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鲍老师学经方:临床医案录
¥38.50
本书提出六经辨证的诊断标准和清晰指征,并将六经辨证细化为“十大病机”、常用方证,还列举大量医案帮助读者理解这个辨证体系,并与《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提纲,以及经方方证的适应症衔和互参。作者鲍艳举博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临床上倡导“六经钤百病”,临证时无论外感或内伤,皆用六经辨证,同时善于抓主证与辨方证,重视“动态病机”,使病机更细化,临床辨证处方用药更精确。著有《常见病抓主证与辨方证》、《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经方时方“六经辨证”应用案解》。

赵炳南流派银屑病临证集萃
¥70.50
本书系统总结了赵炳南流派在银屑病诊法、内服药方阵、外用药方阵、将息法方面的实用经验,并汇集了本流派五代传人在不同时代诊治银屑病的精彩验案。尤其突出“燕京赵氏(赵炳南)皮科流派”银屑病临证的优秀成果:回溯内难伤寒,梳理本流派中医治疗银屑病的学术源流;挖掘、整理、提炼了赵炳南先生及其弟子张志礼、陈凯、邓丙戌等教授在银屑病治疗体系上的创造性工作,展示了赵炳南当代传人在银屑病中医治疗体系构建方面的拓性展。

梅全喜论中药全集.临床药学分册
¥87.50
中药临床药学是目前的热,梅全喜教授是中药临床药学的著名专家,他牵头主编出版了我国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和本教材,在这个学科有很高的影响力,本书是把梅全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近20年来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展上行的探索和研究成果汇集一起成书的,这里面有很多关于中药临床药学的观、认识与看法、工作方法及人才培养等都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二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他在地产药材研究上的认识、体会、做法,各论部分介绍了他围绕50余种地产中药展了综述、鉴别、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作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很多的地产药材研究如三角草的研究、广东土牛膝研究、蛇泡簕的研究、沉香的研究等成果不仅都获得广东省科技步奖和中山市科技步奖,而且对于指导一个中药工作者如何展对所关注的地产药材的系统全面研究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是一部学习和研究地产药材的重要参考书籍

薪火传承.永炎篇.3
¥70.50
王永炎院士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近50年,学术水平居全国领先,亲自主持多项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对中医科研与学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指导的研究生都从不同角度参与了科研项目,成为各个医疗、科研、教学领域的中坚。先生的学术思想之前已经出版过2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本部书是对于王永炎先生和门人弟子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说这些成果反映了当代中医科研水平,引领了中医未来学术发展方向,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创新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哲学与生命健康、象思维与中医学、务本新、整合医学、学科建设五个方面系统整理,总结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先生所做有思想的学术研究的著作。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证经验
¥71.50
本书由北京佑安医院胡建华主任医师主编,旨在总结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各种肝病的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阅读捷径、学术借鉴。全书以名医为纲,分别列名医简介、学术思想概要及特色疗法。


仲景学术历代医家研究与传承
¥54.50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具备,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历代医家深研究其学术思想、挖掘临证辨病与辨证思路、用药规律与特色,并总结其诊治经验与证治心得撰写成一部部研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学术专著,使仲景学术传承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形成今日的仲景学说。因此挖掘继承历代仲景学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提高理论水平及临床疗效,对于仲景学术传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教材主要选取许叔微、喻昌、徐大椿、喻昌、尤在泾、黄元御、张志聪、郑重光、陈修圆、章虚谷、张锡纯、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等历代伤寒名家。每位医家内容包括医家简介、著作概要、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成就、应用经方临证经验、经方医案、参考文献、原著摘录等。 特色:系统总结历代著名伤寒名家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弘扬仲景学说的独特贡献,及丰富和发展仲景学说的历史皆知,为仲景班提供拓展学术视野的特色教材。


医门初窥.2,临证心得与失验反思
¥36.00
本书上承《医门初窥1》,以医案形式把《医门初窥1》所讨论到的理念落在临证实处,体现理论实践相结合。 医案分验案与失验案,是作者临证情况的真实反映,从正反两方面示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医案的选取上,力求每则医案一个话题,每则医案一分收获,故多选具有启发性、话题性的案例,详细写出作者的辨治思路及思考过程。如感冒类中,阳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就分别探讨了灵活看待因时制宜的原则,及体质与病证的离合关系;哮喘案就探讨了“方证辨证与脏腑辨证”;暴盲案谈到“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结合”;胃胀提出“胃病治表” “胃气上逆,治在升补”的非常规用法。 失验案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诊治失手的案例与反思。对于医案的学习来说,失验案的教训或许更能予人警示,从反面的失败中提高正面的成功率。 医话部分则紧扣临证实际,结合作者临证的真实情况,包括作者亲历体会,从方剂学的角度探讨了补中益气汤、桂枝茯苓丸、止嗽散、葛根芩连汤等方的运用心得,从病证的角度探讨了哮喘、牙痛、湿温等病证的辨治思路。“用药如用料”“先避其害”等文则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用药心得。此外,对六淫学说、半表半里等知识,作者提出较独到的见解,以供商讨。


跟杨光主任学针灸:20穴轻松防治常见病
¥39.50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渴望自学针灸,以防病治病和保健的需求,作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切身感受,跳出一般针灸书籍的条条框框,避那些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直介绍*有用的针灸知识;不用记忆、背诵那么多的经络、穴位,只精选了可以覆盖全身主要病症的20个重要穴位;也不必担心复杂严格的专业操作要求,不仅精简、优化了操作方法,更在每个穴位以及每个病证的治疗内容里,插了相应的视频二维码,读者可以随时扫码查看作者的操作示范,真正做到了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易学易用,立竿见影。是一本广大欲学针灸行自我治病保健者轻松上手的门佳作。


医门初窥.1,立足“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的医理参悟
¥39.50
本书以“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为主线,阐述了作者对天人相应的中医学,如何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模式,落实到具体的临证诊疗上的认识,内容包括元气、阴阳五行、升降出、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学、脉学、辨治经验等。 书中把对一元生气的重视,一以贯之于以下各篇理论探讨及临证中的理、法、方、药。阴阳学说重对医学概念而非哲学思辨的阴阳做了初步探讨,在“守一”的前提下对阴阳学说中阴阳交感、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基本内容行不同解读。五行学说从元气阴阳属性及其升降出的基本运动行认识,从理论源头到临证运用上区分了五行与五行生克的关系。在“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的基础上,对伤寒六经辨证及温病学两大辨证体系行了梳理,内容涉及寒温学术的渊源、演变、交叉、异同,以及“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下的六经辨证、伏气温病的探讨、辛凉解表的转变、温病传变的认识等,*后对寒温统一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脉学篇”和“辨治心法”篇探讨了如何在脉学上“守一,法阴阳,参变升降”,以及临证中的具体运用。 全书从说理上提挈纲领,是避免流于简单的经验总结,而不示人所以然——当然,这个所以然是作者的理解范畴,作者作为中医临床医生,临证实用性始终是本书关注重,所以,每提出一个理念,必在临证实际中印证,或参以医案,或讲述诊治体会,理论探讨紧扣临床实际,务求实用,是知其所以然而然。


管针圣手——贺思圣
¥31.50
贺思圣名医传承工作室将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名医经验”为核心宗旨,一步加强贺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挖掘、整理和研究,为“贺氏管针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使贺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能够更为广泛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经穴春秋
¥104.00
经络和穴位的传说其来已久,其源已昧,是中医基础、深奥、神奇的知识,占据《黄帝内经》近半篇幅,且文辞古奥,其中的原理至今云山雾罩,令人望而喟叹,但以此为基础的海量临床实践又证明了经穴之奇效,四海皆知,令人无限神往。宝山隐于云雾之中,而如何拨云见路,将各位读者引其间,满载而归,正是本书之初衷。 中医江湖,医者如侠,对于初江湖的少侠们,本书就是简捷实用的秘籍,熟读精思,自能游刃江湖而有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着重应用技巧,旨在介绍常用治病穴位及技巧,犹如武功招式,专注临敌应急,故名《外治法剑诀27式》;下卷重在经穴原理,好似内功心法,培元固本,能助少侠早日变为大侠,故名《经络学心法18篇》。全书深浅出,图文并茂,专业为骨,科普为肉,对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针灸从业者来说,不啻门路引,善循之,可望深杏林,羽翼先贤。有缘诸君,切莫错过!

名中医丁樱儿科临床经验集锦
¥102.50
本书是对丁樱教学术生涯的一个精选汇总,依次分为学术思想、经验用药、临床经验、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综述、教学建设这几个板块,从不同方面展现丁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团队带领理念,特别是她在中医儿科学科领域特别是肾脏风湿免疫方向的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反映出丁樱教授从医52年的学术理想和医学成就以及为医学事业不断研究、取奋斗的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名老医学工作者从一名基层医师到有名医学专家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探索的历程和贡献,对后学提高临证能力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五运六气挈要
¥46.50
本书为五运六气门著作。内容包括基础篇、理论篇和临床篇。基础篇包括绪论、古天文历法概要、干支甲子、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理论篇包括气化、标本中气、亢害承制、五运三纪、胜复郁发、司天理论等。临床篇包括岁运太过不及、六气司天在泉、胜复郁发辨治、五运六气与养生、五运六气与瘟疫等。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临证经验集
¥55.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廖蓂阶 时病纲要十七论
¥55.50
该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五运六气学说,第二部分是四时六淫病类,第三部分是时兴疾病类,如时兴痢疾、鼓胀、麻疹等。内容由总释、歌诀、治法、处方组成,内容精炼,贴近临床实用。


湿证发微:陈其昌治湿六十法
¥31.50
民国名医陈其昌(1855~1938年),字兆隆,河南省获嘉县后寺村人.陈氏早年束发穷经,曾为晚清贡生,品学兼优,蜚声学界.后在家乡教私塾,年四十方攻读岐黄,以医德之高、医术之精而享誉百里.他"积半世之揣摩,凭数年之心悟",著成<湿证发微>,对于湿证一门,独具见解,别有发明,时为中州医界所推崇.

知道金匮:临证三十年质难录
¥63.50
《金匮要略》全书共25篇,主体部分22篇,约计398条,单以篇名而论,共记载了有40多种疾病。 本书将讨论1.这些病是什么?2.这些病因何而发生?3.发生这样的病我们如何处理?等问题。从《金匮要略》中筛选了100个问题名为《金匮问难》目录节略如下: 1问曰:张仲景说“四季脾旺不受邪”,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2问曰:张仲景提及肝病的治疗原则——“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肝,焦苦心,甘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他所用的解释都是五行相克而没有相生。我们能从“五行用克不用生”中得到什么启示? 3问曰:《金匮要略》论及“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张仲景为什么说“因风气而生长”,而不说因其他气而生长? 4问曰:关于健康状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而在《伤寒论》中却说“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问曰:“三因”说*早见于《金匮要略》的“千般?M难,不越三条”,仲景之“三条”与后世“三因”说有何区别与联系? 6问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述及“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那“厥阳独行”究竟是何意? 7问曰:张仲景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论述“卒厥”和“脉脱”都论及了“脏即死,腑即愈”,并认为“脏即死,腑即愈”的现象“非为一病,百病皆然”。为何张仲景如此强调“脏即死,腑即愈”? 8问曰:张仲景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论述外来致病因素时说“五邪中人,各有法度”,此处为何言“五邪”而非“六淫”? 9问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在论述表里、新旧同病时,强调了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与使用这一原则? 10问曰:《金匮要略》中言“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与“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这两个“所得”是一样的意思吗?若不是,那各是何意?有什么区别?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医案医话集
¥63.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方药新知集
¥71.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学术求索集
¥71.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陈宝贵《医学衷中参西录》心解
¥55.50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方药部分,选用陈宝贵教授在临证中使用过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方子行分析,分张锡纯原解、陈宝贵心解、典型医案三部分。中篇为各病治法,每病按张锡纯原解、陈宝贵心解行解读。下篇为药物篇,选用张锡纯先生常用的,陈宝贵教授有心得体会的药物,如石膏、山药、黄芪、山萸肉、龙骨、牡蛎、赭石、生麦芽、牛蒡子、桂枝等行解读,亦分为张锡纯原解、陈宝贵心解,部分附有医案。 本书作为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传承的一部分,为临证如何使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提供了较好的范例,是业界内很好的临床指导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