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赵孟頫胆巴碑--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胆巴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楷书以颜、柳、欧、赵四体并称。颜、柳、欧皆是唐人,唯赵孟頫是元代书家。楷书在唐代已经备极法度,赵孟頫在唐楷基础上师古创新,创立赵体,可见其创新之精神。“赵体”楷书的代表作,一是《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二是《胆巴碑》。 《胆巴碑》写于延祐三年(1316),是赵孟頫六十三岁时的作品。这件作品高33.6厘米,横16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距今七百年,字迹如新。《胆巴碑》体现了赵体楷书姿媚遒劲的特。在结构上,赵孟頫取法唐代柳公权和李邕,端庄舒展,张大度;在用笔上,则多用二王法,故能灵动飘逸,自然协调,与结构的端严形成很好的互补。杨岘在题跋中认为这幅作品“饶风致而神力老健”。李鸿裔认为“画顾盼而无一笔失度”,“骨力遒美,纯用本家自运之笔”。可知这幅作品以赵体独特的笔法写成,兼具“遒”与“美”,且体现了赵孟頫书法饶有风致却又法度不失的纯熟精美。 另外,学习赵体楷书,应注意其处处融的行书技巧,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楷书宜当行书写。
每满80减40 峄山碑--中华碑帖精粹
峄山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峄山碑》又称《峄山刻石》,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三年,巡游天下,登上了山东邹县的峄山。峄山因在孔孟故里,《尚书》《诗经》中多有记载,是一座文化名山。丞相李斯受命立石纪功,即《峄山碑》。 《峄山碑》命途多舛。先是北魏皇帝拓跋焘因尊孔对秦始皇不满,命人将碑推到。然后是乡人不堪于迎送络绎不绝的拓碑者,将柴火聚于碑下,烧热石碑,泼以凉水。唐元以前,碑石已然不存,仅有拓本传世。南唐徐铉精于小篆,摹有李斯《峄山碑》。北宋淳化四年(993),弟子郑文宝将徐铉摹本刊刻于长安,世称“长安本”。 历代习小篆者,莫不尊从李斯,因此小篆又称“斯篆”。唐代李阳冰即以“李斯之后千古一人”见称。徐铉所摹《峄山碑》,尽管已然是“玉箸篆”风格,仍能体现李斯小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之精妙。其结构规正斩齐,章法井然,整体端庄凝重,于肃穆中见威严。学书者可结合《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秦刻石,追溯李斯篆书之神韵。
每满80减40 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
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六四五年二月,玄奘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回到长安。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他,下诏命他于长安弘福寺翻译佛经。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玄奘上表求太宗为新译佛经赐序。唐太宗亲为撰序,序文即《大唐三藏圣教序》。又命太子李治作《述三藏圣记》一篇。玄奘收到《序》和《记》后,分别给太宗和太子写了谢表和谢启,皇帝与太子又各作了答谢启。 同年,弘福寺僧怀仁始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耗时二十余年,至咸亨三年(六七二),集字完成,由京城法侣集资刻碑,立于慈恩寺中。碑文除了《序》、《记》及两篇答谢启,还附有玄奘所译《心经》,共五部分。 此帖虽为集字而成,但灵动多姿,注重画的衔和气势,起落转侧,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精美典雅。历来为书法家推崇。
每满80减40 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9.10
书法史上,继王羲之后,颜真卿是另一位影响巨大的书家。颜真卿出生于一个重视书法传习的文化世家。其五代祖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伯父颜元孙有《干禄字书》传世。父亲颜惟贞自小寄养在舅父殷仲容家,学习殷氏笔法。颜真卿少时即秉承家学,据传缺乏纸笔时,用黄土扫墙习书。他擅长正书、草书,笔力遒婉。 颜真卿传世的书迹约有七十多种,为世所重的有楷书《多宝塔碑》、《东方画朔》、《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等,以及行草书《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等。其中《多宝塔碑》书于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颜真卿时年四十四岁,是颜真卿早期楷书范本。 《多宝塔碑》碑文记述了楚金禅师修建千福寺多宝塔的前后经过,以及其间出现的种种灵应和神奇迹象。该碑共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全篇共二千二百余字,可谓鸿篇巨制。后人对于《多宝塔碑》褒贬不一,贬者以为“窘束”,褒者以为“浑劲”“姿媚”。无论如何,《多宝塔碑》是后人门颜体楷书的阶梯,因其笔法相比于后来的作品,尽显“画出之迹”,较为容易学习掌握。
每满80减40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华碑帖精粹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15
唐贞观五年,即公元六三一年,唐太宗复建隋文帝的仁寿宫,更名为九成宫。第二年,太宗避暑于此,率臣属行至西城北面,发现泥土有些湿润,于是以杖疏导,随即有清泉涌出。九成宫中本没有水源,太宗将泉水的发现视为祥瑞之兆,命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立碑记述。这便是唐代名碑《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书写《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陈朝、隋朝度过的。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读书一目数行,过后便能背诵。他也精通史学,武德七年曾和裴矩、陈叔达等人一起编撰了大型类书《艺文类丛》一百卷,留传后世。在书法上,欧阳询融合了二王和北碑,自创一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世称“欧体”。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楷书之极则”。其笔力劲健,画虽然瘦硬,但结实有力,骨气内含;字体修长,严谨劲峭,法度森严。本书所刊为李祺旧藏本,是公认已知传世*早,椎拓*精,损字*少的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每满80减40 小楷灵飞经--中华碑帖精粹
小楷灵飞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以《灵飞经》为学习小楷的*范本,可以追溯到有清一代。小楷《灵飞经》既有写经书法之精熟,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之雅致,元赵孟頫、明文徵明、董其昌及当代启功等书法名家都曾受到该帖的影响。 《灵飞经》全名《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教的经书,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书于唐元二十六年(七三八),无书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始定为唐钟绍京所书。当今学界一般认为是唐内府的楷书手所书。楷书手是唐朝设立的为官府抄写公文、经文的下层政府职员。 《灵飞经》在宋时内府,经宋徽宗收藏。元代藏处不明。明代曾在董其昌处。董其昌又将之抵押给海宁陈瓛,十六年后赎回。陈家将《灵飞经》刻《渤海藏真帖》,并在归还时扣押了其中四十三行。后《灵飞经》墨迹本不知所踪,独海宁陈氏所扣留的四十三行,辗转流传,归于翁同龢之父翁心存。翁氏后人翁万戈携至美国,现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灵飞经》翻刻本不下十种,以《滋蕙堂帖》影响*。而《渤海藏真帖》直从原作摹出,刻工技艺高超,精确再现了原作风貌。此次出版将《渤海藏真帖》初拓本及四十三行墨迹本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每满80减40 王宠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王宠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60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更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出身于苏州市井,其父王贞以酒肆为业。王宠自幼聪颖,被目为奇童,“一时声称藉甚,隐为三吴之望”。可是王宠一生八次参加科考,均遭黜落,仅以邑诸生被贡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一生过着隐居石湖的生活,以诗酒、书画自适。王宠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擅长行、草、小楷,成为自文徵明之后吴门书法的代表人物。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书论》中言:“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行书千字文》,册页,每页纵24.5厘米,横12厘米,15,书写在金粟山藏经纸上。此册书法结体宽博,用笔沉着,疏宕雅拙,空灵简远,当得起王世贞对王宠书法的评语:“天骨烂然,姿态横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每满80减40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10.15
启功先生《论述绝句》之七写道:“砚臼磨穿笔作堆,千文真面海东回。分明流水空山境,无数林花烂漫。”这首绝句讲的便是智永。 智永是山阴(浙江绍兴)人,俗姓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的书法也恪守家法,是“二王”书法的重要传续者。智永是书法苦行僧,一生运笔不辍。传言他在永欣寺阁楼研习书法三十年,退笔成冢。于是书艺大,闻名遐迩,向他求书的人纷至沓来,踏坏了寺里的门槛,只好用铁皮包裹起来,人称“铁门限”。 前人对于智永的书法评价很多,大多认为智永磨砚成臼,能下苦功,精熟过人,惜无奇态。而苏轼认为智永的书法像陶渊明的诗歌,因为精能之至,反而达到了“疏淡”的境界,疏淡之中自有奇趣。 智永书法流传至今的绝少,所能见到的只有《真草千字文》的几种流传本。流传到日本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启功先生认为是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真草千字文》墨迹本,笔意精熟,气骨清健,飘逸之中古意犹存,从形神间传出了右军风采。由此而上窥“二王”,可称是一条学书捷径。
每满80减40 曹全碑--中华碑帖精粹
曹全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一八五)十月立于郃阳县(今陕西省合阳县)。明万历初年发掘于郃阳县旧城,今存于西安碑林。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碑阳二十行,行四十五字。《曹全碑》内容为颂扬时任郃阳县令曹全之功德,由县吏王敞等人集资镌立。《曹全碑》是汉隶代表作之一,以用笔秀丽多姿、结体飘逸端稳、布局舒朗匀净而著称于世。杨守敬《平碑记》载:“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董。”清人孙承泽称赞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为“汉书中的至宝”。 ? ? ? ? ? ? ? ??
每满80减40 颜真卿颜勤礼碑--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颜勤礼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13.30
民国十一年一一九二二一十月,陕西省长刘镇华修葺省长公署,其卫队营长何客星在后院土中发现一方石碑,石虽中断,上下皆完好无损。此碑即是消失千年的《颜勤礼碑:》。《颜真卿颜勤礼碑/中华碑帖精粹》是颜真卿代表作,宋人《金石录》《集古录》皆有著录,只是这件国宝自元祜年间忽然不知去向。《颜真卿颜勤礼碑/中华碑帖精粹》的失而复得,可谓书法史上的一件盛事。   《颜真卿颜勤礼碑/中华碑帖精粹》碑主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碑文记述了颜勤礼的生平履历,以及颜氏家族前后九代人繁衍发展的脉络,可以看作是一本简明的颜氏族谱。此碑由颜真卿撰文并书写,刻立于大历十四年一七七九一,颜真卿时年七十一岁。   《颜真卿颜勤礼碑/中华碑帖精粹》体现了颜体楷书的特点:用笔圆劲雄秀,融入篆籀之法;结体宽绰丰厚,外紧内松;布局茂密浑厚,风格雍容壮美。加上此碑保存完好,拓本神采丰足,因此被认为是学习颜体的好范本。
每满80减40 孙过庭书谱--中华碑帖精粹
孙过庭书谱--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11.90
《书谱》,纸本,草书,书于唐垂拱三年(一八八七)。共三百五十一行,三千五百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历来被论者誉为“词翰双绝”是书法史上绕不开的书学论著和草书杰作。《书谱》确切的名称应为《书谱序》。从篇末‘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的表述可知,这只是一篇序言,正文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然而这样一篇序言却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书体功用、基本技法、创作学习、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皆提出了独到见解。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官至率府录事。天授元年(一八九〇)暴卒于洛阳,时年约四十四岁。孙过庭作为一个天才型的理论家和书法家,一千多年来极受推崇。如唐张怀瓘称其‘工于用笔’,‘有天才’。米芾《书史》认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总之,《书谱》继承了‘二王’,在用笔上传承了晋法,因为是墨迹本,用笔时起、行、使转、提按、收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让初学者能够窥探到笔法的来龙去脉,殊为难得。
每满80减40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10.15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为皇室子弟编写的一部识字读本。四字一句,二百五十句,共一千字,字不重复。其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博大精深,且音韵和谐,易于记诵,是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中的经典。 《千字文》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历代重要的书法家,莫不以书写《千字文》为艺术的追求。从隋唐时的智永、褚遂良、怀素到宋明时的赵佶赵构父子、文徵明文彭父子,可以说,书写《千字文》成为书法史上的一道风景。赵孟頫早年即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达到“能与之俱化”的地步。据赵孟頫自言,其书写的《千字文》有好几百本。今天我们能见到的赵孟頫《千字文》作品,有《真草千字文》(两种,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行书千字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续千字文》,还有传为赵孟頫书写的《六体千字文》。 因为《千字文》本来就是识字读本,而赵孟頫的书法又规范易学,古人教小孩习字,往往先临摹赵孟頫《千字文》,稍大后临习智永《千字文》。可见赵孟頫《千字文》一直以来即是汉字书法的初学范本。 本书所刊赵孟頫书《真草千字文》,纸本,册页,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未署书写年代,或是早年临习智永《真草文字文》作品。真书写得端庄典雅,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圆劲流美,相比于赵孟頫其他书法作品更适于初学者临习。
每满80减40 褚遂良阴符经 倪宽赞--中华碑帖精粹
褚遂良阴符经 倪宽赞--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9.10
唐代书法以楷书成就*。初唐四家中,又以褚遂良影响*为深广。刘熙载评:“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王澍说:“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书法史上受褚遂良影响的书家不胜枚举,从唐代的薛稷、张旭、颜真卿到宋代的米芾,乃至现代的沈尹默,褚体字给予历代书家的泽溉延绵不绝。 学习书法以墨本为上,《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作为珍贵的褚字墨迹本,历来受到学书者青睐。尽管在是否为褚遂良所书尚有疑议,从这两件墨迹手褚书,却不失为一条捷径。《阴符经》,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据卷后题跋可知,此卷为五代后梁内府所藏。清末归叶恭绰,传于叶公超,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倪宽赞》,纸本楷书,纵24.6厘米,宽170.1厘米,50行,共340字。题为褚遂良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王偁评《倪宽赞》“正与《兰亭》、《圣教序记》诸帖相似,笔意婉美,似瘠而腴,似柔而刚,至于三过三折之妙,时加之意,诚褚法也”。学书者能够从这两件作品中体会到“褚法”,正是本书立意所在。
每满80减40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10.15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精选了在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名家、名碑、名帖,反映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适合不同层次的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每满80减40 草诀百韵歌--中华碑帖精粹
草诀百韵歌--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学习草书遇到的*个难题便是草书的识读。不仅要能认,还要能写,并且写准确。因此,对于草书的初学者,除了需要临摹书法史上著名的草书法帖如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等之外,还需要一种帮助识读和记忆草书草法的工具书,于是便有了《草诀百韵歌》。 《草诀百韵歌》起源于宋代,托名王羲之所书,到了明代已经有多种版本流传。所谓百韵歌,是指将草法编成押韵的歌诀,以便于记诵。《草诀百韵歌》将*常用、*容易混淆的草字的草法,通过并举、对比、归类等方式,标明其细微的区别,提示记忆的方法。如诀云:“有方为水,空挑便是言”,有没有,成为区别三水旁和言字旁的关键。又如“玉出头为武”,出不出头,是草书“玉”和“武”的区别。总之《草诀百韵歌》因其实用性影响深远,是一本草书门不可多得的范本。 本书所刊为韩道亨墨迹本,书于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韩道亨书法宗二王,擅长草书。
每满80减40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
¥9.10
赵孟頫是一位道教徒,曾受洞诀于茅山刘真人,一生书写道教经书无数。据文献记载,赵孟頫多次以小楷书《道德经》,现在能见到的,有墨迹本,也有刻本。有记载的刻本就包括元“茅绍之本”、明“墨池堂本”以及清“安素轩”本。 本书所刊为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墨迹本,乌丝界栏,纵二十四五厘米,横六百一十八厘米,卷首绘老子像,款署“延祐三年,岁在丙辰三月廿四五日,为之高士书于松雪斋,孟頫”,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从款署可知赵孟頫在三月廿四、廿五两日,写完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全文。整幅作品画精到,灵秀飘逸,姿态绰约,流美潇洒,洋洋数千言无一懈笔。难怪鲜于枢称道赵孟頫:“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为当代*,而小楷又为子昂诸书*。”
新编书法入门与提高
新编书法入门与提高
郭艳红
¥2.99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是国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学习书法,能够起到增强艺术修养和修生养性的作用。本书系统介绍了书法基础知识以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等门和提高等内容,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每满80减40 至宝的名帖
至宝的名帖
李丹丹
¥5.96
本书内容包括了草书——古诗四帖、八仙聚会张旭癫狂挥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狂草、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行书奇珍——前后赤壁赋、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赵孟頫书写《前后赤壁赋》、草书绝品——草书诗帖、祝允明破明珠案宴客写帖、抒情写意的《草书诗帖》等。
每满80减40 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
蔡贵彬,沈振荣
¥20.00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医与书法密不可分,许多中医大家的书法造诣精深,临证处方,一笔一画,无不体现着中国书法的魅力。本书首先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析其源流,叙其发展。书中还介绍了学写书法的门知识和各种书体的特及写法,并配以大量名家书法作品,给书法爱好者指以学写书法的路径。
每满80减40 玺印篆刻析赏
玺印篆刻析赏
潘华敏
¥20.00
本书由鉩印篇、篆刻篇及附文三部分组成。鉩印篇浅显地解析了我国鉩印的产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春秋战囯到近代,历代官私鉨印的艺术特色。篆刻篇则简述从元代到明清及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跡,引用文献资料客观地介绍各朝代篆刻代表人物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对印学发展的历史貢献。附文“战国古鉩中的先秦医药”“名医与印章”,则尝试讨论历史上中医药行业和鉩印篆刻艺术所产生的相互交集和具体应用状况。
每满80减40 图说汉字与书法
图说汉字与书法
段继魁
¥32.99
本书将汉字的演变与中国的书法相结合,全书共分六个单元,38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成识字篇和写字篇两大部分。识字篇主要以汉字偏旁部首为索引,选取了40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汉字,根据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或字义将其分类编入《汉 字的产生》、《汉字与》、《汉字与古代发明创造》、《汉字与古代文化》、《汉字与古代思想观》、《汉字与动物》这六个单元之中。识字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论述了这些具有代表性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每个识字篇之后都安排了写字篇,写字篇是对识字篇的补充和巩固,全书以欧体楷书为实例,采用毛笔和硬笔对照练习的方式,通过对重点笔画和汉字的分析与指导,力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