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史稿
¥29.91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
¥19.00
本书在众多的民国读物中,跳出了相关当事人口述史的感情和利益纠葛,也不同于一般后世著述“事后诸葛”式的窠臼,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带着温情和敬意,搜集各方资料,沉着平缓地叙述复原着故国旧事。没有动人心魄的传奇,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壮,通过滴滴的小事,透过个体命运叙述的朴实无华的文字,同样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惊涛骇浪与吊诡,以及个人在大时代的无奈与坚守。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修订版)
¥15.20
清季民国之时,中国学者面临着学术嬗变的契机,非常重视对有清一代学术的总结,从而令学术史特别是清学史成为显学。在当时研究清学史的学者中,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是杰出的代表,树立了这一领域的典范,他们的主张,如对清学来源与发展阶段问题的看法、对考据学派分野的见解、褒皖抑吴的共同取向、强调考据学“科学”性的特质、视戴震为“反理学思想家”的立场等,皆对后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并规范了后人的相关研究。本书之写作,就是基于这些因素,在将章、齐、梁的清学史著述作为整体系统探讨的同时,辅之以个案研究。
通鉴胡注表微
¥19.00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第七期
¥15.20
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社科院、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学者有关江南社会史的20余篇论文。其中著名史学家樊树志教授的《“掀翻天地”的王门弟子》一文将其近来对王阳明的系列研究一步深化,唐力行教授的《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视野研究评弹与江南社会》一文则以宏观视角重新审视传统艺术与地域社会文化的关系,台湾明史学会理事长、史语所研究员王鸿泰则仍从其擅长的文化生活史角度手,在《商品·自我·身分──明清間的消費生活與流行文化》一文中阐述其对明朝社会文化的新的研究成果。苏州大学池子华教授的《还原真相:1911年红十字会“舆论风波”——张竹君与沈敦和上海“龙虎斗”探源恐慌》一文则带读者回顾一起历史事件的幕后真相,文章极具现实意义。总之,本期收的20多篇学术论文精彩纷呈,有助于读者对近代以降的江南经济、江南文化、江南社会有新的了解和认识。
欧化东渐史
¥8.80
本书旁征博引,论证了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碰撞并影响中国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宋、元朝到20世纪30年代,范围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经济、文化、科学诸领域。其中既叙述了西方在诸方面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也记录了西方与中国的正常交往,既提到了西方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恶果,也没有回避这种侵略和渗透给近代中国各方面带来的一系列有益的变化。本书以史实为主,叙述客观,脉络清晰。
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9.42
托马斯·卡莱尔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一位巨擘。在我国理论著作中,他是被批判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代表人物。在那百家齐暗,百花凋零的年代里,人们对他采取批判的态度,翻译出版他的著作不多。人们对他的生平与思想知之甚微,对其错误思想的批判也就不能深刻。为此,下面对卡莱尔的生平事迹,略作介绍与说明。
安阳
¥11.60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专名号从略。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地中海的衰落
¥7.49
金字塔帝国 公元前2560年 世界*大金字塔完工 帝国盛极一时 新月联盟 公元前2418年 乌尔城成为统治新月地带的中心 特洛伊之战 公元前1183年 希腊联军利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 布匿战争 公元前146年 迦太基城在大火中毁灭 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罗马灭亡 公元476年 久经屠戮的罗马城送走了*后一位皇帝 地中海是地球上*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声名显赫的家园和战场。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步的一种力量。 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始。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2017精装版)
¥83.99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内容简介:《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一共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的巨献”。
古代埃及史
¥20.40
《古代埃及史》是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书除导论以外,共分12章,有精美的插图和地图多幅。 本书从古埃及旧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叙述起,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止。它以文明的演为主线,叙述了古埃及人的来源和地理环境,古埃及人由城市国家发展到统一王国-大帝国并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埃及文明的起源。本书运用英、俄、日文等资料和考古发掘文献,内容丰富,是我国惟一一部完整的、详细的古埃及史专著。
世界征服者史(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37.85
本书是研究蒙古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与强盛时期的大量史实,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包括当时的中亚和波斯史;第三部分则以较大篇幅叙述了蒙哥汗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 本书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是研究蒙古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蒙古帝国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6.80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也做了查考。至于本书文笔的简洁,叙事的生动,有如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 本书后有“《圣武亲征录》记事的先后”因为这是将中文史籍介绍给西方读者,故我没有将它译出。又此书是卡韦涅主编的《世界史》中的一种,主编人在书的前面有一篇序,将此书连系到《世界史》的其他部分,其内容和本书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没有将它译出。至于格鲁塞本人,除了一篇简短的“引言”之外,没有自序,并且也没有附一个简明的参考书目,这是件憾事。本书除每页脚注之外,书末另附“注释与参考”,但此类注释仅注明原书的页数,行数,在正文中未加标明,对读者查阅很不方便,现将“注释与参考”按正文分章节,每节分编序码,在正文中以方括号标出序码,以便读者检阅。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汉译名著本)
¥11.20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八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 18世纪末的德国比起同时期的西方先国家来,仍然是个分裂、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在发展,但仍苦于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这就决定了德国中产阶级的特殊软弱性。当英国已经和法国正在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封建制度的时候,德国还只采取理论的形式。因此在论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国古典哲学时,经典作家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始的。”
罗马盛衰原因论(汉译名著)
¥9.78
本书著者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本书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于当时封建、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是有积极作用的。 书后附有孟德斯鸠的另一重要论文:《论趣味》。
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
¥4.76
托马斯·卡莱尔是十九世界英国文坛一位巨擘。在我国理论著作中,他是被批判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代表人物。在那百家齐暗,百花凋零的年代里,人们对他采取批判的态度,翻译出版他的著作不多。人们对他的生平与思想知之甚微,对其错误思想的批判也就不能深刻。 本书结集了卡莱尔在1840年所作的六次讲演,它论述了神明英雄、先知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帝王英雄等六种不同类型共11位英雄人物。这本书在欧美影响甚广,出版商争相出版。 本书的主导思想认为世界历史是伟人的历史,这无疑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它否认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策作用的客观规律,把英雄人物的作用片面夸大加以*化,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书中有他认真细致地汇集有关英雄人物的翔实珍贵资料,它既是英雄人物本身风貌的写照,又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特色。由上可见,不论是研究欧洲历史与文学,或是卡莱尔的思想本身,这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
¥28.34
《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托马斯 ·霍温在研读了各种相关文献,查考了卡特的日记、笔记、信件,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大量档案资料之后,发现了围绕图坦哈蒙墓发掘前前后后的许多矛盾之处,《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真实复原了围绕图坦哈蒙墓发掘背后的活生生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相比其他书籍而言,本书读起来跌宕起伏、引人胜,令我们耳目一新。 20世纪世界考古*为轰动、*为重大的发现便是图坦哈蒙墓的发现。图坦哈蒙是生活在距今三千余年前,古埃及第 18王朝时期的一位国王。大约在公元前 1350年前后,图坦哈蒙以十八九岁的年龄驾崩。国王的英年早逝成了古埃及历史上的不解之谜。 1922年 11月 26日深夜,在埃及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谷,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发现了国王图坦哈蒙的陵墓,从此拉了围绕该墓的各种神秘、令人兴奋且扑朔迷离的发掘故事的序幕。自从图坦哈蒙墓被发现之日以来,国王的珍宝一直在不断地激发着公众的想象力。在世界史上没有任何文物展的欢迎程度能超过“图坦哈蒙文物展”。
中世纪史学史
¥29.91
科斯敏斯基院士所著《中世纪史学史》,在苏联国内和国外都受到重视。这不只是因为它能代表一家之言,更主要的还因为它是这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开创性著作。该书所述内容从奥古斯丁起,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十九世纪后半期到十月革命这部分内容,则另有莫斯科大学古特诺娃的续纂本。书中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才有详细的论述,以前的部分没作为《中世纪史学史》的重点。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36.84
本书主要叙述经济史实,材料很丰富;对于经济理论的转变,如自由放任思想的确立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叙述;对自由资产阶级的剥削状况有所描述和揭露。本书对于我们研究英国产业革命很有参考价值。
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
¥30.40
历史事实是的,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呈现和理解会随着历史叙述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在中国传统社会,只有一个主要的历史叙述模式,即基于儒家“三纲五常”伦理观念构建的,以帝王将相为书写主体的历史叙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上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理解却鲜有分歧。但是自甲午惨败之后,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模式之权威性受到质疑,并很快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取代。 由于族群意识的影响,清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对中国传统历史叙述模式的替代是从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历史叙述模式演变成三个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国史叙述模式、种族史叙述模式、现代地方史志叙述模式。这三个模式在理论上各成体系,在清末亦皆有所实践。 甲午惨败后,原本封闭的“天朝”已经被彻底碎,每一个对国家、种族和故乡还有感情的人,都要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以回答的、但是又必须尽快回答的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又必须回答又急迫回答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之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巨大、更关键、更急迫的问题——“中国是什么”和“中国怎么办”。 以学术史的眼光来看,为回答这一问题出现的三个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对此后中国的历史叙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影响就是导致国人在对同一历史事实的理解上出现了难以弥合的分歧。在当前的中国,要合理地解决历史分歧和展妥善的书写历史,需要以此前出现的现代历史叙述模式之扬弃为基础,构建包容性更强的历史叙述模式。
繁荣的代价——富有帝国的衰落与复兴
¥42.83
帝国几何,多维度解读帝国。 《帝国几何》丛书之《沉重的皇冠》重磅上市! 繁荣的国家也会分裂,帝国的陨落是否真的不可避免? 这是知名经济学家、对冲基金经理、总统顾问托德·G.布赫霍尔茨在这本顺应时代发展、颇有见地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观。《繁荣的代价》既涉及经济史内容,又包含作者宣言,揭示了富裕国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裂痕,并阐明理由,建议把这些漏洞转变成力量源泉,变成民族复兴的基础。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强大国家是如何分裂的,布赫霍尔茨明确提出了五种强大但充满悖论色彩的分裂力量,这些力量在国家取得经济成功之后始逐渐损毁国家的和谐稳定。其中包括:日趋降低的生育率、全球化贸易、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日渐消失的职业道德和缺失的爱国主义精神。 帝国的衰败是难以避免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和欧洲能够重塑社会精神吗?答案是十分肯定的。《繁荣的代价》向读者讲述了一些昔日领袖们鼓舞人心的故事,其中包括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以坂本龙马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以及以色列前总理“铁娘子”果尔达?梅厄,他们都成功扭转了国家当时的混乱局势。现在为时不晚,我们能够克服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再次团结起来捍卫国家的和谐稳定,保卫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