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世界通史(第一卷)
世界通史(第一卷)
李楠
¥2.00
《世界通史》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弧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部分。
每满80减40 世界通史(第三卷)
世界通史(第三卷)
李楠
¥2.00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大的山脉,山势雄伟高峻,峰峦终年积雪,山谷中全是冰川。军队要穿过那杳无人迹和高耸入云的岩山,确实是非常艰难的。
每满80减40 世界通史.当代卷
世界通史.当代卷
读书堂
¥2.90
“雅尔塔体系”的确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时,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雅尔塔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三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的合作。在西方,它通过关于分区占领德国及德国赔偿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议以及“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在东方,它通过关于苏联对日作战条件的秘密协定,满足了苏联对外蒙古、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和旅顺大连的要求;苏联则承诺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中苏友好同盟协定”,并支持美国的对华政策和整个亚太战略,让美国控制中国和单独占领日本。雅尔塔会议上,由于丘吉尔的坚持,英国(当然也包括法、荷)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德意日殖民地则由联合国托管,殖民地独立被纳入大国保护的轨道。战后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保证了在这个重要的世界组织中大国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美英苏三大国首脑为战后世界秩序所作安排的雅尔塔体系。
每满80减40 世界通史.现代卷
世界通史.现代卷
读书堂
¥2.90
经过19世纪后30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经济和物质的观点看,这个阶段的特点由于两个事实而变得显著。一是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导致物质财富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二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同时向纵深发展和横向扩散。整个世界在更大程度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
每满80减40 世界政治历史之宪章运动史读本
世界政治历史之宪章运动史读本
读书堂
¥2.90
本书是一部记述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为争取实现“人民宪章”而进行英勇斗争的著作。作者甘米奇是英国工人运动的活动家,曾亲身参加了宪章运动,并担任过英国“全国宪章协会”执委会委员。他根据本人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记载,对宪章运动的许多领导人的身世和活动做了详尽的描述,作者夹叙夹议,文笔练达,并善于烘托气氛,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英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场面和群情激昂的图景。本书是一部比较系统而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研究宪章运动的手文献,可以帮助我国读者了解和研究英国宪章运动史和国际工人运动史。
每满80减40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戈丹,千舒
¥2.90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每满80减40 光荣与梦想4
光荣与梦想4
(美)威廉·曼彻斯特
¥41.86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每满80减40 光荣与梦想2
光荣与梦想2
(美)威廉·曼彻斯特
¥30.99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
每满80减40 法国农村史精读
法国农村史精读
读书堂
¥2.90
当我们称作中世纪开始的时期,可以视为法兰西的民挨和国家缓慢地开始形成的时期,那时,农业在我国国土上已经存在3千年之久。考古资料清楚地证明,现今法国大量的乡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由那时的耕作者建立,他们的田地在还没有金属镰刀割穗前一直使用硬质的石器工具来收割。这种史前的乡村虽然不是我这里所要叙述的主题,但对我的研究却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从各种特征上去说明在我国土地上实行过的诸类基本农业制度之所以常常发生困难,就是因为它们的根源过于久远,产生它们的社会的深刻结构对我们已几乎完全消失……
每满80减40 佛罗伦萨史
佛罗伦萨史
读书堂
¥2.90
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巨著。作者摈弃了过去排列史实的编年史写法,用生动具体的文笔记叙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从建立城邦直至1492年止的历史;他一反过去教士修史充满宗教迷信的做法,而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书中提供了一些生动的史料,例如:梳毛工人起义经过、美第奇家族的商业经营和统治的部分情况,以及对热那亚的圣焦尔焦银行的描述等。但更主要的是,作者运用人文主义的观点,写了人的历史,揭露了教皇及其他统治者的贪婪、狡诈、穷兵黩武等。
每满80减40 美国史纲
美国史纲
(英)房龙
¥34.39
《美国史纲》描述的是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他们勤劳、勇敢、诚实,具有深刻的智慧。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讲述美国历史的书,是真正的经典。 《美国史纲》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详细描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发展。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美国的政治、社会、生活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每满80减40 一本书读懂世界历史
一本书读懂世界历史
王文奇
¥7.67
在漫长的蒙昧时代,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沉寂。早期人类成群结队地分布在有限的角落,他们开始学着使用火,建造住所,发出一些声音来彼此交流。他们像出世未久的孩子,步履蹒跚,无比艰难地向文明时代前进。首先是在富饶的大河之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文明之光开始闪耀。从古埃及的纸莎草,到苏美尔的泥板,人们用稚嫩的文字记录下初的文明史。当人们创造的物质有了富余,部分人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财富,于是阶级出现了,国家出现了。为了炫耀财富,统治者建造起奢华的宫殿、高大的陵墓;为了更好地统治,他们组建军队,制定律法;为了争夺更多的权力、土地和财富,他们去征服、掠夺。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南极和北极,人类的脚步逐渐踏上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历史的车轮在人们永不满足的开拓与探索中,滚滚向前。在人类对物质不懈追求的同时,精神上的需求也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人们编织神话,制造神灵供自己信仰;文字、图画、建筑,开始蕴含更多复杂的内容。当硝烟渐渐散去,文明愈加显现。人类追求的目标变得更加多样,思索的领域变得更加广阔,探寻的目光变得更加深远。
每满80减40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李杰卿
¥2.00
本书从旱灾和饥荒、无法抗拒的火山和海啸、无情的战争和种族屠杀、地震灾难、剧烈的污染、飓风和洪水灾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等内容。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伊恩·布鲁玛
¥25.99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每满80减40 陈旧的制度和大革命
陈旧的制度和大革命
读书堂
¥2.90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没有任何事情比法国大革命史更能提醒哲学家、政治家们要谦虚谨慎;因为从来没有比它更伟大、更源远流长、更酝酿成熟但更无法预料的历史事件了。就连伟大的弗里德里希这样的天才,也没能预感到这场革命。他尽管接触到了,却视而不见。不仅如此,他预先就是依照大革命精神行事的;他是大革命的先行者,并且可以说他已经成为大革命的代理人;但在大革命迫近时,他并没有辩认出来;而当革命终于爆发时,它同历史上众多的革命迥然不同,具有独特的新面貌,因而初未被人们察觉。
每满80减40 光荣与梦想3
光荣与梦想3
(美)威廉·曼彻斯特
¥29.99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每满80减40 君主权威
君主权威
郭方
¥5.00
  英国的历史饱满而丰富,内战爆发、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在英伦三岛上演,改变着自身的同时也对重塑世界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革命的底色上,戏剧家莎土比亚、诗人弥尔顿、思想家洛克、科学家牛顿为英国增添了多彩的精神财富。
每满80减40 美国人——开拓历程
美国人——开拓历程
读书堂
¥2.00
《美国人——开拓历程》“这是我所读过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著作中,深思熟虑、有学术价值、有争议和*启发性的一本书。”——亨利·斯蒂尔·康马杰。
每满80减40 梦游者
梦游者
[英]克拉克
¥23.40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 000多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每满80减40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合众国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合众国
读书堂
¥2.90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合众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负盛名的大学之一。360多年来,她在学术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久居领先的地位。从学校建立至今,她为美国、为世界培养了数不清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6名美国总统、37名诺贝尔奖得主和30多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众多成功的管理精英。
每满80减40 大国秘史
大国秘史
崔金生
¥5.00
早在12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的商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了欧洲,并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这本书为他的名誉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把这本书的内容和后期欧洲人所发现的中华帝国的真实情况相比较,他或许根本就没有真正到达过中国,这就意味着他在说谎;也许他真的到过,但这同样改变不了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