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莫言
¥29.40
莫言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他自身的文学成就上,他同时也是汉语新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入口。基于此,这本《全球视野下的莫言》便同时具有了多种意义,它是海内外学人观点和角度的一个交汇碰撞的案例,也是一个不同代际的研究者跨越时空的对话场。 本书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之一,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莫言小传,简要梳理了作家的成长史与创作史;第二部分为莫言作品国内及海外接受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主要为近十年来国内莫言研究论文精选;第四部分为海外莫言研究及短评精选,其中部分文章由莫言作品的英文、德文、日文版译者所撰写;第五部分为莫言创作年表。
当代诗本论
¥27.20
芦苇岸,土家族,诗歌评论以“视阈宏 阔,理析精准,知性宕拓,文风激荡”著 称:曾在《诗刊》《作家》《当代文 坛》《百家评论》《星星·诗歌理 论》《诗探索·理论卷》《创作与评 论》《鸭绿江》《诗林》《诗潮》《特区 文学》《中国诗人》《中国诗歌》《长城 文论丛刊》《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渤 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语 言与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过大量评论作 品;诗歌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 游》于2014年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批 评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华语诗歌文 本观察及现象批判。
《淮南子》文学新解
¥10.50
本书从两个重要而基本的研究视角出发,来探究《淮南子》一书的深层内涵,一是杂家作品,二是立足文本。通过文本解读能够看出,其结构上总体构架了“大者江河”的结构形态;而篇章之间又形成聚落,他们遵循辩证、互补或者逻辑上由道及事等原则。在议论上,《淮南子》志在对各家学说融会贯通,《道应训》等篇目还以“模糊弥合”等方式展现其确凿的杂家身份。《淮南子》在文献运用上,体现出篇章规划的意图,而且展现出明显的议论先行特征。如果以文体学进行观察,能够看出某些篇目在文体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如《说山训》、《说林训》之于连珠体的意义;《要略》篇还是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重要作品。
全球视野下的贾平凹
¥79.99
本书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之一,收录了当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贾平凹研究的代表性文章,也是迄今为止贾平凹研究中*为翔实的著作之一。本书将贾平凹的创作与研究放置在全球视野中,选取的研究文章多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写就的,其中不仅有对贾平凹创作文本的深研究,也有对其整体性创作历程的全面梳理。本书不仅是对新时期以来贾平凹研究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在全球化视野中的一次定位、一份观照与理解。
全球视野下的巴金
¥79.99
本书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之一。主要由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主编策划,主要对巴金的创作行探索和提升行研究,是一本让全世界了解巴金笔下的中国文化之著作。全书分成四部分,*部分巴金小传,第二部分为巴金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国内巴金研究多年来佳作精选,第四部分来自海外的文章。这套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试图帮助学者们认识到中国文学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地被受,被阐释从而获得不断的再生的过程。
全球视野下的沈从文
¥29.40
本书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之一,本系列试图帮助学者们认识到中国文学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地被受、被阐释从而获得不断再生的过程。本书主要对沈从文的创作行探索和研究,旨在让全世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中国文化。全书分成四部分:*部分为沈从文小传;第二部分为沈从文研究综述,是沈从文研究在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综述;第三部分是国内沈从文研究八十年来的佳作精选;第四部分来自海外的文章由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研究者撰写。本书英文版已输出到Routledge出版社。英文版将于2019年8月份正式出版。
东亚《诗经》学研究(精)
¥40.80
《东亚<诗经>学研究》收录历年来所撰《诗经》研究论文十篇,依性质区分为“注疏篇”、“通论篇”、“日韩篇”三部分,因其探讨范围涵盖中、日、韩三地之《诗经》著作,故颜日“东亚《诗经》学研究”。其涉及之著作时代,则上自战国楚竹书,下至现代标本《毛诗注疏》。近年来,东亚《诗经》学之研究风气,方兴未艾,希望《东亚<诗经>学研究》能起部分抛砖引玉之效。 《东亚<诗经>学研究》尝于2009年5月,以繁体字版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书名为“东亚《诗经》学论集”。因在台湾发行,大陆读者或取阅不便,今将此书重新排版,并略作修订,更名“东亚《诗经》学研究”,交由中华书局出版,以方便就正方家。
《左传》文章艺术研究
¥13.99
《左传》被誉为古文之祖,不但是众体文章的渊薮,更是古人学习文章技法的指南。本书结合前人的文话、评著作等,对《左传》的文体、文章特色、技巧等方面行了解读。全书主要从三大方面来探讨《左传》文章艺术的有关内容,共分五章:*章《左传》的“理”与“意”,第二章《左传》的文体及其特,第三章《左传》的篇法,第四章《左传》的筋脉联,第五章二元对立与《左传》的情境对比。
蒙古族神话传说及其生命哲学的教化精神
¥19.50
神话或传说的语言是民族的“活化石”,是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们“活的”精神的“原初的种子”形式。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蒙古族的神话传说,道说着蒙古人的心灵、情感、思想,甚至精神的全部。 本书系国内*部试图从蒙古人的古老神话传说中探究其生命哲学思想渊源及其教化精神的著作。作者在整理研究蒙古族神话传说的过程中发现了蒙古人的语言及其隐喻形式的特征,而恰恰就是这些特征证明了蒙古人世界观念及其概念的纯要素,以及世间众生论的启蒙思想和精神的本性。
《红楼梦》探原
¥14.82
红楼梦不仅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它的内容和写作形式体现了作者厚重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以及作者精妙高超的构思能力。面对这座宝库,本书作者从文本出发,对目前红学研究的各类问题追根溯源,试图为红学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本真的红学世界。
<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全二册)
¥35.91
《文心雕龙》所确立的雅丽思想,对于解决诸如风格“八体”之渊源与褒贬、“风骨”内涵与主旨、“隐秀”是否风格理论、“文笔之辨”等历来争论不休的专题研究颇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趋势,刘勰对此行了坚持正确方向、主张重情尚美、提倡文学新变的阐释,也对新变轻艳、师法不古、创作讹滥、思想不雅、作用有限的创作实践提出了批评与救弊主张。这样,雅丽思想就不仅成为指导《文心雕龙》创作、鉴赏、批评的基本思想,还成为对“文学自觉”的再次自觉的重要理论。 《<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套装上下册)》共分三编,上编梳理雅丽思想的理论渊源,中编论述雅丽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贯通表现,下编运用雅丽思想解决“风骨”等争论。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力图树立《文心雕龙》的雅丽文学思想并阐述其理论价值。
谛听杂音:报纸副刊与香港文学生产(1930-1960年代)(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39.97
本书共分三辑。*辑:1930年代“南来文人”的角色和贡献;第二辑:1940、1950年代之交“青年文化教养”的成效;第三辑:1950、1960年代“香港的自我论述”。另有一篇附录《香港报纸文艺副刊研究的回顾》。作者从报纸副刊手,从以上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香港文学的生产、发展以及个性,涉及《大公报·文艺》、《立报·言林》、《星岛日报》、《新生晚报·新趣》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副刊以及众多的香港作家。
互为东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文化对话(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27.72
本书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理论和翻译与20世纪世界(不仅是西方)文艺思潮的紧密关系:*部分审视不同地域的作家如何突破东与西、欧洲和亚洲、自我和他者、本土与世界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重探自身城市、文学和文化定位;第二部分关注“全球化”和“在地化”的辩证关系之中,世界文艺思潮与“后文革”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第三部分从探讨跨越欧、亚的战争语境之下,中国现代派作家通过西方左翼思潮思考社会变革,甚至凭借西方文学与评论的翻译寻找战争下“内在抵抗”的策略。
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6.95
本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黄庭坚所有的诗、词、文、杂著,以及相关佛教典籍、禅宗语录)和细致的文本解读为基础,改变泛泛而论的研究方法,企图解决一些重要而实际的问题。 本书分析了黄庭坚佛教信仰的发展历程,深考察其佛禅思想特,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地了解黄庭坚佛教信仰的整体特色;阐发佛禅文化对黄庭坚思想、文艺观、诗学观以及具体创作的影响,显现哲学文学的丰富层次,在内容与方法上,均深化了佛禅思想对文学影响的研究,在佛禅与文学影响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韩愈散文艺术论
¥20.30
《孙昌武文集》之一种。书稿共八章,约190千字,主要对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散文创作行探讨和评介。全书从“文以明道卫道重”文、传道明理兴功用世、革新文体、改革文风、写作技巧、文学语言、影响与功过七个方面,对韩愈散文展探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行总结。
书边人生
¥20.70
在本书中,杨建邺教授与读者分享了他著译的30余部作品的小故事,以及他了追逐写作梦想、坚持科普创作的经历。内容包括:在51岁时撰写并出版*本书《杰出物理学家的失误》的初心和经过,《世界科学五千年》的写作过程和签名售书活动上的小插曲,撰写《爱人斯坦图传》的来龙去脉,翻译阿明·赫尔曼一书的前前后后,以及撰写《杨振宁传》、与杨振宁教授一起修订《杨振宁传》的难忘经历,等等。读者将从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中,感悟作者从怀揣梦想到实现梦想的情怀,了解作者从酷爱读书到坚持写作的经历,体会作者从热爱科学到传播科学的激情,并从中得到启迪。
三元传奇
¥26.50
《三元传奇》是由国家一级编剧王印权组织撰写,评书大师刘兰芳播讲的一部红色爱国主义评书。 该剧讲述了宫廷乳品技艺传承人张凤天整整一个世纪的身世浮沉,反映了中国乳业在国家、民族的沧桑巨变中曲折发展的历程,讴歌了三元牛奶的红色基因和中国一代又一代乳业人“科技救国、实业救国”的宏伟理想以及“精益求精、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风靡世界的科普系列01:爱因斯坦、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诸多大咖推荐(经典科普读物,满足你对世界所有好奇!套装共5册。)
¥213.48
《我包罗万象》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 水星是距离太阳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 本书是科普界一代宗师乔治·伽莫夫的代表作,在一众自然科学经典名著中宛如灯塔一般,是科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其历久弥新的魅力,仍对普通读者构建自身的科学素养大有裨益。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先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而后以通俗有趣的语言清晰介绍了时间、空间及其相对性,再将爱因斯坦深奥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简明说理,后生动讨论了人类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知进展。 书中大量的有趣插图均为作者亲笔绘制,有助读者轻松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是学生、科学爱好者难得的入门读物。
红楼梦的文化分析
¥35.20
本书以现代人文思想为视角,从小说的创作过程、叙述方式、人物形象与红学演变等方面,探索小说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效果。作者认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深入其细节,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的礼教文化发出深沉的抗议,并表达了从伦理型文化(理性、家国规范)向审美型文化(感性、个体、自由)转换的朦胧期待。该书为作者多年精心写就。可供《红楼梦》读者与红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戏剧影视的中国故事研究:第十一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39.99
本书是2018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十一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共34篇。来自长三角及相关地区著名高校的戏剧与影视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戏剧影视的中国故事主题展开了研讨和报告,形成了本书的论文内容。它涉及了戏剧影视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故事、新现实主义、新主旋律与新媒介视域下的中国故事以及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故事等主题,是国内目前对于戏剧影视的中国故事研究比较系统和前沿的学术成果。
多元一体视域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丛书·东巴叙事传统研究
¥17.43
东巴叙事传统以东巴教信仰及仪式实践作为叙事动力,以宗教叙事作为核心特征,以神话叙事为表现特征,以口头叙事与仪式表演互为文本。本书结合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民族志理论,探究了东巴叙事传统的成因、传承、流布、特征,并通过深描东巴叙事文本在祭祀仪式中的演述,揭示了口头文本、书面文本、仪式文本、表演文本在民众的生活与精神空间中的互文互构关系。通过东巴叙事传统与彝族、藏族、壮族以及北方史诗的叙事传统的比较研究,对当下的民间叙事学、史诗概念及类型做了深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