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火车游盛唐
¥10.01
盛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创性的时代。本书作者赖瑞和教授怀着对寻访盛唐遗事的热爱,在9次深中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文史之旅中,精选160余张照片,将远游所见的各种文史景观用镜头记录下来,配合简洁通俗的文字讲解,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再次敲响千年之后的盛唐余音,为读者展现历史的一角,表达对盛唐的遥念。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本村凌二经典代表作(套装共2册)
¥128.00
本套装包括《文明的兴衰:一场纵横古今的人类文明之旅》《罗马兴衰1200年:看懂罗马,就能看懂世界》


弗里德里希大王:开明专制君主与普鲁士强国之路(作者凭此书获2016年英国国家学术院奖章,还原多面国王弗里德里希的一生与普鲁士的崛起!)
¥38.50
在欧洲历史上,很少有像弗里德里希大王这样伟大的人物。当他在1740年继承普鲁士王位时,他统治的是一个领土分散的弱小王国,到他的统治结束时,普鲁士已经跻身欧洲大陆的强国之列。在本书中,历史学家蒂莫西·布莱宁为我们全方位描绘了这位在拿破仑之前半个世纪,主宰欧洲政治、军事和文化生活的国王。 弗里德里希有着复杂多面的性格,他有时是冷酷无情的君主,有时是运筹帷幄的战场指挥官,有时是热心的艺术赞助人,他还与伏尔泰等那个时代的其他主要思想家保持着活跃的联系。蒂莫西·布莱宁这本宏大的传记讲述了弗里德里希精彩的一生,以及在他统治下,普鲁士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彻底变革。读者可以深这位伟大君主的内心,也能更好地理解普鲁士崛起为欧洲强国的历程。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海外汉学界为数不多的关于清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专著,沟通新清史与传统清史,一部关于清朝的百科全书!)
¥55.20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1636年“大清”成为国号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的近三百年间,清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将清朝置于历史和全球视野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的观是如何在他们的制度、物质文化和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在“清朝文化完全汉化”和“清朝文化充分保留了满洲特征”的两极观之间,作者找到中间地带,利用丰富的多语种的文献资料,展充分的讨论,提供了关于晚期中华帝国文化和社会的基本且完备的介绍。

漫长的战败:日本的文化创伤、记忆与认同
¥54.60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同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七十余年后,战败文化成了日本集体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谁该为战争负责和谁有罪,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分裂,裂缝之下的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一场不赢的战争?为什么要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杀戮和牺牲? 在本书中,桥本明子探究了三种互相抵触的战争记忆:“受害者”“施害者”和“英雄记忆”。这种分歧形塑了战后一代人对历史和自身的理解,并影响至今。桥本明子借助民族志、访谈和影像分析,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再现了日本战败创伤记忆的建构过程:政府、传媒、国家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个体沉默、后代沉默、媒体沉默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因由?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解主义,哪条才是面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正确通路?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唯有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才能超越分歧与创伤,免于重蹈覆辙。

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75.60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贾雷德·戴蒙德作品集(套装共4册)
¥282.10
《枪炮、病菌与钢铁》内容简介: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深耕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到关注人类社会与命运的思想者,戴蒙德从科学、历史、社会的交叉点探究地理、人类与未来,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传统的转向——从专业性转向思想性,他依仗多学科的视角和丰富的游历经验,追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中寻找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崩溃》内容简介:本书所说的“崩溃”,是指某一人类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急剧减少,政治、经济、社会复杂程度骤降,终至瓦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壮丽的文明遗址引发幽古之思,人们在抚今追昔时,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社会得以繁荣延续,有些社会却走向衰亡,*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本书中,戴蒙德延续其思考框架,聚焦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在比较历史研究的视野下,戴蒙德以自己熟悉的美国蒙大拿州作为引子,纵向比较了复活节岛、玛雅文明、格陵兰岛的维京社会、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等过去社会的兴衰存亡,又横向分析了卢旺达、海地与多米尼加、中国、澳大利亚等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困境。这些文明社会面临着相似的危机——在污染、瘟疫、战争、饥荒的背后,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走向败亡的大前奏,而不同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选择决定了它们迥异的结局。基于此,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这一议题,从一个宏大模糊的背景角色走到前台的聚焦点下,一些从前历史研究所忽略的关键信息被提取出来,重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知。 今天,现代社会同样面临危机——人口压力、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地区性的崩溃可能会迅速向全世界蔓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不可兼得?戴蒙德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抉择将决定当今社会的兴盛或衰落。 《昨日之前的世界(第二版)》内容简介:传统社会对现代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充满冲突与混乱的蛮夷之地,还是尽享田园生活的世外桃源?但无论如何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部族社会的社会实践要比现代国家社会更久远,它在如何组织一个人类社会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自然的实验。普利策奖得主贾雷德?戴蒙德在新书《昨日之前的世界》中就一探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能为现代社会带来哪些启示。在新几内亚部落生活了近50年的戴蒙德通过对部落社会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事方式的观察、记录来剖析人类社会的演进,这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 戴蒙德在书中再次展现了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生理学、营养学和演化生物学等角度剖析区域划分、战争冲突、人际关系、养育孩子、对待老人、应对危机、宗教信仰、语言习得、健康膳食这9个方面,全 面、生动地展现了传统社会*核心的生活方式。这9个代表传统社会的小切面也同样主宰着今日世界,因此,值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参考和借鉴。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往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人际关系疏远、社会分配不公、愤世情绪高涨、社会冲突不断、身体亚健康、盲目崇拜流行文化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桎梏,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回顾人类祖先的原始生活方式,追溯那些曾经帮助人类完善自我、建立文明与有序社会的良好根基,而这就是“昨日之前的世界”。相信每个想要关心人类社会演变历史和未来趋势的读者都不会错过《昨日之前的世界》。 《剧变(第二版)》内容简介:《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作。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个人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 直面危机 2. 主动承担责任 3. 明确问题的边界 4. 寻求帮助 5. 借鉴榜样 6. 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 诚实自我评估 8. 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 耐心 10. 自身灵活性 11. 核心价值观 12. 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进行选择性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开放性思考题。


马基雅维利的预言
¥32.20
*文艺复兴这么读才有意思!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更像是一部电影 从威尼斯、罗马,到佛罗伦萨,再重返威尼斯 跟随美男子马可,深文艺复兴时代的每一个毛孔,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这里有散发着松香气味的希腊特产葡萄酒,盛在饰有美第奇家族纹章银盘里的珍珠烤鸡,佩科里诺山羊奶酪,还有杏仁粉做的包裹着奶油,可以一口吞下的小心。 更有16世纪佛罗伦萨市中心艺术家们的工作室,遍布欧洲的大银行,和琳琅满目摆满外国商品的商店。你会路过用大锅煮埃及豆汤、穿着朴素的平民女人,也能和身穿上乘绸缎蕾丝的贵族激烈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预言,更不可思议的是,你还可以去现场观看、“扰”米朗琪罗本人创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 不仅如此,美男子和优雅艺妓之间的爱情drama,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之间的权利斗争,彼时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呈现在这部“文艺复兴小说”系列中。 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读完本书之后,你心里应该就有了答案。 马基雅维利的预言 同属美第奇家族的疯狂独裁者和叛逆天使, 究竟哪一个才是幸存者? 受到除公职处分的马可为了调整心情,去往佛罗伦萨旅游,巧遇曾经利用自己从事间谍活动的奥琳皮娅,与其再度“坠爱河”。曾经由美第奇家族施行仁政的“花之都”,如今却沦落为傀儡之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暗中操控美第奇家族私生子亚历山德罗行独裁统治。 亚历山德罗同时觊觎上同属美第奇家族的洛伦奇诺的妹妹,这让本就叛逆、自责的洛伦奇诺决心痛下狠手,利用美第奇宫和自家之间的暗道杀死了亚历山德罗,并于当晚逃亡威尼斯。马可与奥琳皮娅也被卷了美第奇家族内部争斗的泥沼,二人决定离佛罗伦萨前往罗马。


隋唐史
¥41.00
本书主要由隋史和唐史两方面组成,具体详尽地讨论了隋唐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代人物,如关于四镇始末的通考、关于均田制与租庸调有关系的证定等,集中反映了岑先生数十年中读唐史的心得,在隋唐史通论上亦常发前人之未发。

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
¥84.00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马孟龙的《西汉侯国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行考证。同时采用“水平横剖面”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后,本书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本书脱胎于全国百篇优博,是*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全面展示西汉八百侯国的历史变迁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详,新见迭出,辛德勇誉之为“读书得间”,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史学史
¥29.00
《中国史学史》是中国史学史在创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论述史官、史家、史籍的产生及官史、私史之区别;史学之重在撰史、论史两个方面;撰史途径中的两个转折;史料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


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
¥54.00
汉魏以来,史学独立,汉唐之间史书种类与数量的繁荣、私撰史学的发达广受关注。然而即便私人撰写的史书,若以王朝为记载对象,也必然包含官方因素。本书避免官修、私撰对立的视角,注意到官方常规化的修史体制改造了王朝史编纂的大环境,也使纪传史体裁发生了变化。 本书提出“官修史体制”的概念,指一套由制度保障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机制及相关职官设置。在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的官修史体制逐渐将政务运作、文书与历史编纂的关联性变得制度化、惯常化。本书从两个角度对此行考察。一是在纪传史的横截面中探讨体裁模板与史源如何相互适应,围绕四夷列国传、孝义类传、一般臣僚传记与相关政务运作的联动行了讨论。二是考察纵向的史料加工编纂过程的发展,讨论了东晋与刘宋、十六国与北魏的修史,观察编年、纪传共同参与的史书编纂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将历史学与文献学相结合,既关注历代修史的史事、制度的记载,也重视对史文结构、体例、史源、改编过程的分析,彼此印证,别生面。


中国社会史(全二册)(简体版)
¥44.00
《中国社会史》是吕先生的重要史学论著之一。全书以农工商业、财产、钱币等十八个讲题为经,以时间为纬,对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作了深而系统概括的论述,历来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专著。其所论述的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及各项制度,大都从远古社会一直叙述到民国时代,也就是作者生活和写作的现当代,具有通贯古今、追溯源流、详其流变的特。


瞻奥集: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纪念论丛
¥49.00
本稿为复旦中古研究班十年纪念论文集。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与研究领域,2009年10月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核心成员为来自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文博系十余位年轻学者,还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为纪念研究班创设十周年,从历年的学术报告中精选佳作汇为一编,展现中古中国研究的新气象。


中国民族史两种(简体版)
¥26.00
《中国民族史两种》由吕思勉先生旧著《中国民族演史》和《中国民族史》合编而成。前者从宏观上鸟瞰了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国民族所受的创痛、面临的问题和复兴之路,等等,文字浅显易读,吸收了当时国内外的民族学理论,系供学生阅读的通俗读物。后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苗、粤、濮、羌、藏和白种等十二个主要族系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附有详尽的考证文字,是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两书相得益彰,表现出吕思勉不仅有精深的史籍根底,广博的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史仍有极大的帮助。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74.00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论及的范围颇广,但主要围绕着殷商上古帝国之前的历史、殷商集权政体的形成,以及殷商王族来源等几个问题。不同于以往先秦史研究以文献为主、考古为辅的方法,《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更多的是从考古资料着手,并认知到文献形成的立场。《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结论是五帝、尧舜、禹汤等早期神话,是由不同文明的故事及英雄传说整合而成。其中源自长江古文明的成分相当高。但因为在历史上商周政权是代表北方族群败南方古老文明的事实,一切神话便是经过北方族群传给后世。这也是世界其他古文明常见的情况。中国上古文明其实就起源于江汉淮流域。并且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为辉煌的。


国语
¥19.00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BC967-BC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早的国别史。《国语》保存史料丰富,史实详细生动,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是《国语》的注释本,由韦昭注。


文史通义
¥16.00
章学诚所撰《文史通义》是一部风气之先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颇多创获,其中“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史德”等著名论断,影响尤为深远。《文史通义》与竭虑各幾的《史通》一起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史通
¥24.00
刘知幾撰写的《史通》,共20卷,分内、外篇,各10卷。内篇39篇,阐述史书的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13篇,论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内篇中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早已亡佚,流传下来的只有49篇,是我国*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本书由浦起龙通解注释。

史记(全四册)
¥74.00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叙事上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终于汉武帝。全书编排以类相从,以人物为中心,“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为后世著史提供了良好范例。


三国志(全二册)
¥44.00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撰,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