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慧敏儿科临证50年心得录
¥38.50
闫慧敏老师是京城著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著。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历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系副主任委员等。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项,并获得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突出贡献奖”,“首都名中医”等多项名誉称号。本书稿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稿大致分为四部分: 一、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渊源:着重介绍闫慧敏教授从医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闫慧敏教授学术思想总结:阐述闫慧敏教授学术特 三、闫慧敏教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及验案分析:根据闫慧敏教授临证治疗的优势病种,按中医肺系疾病、脾系疾病等系统阐述闫慧敏教授诊治儿童疾病的独特的、具体的学术经验和用药特色,并列举具体病案,并对医案行解析。 四、闫慧敏教授医话:闫慧敏教授儿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独特观、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
中医多学科研究
¥97.50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鲜明的特色优势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中医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包含的科学奥秘是极其深刻的,等待我们去发掘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中医振兴发展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刻,深入发掘中医宝库中的精华,彰显中医的独特优势,切实把中医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发掘好、整理好、继承好、利用好,一定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篇章。通过中医的多学科研究,加深人们对中医理论的认识,架起中医与多学科研究的桥梁,创立中医新的辨证论治体系,促进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为大健康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国医大师丁樱临证验案
¥44.50
《丁樱疑难病案选集》是丁樱教授跟诊弟子及学生收集其近年来的典型临床议案并行归纳汇总,主要分为肾脏风湿免疫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其他杂病四大板块,同时对疑难病例病案诊疗程行讨论,临床四诊详尽,能灵活充分的反映出丁樱教授的坐诊实录和学术特,体现了她临床应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常见病及特色疑难病的实践经验,也为儿科后人学习临床医案留下宝贵篇章。本书为丁樱教授在门诊处理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的汇总,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可供临床医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素材。本书医案记录多为疑难慢性病例的长期治疗经过,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长期的实用性。
免疫性疾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45.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汇集多位名老中医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经验荟萃,展现不同名老中医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学术思想,诊疗特等风采。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7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
《扁鹊心书》新诠
¥32.00
本书主要阐述宋朝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之精义,结合作者数十年临床经验,以及现代医学一些研究成果,深度挖掘《扁鹊心书》的学术价值,尤其是艾灸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的成就,师古不泥古,守正有创新。中医界学术纷争历来已久,其中利弊兼杂,由于窦材与张仲景学术观分歧较大,但在历史上皆医名显著,医术高超,这种现象很值得人深思,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比二者核心观对于更深层次领悟中医精髓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景岳全书:上册
¥65.00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大医智道之脉证经方
¥18.50
本书是红日康仁堂的医师培训平台“大医智道”主推的医师培训精华内容,是出版社品牌作者陈建国所主讲的“脉证经方”内容。出版社、本书作者与红日康仁堂的学术推广平台强强联合联合,为全国的一线中医医生推出的精彩学术大餐。脉证经方学术体系目前已经出版三本书《仲景阴阳脉法》《神农升降药法》《脉证经方图解》,届是我社畅销图书之一。作者陈建国是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是与我社深度合作的金牌作者之一。
景岳全书:下册
¥65.00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蓝氏中医治疗皮肤病性病效方图谱
¥129.00
本书是介绍中医药治疗临床常见皮肤病性病的图谱类书籍。本书共20章,分为121种(类)皮肤病与性病。书中应用中医理、法、方、药,并列举临床病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包括7种恶性肿瘤,7种性病和11种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疾病)的治疗方法,并配套治愈前后的精美图片300余幅。
中医名方类鉴
¥51.50
无
夏桂成中医妇科诊疗手册
¥38.50
本书介绍夏老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用药特色,尤其对预后的判断与目前发布的要求有出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同行借鉴。
孙光荣释译中藏经
¥32.00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此书历来多被认为系后人伪托之作,但其学术价值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全书共分三卷,上卷暨中卷共四十九论,下卷附方实计六十八道。通览全书,若按其内容区划,则可分为四部分:第一至第二十论为总论,第二十一至三十二论为论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三十三至第四十九论为论杂病及决生死法,末则附以救急疗疾诸方。上世纪80年代,国家卫生部门从全国遴选中医专家行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孙光荣教授即从先师李聪甫研究员及师兄刘祖贻研究员潜心研究华佗及其《中藏经》,执笔《中藏经校注》、《中藏经语译》。为便于广大中医工作者阅读医药古籍之需要,作者结合近年研究心得,予以修订、增删。此次修订,为双栏、繁简混排,左侧是繁体字原书加注,右侧为简体字白话释译。在书后新增释译者专论:揩拭尘封明珠,解读医家宝典——试析《中藏经》其书及其学术成就。
王灿晖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荟萃
¥32.00
《王灿晖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荟萃》汇集了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灿晖教授的学术思想。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王灿晖教授的学医经历、成才要素、主要学术成就;第二部分介绍王灿晖教授在中医学理论方面的学术建树,主要介绍王灿晖教授在温病学理论和辨证学思路和方法方面的学术观和创新;第三部分介绍王灿晖教授的临床经验,着重介绍王灿晖教授临床辨治病毒性疾病、冠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肾炎等常见病、疑难病的思路和处方用药经验,另外,收集整理王灿晖教授治疗心、肺、脾胃、肝胆、肾等系统疾病的临证医案并附按语。 《王灿晖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荟萃》内容丰富,既有学术理论、观的分析阐述,也有临床经验介绍,有较高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对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的工作者,特别是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闽南吴氏妇科流派医集
¥148.50
闽南吴氏妇科流派传承至今 242 年历十一代, 其七世医吴瑞甫, 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大师, 学生遍布东南亚和港、 澳、 台, 并在新加坡创立中医杂志、 中医医院、 中医公会等, 享誉海内外。 今我省名中医吴熙主任医师, 是闽南吴氏妇科第九代传人, 从事中医妇科学术、 临床研究 58 年, 业绩裴然, 颇有建树。在吴熙主任医师指导下, 编著了《闽南吴氏妇科流派医集》。 此书收集前贤女科论著精粹, 并阐述吴氏临床应用古今效方心得, 丰富了妇科治疗学内涵, 利于读者理解中医妇科“证治观”;同时, 针对妇科疑难病古方新用, 触类旁通, 扩大其应用范围, 增加了证治手段, 提高了临床疗效; 书中分述妇科病病因、 病机、 证候、 治法和方药,易于读者阅习、 掌握与应用; 结合妇科病辨病与辨证, 理法与方药, 概念演变与革新, 与时俱, 令人耳目一新, 值得临床借鉴。 纵观全书“闽医学派” 特色突出, 中医妇科学体系完整, 容继承、 创新、 实用于一体, 内容广博且不失精炼, 尤其对妇科疑难症见解独到, 案例治验良多, 颇具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此书出版不仅为中医妇科学术增添了一道绚丽光彩, 而且为发掘闽南文化, 促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做出了新贡献。
中医心质学
¥40.50
本书共5章14节,分别从心质与心质学概论、心质学与传统文化、中医心质学说、心质的临床实践、心质的治疗法则等方面来论述中医心质学的文化、理论与实践,对心质的渊源和概念、儒释道各家的心质思想与特征、中医心质理论的来源与发展、中医心质的类别与分型以及心质疾病的诊疗原则等方面做了较为*的论述,书后还附有:中医心质学分型量表和中医心质学症状量表,为中医心质学的临床应用和普及推广提供重要参照标准和科学依据。本书的出版,为中国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跳出“舶来品”的框架限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医特色的心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既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也是一部实用性的临床著作,本书既是中医学的著作,也是心理学的著作。由于本书是一部创新性、开拓性的学术著作,由李良松、徐峰两位知名教授率领由10位博士、硕士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本书的出版,必将在学术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徐振晔治癌经验
¥45.00
徐振晔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1年,专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恶性肿瘤工作38年,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学术造诣较深厚,在上海及全国同行业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国内首先提出了“益气养精解毒散结分阶段治疗晚期肺癌”、“补肾生髓法防治化疗骨髓抑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临床系列研究和机制探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本书内容由徐振晔教授学术思想和病案两部分组成。学术思想部分总结了徐振晔教授40余年的学术经验与思想,病案部分整理了徐振晔教授80篇医案。
中西医结合疑难医案百例荟萃. 上
¥65.50
针对我国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手段的不断开展,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需特殊治疗且有意义的疾病,此书邀请临床一线专家将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分享给大家,同时让读者学习了解到相关疾病的中西医防治方法及相关领域的一些医疗技术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让读者进一步提高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避免在临床上发生误诊、漏诊等,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服务于患者和临床。
中医方剂讲用
¥38.00
《谈方论药小丛书:中医方剂讲用》按照现代方剂学分类方法,分为解表、泻下、和解等17类,每方均按“组成用法”“配伍晴”“证治说略”和“研用心得”四项予以解读。 方剂之所以效于单味药,一在组成,二在用量,因此每方均参照本科方剂学教材,在“组成用法”中标注传统剂量与现行剂量,传统剂量仅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其他部分方的量标于括号内,现行剂量及用法则注于其后。为了突出制方人的学术思想和遣药组方特色,设置“配伍睛”,从方解和药物交叉作用,阐述了本方的组成原旨及配伍特。“证治说略”扼要说明该方功能、主治症及某些适应证。部分参考资料来自王世民教授的《实用中医方药手册》第3版。“研用心得”综述对该方的运用、同类方的比较及方中某些药物的深层理解,体现了印会河先生“药无论其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方无论其大小,能对症就是好方”的内涵。 2005年金秋,我曾将《谈方论药小丛书:中医方剂讲用》的部分章节请王绵之教授指正,王老过目后说,虽“因体力不佳,未能逐句审阅”,但“你的治学精神很好,这种体例有新意”。得到国医大师的支持,更坚定了我完成这项工作的信心。在整理过程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艳杰编审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为我作嫁衣,真乃良师也!恩师王世民教授亲自指并赐序,为是书增色添彩,又承蒙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题词祝贺,在此谨致谢忱。
辟谷传道三十年
¥36.50
胡耀中编*的《辟谷传道三十年》共六章,**章走辟谷养生,第二章辟谷和你,第三章意念辟谷的实际应用,第四章胡耀中TM意念辟谷学员案例分享,第五章胡耀中TM古法养生大成班,第六章中国式健康管理的未来。本书旨在普及健康观念和养生知识,让每个人回归健康自然的生命之旅,走科学的“辟谷”养生队伍中来。先体验,再传播,才是古人所说的“证道”而后“传道”。
实用方剂现代临床解惑
¥49.00
中医方剂或中药复方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医学家久经考验的临床结验的结晶,也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为适应当今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需求,对以往的方剂已无现实意义的涌吐剂和杀虫剂不予列,并根据当代需求,增延缓衰老剂和调经种子剂。本书分总论和分论,总论分方剂源流与发展、中医治法与方剂、方剂配伍和炮制、中医药组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药创新及国际化等共5章节撰写;分论分解表剂、清热剂、祛湿剂、温里剂、和解剂、泻下剂、理气剂、活血剂、止血剂、补益剂、抗衰老剂、调经种子剂、安神剂、治风剂、止咳化痰平喘剂、治燥剂、消导剂、窍剂、固涩剂和自验方等共20章行分述,内容以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古今医学名家观与现代医药成就相结合、科普知识与养生保健相结合为重,使本书能更好地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界的实际需要,并能有益于中医药自学者和普惠于喜爱中医药知识的广大读者。
*防治颈椎病新策略:从纠正颈椎生理弧度异常入手
¥32.00
邹季、熊勇主编的《全面防治颈椎病新策略--从纠正颈椎生理弧度异常手》是编者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与感悟,对颈椎病的一系列认识与治疗方法行了系统梳理与反思,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认识与感悟。在对颈椎病基本概念与病理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全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椎间盘的病变或破裂,只是颈椎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第二个“节”,并非颈椎病的“源头”因素。颈椎的生理弧度异常(排列不正、力学紊乱)才是颈椎病发生发展演变的“源头”因素,或导致颈椎病发生的*个“节”,各种类型、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颈椎病患者,都毫无例外地存在着颈椎生理弧度异常。作者从此手,提出对颈椎病的治疗都必须从纠正颈椎生理弧度手,才能达到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