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王羲之传本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王羲之传本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已然不存。在传世的钩摹本、临写本中,尺牍作品占绝大部分。通过这些传本墨迹,学书者能够一窥东晋笔法的精妙绝伦。这些尺牍墨迹,大多寥寥几行,在简洁的文字与流便的笔画中,跳动着丰富的节奏与韵律。正如唐代张怀瓘所言:“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觅其心。可谓简易之道。”“简易”之外,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体现了动与静、蕴藉平和与欹侧跌宕的完美结合,梁武帝所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者也。 本书收录《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远宦帖》《游目帖》《上虞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大道帖》《初月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长风帖》《草书平安帖》《寒切帖》《妹至帖》《七月帖》《都下帖》《干呕帖》《行穰帖》等王羲之尺牍墨迹二十四通。
49元5本 文徵明小楷(一)--中华碑帖精粹
文徵明小楷(一)--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7.60
 文徵明书法以小楷成就*高。明代王世贞称“待招(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清代朱和羹也认为“明楷以文衡山为**”。文徵明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第三座小楷高峰。其小楷早年取法智永、赵孟頫、欧阳询,后深晋唐,专以钟繇、二王为法。文氏小楷清秀超逸,温纯精绝,深受各年龄阶段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本书收录文徵明小楷作品如下: 《草堂十志》,册页,纵二十三二厘米,横二十八四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醉翁亭记》,纸本立轴,纵五十三五厘米,横二十八六厘米。 《盘谷叙》,纸本手卷,高十三五厘米,横四十八五厘米,今藏天津博物馆。 《归去来兮辞》,册页,高十三七厘米,横十六一厘米,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册页,高二十九九厘米,横十一厘米,今藏天津博物馆。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册页,高二十四八厘米,横十五二厘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千字文》,手卷,高二十八厘米,横五十二七厘米;另一件绢本,高二十六七厘米,横六十六一厘米,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千字文》,手卷,高二十三五厘米,横六十七厘米,上海朵云轩藏。 《莲社图记》,册页,高二十五五厘米,横九八厘米。
49元5本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40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白氏草堂记》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时所书,是其篆书代表作。该作气势恢宏,跌宕奇特,气息雍容大度,自然而不失雅致。结体俊美严谨,收放自如。用笔恣肆苍涩,圆浑凝重。朴厚沉雄,风神直追秦汉。此屏高约二百厘米,现藏日本。
49元5本 赵孟頫临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临圣教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书法史上,赵孟頫以“右军法嫡”见称。清代陈奕禧说:“赵子昂书乃古今一大关键也。子昂能集晋唐以来众家之长以为长,若留心书道,从此手,稍觉易也。”启功先生也说:“赵孟頫书,承前启后,其元明以来风尚处,人所易知易见;其承前人规范,而能赋予生气处,则人所未多察觉也。”二人皆强调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陈奕禧以为从赵孟頫手学习书法,稍觉容易;启功先生则认为赵孟頫学习古人而能学活,是其独到之处。 今所见赵孟頫临《集字圣教序》有三种,均为印本。本书所刊为张逸希藏本,是否为真迹尚有争议,学书者若能从中一探“用笔”(赵孟頫言“用笔千古不易”)之消息,则有莫大意义。
49元5本 王羲之兰亭序四种
王羲之兰亭序四种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东晋永和九年(三五三)春,王羲之与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上巳修禊之会,王羲之写了一篇诗序《兰亭序》。这件书迹代代相传,在唐太宗时内府。太宗命欧阳询、褚遂良传摹临写,又叫弘文馆拓书人赵模、冯承素等钩摹廓填,分赐王公近臣。后世所见《兰亭序》各临摹本中,以冯承素摹本、虞世南临本、褚遂良临本*为人称道;拓本则以定武兰亭*为知名。《兰亭序》被称为“天下*行书”,读者可通过以上临摹本及拓本,体会王羲之书法遒媚之姿。
49元5本 乙瑛碑--中华碑帖精粹
乙瑛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龢碑》。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汉桓帝永兴元年(一五三)刻,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碑文所书写的,乃是东汉元嘉三年(一五三)三月至永兴元年(一五三)六月之间,鲁相乙瑛上书请为孔庙置百石卒史的往来文书。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波磔分明,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作品,历来被视为学习隶书的经典范本。
49元5本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60
篆书一直以中锋用笔为正宗,形成了铁线篆、玉箸篆这样略显工艺化的成熟书体。早年邓石如临习“二李”几可乱真,勤奋而独具创新意识的他在广泛吸取秦汉金石奥秘的基础上,以隶书笔法改造“二李”篆体,即所谓以隶化篆,在婉转流通的篆书线条中融了隶书笔意和顺应自然的书写性,将篆书线质写出了情韵,一改篆书难写、书之乏味的窘境,引发了篆书创作的繁荣。邓石如以长锋羊毫写篆书,悬腕双钩,管随指转,写出的笔触如锥画沙、印印泥,古朴雄浑。邓石如所书《篆书千字文》线条圆劲浑厚,结体方圆结合,收录汉字较多,是临习篆书者极好的门范本。
49元5本 邓石如篆书心经--中华碑帖精粹
邓石如篆书心经--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邓石如,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出身布衣,却成为继“二李”(李斯、李阳冰)之后篆书的第三座高峰。扬州大明寺,唐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之名闻天下。大明寺东侧晴空阁北院东廊壁嵌邓石如篆书《心经》碑刻,书刻精湛,雄浑茂密,乃国内篆书之宝,是邓石如篆书代表作。
49元5本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小楷始于锺繇,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一变,书风由质朴而妍媚,隶书影响减弱,楷书特征完备。王羲之小楷用笔明快,写法简便,结构端庄精致,体态均匀整饬。王献之在其父基础上有所发展,用笔秀劲轻盈,笔画伸展,轻灵飘逸,散朗多姿。总之,二王小楷奠定了小楷书的法则。本书收录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及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49元5本 赵孟頫吴兴赋 闲居赋--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吴兴赋 闲居赋--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吴兴赋》,绢本墨迹,册装长卷,纵二十五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二九五厘米。正文九十一行,凡九百三十五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此卷书于元大德六年(一三〇二),赵孟时年四十九岁。《吴兴赋》为赵氏二十馀岁时旧作,赞美故乡吴兴(今浙江湖州)山川人文之盛。此卷正行相间,参以草书,画雅致,体势舒展,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之一。 《闲居赋》,纸本长卷,行书,纵三十八厘米,横二百四十八三厘米,凡五十六行,共六百二十七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据卷后曹溶题跋可知此卷为赵孟晚年力作。此卷运笔出规矩,姿媚优雅,温润婉丽,有一种意态不尽的趣韵,与潘岳《闲居赋》所描述的闲居生活交相融合,可谓以书法抒写性情的典范之作。
49元5本 王献之尺牍--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王献之尺牍--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6.80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又学习张芝草书,少年时即有盛名。后官至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王大令”。父子齐名,并称“二王”。二人书法之异同,历来各有分说:南朝宋羊欣认为王献之“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唐张怀瓘则认为“子为神骏,父得灵和”。总之,王献之的书法不拘古法,婉转多姿,散朗劲健,更具时代性。他的草书字势连绵,往往一笔数字,圆健恣肆,称为“一笔书”。 本书收录王献之尺牍作品二十通,其中尺牍墨迹六通,分别为《廿九日帖》《鸭头丸帖》《中秋帖》《送梨帖》《地黄汤帖》《东山松帖》。《鸭头丸帖》,纵26.1厘米,横26.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中秋帖》,纵27厘米,横11.9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送梨帖》,2行,包括所缺“送”字共11字,曾入清内府,今不知所终。《地黄汤帖》,纵25.3厘米,横24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东山松帖》,纵22.8厘米,横22.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49元5本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 秾芳诗帖--中华碑帖精粹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 秾芳诗帖--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60
书法史上颜柳欧赵之外,瘦金书是又一著名楷体。这种书体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撇捺舒展如匕首,竖钩坚利若银钩,瘦硬刚健,劲爽挺拔,风格独特。其创立者赵佶,即宋徽宗,取法黄庭坚、薛稷,变其法度,自创一体,号“瘦金书”。元赵孟頫评价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明陶宗仪也称道其书“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本书收录宋徽宗瘦金书代表作《千字文》、《秾芳诗帖》。 《千字文》书于崇宁三年,为赵佶早期楷书作品。素笺本,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纵三十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二一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书画鉴定家杨仁恺评曰“整体遒丽瘦硬”,“有飘逸清润之感”。 《秾芳诗帖》,绢本,纵二十七二厘米,横二百六十五九厘米,字大近五寸,每行二字,共二十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陈邦彦跋曰:“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49元5本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华碑帖精粹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60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二六)封孔子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初刻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六三〇)前后,立于长安孔庙中。不久孔庙失火,碑亦被毁。武则天长安三年(七〇三),命相王李旦重刻,也因椎拓过多而毁坏。北宋初年,王彦超在长安再次翻刻此碑,世称“陕本”“西庙堂本”;又有翻刻于元代,今存山东城武的“东庙堂碑”。《孔子庙堂碑》原拓本在北宋时已不多见,本书所刊为清人李宗瀚所藏善本,是流传至今的唐拓孤本,今存日本三井文库。虞世南书法师法智永,是“二王”正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晚年力作,用笔圆劲秀润、纯净闲雅,结体舒朗消散、平正自然,“不外耀锋芒而内含筋骨”,正如前人所言,“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
49元5本 颜真卿行书三稿--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行书三稿--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颜真卿行草书对后世影响之大,几乎能与“二王”比肩。将篆隶笔法应用于行草,颜真卿于二王潇散简远、自然冲淡书风之外,别创一种雄秀张、宽圆茂密的行草书。其中z著名的,莫过于“颜氏三稿”。 《祭侄文稿》,麻纸本,纵二十八二厘米,横七十二三厘米,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帖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宋人陈深跋云:“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祭伯父文稿》是颜真卿追悼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之祭文稿本。真迹不存。《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乂的书信稿。此帖圆劲遒婉,线条曲张,画凝重,体势宽博,真力弥漫,“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阮元语)。真迹不存,原石在西安碑林。
49元5本 张迁碑--中华碑帖精粹
张迁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一八六)立于东郡谷城县(今山东平阴县西南)。明初出土,今置泰安岱庙东廊房里。《张迁碑》是原谷城长张迁改任荡阴令后,由谷城故吏集资为其建立的功德碑,记录了张迁的政绩和德望。 《张迁碑》上承篆隶下启魏碑,既有篆隶笔意,又有楷书意味。清代碑学兴起,《张迁碑》的书法价值被重新发现,伊秉绶、阮元、吴让之、何绍基、沈曾植等人,皆有临摹作品传世。《张迁碑》与《曹全碑》一起,成为隶书典范。《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方中寓圆,拙中生巧,静中有动。笔画质朴厚重,淳古而不乏生趣。结体方整严密,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字形上大下小,错综揖让,多有奇趣。章法灵动多变,行距清晰,字距参差。
49元5本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编
¥12.00
在赵孟頫一生的书法临习和创作中,《千字文》贯穿始终,他曾在一卷《千字文》后自题:“仆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今天能见到的赵孟頫《千字文》,涵盖真、行、草、隶、篆等书体。既有早年临习之作,也有晚年自运之作。在赵孟的影响下,以多种书体写《千字文》在元代成为一种风潮。 故宫博物院所藏《行书千字文》,绢本,纵二十六五厘米,横三十七四厘米,无年款,应是赵孟頫晚年之作。此卷与赵孟頫大多数精致的作品不同,作者将画的棱角泯灭,不再刻意追求结字的严谨和用笔的精微,而是注重笔势的厚重和笔意的苍劲,体势雄健纵放,平正沉着,风骨内涵。此卷表现出赵孟頫晚年在姿媚圆活基调上新的尝试。
49元5本 文徵明杂花诗卷--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文徵明杂花诗卷--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8.00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白氏草堂记》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时所书,是其篆书代表作。该作气势恢宏,跌宕奇特,气息雍容大度,自然而不失雅致。结体俊美严谨,收放自如。用笔恣肆苍涩,圆浑凝重。朴厚沉雄,风神直追秦汉。此屏高约二百厘米,现藏日本。
49元5本 钟繇小楷--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钟繇小楷--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40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东汉末官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称“太傅”。书法师曹喜、刘德升、蔡邕等人。锺繇对楷书的形成有创之功,也是“魏晋风韵”的奠基人。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元常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画之间,多有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锺繇传世书迹以小楷为主。本书收录其小楷六种,分别为《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还示帖》《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之外,其他均传为王羲之临本。锺繇小楷正处书体更变之时,面貌多样,有的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而行笔简便流畅。学习锺繇小楷,应注重其自然的书写状态、古朴茂密的结字章法,以及来自隶书笔法的影响。
49元5本 赵孟頫三门记 妙严寺记--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三门记 妙严寺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在书法史上,赵孟頫以兼擅众体著称。中年以后的赵孟頫,在“二王”风范基础上,广泛取法,变换出一种具有自己鲜明特的楷体——赵体。临习赵体楷书,当以《三门记》《妙严寺记》《胆巴碑》为范本。《胆巴碑》是赵孟頫六十岁以后人书俱老的代表作,《三门记》与《妙严寺记》则向学者展现了赵体楷书的取法和演变,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墨迹,原卷纵三十五八厘米,横二百三十八八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卷书于元大德七年,楷中寓行,“去李邕之劲利欹侧而变为浑厚方正,端庄典雅,气势雄伟而不失灵便”。明人张丑论为赵碑D一。 《妙严寺记》,全称《湖州妙严寺记》,纸本墨迹,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书于元至大二年。此卷吸收了李邕行楷沉雄刚健的特,使之遒劲挺拔,也吸收了柳公权楷书的结构特,同时力避剑拔弩张,筋骨外露,写得从容随和。
49元5本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东汉末官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称“太傅”。书法师曹喜、刘德升、蔡邕等人。锺繇对楷书的形成有创之功,也是“魏晋风韵”的奠基人。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元常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画之间,多有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锺繇传世书迹以小楷为主。本书收录其小楷六种,分别为《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还示帖》《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之外,其他均传为王羲之临本。锺繇小楷正处书体更变之时,面貌多样,有的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而行笔简便流畅。学习锺繇小楷,应注重其自然的书写状态、古朴茂密的结字章法,以及来自隶书笔法的影响。
49元5本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颜真卿(七〇九—七八五),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玄宗元间举士。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平叛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国公,又称“颜鲁公”。其书师承褚遂良、张旭,正书张雄伟,行书遒劲舒和。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人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后对后世影响z大的书法家。 《自书告身帖》,纸本墨迹,传为颜真卿所书。正文凡三十三行,计二百五十五字。原迹纵二十九九厘米,横二百二十厘米,现藏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通篇自然天成,稳中求险。詹景凤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作为颜体楷书仅存的墨迹珍品,《自书告身帖》对于学书者有着異乎寻常的意义。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