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董其昌浚路马湖记--中华碑帖精粹
董其昌浚路马湖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7.40
此卷全称《淮安府浚路马湖记》,纸本行楷书,高二十九三厘米,长六百零七五厘米,为董其昌所书碑记,现藏故宫博物院。其内容记载万历年间黄淮泛滥,议论有关河防及疏浚路马湖以通漕运之事。碑末记此碑为魏应嘉篆额,徐标建,董其昌撰并书。   此帖虽未署年款,但不难看出是董氏参李北海之意写就,或为其晚年之作。通篇用笔精劲古拙,极少出锋,结字疏朗,不斤斤于画,寓生秀于朴茂苍拙之中,自然洒脱,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化境。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自评:“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长短。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表现出其朴而秀、拙而自然的艺术追求。董氏将古人之姿融于己意,破有明一代崇古之藩篱,使后学者眼界大。
满3件5折 文徵明小楷(二)--中华碑帖精粹
文徵明小楷(二)--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34.80
文徵明书法以小楷非常知名。明代王世贞称“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文徵明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的第三座小楷高峰。其小楷早年取法智永、欧阳询、赵孟烦,后深晋唐,专以锺繇、二王为法。文氏小楷清秀超逸,温纯精绝,深受书法爱好者青睐。   《文徵明小楷(二)/中华碑帖精粹》收录文徵明小楷作品如下:   《庄子南华经》册,写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节录《庄子》“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整册作品近一万七千字,从头至尾,字字匀称端庄,无一笔苟且。用笔干净果断,画坚挺刚健,极富力度。   《金刚经》,绢本泥金,立轴,纵一百一十六厘米,横三十一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文徵明八十七岁高龄时所书。在仅四尺对大小的空间,足足写满五千多字,字字超逸灵动,臻于人书俱老之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离骚经》册页,每页高二十四厘米,宽二十一厘米。嘉靖三十四年为友人双梧书。内容为《离骚》,《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少司命》《山鬼》,《九章》中的《涉江》,以及《卜居》《渔父》。整体风格端雅整齐,行气自然流贯,结体则横向舒展,于平正中求意态。
满3件5折 李阳冰篆书三坟记--中华碑帖精粹
李阳冰篆书三坟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9.40
《三坟记》由唐李季卿撰文,李阳冰书,为其篆书代表作。立于唐大历二年(767),碑文阴阳两面,二十四行,行二十字,记述李季卿为三位兄长迁葬之事。原石久佚,宋时重刻,碑现藏西安碑林。此碑承李斯《峄山》笔法,参以籀法,结体纵长,线条劲利,使秦篆在中唐复兴。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满3件5折 溥儒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溥儒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2.80
溥心畬(一八九六—一九六三),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书画兼善,书法尤精小楷,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是溥儒应福建漳州籍寓台的佛教信士严笑棠之请,为严母吴太夫人祈福所书。一九四九年,收藏家严笑棠因战乱离家滞寓台湾,而母亲吴太夫人因年高留守漳州,从此母子相隔,竟成永诀。后逢严母吴太夫人七十大寿,遂请“渡海三家”之一的溥儒书金刚经全文,并作麻姑贺寿小画及书法长生经幢颂词,为母亲祈福。是册书于丙申年(一九五六),全文五千二百一十二字,工谨端正,一丝不苟,体现了书写者的虔诚心意,为其晚年力作。此作以柳体书写,整体给人以清瘦洒脱之感,笔画稍细而筋骨俱全。其中个别字之画间相互穿插,以收济放,画之始转,棱角分明。通篇兼有颜真卿笔意,出自然,骨力遒健。溥儒笃信佛教,侍亲至孝。庚子(一九六〇)年距其母项太夫人仙逝已过二十三载,虽已至花甲之年,但对生母依旧思念。因佛教有“剥肤为纸,刺血为墨,燃指为灯”的故事,发愿刺血为墨,书写经卷,以表虔诚。此卷《心经》便是其在母亲忌日刺血而书,清正端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溥儒学书初以二王为宗,后系统学习唐、宋等诸名家,其中对唐楷情有独钟,得柳公权之精髓。后融己意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骨力铮铮,笔墨空灵。此卷以柳书为基调,在精炼的书写技巧当中,又无时无刻透露出老人的虔诚和执着。
满3件5折 王铎行书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王铎行书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2.80
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习书崇尚古法,强调“宗晋”,四十岁前多以习古为主,得米芾、《圣教》之意。五十岁后书鼎盛,乃具个人面目。王铎善于将学习传统法度与任情恣性的自由创作巧妙结合,其艺术创作始终保持与古代经典的不断交流。   《临兰亭序并律诗帖》书于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与王铎晚年临作相较,更见细腻古雅,为忠实于原帖之佳作,在其诸多临作中尤显珍贵。此帖通篇用笔流畅生动,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意味,画重者如有千钧之力,轻者似游丝而又坚韧婉转,且时用涨墨之法,颇具厚重之致;其字型结构或茂密雄放,或紧结蹙缩,或拓纵逸,或跌宕多姿,千变万化,莫不如意。   《书唐人诗》册,现藏日本,书于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南皮道上七律诗帖》,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书于明崇祯元年(一六二七)仲冬。此时王铎书风尚处在学古而未出新的阶段,故用笔、结字、章法、浓淡对比等皆透出米芾和二王的身影,与其晚年面貌反差较大。此二诗帖虽未脱古人藩篱,不难看出前贤学书亦须从先贤汲取养分,读者或可由此了解古人学书之方法和态度。
满3件5折 怀素自叙帖--中华碑帖精粹
怀素自叙帖--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40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唐长沙人。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书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自叙帖》,墨迹纸本,草书,怀素四十一岁时所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为自叙习书经历,及时贤对其书法的赞评。通篇以狂草写就,大大合,纵横斜直无不如意。清人安岐《墨缘汇观》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有不可形容之势。”
满3件5折 文徵明琵琶行二种--中华碑帖精粹
文徵明琵琶行二种--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9.20
 文徵明(一七四〇-一五五九),初名壁(也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于篆、隶、楷、行、草诸体均有造诣,尤擅行书和小楷。其书风格俊秀,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霸悍雄厚之貌,却具魏晋书法之风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八一六),为七言歌行体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反映其被贬后的凄凉心境。   《文徵明琵琶行二种/中华碑帖精粹》收录文徵明书《琵琶行》二种。□□种书于文氏七十一岁(一五四〇)时,通篇风格温润秀劲,稳重老成,结字大小有致,以收济放,并偶尔通过字之连属来加强对比和节奏变化,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第二种书于文氏八十八岁(一五五七)时,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是册以行草抄录,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以清雅、纯正、醇和的品格,表现了“文人士气”与隐逸之风。
满3件5折 文徵明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文徵明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6.80
《千字文》是我国著名传统蒙学读本,由梁武帝命周兴嗣编撰,妇孺皆知,影响甚,亦为历代书家喜爱抄录之题材。   文徵明乃“吴门四家”之一,为沈周之后数十年在吴中艺坛之“执牛耳”者。其《行草千字文》,高二十六五厘米,长三百八十七厘米,书于嘉靖乙巳(一五四五)八月十日,时文徵明七十五岁。此卷为文氏晚年所书,是以二王面貌为主的小行草,或因年轻时的经历及仕途的坎坷,其整体书风火气尽褪,日趋稳健;在尽兴的书写当中,又不乏温文儒雅之气,稳重老练,秀润劲挺,虽略少沉雄浑厚之势,但谨严有姿,意态生动,晋唐之“风流”若出其中。
满3件5折 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中华碑帖精粹
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40
  姜夔(约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其人多才多艺,工诗词,长书法,通音律,为婉约词派之重镇。同时在书法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著有《绛帖平》六卷,《禊帖源流考》一卷,以及仿效孙过庭《书谱》之《续书谱》一卷。姜夔论书精到,尤以《续书谱》为□,通过对用笔、用墨、临摹、方圆、向背等论的讨论,阐释其对书法的独到见解,是南宋书论中影响非常大、成就非常高的著作。   姜夔传世墨迹不多,《跋王献之保母帖》为其代表作,该帖为纸本欧体小楷,高三十一六厘米,全文计一〇一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典雅温润,安静平和,用笔凝练,筋骨兼备,细腻中隐隐透露“骨鲠”之气,暗合其推崇魏晋,反对俗书,提倡文人意趣之思想。宋谢采《续书谱序》云:“(白石)好学无所不通……运笔遒劲,波澜老成。”此帖可作为学书者取法魏晋的阶梯门径。
满3件5折 颜真卿颜家庙碑(上)--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颜家庙碑(上)--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34.80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大历十四年(七七九),鲁公执掌吏部,阶高二品,权势并重,且为皇帝远房亲戚,恩荣殊于常人。故踌躇满志,自撰《颜氏家谱》敷衍家声,改敦化坊祖宅为颜氏祠堂,又为父立庙,并撰书神道碑铭以颂扬之,即此碑。颜真卿后于建中元年(七八〇)升任太子少师,复撰《碑后记》一通。是碑高三三八米,宽一七六米,厚四十厘米,文字四面刻,碑阴碑阳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文上有李阳冰篆书碑额,世称“双璧”。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此碑为鲁公*晚书迹,后人也大抵以此为颜书极限。颜真卿虽年事高迈,但其雄健的笔力、严密的结体,颇有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清代王澍在《虚舟题跋》中也说:“评者议鲁公书,真不及草,草不及稿,以太方严为鲁公病,岂知宁朴无华,宁拙无巧,故是篆籀正法。此《家庙碑》乃公用力深到之作……年高笔老,风力遒厚,又为家庙立碑,挟泰山岩岩气象,加以俎豆肃穆之意,故其为书庄严端悫,如商周彝鼎,不可逼。”通篇观之,刚劲严整,雄伟挺拔,掺以篆籀笔意,老辣朴拙,以为颜书中*庄重者,当不虚也,因此是后人心追手摹的典范。
满3件5折 颜真卿颜家庙碑(下)--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颜家庙碑(下)--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34.80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大历十四年(七七九),鲁公执掌吏部,阶高二品,权势并重,且为皇帝远房亲戚,恩荣殊于常人。故踌躇满志,自撰《颜氏家谱》敷衍家声,改敦化坊祖宅为颜氏祠堂,又为父立庙,并撰书神道碑铭以颂扬之,即此碑。颜真卿后于建中元年(七八〇)升任太子少师,复撰《碑后记》一通。是碑高三三八米,宽一七六米,厚四十厘米,文字四面刻,碑阴碑阳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文上有李阳冰篆书碑额,世称“双璧”。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此碑为鲁公□晚书迹,后人也大抵以此为颜书极限。颜真卿虽年事高迈,但其雄健的笔力、严密的结体,颇有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清代王澍在《虚舟题跋》中也说:“评者议鲁公书,真不及草,草不及稿,以太方严为鲁公病,岂知宁朴无华,宁拙无巧,故是篆籀正法。此《家庙碑》乃公用力深至之作……年高笔老,风力遒厚,又为家庙立碑,挟泰山岩岩气象,加以俎豆肃穆之意,故其为书庄严端悫,如商周彝鼎,不可逼。”通篇观之,刚劲严整,雄伟挺拔,掺以篆籀笔意,老辣朴拙,以为颜书中□庄重者,当不虚也,因此是后人心追手摹的典范。
满3件5折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华碑帖精粹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3.40
永泰二年(766)颜真卿遭权相元载排斥,被贬,始寄情山水,依托佛道。加之与陆羽、张志和等隐逸之辈的交游,使其愈发喜爱陶渊明式的遁世思想,《麻姑仙坛记》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书于大历六年(771)四月,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之一。颜氏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后,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该碑画古朴苍劲,笔意浑厚饱满,结体张朴拙,字势庄严稳重。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中华碑帖精粹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9.20
吴让之(一七九九-一八七〇),原名廷飏,字熙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长期寓居扬州,鬻艺为生,是清代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吴让之为包世臣室弟子,恪守师法,行草出包氏门庭。后篆、隶、篆刻皆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吴氏篆书行笔流畅劲挺,结体瘦长疏朗,画清雅飘逸,对赵之谦、吴昌硕皆有影响。   《吴均帖》的内容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岸的秀美风光,字里行间透露出吴均对功名利禄和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其淡泊名利的高洁志向。此帖结体上紧下松、内紧外松,与秦篆相比,更显放松、飘逸;用笔上继承“二李笔法”的同时,将隶法化篆书,在使转上似转还折,虚实变化,缓急相应,线条丰富、灵动,具有弹性,体现出一种俊逸、倜傥的风格。
满3件5折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 洛神赋--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 洛神赋--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40
《汲黯传》见于《史记》是司马迁为“汉廷直臣”汲黯所撰。全文不多述政绩,而是围绕传主秉正嫉恶、直言敢谏的品格,表现汲黯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作者深切的爱憎之情。赵孟頫小楷书《汲黯传》,为宋淡黄藏经纸本,册页装,共十,每高十七六厘米,长十七四厘米,有乌丝界栏,凡一百一十九行,共一千九百四十六字,第六中十二行一百六十七字为文徵明补书。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   小楷《汲黯传》与赵孟頫其他小楷作口叩如《道德经》相较,用笔遒劲,敦厚雅致,轻重得宜,从容不迫,峻秀而不失温和,法度严谨,润健挺秀。且字之揖让、顾盼处理得当,寓流丽于苍劲之中。无怪清代笪重光在其后跋曰:“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文徵明亦称其“楷法精绝”。   小楷《洛神赋》,纸本册页,每页高二十五七厘米,宽十三至十三厘米,六行。末署款“延祜六年八月五日吴兴赵孟頫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册画轻盈灵动,变化丰富,用笔方圆兼备,粗细有致;结体楷中兼行,端正严谨;章法布局匀称疏朗,笔墨刚柔相济,上下呼应,气脉连绵。元虞集称赵孟頫“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读者可从此作中细细体会。
满3件5折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中华碑帖精粹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00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后改字捞叔,自幼喜读书,好金石,广交金石学者,著有《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等。赵氏早年楷、行学颜真卿,篆、隶出自邓石如,后服膺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将从北碑中所得笔法加以提炼发挥,贯穿于其他书体。凭借对书法艺术的准确理解和掌控,赵之谦成为碑派书家的典范。   《许氏说文叙》册,纸本,篆书,共八,每高三十二四厘米,宽五十七五厘米,每十行,行四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册内容节录许慎《说文解字》。后有题识:“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方壶”或为弟子,或为藏家。从题识中推测,此册应为赵氏所作之习书范本,结字严谨,篆法精丽,将北碑的直平出、折锋等笔法熔铸其中,在起收之处不用藏锋,使后学者易见其用笔踪迹。   赵氏之前的书家偏好北碑古朴生拙的面貌,赵之谦则全取北碑造像中霸悍雄强的一面,并将之扩展至篆、隶中,形成一种姿态活泼、气势飞动的风格,在晚清书坛上独树一帜。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中华碑帖精粹》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从其风格及用途来看,或为赵氏中年后所作,是其篆书代表作之一。
满3件5折 赵孟頫朱子感兴诗--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朱子感兴诗--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40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为宋宗室,幼年丧父,母亲丘夫人勉励其刻苦发奋。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其书初学赵构、智永,后二王宗室,中年后掺以李北海笔法,是唐以后书法之集大成者。   《朱子感兴诗并序》纸本行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内容为朱熹受初唐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启发后所作的感兴诗二十首,元皇庆二年(一三一三),赵孟頫书之以赠友人。虞集曾曰:“(赵孟頫)行书诣《圣教序》而其室,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此卷用笔秀润劲挺,结字疏密有别,肥瘦互参,在温润典雅的基础上又不失奇宕多姿之趣。虽为行书,但亦能看出书者对楷法之用心,可谓妙契古人,精妙绝伦,是学习行书的好范本。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中华碑帖精粹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6.80
吴熙载(一七九九—一八七〇),原名廷飏,字熙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长期寓居扬州,鬻艺为生,是清代有名篆刻家和书法家。吴熙载为包世臣室弟子,恪守师法,行草出包氏门庭。后篆、隶、篆刻皆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并以此很为*。吴氏篆书行笔流畅劲挺,结体瘦长疏朗,画清雅飘逸,虽古朴不及邓,但秀雅灵动则过之,对赵之谦、吴昌硕皆有影响。《与臧焘敕》是宋武帝刘裕为整顿时弊,崇尚尊师求学,加强教化,励精图治所颁发的敕文。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通篇方圆互参,结体展蹙修长,用笔清健混融,深得秦汉遗意,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在晚清篆隶全面发展的时候,写篆隶的书家相对较多,在对秦汉碑刻技法的选择和发挥上,呈现出各取所好和结合自己优势强化夸张的趋势;在追求个人面目上煞费苦心,争奇斗巧。这不仅使篆隶书的创作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与突破,还使其迸发出新的活力。吴熙载作为篆隶书体之创......
满3件5折 古笺风雅系列——诗情画意间的美学智慧(套装共4册)(尺素风雅)
古笺风雅系列——诗情画意间的美学智慧(套装共4册)(尺素风雅)
刘璁 著;
¥69.99
笺纸多用于古代书信,是文人雅士通信的信纸。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提高,笺纸上描绘的山水、花鸟、奇石、人物等,成为了一种具有收藏性和观赏性的版画图集。“尺素风雅”系列图书,以中国古代笺纸笺谱为内容,结合优美的古诗词,图文并茂地展现中国古笺纸艺术和古典文学之美。该系列图书包含《花木小笺》《山水小笺》《禽鱼小笺》和《雅事小笺》四种。《花木小笺——醉花阴》从《十竹斋笺谱》《百花诗笺谱》《北平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北京荣宝斋新记诗笺谱》等经典笺谱作品中,选取90余幅花木笺,并搭配相应古诗词,展现花木之清雅和文人之宁静淡泊。《雅事小笺——少年游》选取90余幅雅事笺,并搭配相应古诗词,展现包括文人雅士、仕女、儿童、名人典故等,耐人寻味。《山水小笺——泛兰舟》从《十竹斋笺谱》《百花诗笺谱》《北平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北京荣宝斋新记诗笺谱》等经典笺谱作品中,选取90余幅山水笺,搭配相应山水诗。山水笺多全景构图,空灵简约。《禽鱼小笺——水龙吟》从《十竹斋笺谱》《百花诗笺谱》《北平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北京荣宝斋新记诗笺谱》等经典笺谱作品中,选取90余幅禽鱼笺,并搭配相应古诗词,展现笺纸中的鸟兽虫鱼,栩栩如生,姿态可爱。
满3件5折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散木著作集)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散木著作集)
邓散木 著;
¥11.99
邓散木编*的《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传为唐欧阳询撰,然以文中“高宗书法”及“东坡先生云” 等语揆之,当为宋元时期人托名之作。全书从楷书结体着眼,总结出“排叠”“避就”及“却好”等三十六条汉字书写结构的规律与法则,对初学门多有裨益。有鉴于此,邓氏就清人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将其全文录出,校正文字,加以注释,并插配了相关图释,成《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一书。
满3件5折 淳化阁帖 : 上、下册(艺文志)
淳化阁帖 : 上、下册(艺文志)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 著;
¥27.99
《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书法丛帖。据记载,宋初宫廷所藏古书画数量颇为可观,但未曾进行整理与存录。于是,宋太宗命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的墨迹作品,于淳化三年(992)摩勒刊刻。《淳化阁帖》共十卷四百二十帖,收录法书年代上至先秦、下至隋唐。《阁帖》刻毕拓出,“每有大臣进登二府(中书省、枢密院)者,则赐以一本”。拓本不多,不久后又遭遇火灾,“板毁不再赐”。不到百年,原拓本已极为罕见,后世流传的多为各式翻刻版本,如《绛帖》《潭帖》《大观帖》《贾似道本淳化阁帖》《泉州本淳化阁帖》《肃府本淳化阁帖》等。本帖即以“肃府本”为底本,其拓工绝佳,力争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呈现刊印精良的《淳化阁帖》。开本小巧、便携,分上、下册,以便读者随时随地取阅、欣赏与临摹。
满3件5折 中国篆刻艺术探究
中国篆刻艺术探究
叶林
¥26.90
本书既有作者篆刻的所思所感又有对传统印学理论的梳理探讨,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带领读者认识、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篆刻特点及篆刻作品,剖析篆刻学习的内在规律和艺术效果。全书遵循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原则,从印章的历史、篆刻的源流演变、篆刻的工具材料、名家流派、款识题记以及印纽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篆刻的基本知识;从篆刻的书法艺术、章法、篆法、刀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篆刻的学习方法和具体操作,文字简明、图例丰富、可读性强,既可使初习篆刻者得以略窥门径,又适合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爱好者参考,更是其他艺术门类研习者乃至广大读者了解篆刻艺术的重要窗口。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