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观止.金匮篇
¥87.50
本书按经方功效分类归属方药,采用先观方理,再究方证论治的撰写模式,以凸显经方方证合一精神,重在挖掘经方功效,以使临证能今古相通,继往来。本书撰写以古为今用为宗旨,运用公允平直之语,辑经方研究之共识,直陈大家之灼见,间以笔者之拙论,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中医发展、继承、普及产生了良好效果;尤其在挖掘整理经方分类、经方功效与配伍特、经方与病证联系与辨析、经方应用思路等做了比较客观的准确的论述。包含《金匮要略》148首
中药产业创新与中药专利审查标准
¥54.50
本书通过*把握中药产业各主体的创新方向及专利保护需求,并结合国内外中药专利审查现状及审查标准,对我国专利审查标准进行研究,为中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探索一套能体现中药学科特色、符合社会需求、对中药技术发展保护力度强、标准清晰、易于执行的专利审查标准,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顺应时代要求,健全中医药“走出去”的顶层战略设计,促进中药产业创新发展。本书主要内容介绍了中药创新政策,梳理了中药领域各创新主体的创新保护需求,并基于实践案例和访谈调研方式总结我国中药专利审查尺度及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中药专利审查尺度与中药各创新主体的创新保护需求间的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美国中药专利审查实践、中国台湾中草药相关发明专利审查标准,提出一套符合中药学科特色与创新发展需求的中药专利审查标准。
燕京骨伤手法流派纵览
¥39.50
本书从中医流派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总结了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影响流派发展的地域、历史相关因素,初步探讨了骨伤手法流派研究的框架模式。立意新颖,对中医流派理论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文献资料的整理方面,首次以燕京地域为基础,以本地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骨伤流派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各派的传承路线、学术思想、技术特,并总结了各派的特色手法技术。 本书整理继承了燕京地域主要骨伤手法流派的特色手法技术,使其能在临床上一步应用与推广,其在手法技术的传承、应用推广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药学速记
¥10.00
中药学是中医药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书在传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的基础上,对其精华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既保持了《中药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凸显了《中药学速记》顶层设计的简明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其中,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应用。各论部分精选了临床常用的、有代表性的中药350余种。每药依次按【主要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知识点进行编写。每章之末,专设“本章点睛”一节。分别从“要点提示”和“问题解答”两方面对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要点进行归纳提示,对本章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解析。全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执简驭繁,易学易记,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学习和备考《中药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匮要略速记
¥10.00
姜德友、常佳怡主编的《金匮要略速记/应考掌中宝》紧扣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内容设置和教学大纲,采用“绪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等篇名形式,每篇章选取《金匮要略》原文及理论之重、难、疑、考,除绪论部分包含【重考】【释难解惑】两部分外,其后《金匮要略》 **至第二十二篇解析内容均分为【重原文】【重考】【释难解惑】三个模块编写,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篇原文内容略去未录。其中,【重原文】涵盖了所有包含证治的条文、方药、方后注,以及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法、辨证条文,突出了《金匮要略》在中医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参考了“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中金匮要略大纲设置的一级条文,力求在简明的基础上与各级各类《金匮要略》考核要求相契合。【重考】包含四大类:一、词解,附含生僻字及古今异艾字的读音标注;二、各篇章中病证的概念;三、各病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及对重、难条文的理解等重要知识和高频考;四、各病证辨治要和比较鉴别。【释难解惑】是在原文解析的基础上对《金匮要略》病证或理论*高层次的探讨和剖析,突出对仲景理、法、方、药思想的总结提炼。
中医儿科临床六经辨治手册
¥36.00
如何在平均短短不到十余分钟的日常儿科门诊中从六经辨证宏观的临床角度充分把握以“扑朔迷离”著称的“哑科”并开出一张体例适中、配伍严谨、有章有法的精准处方,同时依靠严谨的临床思维与客观的临床疗效征服患儿群体及其家属,是作者从事儿科以来常常思考的问题,这部手册便是长期思考与多年临证后的一部分结晶。作为国内*部中医儿科临床六经辨治指南,本手册的编写可谓字字斟酌,既要避免传统课本与指南的繁琐冗杂,又要凸显中医儿科六经辨治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规避现行中医内科学指导下并不实用而又模糊杂糅、自相矛盾的“文字游戏”辨证。其中包含了一些作者个人的儿科经验总结与临证诀窍,加之内容精简、携带方便,相信会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提供即时的帮助。
经方夜话
¥38.50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话、医论,生动活泼、充满思维火花。
赵尚华中医外科临证医案集
¥23.50
本书汇集赵尚华教授数十年中医外科临证体悟,作者在搜集赵尚华教授各历史阶段临证医案的基础上,将其合理归纳总结,从“专法论治”“专病论治”“临证杂病验案录”“临床常用经验方”“辨证论治别悟”“学术思想概要”等不同视角,较好地总结了赵尚华教授的临证经验,并终凝练出赵尚华教授关于中医外科学专业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概要。
医家四要
¥39.50
《医家四要》由江诚、程曦、雷大震纂,系三人将师长雷丰平日选读之书,以“脉、病、方、药”四要为纲,辑录历代医书,撮其精要,别类分门,编成歌赋而成,并经雷丰鉴定刊行。本书成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共四卷。卷一“脉诀门”,以脉诊为主,兼有望色、辨舌、闻声、问证等内容;卷二“病机约论”,详细阐发病机,把所论病机分为基本病机、疾病病机、症状病机三大类;卷三“方歌别类”,按病分类,择取效方,以“歌括”形式表达;卷四“药赋新编”,以寒、热、温、平为纲,收药三百余种,概述药物性能功用。此次校注以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二年(1886)豫章邓灿堂刻本为底本。
医论医话及疑难重症中医临证思辨录
¥119.50
《名老中医张玉龙医论及危难重症临证思辨录》一书,是作者从医五十多年的临证心悟及经验总结。对中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行了深的探讨,选编了作者亲自治疗的典型医案110例,涉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疑难重症的临证思辩、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中医特色,突出的临床疗效、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作者对许多疑难重症,特别是一些现代难治性疾病认识的新观,治疗的新方法。是一本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经方与时方相交融、传统与新知相辉映的实用性中医读本,具有较好的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参考价值,是研究当代中医药名家学术观及临证思维的重要资料。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诊疗
¥52.00
胃食管反流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本书介绍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成果,从西医最新研究展及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角度,概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诊断及治疗方法。本书总结了关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最新辅助检查手段及相关治疗新技术、新方法,归纳了中医经典理论和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治则治法、特色方药,同时整理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新成果,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辨治思维,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前瞻性,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柳氏中医灸方发微
¥111.50
本书为柳少逸先生总结历代灸法灸方经验,结合古典医籍论述及柳氏家传经验,从灸方方面的发挥和阐述。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脏腑经络灸方;第二章,经穴功效灸方;第三章,临床证候灸方;第四章,辨证施治灸方,分内外妇儿科等,阐述各科病证的辨证施灸。其中第一、三章,是探求《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阐发《内经》的灸法、灸方;第二、四章,是其传承其父吉忱公经验并有所创新。这样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灸方体系。成为柳氏医派集药方、针方、灸方、摩方于一体的“四方交融”的施治体系。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
¥52.00
卒中的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本书在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传统中医针灸的优势,将现代康复知识和传统针灸有机结合,在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提高脑卒中康复疗效的方法,并整理成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希望能够对提高针灸治疗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有所裨益。本书为第二版,既可以作为中医针灸医师学习康复治疗的门书,也可以作为神经康复医师了解针灸的窗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经方拍案
¥39.50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案分析。
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
¥55.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鍉圆针系统痧疗
¥55.50
本书以鍉圆针系统痧疗的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突出技能实训和临床实用,突出临床常见病症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分为历史源流、技艺篇、临床医案、传承模式与学生跟师感悟四个部分。其中,绪论主要介绍鍉圆针系统痧疗技艺的源流与发展;技艺篇主要介绍鍉圆针系统痧疗的常用工具、技术操作、作用原理及临床适用范围;临床篇重介绍内科、妇儿科、皮外伤科、五官科、急症等30余种病症的有效案例,传承模式与学生跟师感悟主要介绍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高安、河北扁鹊故里内丘等拜师于我门下的学生们的学习体会。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
¥126.50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灵枢经校释》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 全书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针法等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对《灵枢经》行全面的校勘、注释、语译,并加按语。底本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校注则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注释本和相关著作。
基层中医师承传习录:全国基层名中医樊位德经验集
¥92.00
樊位德为湖南省首批农村名中医,本书为樊老5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总结。全书共分四部分,医家小传、医论医话、医案精选、医道传承。医论医话是对樊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用药的总结;医案精选主要选取基层优势病种诊疗经验行总结;医道传承是弟子本应用樊老的学术经验体会和案例。本书贴近基层中医工作者的需求,结合国家、地方对基层中医传承的推动,以理论结合基层医生独特的实践经验,知行合一。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清宫医案骨关节炎治疗方现代研究
¥109.00
20世纪80年代陈可冀院士对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行整理,先后出版了清宫医案系列专著。本书分别从原方、原方的新剂型与新方的挖掘三个角度选取四个治疗骨关节炎的代表方洗腿又方(原方)、骨痛停气雾剂(原方新剂型)、荣筋拈痛方(新内服方)、荣筋祛痹方(新外用方)展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本书的出版是对清宫医籍中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用方的肯定,也是对从中挖掘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的认可,更是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为从事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广大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在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三虎经方医话.临证篇
¥38.50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最佳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话.感悟篇
¥31.50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肿瘤及其术后诸多问题。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