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塞种史研究
塞种史研究
余太山
¥182.40
A STUDY OF THE SAK? HISTORY是同作者《塞种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塞种史研究》曾于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再版。该部在国外的具体发表信息如下:“A Study of Sakā History”, Sino-Platonic Papers Number 80, July, 1998,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2 225 pp。 塞种是亚洲上古史重要的游牧部落之一,主要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本书作为我国部关于塞种史的专著,主要贡献在于首先清楚地勾勒出了塞种历史的基本轮廓,对塞种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起源、种族、语言及迁徙过程等提出了一个自成系统的假说。
嚈哒史料辑注
嚈哒史料辑注
余太山
¥190.40
SOURCES ON THE HEPHTHALITE HISTORY是同作者《嚈哒史料辑注》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对中外嚈哒史相关史料的全面辑注。 作者自1979年始研究嚈哒史以来,一直没有停止收集与嚈哒史直有关的资料。他将已收集到者结集,编成《嚈哒史料辑注》。除汉语的若干篇外,计有希腊—拉丁语的11种、亚美尼亚语3种、叙利亚语2种、梵语10种、阿拉伯语3种、波斯语3种和藏语1种。采录书者,除1种系法语外,其余均为英译。作者谦逊地认为,之所以不考虑汉译之,盖英译出诸各语文专家之手,译文与原文几乎是等值的,若转译为汉语,这本史料集的价值势必大折扣。至于古汉语资料,为了和全书保持一致,作者转译成英语。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余太山
¥294.40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 EASTERN HAN, WEI, JIN,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是同作者《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为作者研究两汉时期中西交通史的经典专著。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新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各代同西域关系的研究,将经过检验的成果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下篇就若干重要而又必须一步推敲的专题,如张骞西使、甘英西使、通西域路线戊己校尉、李柏文书,以及吐鲁番文书有关年号等,行了研究;也都是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
贵霜史研究
贵霜史研究
余太山
¥86.50
A STUDY OF THE KUSH?N HISRTORY是同作者《贵霜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研究贵霜史的专着。贵霜帝国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初,贵霜王朝与罗马、安息、东汉同时并存,其极盛时期的版图包括了中亚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贵霜人的统治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等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由于地处当时东西交通的枢纽,在文化、经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大范围的统一和相当长时期的稳定在客观上促了东西文化和经济的交流的同时,也终于形成了贵霜帝国本身灿烂的多元文化和繁荣的社会经济。贵霜史是古代中亚史、南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自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降,一直受到国际史学界的重视。而我国老一辈学者中没有研究贵霜的专家,甚至没有专门讨论贵霜史的论文。而此书填补了我国中亚史研究的这一重大空白。
坚固万岁人民喜——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坚固万岁人民喜——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朱玉麒 李肖
¥129.00
东汉永寿四年(158)七月,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领秦人孟伯山等6人,在今拜城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博孜克日格沟修亭,完工后在旁边的石壁上刻下8行共108字,记录他们作 亭之事,所刻即“刘平国刻石”。碑上“坚固万岁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的铭文,反映出远在两千年前各族人民交流融合、共同发西域的历史事实。《坚固万岁人民喜——刘平 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与会者论文三十余篇,学者们围绕着“刘平国刻石”及相关问题、西域文献与西域历史、石窟壁画与造像艺术、丝路考古与西域文明、丝路 研究学术史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为丝路文明研究增添了许多动人的细节。
49元5本 经纬度丛书·大清内务府:从帝王的家奴到鹰犬
经纬度丛书·大清内务府:从帝王的家奴到鹰犬
袁灿兴
¥52.80
本书就清代内务府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曾发生的故事,以通俗笔调加以展,展示一个人人熟悉,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机构。 内务府在清代,职能重要,它是皇帝的御用机构,为皇帝服务,从皇帝的吃穿住行到私人小金库,都由内务府掌管。 内务府权势之大,只有皇帝信任的大臣才能执掌内务府。内务府机构庞大,涉及到江南织造局、敬事房(太监)、盛京内务府、御茶膳房等诸多机构,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钱财。在内务府的历史上,演绎了诸多精彩故事。
49元5本 意大利与中国(好望角系列)
意大利与中国(好望角系列)
白佐良 马西尼
¥53.40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摇篮,两国间的交往也岁月绵长。这是一部全面探索意中关系史的名著,横跨两千多年,介绍了从古罗马时期到1911年间中国和意大利交往的历程,追溯了两国关系史上的突出阶段,呈现了两国思想和文化交流中的代表人物,重分析了两国在彼此心目中形象的变迁,对两国交往过程中为突出和有趣味的事件加以叙述,谱写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动人篇章。 本书由享誉中外的著名汉学家白佐良、马西尼通力合作写成,充分展现了两位作者的深厚汉学功底,他们在历史“重建”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大量的中西史料和证词,娓娓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相遇的过程和影响。
两个世界:19世纪一个阿拉伯人的欧洲观察手记(好望角系列)
两个世界:19世纪一个阿拉伯人的欧洲观察手记(好望角系列)
里法阿·拉费阿·塔赫塔维 丹尼尔·L·纽曼
¥70.80
19世纪以来,欧洲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成果已经盖过了东方世界曾经的辉煌。作为向西方放贸易的东方国家之一,埃及也迫切地渴望参与其中,并分享果实。于是从19世纪20年代末始,埃及的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派出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的知识。本书的作者,里法阿·塔赫塔维便是埃及派出的批留学生之一,留学生们来到了当时欧洲的中心——法国,展了为期5年的访问和学习。在此期间,塔赫塔维以一个阿拉伯知识分子的视角,记录下了他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观察,更是将现代性思想融其中。当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与标榜“理性”和“科学”的欧洲社会,通过一群留学生相遇时,塔赫塔维仿佛身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让他的观察陷矛盾的漩涡:如何调和传统信仰与现代性思想之间的冲突?如何看待欧洲反主义思潮与埃及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塔赫塔维不断遇到,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阿拉伯世界触启蒙时代欧洲社会的先行者,塔赫塔维不仅将现代化的思想带回了祖国,也为近代以来,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思想碰撞,提供了一份宝贵且鲜活的案例。
49元5本 德寿宫八百年
德寿宫八百年
周华诚
¥46.80
在南宋都城杭州,德寿宫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一座德寿宫,是一个朝代的缩影与注脚,它盛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牵扯着上至王族,下至百姓的家国情怀。它穿越时空,连起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本书围绕宋高宗、孝宗移居德寿宫、权力发生转移的这段故事,串联起历史时代背景、朝代更迭、帝王轶事、宫内生活、南宋建筑与园林艺术,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发等方方面面的史实、知识、故事,深度展现南宋社会、艺术、生活风貌,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工作的卓绝成就,杭州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积淀,展现悠远的宋韵及对当下城市人文的滋养。
49元5本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9(避免情绪化决策!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9(避免情绪化决策!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华杉
¥59.90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00多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聚焦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历史。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国灭,陈国立,后大败北周、后梁,收复失地。同时,北周逐渐兴盛,杨坚逐步掌权;北齐则一步步走向灭亡。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 北齐主高纬错误决策致兵败:避免情绪化决策 【历史事件】北周主宇文邕带兵抵达平阳,被壕沟阻止。北齐主高纬头脑一热,下令填平壕沟,迎战,北齐军稍有退却,高纬就执意逃走。终,北齐军心涣散,大溃。 【华杉讲透】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我们的通病就是不讲逻辑,只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毛病,才有可能防止自己犯病。 翻本书,从南陈、北齐、北周三国风云变幻中,学赢到后的管理准则!
一周特价11.23-12.8 历史的镜子
历史的镜子
吴晗
促销价:¥3.99|¥39.80
  《历史的镜子》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撷取或奇人,或轶事,娓娓道来,也或者品评忠臣名将,畅谈才子佳人,纵论社会现象,文字洒脱,态度严谨,内蕴深刻,异彩纷呈,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尽窥塑造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根基。
十三堂史记通识课
十三堂史记通识课
张大可
¥8.99
  本书是文史普及读本,是史学大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的力作。   作者讲解文史名著《史记》,别具一格,内容扣紧文、史、哲三个方向展,评说《史记》对中国文学及史学的贡献,精选了先秦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聚焦人物命运,深探究人性,可读性极强。更重要的是行文脉络清晰、旁征博引,有助于读者长知识、明事理,增强阅读获得感。   本书专为年轻读者造,用清晰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把艰深的古典通俗化,让人物、故事鲜活生动起来,使当代读者领略《史记》魅力,阅览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人情世态与猎猎旗幡。
潘祖荫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试读本)
潘祖荫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试读本)
潘裕达,潘佳整理
免费
现存的潘祖荫日记,根据文本形态分为稿本和印本两大类。稿本为苏州博物馆藏《滂喜斋日记》和上海图书馆藏《潘文勤日记》。印本为光绪刻本《沈阳纪程》《东陵日记》《西陵日记》,1944年石印本《己丑恩科乡试监临记事》。时间涉及咸丰八年(1858年),同治二(1863年)、四(1865年)、六(1867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至十六年(1890年)。本书即以上述七种日记为底本,按时间顺序编排,由潘祖荫后人与潘祖荫研究专家共同整理,精心校而成,简体横排,便于阅读。 日记记载了潘祖荫经办的中枢政务、皇陵勘修、地方科举、灾民赈济等工作,以及他金石书画鉴藏和日常交际活动。从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宋元古书、明清字画,到古钱印章,读一代收藏名家的鉴藏艺事,看大盂鼎、大克鼎等国宝文物的鉴藏由来,体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舆地广记(全二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舆地广记(全二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宋]欧阳忞撰 李勇先,王小红校注
免费
《舆地广记》是宋代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欧阳忞撰。全书三十八卷,记述历代地理沿革,反映了北宋后期的政区建置情况。 《舆地广记》与以前和同时代的历史地理学著作相比,在编撰体例上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前四卷首叙历代疆域沿革离合,五卷以后分叙宋代路府州县及其沿革,前代州邑宋代所不能有者,如燕、云十六州之类,仍以“化外州”附各路之末。该书要言不烦,条理清晰,详今略古,纵横结合,为历代舆记中之佳本。 本书的校整理,以清代学者黄丕烈校印的《士礼居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武英殿聚珍本等版本,并广泛参考历代正史地理志、历代地理总志、政书和其他典籍所引《舆地广记》的内容,吸收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校正文字,施加全式标,编制附录和地名人名索引,为读者提供一个便于阅读利用的版本。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本)
[清]庄存与撰 辛智慧笺
免费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包括清代著名经学家、常州学派首创者庄存与的《尚书既见》、《尚书说》和《毛诗说》三种著作,庄氏关于《诗》《书》二经的阐发说解,也全部见于此三书中。庄存与曾自称“生平于《诗》《书》之学明”(庄绶甲《尚书既见跋》),可见三书在庄氏心目中较为得意。 与乾嘉长于求是、短于风议的学风不同,三书不斤斤于训诂考据,而是摆落文字,以阐发经典所蕴涵的先圣微言大义为尚。于《尚书》辨史事、明是非,于《毛诗》阐诗心、原诗旨,原始要终,体察圣人之作意,达天道,顺人情,寄寓齐家事君、理政安邦的儒家关怀与政治思想。 辛智慧先生前有《春秋正辞笺》之作,对庄氏有代表性的撰著作了笺疏,此次笺释尚书学、诗经学撰著三种,使常州学派及庄氏一家之学愈益彰明。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共19册)(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共19册)(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华杉
¥940.00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翻开本书,看南北朝时局风云变幻,学会制管理者的优良品格
49元5本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陈尚君著
¥33.60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陈尚君的《我认识的唐朝诗人》,文共30篇,前25篇是写一个诗人或者闻名诗人的人生一段,后5篇是一篇写几位诗人的,比如诗人家族、宰相诗人、诗人夫妻,等。全书涉及诗人五十余位,作者立体而全面地勾勒出唐代诗人真实人生的画卷,介绍诗人不同的生命历程和诗歌成就,同时就诗人走过的悲欢人生解说他们的作品。
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友朋书札(全三册)--清代金石学家尺牍丛刊
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友朋书札(全三册)--清代金石学家尺牍丛刊
国家图书馆编 王玥琳整理
¥358.80
黄易(清乾隆九年—嘉庆七年),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在书法、绘画、篆刻、碑拓、考古、金石文字等领域建树颇多,与钱大昕、王昶、翁方纲、孙星衍并称清代“金石五家”,与丁敬、蒋仁、奚冈等并称“西泠八家”。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嘉庆、道光、光绪三种刻本)、《小蓬莱阁金石目》(稿本)、《秋盦词草》、《小蓬莱阁诗》、《秋盦剩稿》(清末丛书本)等传世。 金石学是清代学术的显学,同时也是清中期以后的学术根基之一,众多学者投身与此,名家辈出。而在当时,众多金石学者之间的交往是一件重要且复杂的学术文化活动,涉及面广、人员关系复杂、交往内容丰富,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所谓的“金石文化圈”。而在乾嘉时期,黄易正是这个文化圈的核心和代表人物。钱大昕在所作《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序》中就说:“海内研精金石文字与予先后定交者盏廿余家,而嗜之笃而鉴之精则首推钱唐黄君秋庵”,而翁方纲在《黄秋庵传》中也说:“四方嗜古之士所得奇文石刻,无不就正于君,以是所蓄金石甲于一时”。可见黄易在当时金石学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清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为底本。该书13册,稿本,毛装,收录了赵魏、武亿、余集等150余位友人致黄易的信札,共计310余通。信札内容以问学、访碑、治印等学术交流为主,间有日常问候之札,内容丰富,书法洒脱,笺纸亮丽,对于研究清代金石学、金石学家文化圈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等,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为便于学者使用,本书在彩色影印底本的同时,还附有每一通尺牍的释文,加全式标点,并将制作尺牍所涉人名索引。 尺牍释文拟邀请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潘妍艳整理。 详细情况,请参见选题方案附件。
49元5本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第二版)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第二版)
【美】高彦颐;译者 苗延威
¥44.00
缠足的历史充满了抵触和意料之外的转折。缠足源于中古时期中国的宫廷舞蹈,并逐渐蔓延到士绅家族、青楼、女佣和农家。传统的观总是强调缠足父权压迫的特质,而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缠足妇女本身的动机、诱因。本书书写了不一样的千年缠足史,作者用客观中立、不动声色的分析驳斥了许多迷思和错误认知。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女性系列(五卷本)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女性系列(五卷本)
[美]伊沛霞;高彦颐;贺萧;韩敏中;卢苇菁;高彦颐 译者 胡志宏;李志生;盛宁;卢苇菁;苗延威
¥191.00
【内容简介】 《内闱》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商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闱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本书认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她们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危险的愉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 《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本书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本书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本书*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作者跨越了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框架,明确地将缠足摆置在时尚史的范畴之中。透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先从缠足在现代的消逝过程说起——她将前现代全盛时期的缠足史,设定为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埋藏其中的,是隐密化的源头、隐密化的身体,以及隐密化的意义。层层遮蔽的缠足,有如一道道幻影,当它被呈现为欲望客体的同时,其实也不经意地透露出妇女们的我群认同。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精选版(五卷本)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精选版(五卷本)
[美]史谦德;周锡瑞;罗芙芸;林郁沁【日】城山智子;译者 周书垚;袁剑;张俊义;王栋;向磊
¥165.50
【内容简介】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群像,强调了经过群众运动、集体政治以及混合了戏剧、示威活动、报纸和茶馆社交的城市文化训练后的普通市民日益成长的政治成熟度。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新的生活、工作和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中,旧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被保留了。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经过动荡的年代,北京在地方和大众政治的基础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行会和士绅精英的传统世界与社团主义和干部的现代世界连在了一起。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选题,为修订再版。作者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外国人和中国的精英们往往认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卫生怎样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成为一个矛盾的概念。作者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使用银本位的国家。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作者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