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刘伟聊针:十二经腧穴之旅.上
刘伟聊针:十二经腧穴之旅.上
刘伟
¥83.50
本书是刘伟教授系列针法班线上课程的讲课实录。特是:跳出传统思维,依托经络腧穴,从定位、功效到思维理念,从穴位特性到配穴组合,从刺法精要到运用发挥,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完美结合,全方位解读十二经重腧穴,构建立体临证用穴思维导图。
49元5本 任之堂临床中药心悟.1
任之堂临床中药心悟.1
余浩
¥45.00
本书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临床中药学讲稿。所谓“精通单味药,用药如有神”,书中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百种中药,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微,将中医理论精髓、临床用药心法、辨证论治思维有机融为一体。全书以口语的形式娓娓道来,既有对中医经典、中药理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象思维、道医理论的深思考,既有精彩的医案,也有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可读性佳,实用性强,尤其适合中医初学者阅读。
49元5本 中医心病临证求真
中医心病临证求真
张艳;卢秉久
¥44.50
张艳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及其他内科杂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艳教授思想开拓,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因而将自己平生积累的宝贵医学知识授予众生,奉献社会。 本书上篇融入了张艳教授的学术思想精粹,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如心衰、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从理论基础,诊疗思路、治病原则和方法等层面深入阐述,同时张艳教授将其科研成果分享,从现代科学技术挖掘中医理论内涵,从中西医结合层面剖析中医。本书下篇以张艳教授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作为实例,分系统进行介绍,对某一具体病例从理法方药进行阐述,详细地阐述了张艳教授以中医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囊括了张艳教授的经验效方,实用性较强。对于中医专业执业者,通过阅读,可以借鉴名家对中医的认识和已有的经验,提高临床疗效,对于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心脑血管、关注身体健康养生保健的人群,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新的观点和启发,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的体会中医的魅力,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经方理论与临证集萃.第二辑
中医经方理论与临证集萃.第二辑
朱明军;王永霞
¥65.50
该书为第一辑同名书的续集(第一辑2022年5月首印2000册,3个月后又加印2000册),汇集了全国名老中医药指导专家、经方大家等核心宝贵经验和临证特色医案等,从临证心得、遣方用药、特色疗法、临床心悟等多方面反映了对经方的研究。内容丰富、实用,为后来医者阔思路、指明方向,为患者带来福音,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件幸事。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医者的青睐,中医经方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49元5本 面瘫中西医诊疗汇通
面瘫中西医诊疗汇通
刘波
¥29.50
本书的写作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理化检查、治疗和中医学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名家经验等全方面来讲解面瘫疾病,并提供了典型的解剖、影像、检查图片以及诊断、评估表格,全书深浅出,易于理解,是一本融汇中西医理论的面瘫疾病诊疗专著,对临床医师系统全面的掌握面瘫疾病的诊疗很有裨益。该书配有30余幅彩色插图,对读者阅读该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帮助。该书适合神经科,脑病科的临床医生作参考使用,也适合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49元5本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大纲与辅导指南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大纲与辅导指南
洪蕾;邓莉
¥31.50
中医典籍学习是守正统文脉、传承精华的必由之路,而古典医籍历经年岁更迁义奥难解。《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大纲与辅导指南》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分章节或段落加以提示,对温病学直总结归纳,旨在引导读者对经典原意的理解,提高读者对经典学习的效力,有助于临床医师读经典、上临床学习、参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级测试,是中医经典学习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院校师生的主要参考资料。
49元5本 李元聪医案精华
李元聪医案精华
李元聪;张爱娟
¥42.50
李元聪教授从事中医口腔科临床40余年,经验丰富,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李元聪教授临床诊治口腔科疾病的经验。全书分为两部分,并附方剂汇编。第一部分包括李元聪教授仁心仁爱、耕耘临床的滴。第二部分为李元聪教授的精华医案,主要选取自1981年3月至2022年8月。 本书医案临床病种分述,以“案、法、治、方、心得体会”形式行介绍,共涉及病种55种,基本覆盖了中医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著名口腔科专家李元聪教授的中医临证思辨特和外用药经验,适合口腔科临床医师、中医师、科研工作者以及在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49元5本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
高蕊;陆芳
¥52.00
本书作为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手册,囊括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内容,它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40年的临床试验管理经验,同国内外基于风险的质量监管要求相结合,编写成册。本书从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伦理委员会、申办者等视角出发,就临床试验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监控审查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做出阐释,并探讨了各方参与者在其中应履行的职责,为临床试验提供了行业范本。
王孟英
王孟英
钱菁
¥103.00
王孟英,晚清著名医家,温病四大家之一,浙派中医杰出代表人物。本书试图以王孟英之所以成为名医的诸多因素手,从时代背景、家族渊源、家庭传承,及其自身刻苦好学、善于反思、敢于批判的治学精神等方面,多方位挖掘和分析,并对王孟英学术思想、流派传承、后世影响等方面作了介绍。书中全部资料来自于王孟英著作,结合地方文献、史志以及实地考察调研,史料翔实,考据严谨。该著作是目前有关王孟英生平和学术最为完整的著作之一,可成为临床医家、医史学家和文史学家的参考读本。
49元5本 灸法秘传
灸法秘传
(清)金镕
¥19.00
《灸法秘传》由清代金镕抄传,雷丰重编,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全书共一卷,首列五条灸法凡例;次列常用穴正面图、背面图、指节图、灸盏图;再列灸药神方、针灸时间禁忌等;继而载述中风、眩晕等70种病证的灸治用穴,在每一病证名下,先议病,后列应灸之穴,言简意赅,切合实用;卷末增附太乙神针和雷火针法,太乙神针依次列述药方、用针法、穴道取寸法、正背面穴道证治、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雷火针法包括处方、制备方法、应用方法等内容,涵盖了清代特色灸法。该书首载银盏隔姜灸法,是体现清代针灸学术特色的艾灸专著,可资借鉴。本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为底本。
49元5本 柳氏经方应用技巧:经方案例及解析
柳氏经方应用技巧:经方案例及解析
柳少逸;蔡锡英
¥51.00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是由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等及其门生几代人,经过百年的辛勤耕耘,深览博采,磅礴会通,传庚续,不断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以“三观”——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辨证观;“四论”——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一法则”——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为指导思想;临证以方证立论法式为学术特;以“取法于上,筑基国学,以道传术,熟谙经典;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古今贯通,中西兼容;全面诊查,四诊合参;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合以治,四方交融”等八大特色为流派特征。以中国象数医学、内伤性病机四论体系、 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医经派针术、医经派灸术、医经派推拿术、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脑瘫中医治疗康复技术等临床医技体系)和以“方证立论法式”临床应用体系为学术架构,理论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全面,临证技术丰富,临床方法成熟,学术特色丰富的一个中医学学术流派。 当前经方应用为许多医者关注,其应用较难掌握。柳氏医派崇尚“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学术思想内涵,其经方应用经验成熟。 本书名为《柳氏经方应用技巧——经方案例及解析》,将柳氏医派代表人物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运用经方的医案结集,并加以解析,向读者示以经方应用技巧。这对推广经方应用颇具裨益。
49元5本 王孟英医案
王孟英医案
(清)王孟英
¥43.00
师承编辑部特别联合策划型图书。师承编辑部品牌作者(年销量8千册作者)马家驹博士,既是伤寒专家,也是温病专家。推出读医案学经典活动。推荐曹颖甫、余听鸿、吴鞠通、王孟英四家有代表性的医案。本书系近代名医陆士谔据《王氏医案》、《归砚录》等书分类重辑而成。反映了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的临诊经验,包括57种病症及杂治一章,载案约598例。王氏临诊辨证精确,处方熨贴,用药灵巧,效果出奇制胜,对后学多有启迪。清王士雄(孟英)著。陆士谔辑。此书为陸士谔将王氏3种不同医案(即《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重新按编辑。
49元5本 中医妇科经验集
中医妇科经验集
叶利群
¥32.00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擅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复发性流产,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及产后病等妇科疾病的治疗。擅于从“脏腑、气血”理论调治妇科月经病,不孕病等疾病,用药平和,平中见奇,每获良效。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叶利群教授妇科学术思想简介,第二部分为书稿主体,即叶利群教授妇科医案,分为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种子与不孕、妇科杂病等。
49元5本 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
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
周建平;毛丹旦
¥25.50
慢性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常迁延不愈。现代医学并没有找到针对慢性病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慢性病依旧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面对慢性病特有的复杂情况,中医擅长的“调态”治病具有明确优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类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疾病防治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为“简、便、效、廉”。 作为国家常见病多发病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单位的宁波市中医院,总结了中医适宜技术调治慢性病的经验,即为此书。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15项临床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这些适宜技术在37种常见慢性病中的应用。每一病种,分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临床表现、辨证施术及临证备要六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辨证调治。
49元5本 仙人余粮:黄精
仙人余粮:黄精
何清湖;林承雄
¥36.50
黄精性味甘平,既可补脾肺肾之气,又可滋脾肺肾之阴,是治病和养生的上品良药。关于黄精的古代文献记载以及现代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地梳理和总结,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系统论述黄精的书籍。黄精作为“湘九味”和“怀六味”的“头牌”,对于带动湖湘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组织编写《仙人余粮—黄精》一书,希望能比较*地梳理、总结目前黄精的研究进展,为黄精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药开发研究以及保健品、功能食品开发提供学术基础;并能为讲好黄精故事,传播黄精相关文化与科普知识,提供良好范本。 本书内容定位在黄精产业领域,作为*本专门论述黄精的书籍,其内容应该涵盖文化底蕴、资源分布、品质鉴别、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方剂运用、现代研究、名医经验、养生运用等多个方面。而且,必需重视内容的科学性,能够给科学研究者提供基础和方向。要深入挖掘古代文献的记载,并*分析目前已有的现代研究基础,进行*而客观的论述。本书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企业,面向从事健康产业与药物开发的相关人员。因此,要图文并茂,重视内容的通俗性和实用性。黄精作为“湘九味”和“怀六味”的金子招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不仅要*地论述全国的黄精品种,也要重点突出湖南黄精的特色。
《伤寒杂病论》辑注
《伤寒杂病论》辑注
(汉)张机
¥65.00
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注《伤寒论》以来,注述者或不下千家,注述《金匮要略》者,亦数以百家计。其间虽良莠不齐,然必皆有所立者,以成仲景之德;学有所悟者,以扬仲景之言;行有所用者,以随仲景之志;施有所救者,以彰仲景之心。纵或有未备者不少,有功于仲景之书者亦多,学者当怜其苦心,而无可厚非也。全书辑《伤寒论》部分十卷、《金匮要略方论》部分六卷,共十六卷,以合仲景《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之数。本次辑注《伤寒杂病论》之原文部分,以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为底本。以《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之原文部分(弃其正误)为主要校勘本。此次辑注将《伤寒》《金匮》《玉函经》三书融合,一以贯通,全面解决了三书割裂的弊端。体现了《伤寒杂病论》以病为纲,以证为据,以方为用的特,条理明晰。条文全面编排,重新注释,解除疑惑甚多,纠正错漏不少。注释精细,文字简炼。
楼英中医药文化
楼英中医药文化
江凌圳;丁立维
¥90.00
楼英是元末明初萧山楼塔人,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耗时30年,作成《医学纲目》40卷。楼英医德高尚,“惠天下”是楼英行医济世的核心精神。除了行医,楼英还与当时善音律的文人墨客、富家贤士演奏各种古典曲目,诞生了经久不衰的“细十番”雅乐。楼塔作为楼英的家乡,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遗”金名片。全书共五章,200多张照片及释文,全面论述楼英文化学派的发展史迹,向世人展示“浙派中医”名店名厂名牌的绚烂历程。该专著的出版,将产生极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和学术反响。
49元5本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
(清)王清任
¥12.50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勋臣)著。全书二卷。作者从访验尸体后所见,提出对于脏腑解剖的己见。并载自定义方剂、及附方论。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书称得上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刘茂才医论医案精粹
刘茂才医论医案精粹
卢明;刘晓俊;华荣
¥44.50
刘茂才,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本书是对刘老师六十多年临证经验的总结,分为杏园漫谈、医理探微、临证心悟、医案撷英四章。前三章为医论部分,内容大多已在出版物上公发表,此次整理略有删减及修订,部分为刘老师会议讲稿或早期读书笔记等,内容涉及中医药发展的思考、脑病学科建设的构想、临床救治的困惑及思路,以及疑难病症的治疗心得。医案撷英共涉及中医病证30种,其中脑病相关疑难危重疾患医案超过一半,不仅展示出刘老师经常强调的“基于内科(脑病),兼顾多学科”的临床诊治思维方式,还可看到其治法用药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是其数十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充分体现。每一案后附有按语,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对老师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经验加以总结。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和衡之法:全国名中医凌湘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集萃
和衡之法:全国名中医凌湘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集萃
肖政华;王和强;杨辉
¥43.00
凌湘力(1950—),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博导、博士后导师,首届贵州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凌湘力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师承博士后导师。凌老先后担任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等社团职务。 凌湘力教授痴爱中医事业,刻苦钻研经典,学习各家学术思想,传承湖湘名医欧阳锜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维方法,据经典之旨,博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经过40多年的临床积淀,形成了注重“和衡之法”的鲜明学术思想,临证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主线,注重整体调节、重视培补后天,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科、妇科疑难杂病,尤其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副反应、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老年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凌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传承发展意义。 为更好的传承凌老“和衡之法”学术思想,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本书主要从医事传略、和衡之法学术思想解析、用药经验、方剂心得、临证心悟、医案举偶等六个方面阐述。第一篇章主要介绍凌老成长经历,求学和思想形成过程。第二篇章主要解析和阐述“和衡之法”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师承流派、和衡之法学术思想内涵,临证运用;第三、第四篇章主要阐述凌老临床药用及常用方剂特。第五篇章主要阐述部分凌老及部分门人弟子运用“和衡之法的临床体会;第六篇章通过收集整理凌老的部分临证医案,领悟凌老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守方与变方等思想的娴熟运用,感悟凌老临床“和衡之法”辨证思维及用方之匠心。
49元5本 史大卓治疗心血管病经验撷英
史大卓治疗心血管病经验撷英
段文慧;杜健鹏
¥31.50
史大卓教授是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领域知名专家,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在继承前辈专家经验的基础上,他致心于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格物探索,在许多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诊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获得可靠疗效,受到医患的广泛赞誉。总结发表史大卓教授心血管疾病临证经验,对发掘名中医宝贵经验,提高中医师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生临床水平有重要作用。本书对史大卓教授学术思想、临证思想行总述,以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医论结合医案的形式对史大卓教授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经验、常用方药的使用心得行总结,内容深浅出,对于中医师、中医及中西医专业学生深学习心血管疾病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很大帮助。内容包括六部分,史大卓教授学术渊源、史大卓教授临证学术特、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常用治疗心血管病中药阐微、常用治疗心脏病的经验方、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