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子良经验传承:和为贵调脾胃以安五脏临证实录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医论部分是大医之道,介绍米子良老师的医道医德及临证思维;下篇大医之术,主要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介绍米子良老师的辨治方法、诊疗特、用药特、核心方药并附米子良老师临证经验的验案评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医论部分是大医之道,介绍米子良老师的医道医德及临证思维;下篇大医之术,主要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介绍米子良老师的辨治方法、诊疗特、用药特、核心方药并附米子良老师临证经验的验案评


李佃贵经验传承:浊毒理论临证实践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展示了李教授的大医之道,供读者了解李教授的为人、为医、为学、为师精神以及“浊毒理论”的核心理念;下篇展示了李教授的大医之术,供读者学习李教授的临证技法。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成为一个合格中医人才的青年医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习得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为日后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为中医爱好者、患者科普中医文化知识,为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何晓晖经验传承:脾胃学术思想临证实践
¥51.50
国医堂专家,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013年获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劳动模范。在脏腑理论、体质学说、辨证论治、盱江医学、中医动物模型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在脾胃理论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他创立的“胃质学说”、“脾营学说”、“气化病从脾胃论治”、“脾胃病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辨一体诊疗模式”、“衡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等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张之文经验传承:温病学说诊治疑难病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是基于国家重研发计划项目—“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围绕张之文教授道术传承展系列研究的成果。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大医之道,从精神境界和临证思维两个维度,解析了张之文教授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文化精神、学术渊源、思维方式和学术观,形成了道层面的国医名师形象刻画;下篇为大医之术,从临证技法和验案评析两个维度,阐释了张之文教授治


经验济世良方
¥90.50
《经验济世良方》,明·陈仕贤编。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乃陈氏撰集经验效方,考订医官孙字所集群书及所录良方,参合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会通纂定,而成此书。 凡十一卷,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统贯诸卷。卷首始列通治诸病门,次述五十二门病证。元集,卷一,通治诸病门、炙痨瘵法门、救危疾门;卷二,虚损门、自汗盗汗门;卷三,诸风门。亨集:卷四至卷七,为伤寒、伤风、暑、湿、热之外感诸门,以及消渴门、诸血门、霍乱门、脾胃门、痰嗽门、淋浊门、痔漏门、黄疸门、头痛门等内科病证;卷八,外科诸疮门。贞集:卷九,五官科诸门及体气门、折损门、诸毒门、妇人门;卷十,子嗣门;卷十一,小儿门。各门之下,先为医论,详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备举治疗大法、辨证施治之方;或列其常用之药,析其随机加减之法。医论之后,汇列诸方。此书选方广博,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科诸病证。选方效验,宜于临床。 此次整理,以嘉靖三十九年沈宏序刊本为底本,参合多种版本校勘而成。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方药篇解读
¥84.00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此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方药篇》,该书将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的基础上,一步挖掘沈老学术思想。增加沈老在用药思路的独到之处,基于嫡传弟子个人临床经验,详解临床用药的方法,并补充部分沈老在临床上用而未述之药。以期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非遗点穴实践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杏林五十载
¥63.90
本书主要总结国家级非遗穴疗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从医50年临床经验,书中所载诊疗技术来源于民间师承,经过长期检验,疗效可靠,图文并茂,易学易懂,对促非遗穴疗法稳定传承有较大意义。书中所载诊疗技术特色突出,如用“穴治瘫十法”“治瘫重治节”“牙签理论”治疗颈椎病;用“地基理论”及“弓箭复位法”治疗腰突症;用“唇睑刺激法”“网络透穴针刺法”治顽固性面瘫;用“醒脑窍穴法”“以惊治惊训练法”治疗小儿脑瘫;用“脏腑穴调气法”治疗反流性胃炎、顽固性咳嗽、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等。本书适宜中医专业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澄江泛舟:澄江医派针法灸法传承创新实践录
¥38.50
第一部分 明医传承(医家小传)) 主要介绍各自最具特和指导意义的学术思想、观;学术传承的脉络;行医的经历等。 第二部分 临证精华 包括特色手法、取穴经验的介绍;特色单穴治疗、配伍治疗介绍;特色病种治疗;医案医话等。(说明:本部分一定总结各位老师根据自己临证心得总结出的最具有特且疗效确实较为显著的经验、技术) 第三部分 医宗真髓 本部分各位老师可以介绍对于自己临证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一些中医经典著作,并对其中指导性的内容行详细说明;对于穴位名称解释等其他一些与临床相关,具有指导意义的看法、见解等。


运气体质实践录.*辑
¥23.50
五运六气乃中医之精华,历代大医对其评价甚高,然其理艰深,自古精通者寥若晨星。运气之关键,在于天地人气机运转之枢机,掌握了这个枢机,就可通过观察天地星象、物候以把握先机,防治人类疾患。人生天地之间,先天体质就被出生之时的运气上了烙印,且伴其一生,作者在书中将其称为运气体质,按五行之太过不及分为十种,分别详述。知道自己的运气体质,对一生中容易罹患的疾病的防治就占了一丝先机,多了一条思路。甚至日常饮食、健康管理,从中亦可深受启发。本书可与作者《运气传习录》系列参照阅读,以运气思路参校四诊合参、方证对应,临证有效率也可一步提升。


谢晶日教授临证验案精选
¥52.00
谢晶日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中医,躬耕杏林40余年,享誉一方,尤精于脾胃肝胆类疾病,对其他内科杂病也有深厚造诣,临证之际,经方为骨,时方为肉,师古而不泥古,治愈了无数经海内外各大医院确诊的疑难疾病和不治之症,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本书作者乃谢教授高徒,在跟师过程中深受师恩,特精选谢教授临证验案160余份,其中以脾胃疾病、肝胆疾病为主,内科杂病及外科、妇科杂病为辅,将谢教授毕生学术精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广大读者,不尚空谈,唯论实效,愿为杏林后学一盏指路明灯。


食管癌本草现代药理研究
¥57.50
本书包括绪论与各论两大部分,共四章:绪论为第一章,扶正类中药为第二章,祛邪类中药为第三章,其它类为第四章。 绪论重介绍食管癌本草现代药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食管癌药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介绍以及食管癌药理学研究的常用实验动物及特等内容。 各论将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中药分为扶正与祛邪两大类,对于作用原理不明及其它难以分类的情况则归为其它类。其中扶正类中药依据传统疗效特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滋阴药、温中药、理气或理气健脾药、化湿健脾药、消食药八类;祛邪类则分为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解表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与利尿药九类;其它类则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等。每类归为一节,收载药物品种约8种(依据研究报道的具体药味多少而有差异)。 每节首先对该类药物在防治食管癌的研究上做一概述。每个品种单味药的记载内容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包括本药的药名、基原(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传统用于噎膈的记载、化学成分(重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包括抗食管癌药理作用研究、用于其它癌症或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及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等),也包括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于食管癌的现代应用举例。 药理作用研究的记载重为防治食管癌的药理作用研究,包括动物实验、药效学研究以及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与探讨,高度关注了国内、外较新的研究展


《妇科采珍》评注与应用
¥39.00
山西冯氏妇科发端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为山西代州冯晋台,学验俱丰且医术超群,尤为擅长妇产之术,老年定居长安(现陕西西安),悬壶著书,形成妇科专著《妇科采珍》。本书作者作为代州冯氏妇科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对《妇科采珍》这本妇科专著的价值深有体会,以毕生学识,逐条评注,并附以大量临床验案,著成《<妇科采珍>评注及应用》,深浅出,化繁为简,便于读者理解和运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临床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常用苗药彩色图谱
¥162.50
笔者在近10余年的研究与探索,带领团队,在参考不同的苗医药的书籍的同时,创新性地写出本著作,即《中国苗族常用药物彩色图谱》,反应了新世纪以来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水平。本书突出少数民族苗族常用药物,图文并茂,使苗药研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该书出版后使用和参考的人会甚多,在前期出版的苗医药书籍上亦有了更新。 全书字数60余万,图片400余张,并附有所收载药物的笔画、拉丁学名、苗药名索引。所拍图片均为作者野外亲自拍摄。书中不仅提供苗药名,还有异名、别名、拉丁名,尚收载了苗族药附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炮制等内容。书中原植物与附上的图片让读者更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所载药物,可供相关人士阅读参考。不仅如此,本书作者还查阅了最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将为苗药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对苗药的研究与发具有较大指导意义,同时对推动苗医药的宣传、继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小儿药证直诀
¥17.00
《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成书于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专论小儿脉、因、证、治,收列儿科常见病证治80余条,中卷收载典型病案23则,下卷列载方剂124首。全书论治始终遵循“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一生理、病理特,遣方用药寒温适度,补泻并用,扶正祛邪兼顾,以柔养脏腑为本。其中不少良方,如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白散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经方求真:名老中医临证医案集
¥44.50
胡珂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40年。崇尚经典,善用经方,在脾胃病领域建树颇深,擅长治疗口腔、咽喉、食管、胃肠、胰腺疾病,如口腔溃疡、咽喉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便秘、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腹泻等;亚健康、内伤杂病的中医调理。本书由胡珂教授弟子整理,其亲自审校而成。全书选取胡珂教授临床应用经方诊治脾胃病医案80多则,每则医案均列患者基本资料、中医诊断、西医诊断、辨证、处方和分析等,反映出辨证施治的全过程。书中还收集了胡珂教授的临证验方,每个验方从适用病证、药理和加减等方面行介绍。本书内容精简实用,有理论分析和医案实例,便于读者学习掌握,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医学生阅读参考。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人物与专著卷
¥55.50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理、研究与应用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其与“中医”“西医”不是等同概念,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命名相呼应。敦煌医学卷目前公布的有一百三十余种,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本套敦煌医学丛书出版的《诊法卷》《本草卷》《医方卷》《医方网络药理学卷》《针灸卷》《本草卷》《养生与杂论卷》 《藏医卷》《形象医学卷》《教学卷》《专著与人物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是*权威性的敦煌医学研究系列专著。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三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一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二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四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范氏米粒灸
¥25.50
米粒灸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医艾灸疗法,米粒灸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目前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追捧。作者基于多年的米粒灸施灸经验,从米粒灸的基础、操作、配穴、治疗病种及医案五个方面手,对米粒灸行全方位的介绍,填补了米粒灸这一块在温灸方面的空白,作者的临床取穴有一些尊王居易王老定穴现实之法,有一定的特色,且临床疗效卓越,目前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此。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一部实操性极强的米粒灸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