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杨瑞 鲁长安
¥19.00
改革放40年来,我们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立足实际、拓创新,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在改革放的大潮中激流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和方法为指导,以改革放40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脉络为主线,详细回顾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过程、背景及意义,系统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深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综合分析了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而概括提炼出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本书注重纵横结合、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新时代的视角全面呈现了改革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全貌。
经济建设新成就(“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经济建设新成就(“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汪立峰
¥25.20
本书主要介绍了改革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分析了取得辉煌成就的若干经验,并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行了展望。全书重梳理了改革放以来党中央的经济决策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对研究改革放以来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取得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原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财产保险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金融保险系列)
财产保险实务(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金融保险系列)
刘俊青 宋立温
¥28.80
本书从财产保险概述、合同运用、财产保险产品的定价始,系统地介绍财产保险的主要业务种类和目前我国主要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与信用保证保险产品,对财产保险营销、核保与承保、理赔、再保险、保险资金运用等保险实务技能作为重要内容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教材、保险中介资格考试的辅助教材及保险从业人员的自学教材。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大讲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大讲堂)
本书编写组
¥2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于2017年4月7-11日举办了“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四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课程围绕马克思经济学的“道路”与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中国价值传统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济学的当代建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论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专题,行了精彩授课和深研讨。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者在以上讲课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以飨读者。
49元5本 现代物业服务信息化实操
现代物业服务信息化实操
苏宝炜、李薇薇 编著
¥35.99
本书内容涵盖物业企业高效运作所必需的人力、物力、信息等内容,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决策方法,帮助管理者避免工作失误,实现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本书运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组件——Excel和Access将物业服务实际运营业务与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对业务数据行高效整合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效率与管理服务品质。 本书既可供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层实施整合信息系统使用,也可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学习的培训教材,本书是一本集教学、培训、查询、应用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实用手册。
科技改变中国丛书:大数据 移动通信 人工智能 互联网 高铁 能源 6本套装(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科技改变中国丛书:大数据 移动通信 人工智能 互联网 高铁 能源 6本套装(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丛书总主编 倪光南
¥207.00
《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 本书以大数据为主线,探索数据价值,系统梳理大数据发展的历史渊源、发展概况、应用场景、远景规划,从政治、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维度,透视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本书旨在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有温度的文字,普及知识,启迪思考,唤起大众对大数据的兴趣与喜爱,书写科技和社会进步的篇章。 《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 本书以5G起笔,从大众关心的事件逐渐展开,从豪华1G、全民2G、坎坷3G,到惊艳4G、智能5G,环环相扣,展现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30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以及市场带动技术、技术驱动产业、创新促进发展的历程。 移动通信改变中国,归根结底是创新改变中国,是坚持改变中国,是合作改变中国,是开放改变中国。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对技术趋势的准确把握,源于“政产学研用”的高效联动,源于敢于担当的不懈创新,更源于中国通信行业百年传承的艰苦奋斗精神。 《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 本书立足中国人工智能全景,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讲起,介绍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学科和产业概况;再介绍人工智能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然后纵览智能云、超级计算等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发展布局和方向,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赋能和影响,接着讲述一些学术界和产业界一线人员的奋斗故事;*后通过对学术界、产业界部分专家的访谈,探讨中国人工智能在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 本书回顾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从萌芽、发展到繁荣的历程,从生活、公共服务、公益、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入手,梳理了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全新改变,特别是普惠大众、赋能生产和生活的生动实践,以丰富的案例展示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创新的发展、实践的勇气、开放的精神和全球化的视野。 《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 勾画高铁的前世今生,抒发高铁对祖国的贡献,描写高铁建设者的动人故事,讴歌中国高铁建设的时代画卷。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 本书立足于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现状和使命,从过去、现在和未来3 个时间维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全景扫描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深度分析我国能源革命的趋势、瓶颈及未来前景。
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
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
涂子沛,郑磊
¥69.00
数据自古有之,它是对万事万物的精确刻画,也是对客观世界的普遍记录。伴随着信息爆炸与技术革新,大数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世界,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人口资源、社会活跃程度均全球领先,海量数据资源亦与之相伴相生。应该说,数据之大,“大容量”只是表象,“大价值”才是根本。《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以大数据为主线,探索数据价值,系统梳理大数据发展的历史渊源、发展概况、应用场景、远景规划,从政治、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维度,透视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给中国带来的改变。 《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旨在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有温度的文字,普及知识,启迪思考,唤起大众对大数据的兴趣与喜爱,书写科技和社会步的篇章。
49元5本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
孟昭莉,韩元佳,杨才勇,许晨
¥34.50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的互联网行业革故鼎新,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变革性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回顾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从萌芽、发展到繁荣的历程,从生活、公共服务、公益、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手,梳理了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全新改变,特别是普惠大众、赋能生产和生活的生动实践,以丰富的案例展示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创新的发展、实践的勇气、放的精神和全球化的视野。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作者长期研究、追踪互联网行业的变革,立足于互联网行业发展规律的探索,让读者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互联网,旨在引发全社会对互联网行业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互联网发展前景的期待。
49元5本 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
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
邵素宏 含光 周圣君
¥34.5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引领着时代发生了巨变。这其中,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推动着国人视野、发展观念、产业实力、大众生活乃至整个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成果惠及亿万百姓。 《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以5G起笔,从大众关心的事件逐渐展,从豪华1G、全民2G、坎坷3G,到惊艳4G、智能5G,环环相扣,展现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30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以及市场带动技术、技术驱动产业、创新促发展的历程。 《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通过一个个转折性事件、一组组节型故事、一群群代表性人物,述说“变化”,分析“变化”,思考“变化”,*终向世人揭示:移动通信改变中国,归根结底是创新改变中国,是坚持改变中国,是合作改变中国,是放改变中国。
49元5本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
胡森林,林益楷,林火灿
¥34.5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能源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动力保障。新时代,我国的能源行业要走新型的发展道路,以满足建设生态文明、造美丽中国的需求。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立足于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现状和使命,从过去、现在和未来3个时间维度,全景扫描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深度分析我国能源革命的趋势、瓶颈及未来前景。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作者长期研究、追踪能源行业的变革,在行文中追求思想性、专业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夹叙夹议,见物见事见人,让读者品味能源故事、了解能源经济,旨在引发全社会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对能源转型的关心和对能源科技的关切。
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
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
杨静
¥69.00
人工智能是当前全球性的重要技术热点。国内外“产学研”各界对人工智能都十分重视,且投入巨大。我国也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力争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立足中国人工智能全景,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讲起,介绍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学科和产业概况;再介绍人工智能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然后纵览智能云、超级计算等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发展布局和方向,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赋能和影响,接着讲述一些学术界和产业界一线人员的奋斗故事;zui后通过对学术界、产业界部分专家的访谈,探讨中国人工智能在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49元5本 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
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
戴荣里
¥34.50
《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从一个普通铁路人的视角勾勒了我国高铁的创新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原因。我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举措,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所带来的技术人才素养的提升,得益于改革放为我国引吸收国外高铁技术提供的外在环境,更得益于我国高铁建设者秉承的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光荣传统。 《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宏观上描绘了我国高铁给中国发展带来的中国速度,微观上刻画了为实现巨龙飞腾之梦而奋斗的中国铁路人的感人形象。《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以散文笔法,情理交融,勾画了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描写了高铁建设者的动人故事,旨在展示高铁改变中国,塑造思想情怀,提振民族精神。
机电产品监管与风险控制——进口旧机电产品案例评析
机电产品监管与风险控制——进口旧机电产品案例评析
刘丽
¥9.00
   本书详细讨论了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出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实际,建立了一套与实践相适应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在风险识别、风险准则确立、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控制等方面。作者还专门针对近年来数量急剧增加、危害有所加剧的旧机电产品境问题,结合多年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行了分析讨论。   本书可供从事出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人员学习和参考,对行相关物品出口贸易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刘刚
¥7.25
   本教材围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为常见的经济现象,吸收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领域发展的新成果编撰而成。本教材共11章,包括导论、宏观经济数据、简单国民收的决定、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在每章后面提供了相应的补充材料和复习思考题,丰富了学生知识。本教材案例丰富,资料翔实,数据较新,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49元5本 解构区块链
解构区块链
凌力
¥55.30
说到区块,有人好奇地问: “什么是挖矿,怎么记账?”也有人想弄清如何实现共识、怎样构建智能合约,还有人困惑于应用与区块是否能够对。本书将从区块底层技术细节始来逐一回答这些问题。首先,系统性剖析区块技术的原理和本质,从其产生背景、基本概念出发,深浅出地解析区块结构、核心算法、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 其次,通过诠释区块技术特征、优势与弱,一步分析技术演、典型应用。
49元5本 信睿周报·第1辑(第1-6期)
信睿周报·第1辑(第1-6期)
赵汀阳,张卜天,李霖灿,韩炳哲,吴国盛,陈亦水,许纪霖,孙歌,陈小平,孙周兴,何怀宏,黄剑波,魏颖,蓝江,姜宇辉(奥) 克里斯塔•佐梅雷尔,(法) 劳伦特•米尼奥诺,徐英瑾,等,
¥28.80
第 一期内容简介: 当人工智能成为全 能全知、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人类会不会进入一个高科技的“新奴隶制时代”?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可能否定自己存在意义的“上帝”?《信睿周报》首期关注超级人工智能崛起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可能性,在《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说“不”》一文中,哲学家赵汀阳从哲学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新的解读。 国内对西方科技著作的译介随“西学东渐”兴起并持续启发思想界,然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认为,在此过程中对西方科学之起源的深入理解和反思始终阙如。在本期文章《我为何以及如何翻译科学史》中,张卜天将基于他本人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介绍国内较少受到关注的科学史翻译问题。 此外,艺术单元将呈现耗时七年筹备的全球影像展“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这场囊括世界各地超过120位摄影艺术家作品的展览,通过影像关注集体性孤独、消费社会下的个人及人机关系等社会和科技人文问题。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对大数据的反思、西班牙《国家报》对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访谈等。 我们正处于一个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从根本上是成就和实现自由的力量,但其在成就自由的同时又可能构成对自由的威胁。在本期“起点”文章《如何化解现代技术对人文的异化?》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从技术工具论与人类学的技术观出发,探讨了技术的本质、技术对人文的异化以及如何化解这种异化等问题。 第二期内容简介: 在《从“猫咪钢琴”到“数字的灵韵”:来自故障艺术家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陈亦水介绍了美国艺术家迈克尔·贝当古的著作《数字资本主义批判》,该书从艺术考古学、数字技术语言、非物质商品等角度,为数字资本主义研究领域提供了来自数字新媒体艺术家的全新视角。 本期的艺术单元将呈现两位艺术家的个展,其异曲同工之妙在于他们都关注“身体”这个主题:在纽约活动的艺术家吉娜·毕弗斯在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的个展关注数字生活下人体之异化;英国视觉艺术家马克·奎恩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皮相之下”则聚焦艺术与生命体之关联。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媒体人殷智贤对建筑师王澍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现代性表达的访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许纪霖对在欧洲和美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下“政治正确”究竟意味着什么的分析,以及聚焦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关于历史遗产与公众情感的学术访谈。 第三期内容简介: 亚洲范畴的界定与使用,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欧洲人的“专利”。此外,“理论框架来自西方,经验材料来自亚洲”,不仅是欧美亚洲研究的基本逻辑,也为亚洲学人所默认。在本期“起点”文章《亚洲视野:创造新的普遍性想象》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尝试打破人们对于普遍性的一贯认知,去探讨如何利用亚洲的历史资源建立另外一种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论想象。 在《古人为什么不爱谈创新?》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厘清了“创新”一词的演化史:“创新”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贬义词,甚至被官方禁止,一直到19世纪,其正面意义才被大众接受。 “创新”一词的涵义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的变化折射出一部从“神”到人、从仰仗权 威到自我解放的现代性观念进化史,也给今天的“创新”热潮提供启示。 本期艺术版块展示了中国青年摄影家苏杰浩的系列影像作品《早晨的风暴》,以及英国著名画家玛吉·汉布林的绘画作品。这两位不论是从年龄、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没有太多共同点的艺术家似乎都在关注着一个相同的主题:个人记忆与精神归属。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托马斯?M.尼科尔斯反思互联网和反智时代的《海量信息是如何把我们变蠢的?》,以及本报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的独家专访文章《人工智能技术会失控吗?》。陈小平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失控的风险被普遍高估了,当前需要重点防范的是一些不够成熟的、不完全符合伦理规范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误用或滥用,从而造成不良甚至恶劣的伦理后果。 第四期内容简介: 今天,加速发展的技术工业改变了人类文明,人的形态在完成由自然人向理论人的转变后将向技术人过渡,自然人类文明的“完人”教育理想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样的“学”才能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在本期“起点”文章《未来之人与未来之学》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孙周兴将展望人类之“学”的两种基本样式——古典的模仿之学与现代的数之学在未来技术人类文明时代下的关系与形态。 基因编辑、人造肉等概念在近期获得了不少关注,而利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组织进行艺术创作的“生物艺术”(Bio Art)目前在国内仍鲜有人知。这场艺术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于西方兴起。在本期艺术版块文章《生物学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媒介?》中,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将以她近期策划的展览“准自然”为引,梳理“生物艺术”发展脉络及近年亚洲艺术家对该运动的回应。 本期纸上展览将回顾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回顾展,致敬这位对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极简主义大师。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两篇书评——分别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为一部堪称伟大的游记作品《黑羊与灰鹰》撰写的《南斯拉夫与“其余的一切”》,和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黄剑波针对龚浩群即将出版的人类学作品《佛与他者》撰写的《文明的包含性阶序及其现代转化》。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副研究员保罗·莫兰有关世界人口浪潮趋势的文章《人口的未来:三种颜色》和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访谈文章也将在本期呈现。 第五期内容简介: 当电子游戏不可逆转地成为新世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理解电子游戏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在本期“起点”文章《电子游戏世代的存在哲学》与《21世纪“颠覆性游戏”反思》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从哲学视角出发,分别探讨了游戏中的生命体验与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体验如何彼此缠绕,以及游戏是否可以“构想别样可能”。 在本期艺术版块中,《互动艺术中的活性系统》介绍了互动艺术与演化算法、人造生命、交互界面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奥地利林茨艺术设计大学教授克里斯塔?佐梅雷尔和劳伦特?米尼奥诺基于他们近30年的艺术实践,探讨了艺术-科学交叉研究及与观众互动背后的意义。 纸上展览部分将呈现法国瑞士摄影师埃莱娜?比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以建筑与景观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另一篇《颠覆与解构:“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期展览“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一次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1967-1974)”策展人让-保罗?布朗谢的演讲节选。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本报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进行的专访《深度学习与人类的发展》,以及佐治亚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李子针对英国作家埃德·扬关于微生物的作品《我包罗万象》撰写的书评。 第六期内容简介: “一神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建立“文化边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文化边界”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拒绝、打压跨文化的可能性。在本期“起点”的三篇文章——《跨文化的挑战》《一神论与文化边界》与《“超文化”何以可能》中,法国人类学家阿兰·乐比雄、中国哲学家赵汀阳、人类学家王铭铭,借由对“一神论”?“互惠人类学”等概念的探讨,分享了对?“跨文化”问题的思考。 在《从基因编辑看我们对未来世代的义务》一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邱仁宗以2018年的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为引,从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引申至更广的生命伦理课题:我们何以对素未谋面的未来世代负有责任?我们不负责的行动会对和我们权力关系不对称的后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艺术版块将首先关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 “太虚之境”展览,由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讲述他创造这些视觉奇观的用意和故事;另一专题则聚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挑战的灵魂”,该展汇集了三位在20世纪分别开展过突破性艺术实践的东西方先锋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李禹焕和丁乙——的代表作。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果针对西卡罗莱纳大学生物学教授詹姆斯·T. 科斯塔所著《达尔文的后花园》一书撰写的书评,以及《巴黎书评》对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进行的关于电影创作的访谈。
49元5本 华夏商路
华夏商路
苗延波
¥34.99
  全书以数千年中国商业和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为红线,其间穿插着对于各个时期商业和商人所表现出来的特质行了评述和分析,希图通过这本书,能够使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发展路程,而且还能够从中领悟和分享到中国商人所特有的商的精神和商德。在我们提出复兴中华的伟大号召之时,总结、提炼我国固有的商的精神,回顾我国历史上商人所走过的极其坎坷、不平凡的路程,对于构建我们现代的商的精神,规范商的行为,明确商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理顺商业、商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健康、顺利地发展我国的现代商业,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商业和商法体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9元5本 货币简史: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未来
货币简史: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未来
苗延波
¥34.80
全书以宽广的视野,流畅、丰富而又饱含激情的文笔,向人们展示了5000年以来人类在使用、发行和管理货币的道路上走过的波澜壮阔、艰难曲折、史诗般的发展历程。整部作品纵横数千年,气势恢宏,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内容涉及金融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部难得的集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于一体的金融学著作。
49元5本 商法通则立法研究
商法通则立法研究
苗延波
¥18.99
本书围绕中国商法通则的概念、基本特征、定位,制定商法通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本原则,商法通则的体系结构、调整范围,商法通则对商事主体、商事行为、商事人格权、商业登记、商业账簿、商事责任的规范等,制定《商法通则》必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和具体建议。同时,作者还草拟了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法通则》草案建议稿,供立法者和研究者参考。
49元5本 创新驱动载体与辽宁新兴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创新驱动载体与辽宁新兴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张展 主编 杨颖红 副主编
¥31.99
《创新驱动载体与辽宁新兴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由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共计九章组成。上篇探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载体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中篇探寻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及实现路径,下篇探讨2011协同创新载体与县域经济发展供给侧模型。本书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协同创新两个重要创新载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行研究;注重区域基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并据此行针对性研究;构建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模型,行系统性的协同创新影响要素研究。 《创新驱动载体与辽宁新兴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可供区域经济管理者、研究者、高校学者、研究生及其他感兴趣的社会公众等使用。
飞鸿踏雪泥:中国仪表和自动化产业发展60年史料.第4辑
飞鸿踏雪泥:中国仪表和自动化产业发展60年史料.第4辑
史料编委会 编
¥63.99
本书是我国仪表和自动化产业发展60 年史料的第四辑。该辑共收录正文35 篇,附录4 篇。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照片或反映历史史实的老照片。 全书共分宗师风范、锲而不舍、大路蹄痕、感叹岁月、如日方升五个栏目,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以人称记述的,是仪表和自动化人的亲身经历、亲手所为、亲眼所见。 期盼本书的出版能激励年轻一代的仪表和自动化工作者们在振兴中华、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成为参天大树,脚踏实地,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