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四书释义
四书释义
钱穆
¥33.00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古籍,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钱穆先生所著《四书释义》分为《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大学中庸释义》三个部分,对“四书”作出阐释与发挥。其中《论》《孟》两书裁为要略,分门别类,提纲挈领,有助于读者把握两书要领;《学》《庸》则为其释义,备列全文,使学者体悟篇中宏旨。本书已经是经典著作,深受读者喜爱。
每满80减40 西方哲学史 第四卷 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
西方哲学史 第四卷 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
主编 周晓亮
¥107.50
本书是叶秀山、王树人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之分卷,主要介绍16世纪末至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和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以及这一时期英国哲学的其他发展情况。全书分三篇。上篇“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分别介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马勒伯朗士;中篇“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分别介绍了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休谟;下篇“英国哲学的其他发展”分别介绍了彻伯利的赫伯特、剑桥柏拉图主义、托马斯·黎德与苏格兰常识学派、英国理神论、道德哲学家。
每满80减40 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
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
黄裕生
¥49.00
本书通过对康德哲学的重新阐释,不仅探讨了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如何在西方古典哲学中得到融通与统一,而且在存在论层面深讨论了真理与自由这两个最核心的哲学问题的本质关联,从而为理解近现代社会的合法性根据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解释框架。
每满80减40 明德国学摘要(全三卷,师道篇+家道篇+教法篇)
明德国学摘要(全三卷,师道篇+家道篇+教法篇)
叶宽
¥360.00
本书是一部中华国学经典思想的史料摘编及研究专著,秉承“道器合一”的思想,力争择其精要地将中华文化教育传承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汇集一体。包括《师道》《家道》《教法》三个大部分; 《师道》分“教理哲思、明德师范、圣贤论学、诲人师训、启智传心”五部分,集纳了中国历代古圣先贤,书院山长/院长、私塾/学堂塾师对教育的思想认知、实践方法和切身体悟等,可作为从教者的教研参考书。 《家道》分“世则家范、名门家训、族约家规、诫子弟书、治家格言”五部分,精选了历代以来家范、家训、族约、家规、诫子书、齐家劝学格言等内容,可作为具备从教能力,尤其是家长的*读之书;且其具体内容实为经营家风的内在因素,少此便无家风经营呈现之可能。 《教法》分“授业传薪、礼教仪规、敦勉劝学、教约学规、读书心法”五部分,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研参考资料,亦是师法古人传承民族固有文化的教学纲要、教习方法和备课参考。
每满80减40 梁启超评传(陈其泰史学萃编)
梁启超评传(陈其泰史学萃编)
陈其泰
¥56.00
综观梁氏一生, 从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说, 他在戊戌前后的十年和晚年从事著述是主要的。 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人物, 又是一位启蒙思想家和近代学术文化的拓者。 从 1918 年起, 是梁启超专心从事著述的十年。 1918 年他即奋力著 《 中国通史》 , 因用功过度致吐血数次。 1919 年, 他在欧洲考察了一年。 1920 年初回国后, 集中力量从事著述和讲学, 以近代观写下了大量论著, 著名的有 《 清代学术概论》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中国历史研究法》 及其 《 补编》 《 墨子学案》 《 先秦政治思想史》 《 儒家哲学》《 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 《 国学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等。 本书的研究方法 是把梁氏的史学成就分为前期 (19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和后期 (晚年著述)两个阶段, 以求更清晰地显示他思想和学术演的脉络; 以分析代表性论著为主, 并与其他成果结合论述, 力求揭示他作为杰出史家具有深刻意义的贡献。
泰州学派研究
泰州学派研究
周群
¥79.20
该书共九章,系统地疏理了泰州学案序的内在逻辑,考察了泰州学派的历时特,全面分析了泰州学派盟主及主要成员的思想内涵以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本书认为,王艮倡学立派的目的在于将儒学从经生的书斋中解放出来,以闾阎百姓易晓的形式,使儒家思想成为百姓自我陶冶精神、成德修为的内在动力。王艮将原本为经生文士所独擅,变而为人人共明共成之学。泰州学派(尤其是前期)主要以庶民为论学对象,决定了其论学的方法多为随机指,即事明道。泰州学派回到儒学的立教之本,以敦化民俗,启导民众心性自觉,实现自我成德之路,这也是大成学形成的动力之源。泰州学派派宗师与巨子们大多以卑微之身,而作越位之思,基于乡村实践,探寻闾阎百姓的德性自觉方法,成就了儒学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他们因证道、践行的态度之坚而被目为异端,对泰州学派应予以重新认识。泰州学派经历了变化的过程,思想亦具有历时的特。王艮的担当意识以及其后的邓豁渠以体道为帜志、何心隐以笃行为务等等,无论是证道的坚定意志还是外王之业都可见泰州学派强烈的淑世情怀、豪杰精神。
每满80减40 罗素哲学三书
罗素哲学三书
[英]伯特兰·罗素
¥44.80
生活中有不少问题,我们会很自然地从经验出发给出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无疑由此而来。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如果仔细地推敲一番,就会发现矛盾比比皆是。如果感观可靠,那为什么同一张桌子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光影颜色?如果经验可靠,那鸡会不会困惑:为什么每天都来喂食的人*后却把自己送进屠宰场? 我们的知识可靠吗?我们应如何从外界获得知识?哲学思考的意义是什么?本书中,罗素一一给出了回答。 本书是罗素的知识论作品集,首次汇编《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部作品,形成了代表著作、课程讲稿、毕生回忆录参照阅读的文本结构。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知识获取的方法,欣赏逻辑推演的魅力,获得免于平庸、勇于质疑、持于求知的精神力量。
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
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
张世英
¥70.40
西方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不满足于传统哲学从感*中直的东西上升到理解中的东西,以“永恒在场”的抽象同一*或本质概念为事物之根底的“在场形而上学”,而要求回到具体的、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从而转向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然而同样个体的东西结合为一个无尽的整体的哲学观,哲学的优选任务不再是单纯地达到同一普遍*,而是要求达到了天地间各种不同事物之相通,相融。哲学所崇尚的把握事物的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思维,而是想象。本书依据这种转向,改变了西方传统学主要只是讨论思维,主体与客体,本质与现象,感*认识与理*认识,个*与普遍,具体所抽象等范畴的思维框架,而结合在中国古代哲学拟定的并着重讨论了在场与不在场,显与隐,相同与相通,古与今,思维与想象,言与无言,中心与周边等哲学范畴,**以诗的语言是人生的家园的论断作为全书的指归。
每满80减40 中国式智慧
中国式智慧
王明哲
¥14.00
本书包括有震古烁今的管理智慧;道法自然,反对人为;人事天事,无为乃治;无为行世,管理实践 等内容。
每满80减40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名称和同一性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名称和同一性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龙小平
¥46.80
《命名与 然性》是美国 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克里普克的代表作,主要阐述了克里普克的名称的指称理论和名称的同一性理论。本课题主要从可能世界的视角和本质主义的研究纲领出发,抓住 然性这一重要路线,把握理论的历史和现实逻辑,分析和考察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和同一性理论,澄清以往对克里普克理论观的误解和讹传,还克里普克思想以本来面目,系统地诠释《命名与 然性》一书的主要思想观。
每满80减40 未来道德:来自新科技的挑战
未来道德:来自新科技的挑战
[英]大卫•埃德蒙兹
¥55.30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很难知道该如何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在科学步到来之前,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新的道德困境正在出现。·机器人可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吗?·人工智能能预测犯罪活动吗?·我们应该用药品来改善我们的亲密关系,还是减少犯罪?·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替代人类医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往往不能依靠直觉迅速做出判断,因此我们也很困惑。 大卫?埃德蒙兹组建了一个哲学特别工作组来应对这些挑战。29位哲学家撰写了引人胜、发人深省的文章,内容涉及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出生和死亡、健康和医学、大脑和身体、爱情与友谊、错误和正义、动物和环境。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未来看起来不会一样。
每满80减40 传习录:叶圣陶点校版【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典范,深受后世推崇的心学经典!】
传习录:叶圣陶点校版【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典范,深受后世推崇的心学经典!】
王阳明
¥20.80
  本书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注释翻译王阳明《传习录》的哲学经典普及读物。   全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先生亲自审阅,中卷为王阳明先生晚年亲笔著述,下卷为王阳明先生弟子在听其讲学时所记录整理,记载了王阳明先生提出的“四句教”,虽未经其本人审阅,但也充分反映了其晚年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校注的《传习录》,早于192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于注释翻译严谨准确、流畅好读,出版后备受欢迎,后于1980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修订再版。叶圣陶版《传习录》堪称《传习录》众多注解版本中颇为权威可靠的版本,值得王阳明心学拥趸和国学爱好者阅读收藏。
每满80减40 活得自在
活得自在
[日]志茂田景树
¥41.30
如果说人生一场,九成努力都是白费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就在这剩下的一成中。我们总会面临变故和挑战,千万不要放弃,而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人生过得通透、过得自在。这位感动了41万人的志茂田爷爷温柔又充满了力量,他告诉我们,人生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不管你过去经历了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说干就干”,只要有这样积极的态度,就能安然走过无悔的一生。
每满80减40 郭象《庄子注》与魏晋美学思潮
郭象《庄子注》与魏晋美学思潮
余开亮
¥47.40
郭象《庄子注》作为玄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在魏晋时代具有"思想熔炉""课题聚焦""思维经纬"的理论地位。郭象《庄子注》把庄子思想现实化、具体化为一种人生实践与处世精神,对中国美学和艺术新变影响深刻。《庄子注》一书,堪称魏晋诸多美学形貌的理论写照、哲学根据。本书以郭象《庄子注》为核心文本,在具体阐释郭象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炼了其内在的美学意蕴。在一种前后美学语境的转换历程中,本书细致而具体地架构了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之间的深度关联,以确立郭象及《庄子注》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每满80减40 负重与逍遥——先秦儒道二家道德观念的辩证(精)  中华书局出品
负重与逍遥——先秦儒道二家道德观念的辩证(精) 中华书局出品
吴小龙著
¥34.80
道德,是日常的规范也是隐秘的“玄学”,而中国文化大大拓展了它的层次,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魅力。本书立足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语境,以《老子》和《易传》等为主要文本,诉诸朴素的文本细读和哲学的辩证分析,寻章摘句,探赜索隐,细致审查了儒道二家道、德概念的种种隐微和曲折,呈现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全书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究本溯源,厘清了一些模糊的焦问题,有助于读者清晰把握儒道二家道、德概念的深层差异,而由之洞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秘密,一窥中国文化的堂奥。
每满80减40 明德国学摘要:家道篇
明德国学摘要:家道篇
叶宽
¥120.00
本书是一部中华国学经典思想的史料摘编及研究专著,秉承“道器合一”的思想,力争择其精要地将中华文化教育传承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汇集一体。包括《师道》《家道》《教法》三个大部分; 《家道》分“世则家范、名门家训、族约家规、诫子弟书、治家格言”五部分,精选了历代以来家范、家训、族约、家规、诫子书、齐家劝学格言等内容,可作为具备从教能力,尤其是家长的*读之书;且其具体内容实为经营家风的内在因素,少此便无家风经营呈现之可能。
每满80减40 卢卡奇研究指南:*卷 艺术与生活:早期卢卡奇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卢卡奇研究指南:*卷 艺术与生活:早期卢卡奇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张亮 主编 张亮;刘健;谢瑞丰 编
¥32.0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卢卡奇深刻参与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当代重塑过程。《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卷聚焦卢卡奇的早期思想,第二卷主要讨论卢卡奇影响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第三卷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
每满80减40 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二卷 物化与革命:?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二卷 物化与革命:?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马克思主义
张亮 主编 孙乐强;李乾坤 编
¥32.0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卢卡奇深刻参与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当代重塑过程。《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卷聚焦卢卡奇的早期思想,第二卷主要讨论卢卡奇影响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第三卷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
每满80减40 童蒙养正,受益终身——《周易·蒙卦》经学诠释与儿童哲学研究
童蒙养正,受益终身——《周易·蒙卦》经学诠释与儿童哲学研究
唐艳
¥49.90
本书是部基于《周易·蒙卦》文本而阐发古代中国儿童哲学的专著,立足儒家经学话语系统,从象、数、义、理、占、气、史多重维度分卷诠释《蒙》卦之卦象、卦辞、爻象、爻辞、《彖传》、《象传》的深刻内涵与哲学义理,通过对卦爻辞中“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发蒙”“包蒙”“勿用取女”“困蒙”“童蒙”“蒙”等观念的解读,揭示“蒙”之本义与儿童哲学蕴意,结合当今的教育实践,探讨儒家童蒙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由《蒙》卦而演绎至《颜氏家训》《三字经》《弟子规》,在亲亲伦理、智慧启蒙、待人物处事维度上挖掘传统蒙学经典中的优秀教育内容,以启发读者重新认识中国的儿童教育问题,助推儿童哲学的本土化建构。
每满80减40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
刘怀玉
¥22.66
本书是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专题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社会及思想文化界“空间化转向”现象的哲学论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是互不相干的:当人们讨论空间问题时,社会历史是在视野之外的;而在人们思考历史问题时,空间又消失了。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从空间观与历史观彻底统一的角度,把空间问题提升为“空间化”问题。一方面把空间动态化地理解为历史发生的前提与结果,另一方面把历史具体化地理解为具有持存性、共存性形态的社会空间关系存在。其次,把空间化问题从一个哲学范畴与社会理论问题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核心课题。 本书首先从讨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化概念问题手,而从空间化视野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城市化与国家的“再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与特征等问题。着重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理论来源与基础问题,并专题性与个案性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理论。后集中讨论空间化视野中的现实哲学问题,包括城市哲学问题与中国道路的空间化历史与逻辑等问题。
每满80减40 文化文本(第二辑)
文化文本(第二辑)
叶舒宪,李继凯 编
¥69.30
《文化文本》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论文辑刊,由叶舒宪、李继凯主编。本辑主题是文学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大传统与大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探索、田野调查、实例分析、深度书评。本书收录的文章多为手资料,观鲜明,论证严谨,从当下中外相关的学术新潮之双向视角,通过知识结构上的对照与反观,达到一种追求知己知彼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