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田信长
¥15.00
本书是一部*深入地讲述织田信长生平与成就的历史著作。从织田氏的起源讲起,细致描绘了织田信长从尾张国的崛起,到*终统一日本大部分地区的传奇历程。书中不仅详细回顾了信长的家族背景、早年经历,还深入剖析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诸多举措,如与今川义元的桶狭间合战、上洛后的“天下布武”政策等,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远见。同时,书中也对与信长相关的诸多人物,如明智光秀、德川家康等进行了生动刻画,揭示了他们与信长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大量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分析,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真实的织田信长形象,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位战国时代风云人物的一生及其对日本历史的深远影响。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装共四册)
¥108.99
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它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拥有天堂和尘世两种存在的城市;它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惑人阴谋、虚构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的发生地。 “讲故事的大师”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通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塑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三千年的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三千年》在国内畅销多年,一问世即获颁“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收获凤凰网、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和专业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年度影响力图书”等赞誉,并在当当月度和年度榜单中名列前茅。全新增订版则在此基础上新增第54章《21世纪》等3万字内容、30张彩色插图,同时还有作者致中国读者的信。 在新增部分内容的同时,将大部头做“小”,由原来的精装16改为平装32,采用轻型纸,根据作者的意见将内容分为四册,提供轻松、便携的阅读体验。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68.60
当下,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自诩自由灯塔的美国仿佛深陷某种难言的困境:自由的口号仍在高唱,民主的仪式依旧庄严;然而,总统权力极速扩张、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多元文化遭到压制,民粹泛滥、民意撕裂、仇恨加剧、反智当道......越来越多的人始质疑:美国,真的曾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度吗? 在本书中,作者史蒂文·哈恩告诉我们,非自由主义在美国从来不是异端,而是贯穿乃至塑造美国历史的一条幽暗脉络。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宣言》发表,卖黑奴、驱逐原住民、剥削契约奴、压制不同信仰均属司空见惯,等级体系、剥削制和排他性是国家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使得解放与压迫始终并行不悖;从独立战争到重建时代,自由的旗帜虽然高举,但为了维系联邦,种族等级仍得以容忍并延续,自由在联邦政府的妥协与南方白人至上主义的暴力下名存实亡;从步时代到二战之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和步看似如火如荼,但出台排华法案、暴力镇压工会乃至麦卡锡时代的政治清洗,无不展示着国家机器对多元与异见的压制;即便是在民权运动取得史无前例的成果之后,种族主义仍以新的面貌得以延续,旧有的不平等并未得到根本性消除,直至“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爆发。 这不单纯是一部重述的历史,而是一次关乎反思的召唤。哈恩用厚重的历史与深情的笔触提醒读者:自由与非自由的纠缠与角力才是美国250年历史的主线。

法兰西简史
¥9.80
优雅而冷漠,美丽又血腥, 那些不容忽视的法国史! 时尚之都、美食之邦、艺术殿堂······ 法国有多美好,它的历史就有多残酷! 内乱、战争不断,瘟疫、饥荒频繁, *惨的时候,甚至想要和英国合并, 一本书带你看尽浪漫国度的千年风华!


波斯人:万王之王的时代
¥58.80
在这本书中,劳埃德·卢埃林-琼斯教授讲述了波斯帝国壮丽辉煌的历史。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征服了米底王国,建立了波斯帝国,他也被后人称为“居鲁士大帝”。之后,他又陆续征服了吕底亚、巴比伦和埃及等地。在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波斯帝国的疆域更是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从利比亚一直延伸到亚洲的草原。大流士一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制定法律、组建军队、修建御道和宏伟的建筑、铸造货币,还实行了宗教宽容政策,以管理文化多元、族群多样而复杂的帝国。波斯帝国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但由于波斯帝国未能建立起稳定的继承制度,每当一位君主去世,它的弱就会暴露出来。内部的家族纷争,加上其他因素造成的国力消耗,致使波斯帝国于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的存在戛然而止了,尽管它在此时远称不上衰落,仍然生机勃勃。 现代人对波斯帝国的理解传统上来自古希腊作家的记载。在过去的许多个世纪里,现代人的观受到了这些记载和建立在古典文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著作的影响。本书作者调用了包括伊朗最新的考古发现在内的有关波斯帝国的第一手史料,叙述了真正“波斯版本”的伊朗古代历史,见解独到而新颖,重塑了对古代世界的理解。


欧洲历史上的诺曼人
¥25.99
在《欧洲历史上的诺曼人》里,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为读者全景式展现了诺曼人的历史画卷。诺曼人,作为 8 至 11 世纪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以其独特的 “北方人” 特质登上历史舞台。从诺曼底公国的创立开始,他们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征程。诺曼人不断向外扩张,足迹遍布欧洲多地。在西进过程中,他们频繁侵扰不列颠群岛、法国诺曼底等地,甚至远至格陵兰和美洲北部海岸;东支则从瑞典出发,深入俄罗斯,并沿伏尔加河、第聂伯河、顿河到达里海、黑海直至拜占廷。他们不仅在军事上征服多地,更在文化、政治、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哈斯金斯深入剖析诺曼人的宗教信仰,揭示他们对基督教实用主义的虔诚态度;阐述其语言在殖民扩张中与多种语言的交融演变;还探讨诺曼人独特的文化,如兼具防卫与居住功能的城堡建筑,作为种族联盟手段的婚姻习俗,以及苛求劳役的生产制度和创新的郡守制度等,*呈现诺曼人在欧洲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历史的声音
¥54.99
《历史的声音》收录了史上至美至恶的演讲。这些演讲,有的英勇而鼓舞人心,有的邪恶而残暴,有的凄美、温暖。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苏格拉底、亚历山大大帝、丘吉尔、希特勒等人的出场,更是可以看到他们在关键时刻,如何凭借语言的力量,或是捕捉到了时代的真理,或是扯下了弥天大谎,从而影响了群众的思维,改变了历史的程。 像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历史学家西蒙·蒙蒂菲奥里以扣人心弦的风格讲述了这些演讲及其背后的故事。战场上的屠杀、对自由的高呼、愚蠢的妄想、令人心碎的告别……这些发生于世界各地、跨越千年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它们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启发意义。

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经纬度丛书)
¥68.00
这是一部详细讲述君士坦丁堡在2500年中被不同的王朝和军队反复争夺的历史著作。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在过去的2500年里,它被围困达四十次,被占领三至四次。大西洋和欧亚大陆草原之间的几乎所有势力都曾试图占领这座城市,但最终只有罗马皇帝、十字军、土耳其人取得成功。近代和现代,它依然是散发着迷人魅力的都城,被称为“全世界的欲望之都”。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D.格兰杰历经多年的搜集资料和撰写,将君士坦丁堡历次对外战争的细节娓娓道来,展现出一个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也透彻地解答了为什么君士坦丁堡会遭受四十次包围,以及它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原因,是近年来此领域的权威读本。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套装共2册)(好望角丛书)
¥238.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上册)(好望角丛书)
¥119.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下册)(好望角丛书)
¥119.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历史的记忆:1865—1890年的印第安战争——争夺阿帕奇里亚
¥49.00
“历史的记忆:1865—1890年的印第安战争”系列共有五卷,是一套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历史巨著,以战争亲历者的视角讲述美国西部军事战争的历程。书中大量的原始资料都来自当时未出版的手稿和信件、报纸和杂志文章,以及官方和非官方的军事报告,对该地区的军事战争行了十分翔实和完整的叙述。 《争夺阿帕奇里亚》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一卷,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争夺阿帕奇里亚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华拉派战争、索尔特河洞穴之战等的始末,相关的著名领导人科奇斯、维多利奥和杰罗尼莫等的逸事,以及阿帕奇战士及其家人为摆脱威胁而不懈战斗的场景等。


帝王之路-通向至高权力的征服者(套装共9册)
促销价:¥129.99|¥760.00
《巫蛊乱长安》 巫蛊罗生门,究竟是谁想谋反?虎毒食子、轮台罪己,一桩悬案深解汉武帝的一生。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追寻亚历山大的脚步,直面这位伟大征服者的内心世界。 《四君主》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和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这四位伟大的君主出生于同一个十年(1491—1500年)。四人一并来说,他们曾支配着世界舞台。 《大酋长伊丽莎白》 解读4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建立的首个北美定居点罗诺克神秘消失之谜。 《弗里德里希大王》 还原多面国王弗里德里希的一生与普鲁士的崛起。 《狮心王理查》 作者约翰?吉林厄姆通过整理英格兰、法兰西与穆斯林编年史家留下的记述,为我们还原了这位金雀花王朝的国王,重现英国历*后的骑士王。 《查理大帝》 走近一个有血有肉的查理大帝,探索加洛林社会的整体史。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作品,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描绘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 《女王与苏丹》 讲述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与摩洛哥君主、奥斯曼苏丹、波斯沙阿之间的隐秘故事。

走遍世界寻国宝
¥89.60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西方与日本的公共博物馆中总共收藏了约160万件中国古代艺术品,但这只是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绢画,到巴黎吉美博物馆的佛教雕塑,再到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吐鲁番壁画,这些文物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们如何在战乱、探险与贸易中流落他乡?它们如何在异国的博物馆中继续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作者常青用三十年时间,深度探访25个世界知名博物馆,带领我们揭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与传奇,感受文明的流浪与重逢。 这是一次对遗失国宝的追寻,也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发现。 若想考察到每一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绝非一人一生的精力所能办到。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期待有更多人参与到“国宝寻踪”的行列中来。

征服密码:亚欧强盛的六大要素
¥52.50
本书从考古学出发,结合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深探讨了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的核心问题——亚欧大陆的文明何以在全球历史中占据优势地位。作者重新审视了约1万年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围绕农业、文字、地图、冶金、骑兵、人群迁徙六大要素,揭示了亚欧大陆文明发展强于其他地区的底层逻辑。随着历史的演,人类也在不断反思,由血腥征服转向和平共处。作者回顾了社会形态的演化及帝国的兴衰,强调了联合国等现代国际组织在维护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
¥33.99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学之父”,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早的史书,记述了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一场大战,凸显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对《历史》一书的解读,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瑰丽复杂的古代地中海世界,探究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 张新刚教授选择了希波战争中的一些关键节以及重要的议题行拆解和分析,这些议题往往关涉人性和人类秩序的本原问题,如: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自由对于人和城邦意味着什么?习俗究竟有何约束力量?波斯和希腊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还是自由与奴役之战?……这些议题是当时的希腊思想界关切的问题,是古希腊思想的精髓,也决定性地塑造了2000年来西方文明的走向。 张新刚教授把《历史》一书广博而复杂的内容,浓缩于12 堂课,带领读者回到“历史”发?的地?,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墓地中的军营:越南的军事化景观
¥56.99
20世纪的越战深刻体现了战争对环境的复杂影响:它制造了废墟,并长期地影响战后的重建。美军投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现代武器,倾泻了总吨数超过二战的炸弹,修建了大量军事基地,甚至喷洒化学药剂来清除丛林。战争结束后,儿童在废弃的坦克边嬉戏,有毒物质残留在地表下,村庄和城镇顽强地重建,而军事基地变成了工业园区…… 本书除了讲述20世纪的越战,还追溯了越南历史上的多次战事:“北属时代”、阮郑之争、法国殖民、日本侵……这些战争及其战后重建反复地发生在以古都顺化为中心的中部地带,仿佛形成了层叠的足迹。这反映出:再先的军事活动也依旧受限于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如同美军登陆之后,他们尴尬地发现,只能将军营建造在当地村庄的墓地之中。

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
¥68.60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国人从此放弃了在欧陆疆拓土的执念,转头望向海洋,在那里,更大的机遇在等着他们。彼时,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引领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它们纷纷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和贸易站,同时始大力建设海军,以保护移民和贸易航线。 英国全面参与大航海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由于孤悬海外的地缘优势,英国可以专注于海军建设,这使得它后来居上。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军由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杂牌军转变成一支国家的常备舰队。17世纪下半叶,在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的海外贸易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增,有了支撑大规模海军建设的能力。光荣革命后,英法两个海上强国展了一个多世纪的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1815年战胜拿破仑后,英国终于完全拥有了全球海上霸权,世界“英国治下的和平”时代。 可谁也没想到,英国绝对的海上霸权仅维持了60年左右。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破其霸权的正是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扩散到了其他国家,美国、俄国、德国等新兴大国与英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英国人发明的铁路,也使得海权相对于陆权的优势始下降。19世纪末,大英帝国已经疲态尽显。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耗尽了经济和军事家底,其帝国体系也在二战后迅速瓦解。英国的海上霸权终于让位于美国的海上霸权。 大英帝国因何崛起,又因何衰落?海权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这本书中,保罗·肯尼迪教授已经始运用后来他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的研究方法,他将历史叙事与战略分析结合起来,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释。他认为,英国获得世界霸权不只依靠海权,更依靠海权与陆权的结合,不论在伊丽莎白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情况皆然。。他也更加理性地看待海权,认为20世纪后,海权的重要性已始下降,只有同时拥有陆权和海权的国家,才能成为新一代的霸权国家。 没有哪个曾经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可以永远保住霸权,日不落帝国早已日落。但回顾英国海上霸权400多年的兴衰起伏,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洞悉当前世界格局的加速演变!


中国与欧洲文明
¥42.67
千百年来,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形成了文明互鉴的格局,从而促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步,在世界文明史上共同谱写了光辉璀璨的篇章。著名历史学家沈福伟教授的文明史著作《中国与欧洲文明》通过梳理过去的历史,来突出欧洲之外的一个文明古国所曾起过的作用,借此阐明创造文明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而不能只是少数几个民族、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百年土耳其
¥19.33
在全球秩序重新调整并日趋多极化的背景之下,土耳其迎来建国百年。土耳其是较早赢得独立的非西方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当前,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求新一代青年学者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更多自觉地以中国为方法、运用全球视野研究世界、回应中国关切。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的《奥斯曼-土耳其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意在为奥斯曼-土耳其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和提倡基于原始资料行学术研究,探讨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变迁和延续,在比较历史研究的视野下,立足中国,体现中国学者的理论自觉与本位意识,推动以中文为载体的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的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回顾土耳其共和国的百年历程,它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和转型?以此为背景,奥斯曼帝国又在哪些方面呈现出作为历史镜像的意义?如何在不断变动的地缘政治和世界格局中研究和认识土耳其?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本专辑从宏观上讨论了百年土耳其的历史特征和世界史意义,更多关注到了土耳其共和国的现代化与民族主义,包括足球运动的百年发展之路、“征服伊斯坦布尔”纪念仪式的变迁、对于帝国的历史记忆和书写等重要问题,也站在百年节上回顾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涉及奥斯曼帝国历史发展的不同侧面,包括现代医学、边疆领土、身份认同以及生态环境,等等。


城市卫生史
¥52.66
大多数美国城市居民沉浸在随需应变、高度消费和一次性的生活方式中,认为给他们提供清洁饮用水、清除垃圾和处理废水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些至关重要的服务是城市建设者几百年努力的结果。 在《城市卫生史》一书中,马丁·梅洛西对美国城市卫生服务的历史行了全面、深的考察和研究。他叙述了从殖民时代至2000年的供水、污水处理系统和固体废物处理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演变,揭示了美国城市卫生历史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