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卫生史
¥52.66
大多数美国城市居民沉浸在随需应变、高度消费和一次性的生活方式中,认为给他们提供清洁饮用水、清除垃圾和处理废水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些至关重要的服务是城市建设者几百年努力的结果。 在《城市卫生史》一书中,马丁·梅洛西对美国城市卫生服务的历史行了全面、深的考察和研究。他叙述了从殖民时代至2000年的供水、污水处理系统和固体废物处理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演变,揭示了美国城市卫生历史的发展脉络。


大沙河史话
¥26.66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4000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以近200篇文章构成主体架构,是一部兼具史、志、论特点的准方志体史书。本书集可读性、知识性、史料性于一体,作为一本通俗的地方史普及读物,是了解沙河的一本*读书。


淮扬区域文化与漕盐商贸研究
¥25.33
【内容简介】 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开挖沟通江淮的运河邗沟,改变了淮扬之间的交通,提升了淮扬在南北交通中的战略地位。唐代安史之乱后,黄河中下游农业经济衰退,北方的政治中心仰仗东南物资供给,淮扬地区由于便利的水路交通、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漕运转般仓的重要建设区域。江淮运河沿岸建有转搬仓的城市因此得到了优先发展的机会,占据商品流通上的优势,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扬州和淮阴是扼守长江和淮河两头的重要城市,凭借着运河交通、淮盐之利,商旅辐辏,经济繁荣。明清时期,大量盐商活跃在淮扬地区,其中徽商群体后来居上,它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动淮扬地区餐饮、园林建设,促进了区域文化繁荣。


正说科举
¥16.33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我们先民发明的科举制作出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纠正以往的反说与戏说,使读者了解科举不仅有其局限和弊端,也有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与价值。科举与中国1300年间大部分精英人物和所有地区密切相关,科举不仅造成了“范”和“孔乙己”一类的儒生,而且也选拔了包拯和林则徐这样的政治人才,以及韩愈、朱熹和蔡元培这样的教育人才;既有吴敬梓和蒲松龄这样的科场失意者,更有白居易和苏轼这样的科场成功者。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存在,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在一定意义上说,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国人需要纠正以往对科举制的偏见,还历史本来面目。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修订版)上册
¥34.00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本书的章下各节内容丰繁,因此以节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节的后部列附表及注释,便于读者阅读。 二、本书中涉及大量中外地名。同一地名,由于引用资料的不同而有异写、异译的情况,以及某些历史地名有异于今名的情况:一些小地名,见于当年作战用地图及文件档案,很难核查其现今的规范地名。虽然我们与本书责任编辑在地名核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难免有不如意之外。 三、关于引文,由于有些出版物中的引文未能忠于历史档案,或者原编者所加标不尽妥当,及排版中出现的错别字未能校正,因此本书在引用这些文字时略有更改。又,为使引文中的数字与记述性文字中的数字统一起见,引文中的数字也改用阿拉伯数字。 四、书中所附作战地图为本书不可缺的内容。图中黑线代表抗日力量,灰线代表日、伪力量;实线箭头代表攻方向,虚线箭头代表撤退方向。


战时中国的医疗和卫生
¥39.33
本书通过聚焦中国社会、传统医疗与科技,探讨1931至1937年间近代中医如何在战时面对挑战并逐步转型,反映了中医药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介绍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国际援华医疗机构如美国医药助华会(ABMAC)和援华联合会(UCR)对中国抗战期间军事医疗的支持与影响;考察中国军队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展现这一体系在抗战时期逐步发展完备的过程。本书既梳理战时政府高层的医疗政策,也关注大后方和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呈现医疗卫生视角下的抗战史新面貌。


大学的兴起
¥25.99
《大学的兴起》以精炼笔触,带领读者回溯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书中首章聚焦 “*早的大学”,生动展现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南方大学,以及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大学的独特风貌,同时探讨中世纪大学留给后世的深远 “遗产”。后续章节 “中世纪的教授” 和 “中世纪的学生”,深入教学活动、学术地位、学术自由,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等多个层面,勾勒出中世纪大学的全景图,为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起源提供了珍贵视角。


万国衣冠拜冕旒:唐代日常生活概览--古人的生活【中华书局出品】
¥58.80
繁荣、放的大唐,人们的日常生活究竟什么样?本书从衣、食、住、行四个基本面向,研究唐代不同身份、地域、族群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以及各人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翔实的材料、丰富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历史,还原真实、有趣、充满细节的唐代生活。


比邻而居:辽金西夏民族生活史--古人的生活【中华书局出品】
¥34.80
辽、金、西夏时期,华夏大地从分裂走向统一。本书讲述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的日常生活,结合历史文献、文物遗存和考古成果,生动再现这一时期各民族衣食住行的习俗、礼仪和文化;以小见大,展现社会变迁与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吕思勉历史著作集【中华书局出品】
¥51.60
吕思勉先生是民国史学大家,所撰写的历史读本广受读者青睐。《中国通史》原为吕思勉先生为复兴高级中学撰写的本国历史教科书,自出版以来畅行九十余年。这部通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编,概述了从上古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用白话文书写,行文舒畅,史事与史识兼备,是公认的通史佳作。 此次再版重印,一方面据修正本增补了八章内容,将时间延伸到20世纪40年代,使第五编现代史部分的内容更加充实;另一方面改正了个别文字和引文出处讹误,对生僻字词增加注音和简释,较长段落适当分段;还配有近二百六十幅图片,又特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耕华先生撰写导读。图文导读版不仅极大提升了通史“悦读”的体验,而且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该书学术地位之认识,是广大读者研读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


垃圾简史——文明的废弃密码与重生隐喻
¥19.99
本书以人类废弃物为棱镜,折射出文明的隐秘逻辑。全书12章横跨新石器时代至22世纪,从绳文人的贝壳堆到量子时代的电子坟场,揭示被主流历史遗忘的“物质真相”,南极冰芯里的史前“硬盘”、金字塔底部的量子结构、变异小麦的基因程序,共同指向一个惊悚假说——人类或许只是某个超级文明的“安全模式”。

海权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与全球秩序的转变
¥75.60
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上有六个海军强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其中,英国海军的实力依然强于其他五国的海军。短短六年后,1945年,当这场世界大战落幕时,世界上仅有一个海军强国,那就是美国。英国海军实力大减,剩下四个国家的海军已被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让位于美国的海上霸权。而这就是二战海战导致的结果。 1939年9月17日,德国的一艘U艇在爱尔兰西南部沉了英国航母“勇敢号”,二战海战正式响。战争在三个战场同时行:在大西洋,这是一场破交与保交的拉锯战。德国U艇持续猎杀盟军的商船,试图扼杀通向英国的海上贸易路线,而盟军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护航。在太平洋,这是一场典型的马汉式较量,是美国和日本争夺制海权的战争。战列舰对战列舰,航母对航母……大规模舰队战一场着一场,拼的是双方海军的真正实力。在地中海,上述两种类型的战争都存在,但规模小得多,实力较弱的意大利海军无法对盟军海军构成有力威胁。1943年,意大利投降,盟军先是在地中海海战中胜出。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二战海战终于落下帷幕。 《海权的胜利》从二战前六大海军强国的基本面貌一直写到战争结束,是一部二战海战的全景纪实。同时,保罗·肯尼迪教授延续了他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的方法,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战略分析结合起来,从经济、军事、技术、地缘政治、战略思想、政治决策等多重角度,为我们盘了六国海军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详细分析了六国海军沉浮的原因尤其是美国海军快速崛起的原因。二战海战导致了美国海上霸权的兴起,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的全球秩序。肯尼迪教授的这本新作,为我们深认识这种秩序提供了有力的助益!


权利争霸:南北朝的生死对决
¥39.99
公元546年,山西玉壁城外,二十万东魏大军将弹丸孤城围成铁桶。 城内,西魏守将韦孝宽只有一条军令:“人可死,城不可开!” 断粮后士兵烹尸为食,汾河水被尸血染红,高欢堆土山、挖地道、火攻箭雨尽出,韦孝宽以“缚楼术”“听地瓮”见招拆招。60天血战,7万骸骨沉埋黄土,*终东魏惨败,高欢含恨而亡,宇文泰逆袭奠定北周基业——这场冷兵器时代*复杂的攻城战,却被唐史一笔带过。 本书以考古证据+战场推演,还原玉壁之战的每一寸血腥:从“鲜卑化汉人”高欢的赌国运野心,到韦孝宽“一人抵一军”的间谍神话;从《敕勒歌》背后的草原悲鸣,到“食人围城”中的人性崩坏……读懂玉壁,便读懂了隋唐盛世前的至暗杀局!

美国午夜:一战时期美国的暴力、私刑与恐慌
¥68.00
本书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特殊时代。 一方面,一战的阴云扩散到美国,带来了大量战争用品订单,而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间谍和政府势力都试图把美国拖自己的阵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劳资矛盾,工人罢工,左翼力量与和平主义者反对参战。于是,一场国内“战争”首先响,交战双方泾渭分明。一方是美国总统、邮政局长、议员、财阀、工厂卧底,以及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煽动的暴力团体;另一方则是和平主义者、平权斗争者、社会主义者等自发组成的团体。 双方力量悬殊,却在特殊的时段爆发出令人惊叹的时代强音,展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四年间的美国:一个短暂但令人震惊的时代,被私刑、邮件审查制度、军事监狱、种族主义、本土主义、红色恐慌、践踏法律所笼罩的时代。处在这个时代中的人,却比这个时代的标签更加丰富多样。本书从神秘的总统威尔逊讲起,说到野心勃勃的埃德加·胡佛,说到反战先锋凯特·理查德·奥海尔,说到劳工斗士尤金·德布斯……这些人中有黑暗时代的助推者,也有如炬火般的抗争者。 这个时段是麦卡锡主义的前奏,“咆哮的二十年代”的序章,也埋藏着大萧条的隐患。 这是一个几乎被美国人遗忘的时代,而现实带来的“历史重现”幻影让人们重新注意到了它。回顾这一时代的黑暗与丑恶,同时了解那些勇敢抗争,为修复支离破碎的国家与社会贡献力量的人群,可以为今日的我们在看待美国社会指引方向,并为更多陷困顿的人们带来希望。


血钱——二战全球金融战纪实
促销价:¥4.99|¥23.99
在二战时期,盟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轴心国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实际上,隐秘战线上的厮杀更为惨烈,也更为严峻。 为了维系庞大的战争机器和获得战争资源,德意日三国不择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的掠夺。而这些掠夺都是围绕着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金钱”展开的。 在这场金融战争中,不仅数以万计的无辜平民卷入其中,而且也包括许多亿万富豪、贪婪政客和黑帮头目。正义,对他们一文不值;金钱,才是上帝在人间*好的代理。为了应对这一金融战,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与敌人乃至光鲜的社会名流激烈搏杀。

青少年中国历史与地名故事(一套10本)
¥180.00
本书结合了中国各地地名,主要讲述了从远古时代到民国的著名历史故事,并在每一历史故事中介绍了历史百科和地名趣事,同时附上了历史大事纪年表帮助读者梳理朝代大事。对于青少年而言,本书语言通俗易读,引人入胜,是一部不错的中国历史入门读物。

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
¥84.99
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最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率先完成早期国家构建,成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重要实证。本书综述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讲述了良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强调了其榜样作用。书中提出,前良渚时代各地区的灿烂发展和相互撞,激发出新的政治理想,良渚文化取得的成就,是熔合此前发展成果的结晶;良渚文化虽然在距今4300年前后衰落,但并未以反面教材的形象黯然退场,而是对此后孕育夏王朝的各地区社会发展和激荡整合产生了深刻影响。 书中有对良渚文化精彩发现的全面介绍,对良渚图像资料的新鲜解读,也有对良渚早期国家构建方式的深思考。本书可以加深一般读者对良渚文化的切实了解,也有助于考古、历史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展一步学术探讨。

看见三星堆
¥142.99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直以其独特的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多姿的玉石器、神秘莫测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黄金权杖……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 本书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三星堆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近百年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三星堆文物展的激烈博弈,以及出土文物背后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近两年,作家岳南再赴三星堆行深度采访,精彩解读三至八号坑最新考古成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立体、完整的三星堆。 阅读本书,您将领略三星堆的前世与今生,启一段充满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


宋殇:岳飞与赵构
¥39.00
在南宋初期那种温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之下,股肱之臣岳飞被以粗暴的方式杀害,这一悲剧千百年来让人意难平。 对于岳飞之死,历来说法不一。但往往只道其一、不及其余,或浮于史料、人云亦云,很少有一个令人折服的剖析。 本书紧扣岳飞与宋高宗赵构君臣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岳飞追随南宋新朝廷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援引岳飞与赵构、朝廷的往来书札,以及当年的横向史料,客观、详尽地梳理了岳飞、赵构二人从初步相识到君臣无间,再到裂痕初现,最后关系急剧崩裂的过程。作者不设预定框架,不作道德评判,只求陈述细节,复原历史,让读者在历史的重构中自主寻找答案。 本书采用了文史相结合的轻阅读的写作形式,即以文学的手法重构历史,力求流畅、生动地将岳飞与赵构之间的恩怨与芥蒂,完整呈现出来。同时,也描写了南宋头十五年的兵燹颠沛,以及行都临安的初盛与人文风情。

爆笑山海经:一本正“经”的上古神话
¥79.99
有人说《山海经》是上古神话,有人说它隐含着真实的历史,《山海经》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秘密?本书从全新角度,用幽默的语言重新解读这部奇书。从《山海经》原文中厘清传统神话脉络,以女娲、黄帝、西王母、共工、大羿、尧、舜、禹等人物经历为线索,重塑了大众耳熟能详的神话角色。并结合其他古籍记载,将相关神话扩充补全,生动文字配合爆笑插图,有史有料,有趣有识。


人类迁徙【BBC驻外记者先锋之作,另类视角的人类简史】
¥29.00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罗马移民如何成为神话的基础,又最终促成罗马帝国的缓慢死亡? 欧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 《吉尔伽美什史诗》竟然是一个移民故事? 世界各地的中国城是如何形成的? 当我们被问及出生地时总能快速给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来源? …… 迁徙,不只是顺从或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抵抗、对机遇的把握。 读人类浩荡的迁徙故事,找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