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温度1-5(套装共5册)
¥119.99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内容简介: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内容简介:你真的知道土肥圆吗?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其实活色生香,带着故事,带着血肉,带着彷徨,带着信念。 历史,有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内容简介: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内容简介:本书是《历史的温度》系列第四本。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冷冰冰的历史中,其实饱含温度。那些或名垂青史或默默无闻的人,都在馒头大师的文章里面现出一张张面孔,你会看到他们闪光的一面,进而让自己受到鼓舞或激励。馒头大师说的历史,亦正亦邪。正是指其整体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人物事件不管历史评价如何,你总能读出正能量。而邪,是有趣,风趣的文字将原本或许枯燥的历史,变得津津有味、活色生香。一些冷冰冰、生人勿近的历史故事,像在微波炉里转过,带上了温度,暖暖的,想一起分享。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内容简介: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美墨战争、石油大战……不管是二战史上那些看似各方团结一致的会议,还是放在明面上的争端,其幕后是否还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 邓稼先、陈嘉庚、奥本海默……那些不曾屈服于时代和环境的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否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人与一件件事,你会发现,博弈和抗争,可以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性的抗争。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炮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天人交战”: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2020年,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较量”和“博弈”,并不是只在于人类彼此之间。 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可能我们越需要读一些历史。


文明的地图
¥52.80
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研究,并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地缘政治、文化脉络等角度展,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剖析“一带一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同时,他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书中,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文化交融、地缘政治风云、各国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国际形势,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文化意义、历史传承和国际影响。 无论是对丝绸之路、文明变迁的宏观描述,还是对大中亚、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等地的单独透视,这本书都堪称历史、文化的盛宴。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19.99
本书是了解秦始皇和大秦帝国的通俗读本。作者陈舜臣秉承其一直以来对历史的严谨态度,亲自赴西安等地行实地考察,结合史料、出土文物,以及考古发现,运用其擅长的推理分析手法,为读者重新审视秦始皇及其所处的大时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全面勾勒出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为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大秦帝国画卷。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
¥32.99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是"丝路百城传"丛书中*一部以整个岛屿(省)为地理单元的作品。海南岛的自然之魅,已经为无数的眼睛所领受。然而,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特殊现场,这里曾经风起云涌、撕心裂肺的一切,却杳然沉历史的深幽与冰凉。本书以随笔的话语,叙述了这座海岛隐秘而传奇的身世,捞出沉船一般斑驳的人物与事物,在复活再现的同时并加以辗转演绎,从中榨取出丰盈而令人惊讶的意义与滋味--这恰恰是海南岛*令人神往的所在。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事为经纬,由带面,以个人、具象之事与物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展现每个时代当时的政治体系、社会生活以及诗文的发展等。文中许多象征之物,其蕴义已非物本身,亦折射出人情、风俗、时代等交叉相织的历史迁延。 作者孔见既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一个地道的海南土著,无论从写作还是阅读的角度来看,本书都堪称是对这座岛屿的重新发现,是一部历史文化根基性的大书,通古今与物我的故园缅怀之旅。


清史:上卷、下卷
¥119.00
清朝是我国历*后一个封建王朝。近几年来,有关清史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书作者均为治清史名家,他们以专业的角度,严谨的学术态度,流畅的文字,从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写起,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止,全面再现了清朝3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城墙(第一辑)
¥26.00
【内容简介】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志,城墙又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中国城墙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城市规划、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综合体现,为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提供独特的的见证。本书是关于中国城墙研究的一本学术专著,专业机构与权威学者参与编撰确保了书稿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中国城墙(第二辑)
¥26.00
【内容简介】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志,城墙又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中国城墙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城市规划、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综合体现,为延续至 今的中华文明提供独特的的见证。本书是关于中国城墙研究的一本学术论文集,专业机构与权威学者参与编撰确保了书稿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新元史(全十册)
¥490.00
《新元史》后出转精,其采择文献有超越前人之处,“综蒙汉文《秘史》、《蒙古源流》、《蒙鞑备録》、《黑鞑事略》、《亲征録》、《西游记》、《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西夏书》、《平夏録》、《昭忠録》、《北巡私记》、《庚申外史》、《经世大典叙録》、《元典章》、《庙学典礼》、《中堂事记》、《明实録》、《东国通鉴》、《高丽史》、《元寇纪略》、《成吉思汗实録》、《元史译文证补》、《蒙古氏族表》、《西域钱谱》,与唐宋辽金诸史,元人碑传志状,及清儒钱大昕、邵晋涵、何秋涛、张穆、李文田诸儒考订之说。”


大隋兴衰四十年(全4册)
¥180.0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一个和秦朝一样短命的统一王朝——隋朝,在不到四十年间二世而亡。尽管短命,大隋却也和大秦一样,拥有非凡、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与短命、暴虐、造反并存。 这是一个富强、文明的王朝,它的仓库里堆着五六十年吃不完的粮食,它的皇帝被突厥人誉为“圣人可汗”;这又是一个短命、暴虐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游江南,搞得国无宁日、民无宁时。 “隋”这个名字就像流星一样,在中国历史上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隋朝两代父子究竟做了什么?大隋王朝勃兴速亡的原因又在哪里?

王伯祥日记(全二十册)--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试读本)
免费
王伯祥(1890-1975),男,江苏苏州人。名钟麒,字伯祥。50岁以后以字行。现代文史学者,“姑苏五老”之一。早年就读于苏州中西学堂和苏州公立中学。曾短暂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大中文系,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30年,1953年应郑振铎之邀任北大文学研究所(社科院文学所前身)研究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著有《三国史略》《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史记选》《春秋左传读本》等,编辑出版《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等。本书是王伯祥1924年至1975年所记日记的整理本,除了1941年日军入侵上海的60天以及1966年8月至1973年2月的6年半,其余时间均逐日而记,从不间断。内容包罗甚广,从国际国内形势,到日常工作、学术研究,以及人际往来、家庭生活,是近世中国社会变革、学人交游、书业变迁、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35.00
本书通过对韦伯学术思想的深研究,提炼出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分析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他对中国儒学、印度种姓制度和古代以色列一神论的分析。作者还利用韦伯这一分析范式解剖了四个现当代案例: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现代公民的文化基础,19世纪德国的文化悲观主义以及“工作”在当代德国社会的“位置”,展现了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在今天的实用性。


新时代的历史大视野
¥27.9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报告还用“三个意味着”对这个重大意义行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书从四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展研究:大国崛起从富到强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砥砺前行的新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托克维尔之钥
¥48.00
托克维尔,一个矛盾的法国贵族,因对民主与平等发表洞见而闻名于世。他是分析美国社会与政治的蕞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研究法国大革命蕞具独*性的历史学家。他在政治理论与社会学、历史学方面所作的贡献意义深远,至今仍存。 这部作品出自世界*尖的托克维尔研究者之手,对托氏的社会、政治理论做了清晰、易读的介绍。施莱费尔带领读者走《民主在美国》《旧制度与大革命》以及托克维尔其他的作品、文章和通信,他审视了托氏的基本主题,探索了诸如平等、民主、自由、革命等概念的意义,并将托氏对民主的优弊分析与其常被世人忽视的经济、社会改革方面的观念结合起来讨论。 施莱费尔同时追溯了托克维尔思想的一致与变化,展现了托氏观念的复杂与微妙以及其思想遗产的重要性。对希望了解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论、美国政治、法国大革命及社会学的学者、学生和普通读者而言,这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


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
¥0.99
掌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掌故。诗文中也经常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懂得历史掌故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素养,加厚我们的文化底蕴。


超有料漫画历史(共5册)
¥88.99
本书通过令人捧腹的段子和生动形象的手绘漫画,为你徐徐拉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大幕。 超有料漫画中国史三部曲:在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进程背后,是一个个有性格、有脾气、有手段的皇帝、王侯、文臣和武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塑造了精彩纷呈的上下五千年历史。 越王勾践是如何施行“计划生育”的?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科技发烧友”? 爱写“狂人日记”的东晋叛臣桓玄,日记都写了些啥? 李世民看重魏徵,却为何又砸了他的墓碑? 如果生活在元朝,你属于四等人制里的哪一等?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去世相隔不足一天,其中有何玄机? ...... 《超有料漫画世界史》:世界历史大幕在本书中拉开:亚非文明古国、中世纪欧洲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纷繁复杂 印度的“不可接触者”是哪些人? 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的脾气为何大相径庭? 基督教与犹太教有怎样的渊源? 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瓜分了全世界? 英国国王是怎样一步步失去权力的? ...... 《超有料漫画世界史2》:讲述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历史,包括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美苏冷战的波云诡谲......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精--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免费
《经世大典》是元代文宗时期修纂的大型政书。大典八百八十卷,为君事四篇、臣事六篇,十篇之下又分一百二十八类以上,分类记载了元朝自漠北兴起至文宗朝的帝王谱系、诏训,以及职官、礼乐、经济、军事、法律、匠作等典章制度,尤其是总结了元朝立国以来典制的更替演变,是元代典制之集大成者,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多取材于大典。明后期大典失传,清中叶以后才逐渐为学者重视,出现了一些辑佚和研究成果,然至今仍未有一部较全面的辑本。《经世大典辑校》一书在前人辑佚、研究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收录大典现存佚文,限度地恢复大典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便于利用的重要史籍。本书为《经世大典》的首次系统全面整理(辑佚、点校)。本书辑校的思路清晰明确:以史源学的原则收辑散见于各种古籍的《经世大典》佚文,尽可能恢复佚书原貌,充分体现辑本的还原性和可信度。本书辑佚以《元文类》所存佚文、《永乐大典》残本所存佚文、文廷式辑本、其他史籍文集所引佚文为先后顺序,依次辑入大典框架;佚文有重出者,择善而存,删去重复;又以清人多种辑本为校勘。并收入《进经世大典表》、《经世大典地理图》。辑校本在各类目之下,附有“考校记”,记述佚文出处,考证有关类目的设置和佚文的归属,以及文字取舍的原因,交代异文校勘的情况。文后附录有关记述、考证《经世大典》的诗词、题识、跋语,列《〈永乐大典〉残本所存〈经世大典〉佚文表》等。


烟台毓璜顶医院的早期历史 中华书局出品
¥34.80
烟台毓璜顶医院是一所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医院,它的建立与发展,既是中西医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中西思想求同存异交流发展的过程。本书作为烟台开埠历史和近代化进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范例,去伪存真、充实完善、细致梳理烟台毓璜顶医院的早期历史,展示烟台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不但对烟台近代历史,甚至对中国近代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央日报》报道与评论(上)
¥90.00
本册文件集编纂收录的资料是《中央日报》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冲突及国联处置的新闻报道,其时间起始于1931年9月中国向国联申诉,止于1932年1月国联调查团正式组建。这些新闻资料集中反映了国联调查团曲折的组建过程,揭示了中日两国在国联外交舞台上的折冲,以及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中日冲突态度的变化。


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 中华书局出品
¥21.60
《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张剑著。本书是作者在大量研究晚清史料的基础上,写作的一部通俗有趣的史学小册子。主要叙述了晚清高官们的日常烦恼,包括自然气候、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柴米油盐、生理疾病乃至心灵归宿等,展现了何汝霖、季芝昌、曾国藩、鹿传霖、绍英等晚清名臣的另一面,让大人物走下神坛,让普通人了解大人物的普通之处。深浅出,生动有趣。


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
¥65.40
清末民初至当代以来,清史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分别受到不同学术思潮的支配,不断处在演变和调整的过程中,如民国初年受到反满革命话语和科学主义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放前由唯物史观集中统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科学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方法论因素逐渐渗其中。《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采取“问题史”的叙述策略,系统考察和集中梳理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史各个流派的研究主旨、基本内容和叙述模式,而把握其不同于前代的特质,力求初步形成一种对“研究史”行再研究的写作风格。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流亡者之歌
¥16.00
《流亡者之歌》是现代著名诗人穆木天的诗集。全书共收录42首诗歌,包括《我们要唱新的诗歌》《扫射》《两个巨人的死》《流亡者的悲哀》《七月的风吹着》《她们的泪坠落在秋风里》等。这些诗歌的写作时间主要集中于1932年至1944年,抗战时期民族危亡的现实促使穆木天诗风由早期的象征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为家国生存和民族战争而书写成为穆木天诗歌创作的主要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