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尚传(第二版)
¥50.70
本书是以中文写就的杜尚传记,洋洋三十万言,追索这位传奇人物的艺术历程和精神世界,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画卷。杜尚以一人之力扭转当代艺术的走向,却始终韬晦自隐,但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理解杜尚,我们可以把整个现当代艺术的得是成败看得透透彻彻;通过杜尚,我们将把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看得清清楚楚。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24.00
茨威格生于19世纪末,恰好来得及亲身经历欧洲文化在一战前*后的繁荣和稳定,也能觉察到隐藏在这背后的停滞、老朽和虚伪。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逐渐从精神的*坠落到道德的深渊,和平与人性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一败再败。茨威格目睹了这一切,始成为一位不情愿的见证人,在生命沉黑暗之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高贵而残破的昨日镜像。 “我所讲述的,并不单单是我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我们这一代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代人像我们这样命运多舛。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渺小、*微不足道的人,内心的*深处也被我们欧洲大地上无歇止的、火山喷发般的天摇地动所搅扰。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当中,没有谁比我更首当其冲了:我,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每一个身份都处于天崩地裂时的风口浪尖上。”

查理十二传
¥7.50
查理十二(1682-1718),在瑞典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曾经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堪称一代天骄,与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争霸东欧。本书记述他为何在国难当头之际登基,力挽狂澜,着挥师东,行北方战争,败丹麦、俄国、萨克森和波兰。他1708年再度攻俄国,兵败于波尔塔后,避往土耳其。之后他殚精竭虑,力图东山再起。1718年他攻挪威时阵亡。伏尔泰集多种资料写成此书,与《路易十四时代》及《风俗论》被史家列为伏尔泰的三大历史名著。

往事——民国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北洋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夫人、国学大师吴宓苦恋一生的女人,民国风云才女毛彦文九十高龄之自传
¥22.14
《往事》是毛彦文这位中国近代杰出女性于90高龄时写的关于其一生经历的自传。报考杭州女子师范讲习所,考取浙江吴兴湖郡女校,以浙江省名的成绩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英语系毕业,获美国密西根大学教育学硕士,后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及至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这样的求学经历及取得的成就,在重男轻女的中国社会是不多见的,这也因此使得毛彦文站在了时代的前沿。至于为了追求婚姻自由而选择逃婚,但在即将得到婚姻幸福之际却遭到了表哥朱君毅的解除婚约,后又与北洋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短暂而幸福的婚姻,在抗战期间努力维持香山慈幼院及各地附属小学的艰辛,爱情、亲情和友情,让毛彦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17.9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清华大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品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仅详述清华大学前期领袖人物如周诒春、曹云祥、罗家伦等的功过得失,还涉及与梅贻琦同时代的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全书视界宏阔高远,构思精深,材料翔实,笔墨酣畅,读之感怀深思、嗟叹不已。

韦努蒂翻译理论的谱系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1.80
本著作从谱系学角度对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翻译理论行研究。本著作认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是在融汇众多理论家的理论基础上创生的,其目的在于为译者、译作及翻译研究鸣不平,从而走向一种翻译文化。本著作从韦努蒂的理论论著中提取*代表性的理论话语作为脉络,力图揭示其话语系统的生成过程及其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从学术边缘走向中心的重大推动意义。韦努蒂的翻译研究,给当代国际翻译理论的发展注了新的活力,并引发译论家以及译家对翻译问题行更深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加速翻译研究从学术边缘走向中心的步伐。这就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所烛照出的神韵。

洪业传
¥21.00
洪业(1893—1980),号煨莲,系英文学名(Wiliiam)的同音异译。1922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职。1946年后赴美,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洪业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与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人同为大家。治学严谨,特重治学方法与工具书的编纂。自创“中国字庋撷法”,曾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工作二十余年,编纂出版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著有《我怎样写杜甫》《洪业论学集》等中文著述四十多种,《中国*伟大的诗人杜甫》等英文著述二十一种。 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他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 本书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湾而赴美留学,在美国高校与洪业及其他多位华人学者及汉学家多有交往互动。此传记为作者与晚年洪业交谈逾三百小时,录音整理,又汇集多种信史资料,以自然而生动文字写就。是洪业先生这位被历史沉埋的重要学人*的翔实传记。 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繁体版由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这次是本书简体中文版首次完整呈现,除复原诸多删节段落,更有完整修订补充,另附作者关于洪业家族悲剧的文章及余英时学术致敬长文以飨读者。

恺撒评传
¥25.17
恺撒是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和统帅,为缔造罗马帝国奠定了基础。本书论述了恺撒一生的主要业 绩,引用恺撒同时代著作中的很多材料。拨过去史学家所加给他的神话迷雾。全书夹叙夹议。文笔生动。评论恰当,是一本可供学者研究。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的雅俗共赏的著作。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29.30
本书,是我国部透过西方文学批评视角全面审视、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学术专著。作者将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精确概括为“浪漫的自然主义精神”,并对《史记》的美学风格行深剖析和高度评价,确立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以生命和生活为切,以李白的道家特征为推阐中心,以李白充溢的生命力和浪漫的热情为贯穿主线,旁涉其政治、思想、性情、文学等各个方面,勾勒出一个鲜活的诗人形象。


挪威列王传
¥20.99
《挪威列王传》是12世纪末冰岛著名诗人、史学家斯诺里?斯图鲁松的巨著,是一部描述神话时代至12世纪末挪威诸王的编年史,也是中古时代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英林萨迦、奥拉夫?特吕格弗松萨迦、奥拉夫?哈拉尔松萨迦、“善王”马格努斯萨迦、“无情者”哈拉尔萨迦、“平和者”奥拉夫萨迦和“赤脚”马格努斯萨迦。


挪威列王传
¥20.99
《挪威列王传》是12世纪末冰岛著名诗人、史学家斯诺里?斯图鲁松的巨著,是一部描述神话时代至12世纪末挪威诸王的编年史,也是中古时代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英林萨迦、奥拉夫?特吕格弗松萨迦、奥拉夫?哈拉尔松萨迦、“善王”马格努斯萨迦、“无情者”哈拉尔萨迦、“平和者”奥拉夫萨迦和“赤脚”马格努斯萨迦。

鲁迅传(领读文化)
¥1.99
《鲁迅传》是许寿裳回忆挚友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完整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分内容。 作为鲁迅精神当之无愧的深刻的理解者,许寿裳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从多角度行观照,力图描述一个真实的鲁迅。 文笔淳厚,内容翔实,感情深挚,在鲁迅传记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门书。作为鲁迅35年的挚友,许寿裳的回忆文章,对于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曾国藩全书
¥39.99
《曾国藩全书册》《曾国藩全书第二册》《曾国藩全书第三册》《曾国藩全书第四册》曾国藩何以成大事?他自己给出了一半答案。曾国藩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前人的成败得失都能在他那里转化为一种力量,提升为一种原则,升华为一种理念。他常常把这些原则与理念概括为成大事的“要义”、“要着”、“要法”、“义”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仕宦生涯。有时,他还将此“要义”、“要着”等密示给他的至亲好友,让他们也如法遵行。如在给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曾纪泽等人的信函中,就时常发挥他的“要义”,并指导他人。我们从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曾国藩往来信札、档案中,如大海探珍一般搜罗出他自己概括的五十四个成大事的方略。这占据了本书的一半篇幅,因此说“他自己给出了一半答案”。本书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的总结与归纳,也是曾国藩从一个地方团练到一品大员的仕途心得。“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其一生思想的高度写照。内容包括曾国藩大传、家世、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日记等,本书内容可谓负盛名的处事之道。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可凡倾听:淡云微雨
¥7.92
本书稿是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栏目《可凡倾听》2016年访谈节目精选本,共收戴敦邦、吕其明、虹影、杜琪峰、胡雪桦、刘镇伟、唐嫣、陶虹、蒋欣、秦海璐、郑恺、何润东、耿乐、张译、黄子韬、李宁、吴敏霞、福原爱等文化艺术界名人访谈30篇,分为“颜与值”、“身与价”、“道与术”、“健与美”、“技与艺”五个部分。 《可凡倾听》栏目是一档以“传播精英文化”为主旨的文化名人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曹可凡以自己的知性和风趣,倾听智者的声音,用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访谈中智慧火花的迸发交锋。曹可凡访谈的特是事先准备充分,提问时重突出、挖掘深、词锋犀利、语言幽默,比其他同类型的访谈更具有深度。成书时每篇访谈都增添了提纲挈领的串联词和被访者的5-9幅照片,使文章更具整体感和可读性,也更便于读者了解一些名人的幕后故事。

发现的乐趣(诺贝尔奖得主、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偶像费曼演讲访谈集)
¥40.80
《发现的乐趣》是理查德?费曼*好的短篇集——收录了费曼一生中*能代表其科学观、价值观、教育观的13篇访谈和演讲文章。通过费曼自己的话语,我们得以聆听他的童年故事、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传奇经历、对诺奖的态度、对纳米技术和未来计算机的预言,还能够体会到“找到真爱、自由自我、做一个有趣的人”是怎样一种人生态度;而且,不止天才、不止有趣,在不羁的表象之下,费曼更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得以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人文的愉悦、发现万物之理的乐趣。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第二版)
¥11.99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也为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本教材根据《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教学大纲编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铁路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全教材共分6个项目,包括闭塞和闭塞系统认知、半自动闭塞维护、自动站间闭塞维护、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维护、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维护和高速铁路自动闭塞维护。本教材内容密切结合现场实际,并收纳了*的科技成果。 本教材主要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信号维修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


李东生:向生而生(中国杰出企业家研究丛书,全方位解读李东生在国际化泥潭中重获新生的企业变革思维)
¥31.00
日本首富经常是两个人轮流坐庄,一个是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一个是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富豪榜中,2016年财富排名*高的日本人是优衣库运营商 Fast Retailing(迅销集团) 董事长兼社长,生于1949年2月7日的柳井正。他把一家小裁缝店做到世界第四大的服装零售集团,期间历经了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但柳井正*令人佩服的是,他总是出乎意料的能在失败后反转局面。 作为日本新时代的企业家标杆,柳井正以“一胜九败”的经营哲学独步天下,他强调勇于实践,不断试错。把一间小小的男式西装店铺发展到奇迹般以两千多家店铺覆盖全球的服装销售巨头,一路走来柳井正其实败多胜少。“一胜九败”的经营哲学就是让人们从失败中不断学习的经营之道。


那些张爱玲教会我们的事:婚姻不是目的,生活才是
¥12.00
张爱玲的每本书都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绪,作者孙伟航以优美流畅的语言,将张爱玲没有讲完的情绪抒发出来。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在不同的身份下游走——或是张爱玲,或是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又或是独立于尘世的另一个自我。《那些张爱玲教会我们的事:婚姻不是目的,生活才是》,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家庭和爱情的故事,其中的欢笑和泪水一定会打动你。

俞平伯的后半生
¥21.80
作者记录了俞平伯大概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90年逝世前这段期间的经历。本书由王伯祥之子王湜华先生所写,王伯祥与俞平伯相识于抗日战争之上海,新中国成立后,王伯祥举家迁居北京后二人又成为同事,又因两家距离甚而交往甚密。王湜华以长达数十年时间的交往所感讲述俞平伯的晚年生活,描绘传主的生活细节,如遭到不公正待遇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晚年后妻子过世后的悲痛以及后半生红楼梦研究的态度等。

牛顿传记五种
¥6.60
牛顿拥有众多篇幅不等的传记,编者们从中选择五篇。对每一篇传记,写了题解,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此外,还对传中的错误或难解之处做了注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由于这些传记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牛顿的事迹,我们附上牛顿生平大事年表,用编年的形式勾勒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另外还编有人名和地名对照表,以供读者查考原著。这五篇传记除丰特奈尔的《伊萨克·牛顿爵士颂词》的原文为法文外,其他的都是英文。


风从海上来:张爱玲图传
¥10.90
含瑛*的《风从海上来(张爱玲图传)(精)》 介绍:张爱玲,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才华横溢, 少时成名,惊艳文坛。她的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 剑,她优雅地挥舞,舞动落花的烂漫,也粉碎明月的 光芒。 人生短短,磨难长长,她享受过世人瞩目的荣耀 ,也遭受过人们的口诛笔伐。从十里洋场到异国他乡 ,她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毅然决然地走, 从年少时孤芳自赏,遭遇爱情后痴心不悔,到人生迟 暮时离群索居,一生辗转,几多忧伤,她仍是一朵傲 然于世的海上花。 穿过百年的烟雨,在旧上海悠长的弄堂里,仿佛 仍能看见她穿一件旧色却华丽的旗袍,昂着高贵的头 ,孤傲又漠然地看着凡尘往来。没有不屑,无关悲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