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裁与反制裁
¥24.15
当制裁逐渐升级为国际冲突的一个主要解决方式,沦为某些大国的政治私利工具,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制裁?制裁有哪些关键性的深层次规则?制裁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反制?从制裁的演变轨迹,到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再到制裁中的潜规则,本书紧跟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聚焦制裁热话题,试图从多角度解读当前的制裁乱象,从现实中寻找应对制裁的答案。


长征:1934—1936
¥9.51
《长征1934—1936》是一部详细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道路上所经历的经典战役的实战案例集,为胜利丛书之一种。其中共收9个知名战例,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中国革命,在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的时候,以大无畏的勇气、灵活的战法战术、坚定的革命理想,走完了这一条漫漫长征路,谱写出一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社会契约论
¥12.99
本书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卢梭在书中主要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的关系、主权及其权利、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等,此外还讨论了几种社会组织的组成形式及其优缺点。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描摹了他理想中的国家的样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国家应是自由协议的产物。


利维坦:论国家
¥17.99
《利维坦》是近代西方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圣经》中,利维坦(Leviathan)原指一种巨大的水生怪物,可称水族之王。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后来人们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维坦,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这个利维坦有双面的性格。它由人组成,也由人来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它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的理想即“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一说。


来路:中共党史中的伟大细节
¥41.00
本书立足于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带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挖掘中共党史上的一系列处在历史关键时刻,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而又鲜为人知的细节。见微知著,这些细节中有扣人心弦的内容和极为丰富的信息,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曲折而光辉历程的真实记录,为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今日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论法的精神
¥8.99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官僚体制的政治 (制度经济学译丛)
¥8.00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官僚体制的政治》作者在书中大胆地抓住了由现代官僚国家提出的棘手问题。作者认为,即使身陷行政管理的等级制度之中,人也不能轻易停止存在,人仍然是一个人,“有着个人的动机、脉搏和意愿”。作者将马基雅维里和帕金森的论述与自己原创的理性选择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当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官僚体制占压倒之势的赞誉进行了全面抨击,有史以来次提出了对一个官僚机构的内部工作进行理性选择的评估方法,赋予官僚体制中的“政治人”以鲜活血肉,让他运用自己的权利去决策、去行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官僚体制的政治》为后来跟进的难度更大的建模工作和统计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失衡的世界:国际关系和美国首要地位的挑战
¥20.99
本书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美国面临的体系约束的观一一行了分析,得出了与传统国际关系知识相反的结论。两位作者认为,美国的强大实力并不会招致制衡行为,正因为美国拥有压倒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同美国竞争。即使大多数国家倡导多极体系,但由于各国在各种国际制度安排中享受着美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出于对机会成本的考量,各大国也很难采取实质行动去制衡美国的权力。因此,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中,美国的权力并没有受到来自结构的约束,其首要地位可能将会长期存在,美国有机会利用其能力去促其安全利益。


君主论
¥2.90
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在世袭君主国里,长期以来君主的后裔就是那里的君主。新的君主国或者是全新的,如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米兰公国;或者是世袭君主国占领的附庸,如西班牙王合并的那波利王国。这样获得的领土,或者原来习惯在一个君主统治下生活,或者向来是自由的国家;而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子能力。


建国方略
¥1.99
《建国方略》是革命先驱孙文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建国方略》——《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是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也是孙文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他以大量事实阐发了行而后知、行易知难的认识论观:《实业计划》是建国方略之“物质建设”,其中对实现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作了详尽规划,是孙文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勾画的美好蓝图,《民权初步》又名《会议通则》,阐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是建国方略之“社会建设”。


被遗忘的士兵: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
¥13.93
本书是一名普通德国士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讲述作者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经历,语言朴实生动,因而深具震撼力。他参加了德国与苏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以及德国本土的防御战,他的回忆侧重描述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士兵在残酷战场上的心理感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是“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林彪“571”政变黑幕
¥6.00
本书主要包括当上国防部长、用政治挂帅领导*、林彪在中央会议上发言、*发行《*语录》、林彪阐述防止政变观点、林彪紧急会上宣布命令、撤换北京卫戍区领导、林彪成为接班人、暴露政治野心、*察觉林彪野心、林彪重提设置国家主席、*耐心告诫林彪等内容。


全球粮食危机:人口大国如何应对
促销价:¥33.59|¥69.00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之气候变化和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面临劳动力短缺、食品供应中断及交通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粮食安全日趋严峻。 为了认清全球粮食危机产生的国际大背景,明晰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当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明确应对之策,本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安全的讲话精神,分“百年变局与疫情震荡交织下的世界粮食危机”“影响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新趋势与新问题”“内外统筹以我为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以‘大食物观’构建更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四个专辑,精选陈锡文、杜鹰、黄季焜、姜长云等重量级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形成原因与风险防范、路径和对策等,以全球视野、从战略角度作深分析和阐述,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本书作者权威,逻辑清晰,既有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刻认识,又有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专业认知,是一部有深度前瞻性的读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通俗读物。


资本论(导读图文版)
促销价:¥25.12|¥59.80
《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行彻底批判的一部恢宏巨著、经典文献,一经问世便被称颂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推荐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五章,围绕《资本论》的创作历程、主要内容、思想观展全面深解读,包括资本的生产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具体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规律等,并以新时代视域阐释《资本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书加丰富的知识和珍贵历史图片,力求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呈现《资本论》的博大精深、真理光芒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论资本主义的自由
¥2.90
人们普遍相信政治和经济是可以分开的,并且基本上是互不相关的;相信个人自由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物质福利是一个经济问题,并且相信任何政治安排可以和任何经济安排结合在一起。当前这种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人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些人强烈谴责苏联“集权社会主义”强加于个人自由的种种限制的严重程度,并认为一个国家有可能采用苏联经济安排的主要特征,然而又能够通过政治安排来保证个人自由。这一章的论点是:这种观点是一种错觉;在政治和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和经济的安排只可能有某些有限的配合方式;特别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在保证个人自由的意义上不可能是民主的。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
¥8.9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中,作者讲述了二战初期作为首相兼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在德国对英国发动致命攻击之际,在缺乏外来援助的情况下,率领全英国人民英勇奋战,共同度过了战争的困难时期。其间,英国人民虽孤立无援,却始终坚守堡垒,顽强抵抗德国飞机不分昼夜的空袭。北非形势更不容乐观,意大利人也乘机不断蚕食北非国家。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政府积极寻求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支持,以图联合对抗法西斯主义的进一步扩张。


“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丛书第2辑
¥15.0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使广大读者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第二辑在继续遵循面向实践、贴近群众、走进时代的原则的基础上,选择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10本重点经典原著,组织国内有关权威专家撰写解读。本书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方面体现出新的水准,是广大读者进行理论学习的优秀读本。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1:从战争到战争
¥8.99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1:从战争到战争》中以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审时度势,对1919至1939年的欧洲形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介绍了一战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欧洲各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国的后续政治、军事行动。 读者因而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书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作者以如椽之笔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从一战到二战的二十年间波涛汹涌的欧洲形势,并通过大量珍贵文件和重要史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瑞典学院在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的演讲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感人肺腑。他的演讲似乎具有重新锻造历史的力量。……在关乎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千钧一发之际,丘吉尔以其独特的雄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或许,正是这些伟大的演讲,为他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39.49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帆船,满载对财富的渴望和对东方文明的幻想,前往乾隆治下的盛世中国;一百多年后,大清轰然崩溃,而美国却在通向霸权之路上如日方升。在一个多世纪的相望、相遇与相撞背后,是中国逐渐认清世界,并蹒跚追赶时代脚步的历程。双方的此消彼长,正是两个世界、两个时代交错的侧影。 中美两国并不壤,但自1784年以来却从未分。从东印度公司贩茶至美,到广州民妇命丧珠江,从蒲安臣使团到幼童留美,从美国的排华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历史学家王元崇全面分析清美贸易、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往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天朝”与“外夷”、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之中,解读步与保守、放与封闭的复杂博弈,还原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破线性历史观的陈腐教条,重新审视今日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若说这是一则老故事,故事背后的精神,却如同星期一的早晨一般崭新无比。”


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
¥45.00
随着冷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大国关系前景的乐观态度。许多人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和战争已经消亡,国际社会将从此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然而,米尔斯海默却认为21世纪的世界仍然危机四伏,提出了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希望借本书“破天下太平的迷梦”。在书中,米尔斯海默考察了1792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以来至20世纪末期的大国关系,解释了国家为什么争夺权力、大国过去如何表现以及可能怎样行动。米尔斯海默提醒人们,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试图通过成为支配性国家来保护自身安全,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权力政治的悲剧。 特别附录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与米尔斯海默精彩辩论


地理与世界霸权
¥12.00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