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富论
¥5.45
《图解国富论》是专门针对对经济学感兴趣及新入门的读者,为其全面细致地解读《国富论》中经典的经济术语,将艰深难懂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大量插图、图表形象地表述出来,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国富论》评点
¥0.96
《国富论》出版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作者亚当·斯密因此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创立者”的称号。从大约1790年起,亚当·斯密就成了专业人员特别是教授们的导师。
经济学百年(第三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
¥25.20
这是一部语言生动、有着强烈现实感的讲述经济理论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出发,极有针对性地选择、介绍和评价了百年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演变,微观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学在研究家庭、犯罪、人力资本、公共选择方面的扩展,企业理论,经济管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的理论等。书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对于正在从事体制建设、企业经营的人们极具现实意义,对于期望联系现实、了解经济学发展历史、系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人们以及其他热爱经济学的人们亦极具教益。
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分析及经济后果研究
¥36.12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投资者对于业绩信息尤其敏感。业绩归因属于非财务信息,解释了公司业绩变动的原因。与盈余管理相似,业绩归因也有可能被操纵,而且操纵手段更加隐蔽和不易察觉。这就是自利性业绩归因。 本书基于业绩归因的“行为―反应”的逻辑构建研究内容框架,主要研究了四个问题: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代理矛盾是否对自利性业绩归因产生促进作用?公司治理机制能否对自利性业绩归因产生抑制作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能否改善股价表现?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全面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自利性业绩归因状况;提醒投资者充分考虑业绩归因信息的客观程度,避免决策偏误;提请监管机构关注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系统整理和全面发展关于自利性业绩归因的研究体系。 ?
《资本论》解读
¥68.06
《资本论》博大精深,洋洋洒洒两百四十多万字,如果没有一个“解读”引路,那么学习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本书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快捷入门的“路径”。本书在忠实《资本论》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还有利益分配关系及其与这些关系密切相关的制度形式、运行方式、实现路径进行了整体性的解读,同时还对《资本论》是基础理论与基本理论进行重点性解读。例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度形式与框架、运行机制与方式、分配依据与原则,以及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为什么只有雇佣劳动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和资本价值等等理论,进行了重点解读。?
图解宏观经济学(修订版)
¥35.40
“公式和方程背得再熟,考试过后多半还是烟消 云散;相反,几何关系掌握以后,就不容易忘记。” 中山大学王则柯教授主编的“图解经济学丛书”自出 版以来,受到国内经济学专业师生和对经济学感兴趣 的社会读者的广泛欢迎。《图解宏观经济学(修订版) 》是在作者徐现祥,为岭南学院本科生讲授“宏观经 济学”和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基础上撰写的。 本书追求读者友好,由浅入深地把宏观经济学里 的两大传统——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紧密结 合”起来,把宏观经济学中要紧的“筋骨”几何地 勾勒出来,以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为核心,系统阐述 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作者首先阐述总供给曲线背 后的经济学故事,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为什么会不 断向右平移?这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畴,重点介 绍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短期中 ,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着重阐述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殊途同归的解 读;接着把目光转向总需求曲线,重点介绍IS-LM模 型,并从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讲述其背后的经济学 故事;后“学以致用”,探讨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机制、争论和绩效等。 本书的读者群比较广泛,不仅适用于全国各经济 管理院校财经专业的广大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 ,还适用于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研究人员和管理 人员的培训,同时也可作为对经济学感兴趣的社会自 学者的参考书。
市场、货币与资本的理性基础
¥21.00
《市场货币与资本的理性基础》由黄淳所著,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市场货币与资本的理性基础》认为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看,现代化发展是以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现代化发展是以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发展;从精神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看。现代化的发展是以人类求真的理性批判为基础的社会意识的发展。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书从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出发,说明国家公共权力和国家理性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条件。由此把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公共权力的组织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本书从社会组织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市场和货币形成的必然性。货币不仅构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关系,而且还是国家公共权力分配资源的手段,由此货币转变为资本。人类理性的自由属性使得社会具有不断变化发展的性质,现代社会一方面通过其完善的产权制度保持社会成员经济权利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货币不断调整资源分配以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由此使得社会具有发展能力。这样的发展能力是向社会开放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的本质。但是,建立在货币关系上的经济制度只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在对其应用中并不必然保证能够获得好的结果,为此社会还必须通过求真的理性批判防止经济制度导致非理性的后果。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建模研究
¥29.40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建模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全面剖析居民金融资产数量与结构研究的相关问题,因此本书对居民金融资产的研究有着微观和宏观双重目的。微观目的是寻找居民金融资产的形成原因,以及家庭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因素;解释家庭金融资产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宏观目的主要是明确居民金融投资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发展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对居民的收入、生活状况的影响,同时反过来也分析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从而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建模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理论上对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居民金融资产形成原因、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同时也对相关变量选取、数据收集、数据计算等问题进行探讨,作为宏、微观分析的基础铺垫。其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此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共分为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两大部分。在微观分析部分,运用抽样调查得到的居民个体微观数据,分别对居民金融资产的总量选择和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在宏观分析部分,依次研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问题、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问题,以及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的未来趋势分析问题。后,阐述本书得到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研究
¥68.0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研究》描述今日人类的经济活动早已超越国界,通过资本、技术、劳动力、贸易、服务等的统一配置与重组而形成涵盖全球的有机经济整体。在这样一个生产不断国际化、贸易走向自由化、金融逐渐一体化以及“全球统一市场”逐步形成的时代大潮中,一种新的、跨越国界的企业、市场的相互关系得以建立,在使全球经济在所有方面融为一体的同时,也必将给一国产业组织及相关政策带来巨大调整和变革。
国家竞争优势(套装共2册)
¥52.99
全球印刷机产业、高级轿车、化工产业为什么集中在德国? 世界重要的药厂、巧克力食品与贸易业的基地,为什么在瑞士、瑞典等小国? 在个人电脑、软件、*、电影等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为什么大多在美国? 在瓷砖、雪靴、包装机械以及工厂自动化设备产业中,为什么是意大利的企业强势? 主导了家用电器、照相机、传真机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的产业,为什么在日本?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应该如何解释呢? 基于1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根据企业凭以竞争的生产率,迈克尔·波特次对此给出了全面的理论解释,也就是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 ”,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商业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波特的“集群”观点或相互联系的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特定地区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
竞争优势
¥41.99
"《竞争优势》是由当今全球战略权威、“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所著。本书及《竞争战略》、《竞争论》、《国家竞争优势》等作品被公认为管理学界的“圣经”。 《竞争优势》基于波特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阐述了企业如何才能创造和保持其竞争优势。作者认为,一个企业若想获取竞争优势,除了必须制定一套系统的竞争战略外,还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具体实施步骤,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今的许多企业在经过几十年的蓬勃扩张和发展期之后,在追求疯狂的利润增长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之中,却逐渐地将竞争优势抛在了脑后。这些企业的竞争战略之所以失败,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竞争战略无法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实施步骤。因而,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关联,这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本书从竞争优势的原理、产业中的竞争范围、企业的策略、竞争中暗含的攻击和防御4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同时对企业不连贯的行为状态提出了质疑,告诉管理者应该如何衡量企业在竞争中的位置,以及如何使用明确且有条理的步骤使企业改进提高。 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的基础上,试图在本书中解决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的问题,包括:企业如何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如何使自己标新立异,更具创新?如何选择细分市场,通过企业的集中化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如何在相关产业中通过战略协调以获取竞争优势?如何保护其竞争地位? 《竞争战略》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创业者、管理学家及各大管理院校师生的书。 "
国富论(套装共2册)
¥34.80
亚当·斯密编著的《国富论》是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富论》不仅是一本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内容还涉及政治、制度、教育、宗教、历史、哲学等。亚当·斯密不仅强调市场机制的无形力量,而且强烈反对在经济生活中腐败地使用政治权力。在市场经济的大变局中,你更加需要这部不朽的经典著作。
模式5: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19.95
“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气候危机”开始上演,企业如何“转危机为商机”?“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企业如何紧抓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中拔得头筹?低碳经济中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各领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作为本从低碳商业模式角度阐述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新商机的专著,聚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解读低碳商机与国家政策,并通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低碳商业模式的特征、意义,给出可操作的建议与对策,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商业模式,实现低碳化,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在这里低碳只是一个思想、一套方法、一个模式;不在乎企业大小、人员多少;不用完全转向低碳产业,通过合理的低碳化改造,企业就能获知如何用小成本创造大利润,在低碳经济浪潮中捕捉新商机,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中国实践
¥102.79
本书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中国实践”为主题,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为指导,讨论了国民经济核算整体框架、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自己流量核算、中心框架中其他相关问题的核算、卫星账户的编制等问题。全书包括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24篇、各种学术研讨会论文三十多篇。 ?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
¥21.00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分析了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就业保护法的严格性,以及就业保护法对雇用关系稳定性、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影响,立足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在立法和实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招聘雇用、用工模式、用工成本以及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潜在收益和成本进行了理论探索。
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
¥47.22
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变化很快的学科,《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是在当今中国已经深度进入全球经济时对世界经济的全新观察。本书有以下特点: ,以产业革命的进程为核心线索,力图找出世界经济以及各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书中多次讨论了中国30年实践与西方道路的特殊之处,也多次论及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道路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第二,对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与产业结构变迁相关的城市化、国际分工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对传统的理论提出了修正,指出了三次产业划分的缺陷,论及了当前产业变动、贸易结构的新动向。 第三,将世界经济变迁、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体系联系起来加以整体分析。 第四,把世界经济研究的起点扩展到1500年以前,并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世界文明的单线与多线发展问题,突破了以往世界经济的研究范围。 第五,将经济学中的宏、微观机制的理论概念融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叙述之中。 第六,将中国30年的高速成长放在世界经济长周期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 本书是一本介于学术著作和教学辅导之间的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关系类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用书。
流通创新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
¥25.00
生产者服务包括产品服务、要素服务和各类专业服务,流通创新是指流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集成。《流通创新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以分工深化、信息化、国际化为主线,深入分析如何通过流通创新推进产品服务方式转型,完善产品服务功能,健全生产者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流通功能的实现与流通创新相伴随。由分工深化和信息化主导的流通创新,改变了传统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分割、自我封闭的格局,在产销双方信息共享和利益分享的前提下,以生产者服务的方式来构建新型产销关系。通过典型调查与实证分析,概括出基于流通创新构建的生产者服务体系的典型形式:大型零售商纵向约束与价值链流程再造;流通商主导的供应链动态联盟发展;新型商人雇主制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重构与商品交易市场的转型发展等。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
¥55.00
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每一个人或绝大多 数人是否感觉幸福。我这部讲义,不仅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而且是关于中国人怎样可以生活得更美好的讲义。也因此,这部讲义是我关于“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长期探讨的近一次总结。——汪丁丁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以汪丁丁教授于北京大学开设“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汇集多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及制度改革前景的思想成果。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核心议题——正义,具体包括正义理论中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纠缠、正义观念的发展史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的关系等主题,并重点关注艾智仁、奈特与布坎南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和贡献。同时,作者以跨学科的视域、思想史的方法,梳理了“正义”的实践智慧,终将全部的理论探讨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剖析与未来变革方向的探索之中。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全二册)
¥40.00
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的《人的行动》,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人的行动》一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上册)
¥25.00
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的《人的行动》,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人的行动》一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下册)
¥25.00
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的《人的行动》,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人的行动》一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