本我情绪。


巴蜀场镇——地理 景观 街区
¥37.81
在长江流域广袤的空间和绵邈的建筑、景观的历史嬗递中,巴蜀场镇的发轫、勃兴及其形态和面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浓郁的地域性和一定的典型性。洵如吴良镛院士所说:“巴蜀地区,山川荟萃,场镇、建筑经历代先民之经营,形成独具特色之文化”。多年来,余虽数次入川调查,仍不免存挂一漏万之嫌。在此,要特别感谢以下人员在资料收集方面付出的劳动,他们是解放日报社薛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室内陈设和工程管理高级研修班学员钟瑞嘉,江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徐峰。另外,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设计系教师刘清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硕士生陈佳维和2012级博士候选人李刚提供部分照片,2010级硕士生王嫣制作地图,在此一并致谢。


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
¥37.81
从社会史、历史地理学和建筑学等层面和角度对区域文化中的历史建筑及人居环境展开考察和探讨是近年来进行《中华遗产·人居典范》系列书籍包括《徽州朝奉——村落、士商、互动》在内所采取的基本路数,这种跨学科或融汇诸种角度的“科际整合”式的探究似乎较有可能比较系统地认识和厘清昔时种种繁复的“场景”。这些工作的展开一方面依托诸学科之研究者的宏论和相关历史资料的搜罗和爬梳,另一方面与本人多年的关注也不无关联。大约自1998年以来至今,余数十次穿梭、徜徉在徽州的村镇乡陬中,体悟和积累了必要的素材和经验——这一点,看来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硕士生(2004级)以《徽州民居室内设计》为论文专题,先行展开初步的探讨和摸索。 将学术成果以通晓畅达的表述方式展开和呈现,关乎体例、面貌和质地而兹事体大。余少时才疏发扬,赖博记之长,著文撰章常迅捷而就。及长思虑深沈,渐迟且缓,落笔似褒衣大袖、危坐正襟状,故文章读之颇费心力。本书初稿完成后,复经百日删殳和锤炼,然宿习一时仍难更易。在工作中,硕士生郭芬、常州工学院吴文治、东海学院黄海和江阴张树明等提供部分照片,硕士生王嫣协力编排版式,博士生李刚打印文稿,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人的德行
¥8.94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18.00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起飞,物质生活巨变,为何整个社会却充满了怨气和戾气? 全球化大势之下,中国文化的未来“危”与“机”何在?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研究
¥24.00
本书从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第三条道路理论、社会质量理论等宏观层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改革面临的制度困境、路径选择与制度建设的方向。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住房、教育以及当前中国主要社会群体面临的社会福利制度层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理论剖析。

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
¥17.60
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历了“五四”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分子,几乎都会在“知识探求”与“公共关怀”两者之间权衡较量、徘徊踌躇。 他们的呐喊和抗争在此,他们的彷徨和颓败亦在此;他们的伟大和优长在此,他们的渺小和缺陷亦在此。我们神往,我们也遗憾;我们赞叹,我们也惋惜。

中国人的性格
¥2.19
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丝在其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里,列举中国人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性格。《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同民族性格的有影响的著作。这位博学、不无善意的传教士力图以公允的态度叙述中国。他有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验为他的叙述与评价担保,他看到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及其本相的暧昧性。他为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了20多种特征,有褒有贬,并常能在同一问题上看到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社会病管窥
¥12.99
25 年前,龙应台女士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写专栏,于国民党威权严峻统治之下,大批台湾社会弊端——居然大义凛然!大揭台湾社会乱象——居然几无顾忌!大喊“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居然声嘶力竭!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9.72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中国人的脸谱
¥9.90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本探讨这个问题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作,也代表了一个时代外国人的中国观,因此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共总结了二十七条中国人的特性,引证丰富、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


以房养老释疑
¥34.72
以房养老是“年轻时代以钱换房居住,年纪大时 用房换钱养老”,是将家庭拥有的住房资源与货币资 源融会打通后的好配置与安排,是强化养老保障制 度的一大创举,使得大家拥有的有限资源的效用发挥 到一种淋漓尽致的结果。这一思路一经提出,犹如巨 石击水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各类人员给予以房养老极 大的关注,且有着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和感受,说好的将它捧得伟大之极,说坏的将它贬得 几乎一无是处。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此的答 疑解惑、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房养老释疑》 的出版,正在于为大家认识和把握以房养老的基本思 路和操作方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和价值。 本书对以房养老中的种种事项给予较为深入的描 绘和介绍,对大家心目中尚存的对以房养老和倒按揭 的各项疑问以答疑解惑。笔者柴效武遵循这一目的将 《以房养老释疑》一书摆放在大家面前,希望本书的 出版能得到大众的满意。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
¥24.99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编写的部有关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的报告。课题组基于老龄社会发展规律和养老保障需求与供给,根据2012年以前的数据研发相关指数,不仅运用该指数对“十一五”规划的老龄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更加重视通过指数评价指导改革、创新与发展,引导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从唯GDP转向以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为目标,为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当代中国社会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调查分析
¥9.99
李春林、蒋冉、屈驳韵、万平著的《当代中国社会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调查分析》是一本以调查数据分析为主的学术著作,是通过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的影响力研究”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系统研究成果,既可以为各级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又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无后为大
¥3.99
关军用这本书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