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贪婪的多巴胺+多面的谷氨酸
贪婪的多巴胺+多面的谷氨酸
[美]丹尼尔·利伯曼;迈克尔·E· 朗; [美] 马克·P·马特森
¥89.60
《贪婪的多巴胺》内容简介: 为什么曾经浪漫的感情也会变淡?为什么成功人士通常不会觉得自己很成功?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节食计划后来功亏一篑?为什么聪明的人也经常会做出糟糕透顶的决定?这取决于大脑中的一种单分子结构——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控制着你的欲望、想象、冲动、创造力,出乎意料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身体受到“向上”和“向下”两类物质的控制。“向下”指的是控制当下的神经递质,它们决定了我们当前的感受;“向上”则是指多巴胺,它们决定了我们的长远规划、愿景、未来期望。正因如此,多巴胺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是一种快乐分子。它其实是一种欲望分子,在我们已经获得很多的同时,让我们有更高的期许、更大的目标。多巴胺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追求更高的目标,但也同时让人欲望无止境、不知道满足。它既能让你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成功变得平淡无奇;它让你投入一段感情,但也能让当初的深情被岁月磨平;它能让你获得超高的智商,但也让你与疯狂一步之遥…… 了解这种物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生活的,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在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表现。 《多面的谷氨酸》内容简介: 你是否好奇过,为什么有些记忆如此深刻,而有些记忆却转瞬即逝?为什么我们在紧张时心跳加速,焦虑时却感到无力?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能保持冷静,而有些人则容易崩溃?为什么我们在健身后感到精神焕发,思维敏捷?这些日常体验的背后,都与一种名为谷氨酸的神经递质密切相关。 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氨基酸,人类大脑中90%以上的神经元都以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而其他神经递质只能通过巧妙地改变谷氨酸神经元的持续活动来影响大脑的功能。此外,谷氨酸能神经元还控制着我们的身体运动,并影响着包括心脏和肠道在内的其他身体器官。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故事和丰富的科学实验数据,揭示了谷氨酸的多面性。谷氨酸的这种多面性不仅体现在它对人体许多器官具有重要影响,也体现这种影响既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正向影响可以更好地塑造我们的大脑,而负面影响则会导致疾病。 谷氨酸在大脑发育、学习能力谷氨酸和记忆力的形成中,如同一位雕塑师,精心塑造着我们神经网络,让我们能够学习新的知识、回忆旧的经历;谷氨酸还是大脑中的指挥官,调控着我们的应激反应,让我们在紧张情况下保持警觉和专注;此外,谷氨酸也参与调节情绪和认知功能,它的失衡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除了大脑,谷氨酸与肠道和免疫系统也有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可能通过影响谷氨酸的水平来影响大脑功能;而肠道炎症可能会影响神经元对谷氨酸的敏感性,进而对帕金森病的发展起到一 定作用。谷氨酸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动,参与调节大脑的免疫反应。但在脑卒中或脑损伤后,谷氨酸也可能促进炎症反应,对神经元恢复不利。 面对如此多面的谷氨酸,我们又该如何趋利避害,让谷氨酸发挥其优势,而避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呢?作者在书中提供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优化谷氨酸能神经元网络的实用建议,通过体育锻炼、间歇性禁食和智力游戏,我们就能够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塑造出更好的大脑!
世界之门:感官的故事
世界之门:感官的故事
[英]阿什利·沃德
¥29.90
本书介绍的是感官的运作——不止视听嗅味触五感,也不止人类的感觉。作为身处研究一线的生物学家,作者利用感官生物学的新近发现,用生动的笔触和富有奇趣的案例,揭示了人类如何与环境、与彼此行感觉交互,人类又能从鸟类、鱼类、甲壳动物、蚯蚓乃至微生物的感觉生活中学到什么,并匡正了关于感觉的一些流俗看法。
爱犬长寿密码+永远的爱犬
爱犬长寿密码+永远的爱犬
[美]罗德尼·哈比卜; 卡伦·肖·贝克尔
¥147.70
《爱犬长寿密码》内容简介:"狗狗是人类* 好的朋友,但是,数据显示,狗狗的平均寿命在不断缩短,很多狗狗饱受癌症的折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得出结论,癌症有10%取决于基因,基因看似无从改变,但其实食物对基因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如果你的基因里累积了好几代人的恶性肿瘤基因,你可以通过摄入健康的功能性食物来阻止这些基因的伤害,但如果你摄入了不健康的食物,就会激活这些基因,导致疾病。 《纽约时报》畅销书《永远的爱犬》作者罗德尼·哈比卜和卡伦·肖·贝克尔博士再次联手合作新书《爱犬长寿密码》,用一系列研究案例和数据向我们揭示出,狗狗的长寿始于恰当的营养。 本书可以称为《永远的爱犬》实践篇,详细介绍了科学养育长寿狗(猫)的方法。书中有120多种营养配比均衡的食谱,包括零食、配菜和均衡营养全餐,同时还有自制家居清洁用品和身体护理用品的配方,用于取代那些有害的化学产品。书中的健康常识不仅适用于宠物,也适用于人类,看了这本书,能够更具象化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为延长毛孩子的生命、提升生存质量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永远的爱犬》内容简介:2013年,本书作者之一罗德尼的爱犬萨姆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于是,罗德尼开始了一场拯救萨姆的行动。当时萨姆5岁,被诊断只能再活6个月。萨姆的困境激励罗德尼开始不懈地寻找新方法来阻止疾病的发展。在拯救萨姆的过程中,罗德尼遇到了世界知 名的兽医贝克尔——一位具有20多年经验的积极的宠物健康倡导者。两人很快意识到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提高世界各地的狗狗的生存质量。 在过去的3年里,他们环游世界,收集关于狗狗的健康、疾病和寿命的新信息。他们拜访了遗传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研究人员,还采访了一些长寿犬的家长,这些狗狗已经活到了20多岁,甚至30多岁。他们发现的事实有可能改变宠物世界,就像它改变了罗德尼爱犬的命运一样。萨姆现在11岁,仍然活蹦乱跳,是罗德尼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罗德尼和贝克尔在全球拥有近500万的追随者,他们决定写作这本书,启动一场“养育永生狗”的运动,宗旨是让养狗人改变照顾宠物的方式,以改善宠物的健康状况,让它们充满活力,活得更快乐,延长寿命,陪伴我们更久一些。
一周特价2.21-3.9 死亡街区
死亡街区
[美] 史蒂文·约翰逊
促销价:¥24.99|¥65.00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一段关于瘟疫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城市乃至世界的故事。 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疾病大流行,每次爆发都会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医生约翰·斯诺为此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牧师亨利·怀特黑德帮助斯诺将取水饮用的人数与未取水饮用的人数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并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记在上。结果发现,越远离水泵,死亡人数越少,原来水泵是污染源头。这一伟大发现拯救了伦敦城,那是英国最后一次发生霍乱。 这幅街区图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地图之一,其重要性堪比哥伦布带领航海家环游世界的早期地图。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之后,人们始修建下水道系统,创建城市公共设施,确保水源的清洁,让所有人受益。而这段辟医学新纪元的历史,也深深刻录在人类文明步的不朽丰碑上。
一周特价2.21-3.9 苦涩的灵药:沙利度胺、“海豹儿”和拉响警报的英雄
苦涩的灵药:沙利度胺、“海豹儿”和拉响警报的英雄
[美]詹妮弗·范德贝斯
促销价:¥24.99|¥78.0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家有着深厚纳粹历史背景的德国制药公司无意间研发出了一种名叫沙利度胺的药物。在经过粗劣马虎、错漏百出甚至捏造数据的实验后,这种“没有风险的万灵药”被作为助眠、镇静以及缓解孕妇晨吐反应的药物上市。短短几年间,沙利度胺还被授权给全球近50个国家的制药公司生产和销售。很快,“医学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拉了帷幕:很多孕妇仅服用过1片沙利度胺,却产下了四肢像鱼鳍或者海豹爪子的“海豹儿”。 与此同时,也有制药公司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交了沙利度胺的上市申请。但FDA的医学审查官弗朗西丝·凯尔西敏锐地注意到,申请材料中存在诸多漏洞、错误和安全隐患。她也留意到了大洋彼岸的欧洲正在涌现的“海豹儿”。面对来自制药公司以及与制药业有着“特别友谊”的FDA上级的巨大压力,凯尔西坚守科学原则和良知,多次拒绝批准沙利度胺的上市申请,阻止了新生儿畸形的风暴席卷美国。 凯尔西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名盟友。他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吹哨人,身有残疾却远赴欧洲深调查的杰出学者,率先报道美国沙利度胺问题的调查记者,以及敢于挑战总统权威,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置于首要考量的联邦参议员。在这些英勇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美国于1962年通过了监管临床试验和药物审批的法律,以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但美国的沙利度胺故事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基于翔实的史料和深的调查,《苦涩的灵药:沙利度胺、“海豹儿”和拉响警报的英雄》向美国几乎没有沙利度胺受害者的美国官方叙事发起了挑战:尽管沙利度胺从未在美国上市,但多达5家制药公司仍然向全美上千名医生提供了至少250万片沙利度胺用于所谓的“临床试验”。这些沙利度胺被随意地给了近2万美国人,包括数千名育龄妇女,其结果是美国至少降生了近百名“海豹儿”。掩盖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的,是制药公司和药试医生赤裸裸的谎言,是FDA为了推卸责任对信息的隐瞒和对调查结果的歪曲解读,是美国司法部对肇事药企的网一面。时至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FDA仍然坚称美国只有9名沙利度胺药试受害者。 贪婪逐利的资本、监管的低效缺位、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共同酿成了沙利度胺的悲剧。阅读并铭记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药物临床试验和安全监管的必要性,避免悲剧重演。
49元5本 虫子间(成人版)
虫子间(成人版)
朱赢椿
¥47.40
争分夺秒的时代,哪怕一刻的闲暇都令人感到蹉跎,朱赢椿却利用这些“蹉跎”,积攒下无数宝贵的非必要时刻。他在工作室附近五十米的地上、树上、墙上,观察虫生百态,感受四季流变。他为撞窗的苍蝇举行葬礼,为迷路的屎壳郎张罗大餐,为出走的甲虫张贴启事……在他的笔下,西瓜虫撞了尺蠖会肇事逃逸,朝生暮死的蜉蝣永远活在当下,善于伪装的竹节虫懂得以静制动……这不是一本关于昆虫科学研究的书,也不讨论所谓益虫害虫的问题,它讲述的是虫与虫、人与虫之间经常被忽视的生命瞬间。生活是如此无常,我们和虫子并没有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