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蔡东藩少年中华史-宋元明清(全4册)
蔡东藩少年中华史-宋元明清(全4册)
蔡东藩(著),文斐(改写)
¥88.90
宋朝文化鼎盛,亘古未有; 元朝疆域广大,历史罕见; 明朝再造中华,居功至伟; 清朝奠定领土,融合民族; 这是宋元明清1000年历史给中国人留下的美好记忆; 宋朝军力羸弱,偏安一隅; 元朝穷兵黩武,不足百年; 明朝党政不断,国力空耗; 清朝闭关锁国,与世脱轨; 这是宋元明清1000年历史给华夏民族带来的深刻教训。 《蔡东藩中华史》宋元明清套装,讲述了从宋朝到清朝这一千年来的精彩历史故事。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到华夏大地在过去一千年来的兴衰成败、文化变迁。
蔡东藩少年中华史-前汉、后汉、唐(全3册)
蔡东藩少年中华史-前汉、后汉、唐(全3册)
蔡东藩(著),文斐(改写)
¥68.00
汉朝与唐朝,是中华历*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汉朝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唐朝的国号,成为了异域之人称呼华夏儿女的代号。 重现汉唐雄风,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模版,也是目标。 《蔡东藩少年中华史》汉唐篇三册,讲述了从西汉到唐朝的千年历史,这一千年,是华族民族飞速崛起的伟大时代,读之让人心潮振奋。从这套书中,读者可以领略: 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 汉有武帝盛世,唐有开元盛世; 汉有光武中兴,唐有元和中兴; 汉有吕雉当朝,唐有则天立周; 汉有昭君出塞,唐有文成和亲; 汉有飞燕善舞,唐有贵妃醉酒; 汉有文姬能诗,唐有薛涛做笺; …… 中华民族自信与豪迈的来由,华夏儿女基因中高傲与进取因何形成,你都可以从这套书中找到答案。
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
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
[英]保罗·肯尼迪
¥68.60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国人从此放弃了在欧陆疆拓土的执念,转头望向海洋,在那里,更大的机遇在等着他们。彼时,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引领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它们纷纷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和贸易站,同时始大力建设海军,以保护移民和贸易航线。 英国全面参与大航海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由于孤悬海外的地缘优势,英国可以专注于海军建设,这使得它后来居上。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军由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杂牌军转变成一支国家的常备舰队。17世纪下半叶,在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的海外贸易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增,有了支撑大规模海军建设的能力。光荣革命后,英法两个海上强国展了一个多世纪的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1815年战胜拿破仑后,英国终于完全拥有了全球海上霸权,世界“英国治下的和平”时代。 可谁也没想到,英国绝对的海上霸权仅维持了60年左右。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破其霸权的正是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扩散到了其他国家,美国、俄国、德国等新兴大国与英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英国人发明的铁路,也使得海权相对于陆权的优势始下降。19世纪末,大英帝国已经疲态尽显。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耗尽了经济和军事家底,其帝国体系也在二战后迅速瓦解。英国的海上霸权终于让位于美国的海上霸权。 大英帝国因何崛起,又因何衰落?海权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这本书中,保罗·肯尼迪教授已经始运用后来他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的研究方法,他将历史叙事与战略分析结合起来,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释。他认为,英国获得世界霸权不只依靠海权,更依靠海权与陆权的结合,不论在伊丽莎白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情况皆然。。他也更加理性地看待海权,认为20世纪后,海权的重要性已始下降,只有同时拥有陆权和海权的国家,才能成为新一代的霸权国家。 没有哪个曾经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可以永远保住霸权,日不落帝国早已日落。但回顾英国海上霸权400多年的兴衰起伏,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洞悉当前世界格局的加速演变!
49元5本 中国与欧洲文明
中国与欧洲文明
沈福伟
¥42.67
  千百年来,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形成了文明互鉴的格局,从而促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步,在世界文明史上共同谱写了光辉璀璨的篇章。著名历史学家沈福伟教授的文明史著作《中国与欧洲文明》通过梳理过去的历史,来突出欧洲之外的一个文明古国所曾起过的作用,借此阐明创造文明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而不能只是少数几个民族、国家。
49元5本 历史的风景:重返历史上28个关键瞬间
历史的风景:重返历史上28个关键瞬间
黄西蒙
¥14.00
众说纷纭的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细节与转折,但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书选取了历史上28个重要的瞬间,以历史散文和文化评论的笔法来书写深藏其中的内涵。在这些历史现场里,有些是帝王将相试图扭转历史走向的尝试,有些是小人物在历史跌宕中的悲欢离合,有些则是在大时代里选择不愿随波逐流,*终书写了历史的另外面向。作者通过文献钩沉和新鲜视角,对这些问题的解读不仅有“同情之理解”,试图描述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之间的复杂关联,更带有个体情感的体验,为作品增添了更多可读性和辨识度。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二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二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杨巨平总主编 杨巨平等著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五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五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杨巨平总主编 杨巨平等著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三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三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杨巨平总主编 杨巨平等著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四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四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杨巨平总主编 杨巨平等著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杨巨平总主编 杨巨平等著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六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六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杨巨平总主编 杨巨平等著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49元5本 吕著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吕思勉历史著作集【中华书局出品】
吕著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吕思勉历史著作集【中华书局出品】
吕思勉著 张国刚导读
¥52.80
《吕著中国通史》原系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成为“孤岛”时期,吕思勉先生为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撰写而成,1940 年由上海明书店出版了上册,下册直到四年后才出版。上册(上编)为“中国文化史”,作者仿照古代史书的典制体,从大文化角度论述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等十八个专题;下册(下编)为中国政治史,讲述近二十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作者不仅对十八个文化专题和朝代兴衰史的主要面貌做了叙述,而且多有精彩评论。 此次新版,在文字方面订正了一些讹误,对个别生僻字词行注音及简要注释,对较长段落行分段。同时,配有图片一百七十余幅,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耕华先生审读全文,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先生撰写导读,图文导读版《吕著中国通史》是质量上乘、图文并美的通史佳作。
49元5本 清代贵州客民与地方社会变迁【中华书局出品】
清代贵州客民与地方社会变迁【中华书局出品】
袁轶峰著
¥58.80
本书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贵州客民与地方社会变迁研究》(15BZS119)的结项成果,约30万字。书稿将客民与族群、社会、国家的互动关系置于区域社会整体中加以考察,论述了清代贵州客民土著化程,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地方社会变迁。揭示了客民在土著化程中实现了地域认同,而王朝权力在地方社会不断深,完成了“大一统”的国家秩序,二者是并行不悖的。
49元5本 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百年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百年土耳其
主编 昝涛
¥19.33
在全球秩序重新调整并日趋多极化的背景之下,土耳其迎来建国百年。土耳其是较早赢得独立的非西方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当前,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求新一代青年学者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更多自觉地以中国为方法、运用全球视野研究世界、回应中国关切。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的《奥斯曼-土耳其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意在为奥斯曼-土耳其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和提倡基于原始资料行学术研究,探讨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变迁和延续,在比较历史研究的视野下,立足中国,体现中国学者的理论自觉与本位意识,推动以中文为载体的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的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回顾土耳其共和国的百年历程,它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和转型?以此为背景,奥斯曼帝国又在哪些方面呈现出作为历史镜像的意义?如何在不断变动的地缘政治和世界格局中研究和认识土耳其?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本专辑从宏观上讨论了百年土耳其的历史特征和世界史意义,更多关注到了土耳其共和国的现代化与民族主义,包括足球运动的百年发展之路、“征服伊斯坦布尔”纪念仪式的变迁、对于帝国的历史记忆和书写等重要问题,也站在百年节上回顾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涉及奥斯曼帝国历史发展的不同侧面,包括现代医学、边疆领土、身份认同以及生态环境,等等。
49元5本 八路军史(新)
八路军史(新)
岳思平
¥32.66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直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记述这支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总结和借鉴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 《八路军史》一书,最鲜明的特,是把八路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上行叙述、概括和综合。全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援等内容。
49元5本 相望长河
相望长河
陈恒礼
¥19.33
【内容简介】 古睢水在睢宁县流淌了2300余年,古黄河侵淮夺泗在这里流淌了661年,留下一条故道。根据出土文物考证,睢宁有文字记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四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睢宁人。本部作品,分别以河之初、河之语、河之灵、河之韵、河之波5卷15节,真实记述了在新时代里,这里的人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从物到人,从河流到村庄的历史巨变,用自己的行动,相望长河,相守长河,并为长河注入了一股新时代的清流。
49元5本 元朝职官制度的形成
元朝职官制度的形成
屈文军
¥29.33
官制研究一向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头戏,曾被誉为古代史研究的“四把钥匙”之一。本书以元朝官制的形成为中心,深探讨了前四汗时期官制研究中比较薄弱之处,修正了前人的一些普遍看法。本书认为,元朝的官制主要形成于三个时期:一是太祖朝,二是太宗朝,三是世祖朝。世祖朝奠定的有元一代官制是在继承延续前四汗时期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所行的适当补充和更新,世祖的“采行汉法”其实也是前四汗时期政治实践的继续和自然演变,而不是另起炉灶。前四汗时期和世祖继位后时期两个阶段间政治制度上一脉相承的一面,研究者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49元5本 江苏抗日战争史料选编
江苏抗日战争史料选编
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 编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由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在历年征集的抗战三亲史料基础上,择优辑录而成。全书共分“抗日救亡”、“正面战场”、 “日军暴行”、“敌后战场”、“反扫荡与反清乡”、“日伪统治”、“受降”等七个部分。再现了江苏各个阶层人物的抗战场景,多层面多角度反映了抗战历史画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49元5本 抗日战争时期细菌战与防疫战文献集
:日军官兵证言所见侵华细菌战暴行
抗日战争时期细菌战与防疫战文献集 :日军官兵证言所见侵华细菌战暴行
主编 张宪文;吕晶;编者 王萌;冯钰麟;张亮
¥32.66
【内容简介】 本卷向读者译介三十余位原侵华日军细菌*官兵的证言,翔实揭露抗战时期日军通过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的反人类罪行。证言中透露的暴行令人发指,如活体解剖、活人鼠疫实验、冻伤实验、细菌弹爆破试验等,反映日军细菌*的极度疯狂与残暴。本卷主体为日本七三一研究会《细菌战*》收录的官兵证言,另补充一部分近年来新发现的官兵证言,如越定男、森下清人等人的忆述等,由此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日本侵华细菌战的认识。此外,本卷卷首附有译者王萌撰写的导读,卷末附有西野留美子、近藤昭二、西里扶甬子等日本学者关于官兵证言的解说,以使读者了解细菌*官兵这一特殊军人群体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战后的命运。
49元5本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
辛萌
¥32.66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与中共革命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具有鲜明的战时性和工具性特。其不仅传授知识于根据地民众,亦改变民众的精神文化面貌,而推动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革。本书遵循“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宗旨,通过分析大量原始档案资料,从根据地社会教育的实施背景、制度安排、运行实践、人员结构等方面力图展现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的原貌。
49元5本 铁军战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诗词集
铁军战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诗词集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编
¥16.66
本书是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征集编选的一部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日军民战斗史的诗词集,收录了数百位新四军将士的代表诗作,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四军和华中抗战历史为重大题材,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捍卫人类和平的钢铁意志与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