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美国“猪湾行动”始末
¥29.00
本书是对美国海外隐蔽行动很失败案例——猪湾行动始末的历史梳理,本书在运用很新史料的基础上,对以中情局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一系列秘密颠覆事件进行历史缘起、事件过程和意义影响层面的分析解读,以揭露冷战时期美国在意识形态下的种种对外政策及手段,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世界简史
¥9.40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
丝绸之路的世界
¥19.99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史。作者海尔曼·约瑟夫·弗里施先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丝绸之路的地理地貌,并对沿路不同国家、文化予以展望。他记述了那些对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持续曾经以及仍然甚至在将来依然非常重要的地方和场所,从而令读者了解到丝绸之路上那些东亚、中亚以及西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借助引人注目的照片和生动鲜明的文字,令读者穿越古今,有身临其境之感。
里程碑文库 第一辑
¥179.99
大英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ZUI悠久、规模*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好学求知之人”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极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海外为西班牙共和国摇旗呐喊。它以独特的毕式元素,抽象地展现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却没有更加具体地展示那个它为之而生的具体事件与地点——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遭到纳粹德国轰炸后的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 也正因为如此,《格尔尼卡》并没有随着西班牙共和国事业的失败而被历史遗忘,反而不断被新的历史事件重新唤醒,并逐渐登上神坛,成了永恒的反战符号。在本书中,詹姆斯·艾德礼为我们深度解析了这幅旷世名作的来龙去脉、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无数现代艺术家,并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形态中被赋予了永恒的价值。 光之城: 1853年,法国国王路易·拿破仑指派塞纳河省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开启了一项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市政改造公共工程。这项改造计划——尽管其间夹杂着战争、革命、腐败和破产——不但让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一个典范,并开创了现代巴黎经久不衰的城市布局。 林荫大道、公园、广场、火车站、百货商店,以及全新的公共卫生系统,缀成了它的生命。这场历时十五年的城市革新项目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城市建设者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人性?本书作者鲁伯特·克里斯琴将带领我们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巴黎,看它如何从一个污水横流、贫民窟遍地、疾病缠绕的中世纪破旧城市,一跃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光之城”。 摩天大楼: 作为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摩天大楼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世界上第YI座使用玻璃作为外墙主体的摩天大楼,是芝加哥的瑞莱斯大厦,竣工于1895年。它开拓性的建筑结构是20世纪高层建筑的核心元素,也成为很多现代化建筑信奉的宗旨。 它是怎么出现的?其建筑过程又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和理念革新?克鲁克香克在本书中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的芝加哥,讲述了瑞莱斯大厦如何为20世纪城市建筑以及建筑工程学主流奠定了基础,还有当时的杰出人物,如路易斯·沙利文、约翰·威尔伯恩·路特和丹尼尔·H. 伯纳姆的故事,并且展望了继承瑞莱斯大厦血统的其他建筑,如1902年的纽约熨斗大厦,以及21世纪那些“自视甚高”的摩天大楼建筑,带我们走进一段段或惊人、或诡异的故事。 陶瓷: 人们掌握了生火的技能之后,偶然间发现在优质黏土上烧火,黏土会变得坚硬,这就是陶瓷的起源。当火与土相遇,陶瓷艺术就产生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器开始,人类的窑烧技术在不断失败中进步,也随着人类的足迹不断传播。 在中国,陶瓷的产生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陶到瓷,再到陶瓷并驾的发展历程,其间诞生了青瓷、白瓷、秘色瓷、三彩瓷、五彩瓷、青花瓷等独特的种类。而在西域的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地,也发展出具有异域特色的陶瓷工艺,并风靡一时。通过陆上与海上的贸易通道,中国的瓷器吸收了西域的特质,西方人也为中国陶瓷之美所折服,从此陶瓷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千年来,散落在全球各地港口、海岸的瓷片,连接成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陶瓷,是将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的里程碑。 英国皇家学会: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科学机构之一,为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牛顿、达尔文、列文虎克、玻意耳、霍金等科学巨人都曾是它的会员。靠着一代又一代杰出会员的不懈努力,历经三百多年的不断成长与变革,学会从一个由爱好者自发成立的“无形学院”,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科学*前沿的机构之一。 阿德里安·泰尼斯伍德在本书中带领我们回顾了皇家学会诞生之初面临的困境与偏见,为取得社会承认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为了推广实验科学所走过的崎岖道路。随着时间推移,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也需要反思。因此,学会的座右铭——“不人云亦云”,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警示我们不可盲信他人之言。
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日本新锐历史学家吴座勇一代表作,全面剖析催生战国时代的历史大乱,揭开中世日本的神秘面纱!)(汗青堂系列)
¥33.60
日本室町幕府末期,诸大名动员数十万兵力,以京都为战场,分东军、西军相互厮杀长达十一年之久,史称“应仁之乱”。战乱过后,贵族与寺院势力式微,室町幕府走向衰亡,社会秩序近乎瓦解,“下克上”之风日盛,地方势力崛起,日本步战国时代。应仁之乱作为时代转折,被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评价为“日本历史ZUI大的事件”。 新锐历史学家吴座勇一以兴福寺两位高僧的日记为基础,结合多种史料与学术界研究成果,从将军承嗣问题、管领家畠山氏内斗、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政争手,细致微地剖析了应仁之乱的起因,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战乱的经过与参与者之间的合纵连横,总结了战乱的后果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场催生了日本战国时代的大乱。
理想国译丛042 残酷剧场:艺术、电影与战争阴影
¥52.80
《残酷剧场》是伊恩·布鲁玛多年来在《纽约书评》发表的艺文评论和历史散文精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和种族灭绝。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邪恶的纳粹,只等着适当时机爆发。伊恩·布鲁玛则想问:究竟是什么让人类如此残暴不仁?民族?国家?信仰?理想?或只为了满足变态快感?为了追根究底,布鲁玛带领读者探索纳粹的宣传影片、德国占领下的巴黎、犹太人的命运、被盟军炸成废墟的柏林、争议不断的《安妮日记》、珍珠港事变、神风特攻队、堕落艺术、冷战下的东德、巴以冲突、战后的日本的前卫艺术等等,从电影、文学、绘画、音乐、剧场、舞蹈的表现中,重回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场以及战后重建的世界,试图找出答案。 艺术家为了回应强权的压迫与残酷的现实,在作品中揭露文明行为背后的黑暗面,直视人性中邪恶的冲动。赫尔佐格、法斯宾德、马克斯·贝克曼、乔治·格罗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大卫·鲍伊、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岛渚、村上隆、克鲁伯等,都试图探究人类处境的深渊,从中出艺术的花朵。布鲁玛从不同的人物切战争,结合对作品的分析、对历史的洞察,辅以敏锐的美学判断,提供读者一个理解人类当前处境的面向,让我们对生活中所见之美、暴力和残酷,有更深刻的体会。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畅销海外二十年,透解犹太历史,深度了解犹太民族的苦难与繁荣,入门级阅读体验,让你对犹太人的好奇不再局限于半真半假的流言传说)
¥23.80
犹太人从哪里来? 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维系强烈的社群意识? 当代犹太人为何在饱受蹂躏的历史阴影下仍然对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将他们的民族家园发展得蒸蒸日上? 全书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追溯犹太人从传说时代直到当前中东和谈的历程,既展现了决定犹太历史程的主要地理、文化、政治因素,又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犹太人,他们塑造出犹太人的性格、心态和愿景。为了使这一综述具有国际视野且合乎时宜,作者聚焦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占主导地位的犹太社群。 作者是受人尊敬的希伯来研究学者、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兼拉比。在他笔下,一个在多元文化生存环境中卓然自立的民族的事迹被娓娓道来。书中包括实用的地图、生动的图片、大事年表和补充素材,将这些资源集于一册是一项创性的工作,为对犹太人感兴趣的读者了方便之门。
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第一部讲述孟加拉湾区域历史的权威著作,全景再现南亚、东南亚500年的时代故事)
¥31.60
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核心,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高速公路,后来又成为欧洲帝国的战场,这一切都是季风和人类迁徙的结果。19世纪,在资本力量和蒸汽动力的推动下,帝国重塑了海湾的面貌,以寻求咖啡、大米和橡胶等商品。数以百万计的印度移民或被债务束缚,或被干旱刺激,满怀希望地横渡海湾讨生活。新加坡、槟榔屿等蓬勃发展的港口城市,成为那个时代*多元的社会。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政治和环境压力始侵蚀海湾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互联格局。今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使孟加拉湾的海岸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各国竞争亚洲未来的中心。 《横渡孟加拉湾》是一个关于经济整合和移民迁徙的大型故事,也是一部文化触和融合的历史。苏尼尔阿姆瑞斯首次将该区域放在世界历史的中心,整合人类和环境的历史,挖掘大量史料,以优美的文笔、抒情的柔情和细致的关注,全景再现了南亚、东南亚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展现了人类在塑造海洋环境方面的力量和局限。他对该区域历史的生动回顾和令人信服的分析,为理解和应对亚洲乃至全球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
¥45.22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是哈佛大学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全新力作,是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及其地缘政治影响的权威史学作品。浦洛基教授利用新近公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幸存者的访谈素材,详尽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套装全3册)
¥39.99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是日本著名非虚构历史作家盐野七生的重要作品,讲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以地中海为战争舞台,为了信仰、土地和贸易控制权相互对抗、*终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三场大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讲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衰老的文明被新兴崛起的文明垮的过程。君士坦丁堡地处东西方交汇处,是那个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经此一役,欧亚大陆上的璀璨明珠易主,启了时代变革的序曲。 《罗得岛攻防战》讲述15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圣约翰骑士团在地中海的据、抗异教徒的前沿阵地罗得岛的过程,记录了走向消亡的欧洲骑士阶级*后的荣光,面对土耳其大军,一个行将没落的宗教团体英勇奋战,在历史上留下壮美的一笔,虽败犹荣。 《勒班陀海战》讲述1571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与由威尼斯、西班牙和罗马教廷组成的神圣联盟联合舰队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一场大战,联合舰队大获全胜,然而胜利的果实很快就因神圣同盟的惨淡解散而灰飞烟灭。 这三场“划分天下之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是历史程中的关键奇,在血与火中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此,基督教势力日渐衰落,伊斯兰教文明逐渐掌控地中海世界,在历史舞台上启霸主的征程。
帝国落日:见证德国军队的最后时刻
¥23.99
本书作者阿尔贝特·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26名元帅之一,曾在德国军队长期服役,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过一战、二战,特别是在二战的波兰、苏联、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曾经策划、指挥许多重大战役,1945年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向盟军投降,见证了德国军事力量*后的结局。作为战败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对二战德国战略和战术得失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定军事史意义。作者身居德国高层多年,与许多政治人物、军事领导者有过密切触,对德国军事、政治生活中改变历史的事件大多有所了解,他的叙述可以增读者对许多历史瞬间的认识,同时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和立体地还原复杂的历史。从他叙述中,可以看出德国军队和纳粹政权兴起与灭亡的线索。
世界史的故事·从北宋灭亡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全二册)
¥88.80
《世界史的故事》共三辑(含6册),本书为第三辑: 第5册(11世纪—13世纪) 宗教矛盾zui终触发了十字军东征,东方和西方的激烈对抗导致两败俱伤;与此同时,西方人从东方收藏的典籍中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智慧,文艺复兴曙光初现。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衰落,蒙古人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 第6册(14世纪—15世纪) 欧洲的饥荒、瘟疫和战乱连绵不断,皇帝和教皇大权旁落。宋朝zui终被蒙古帝国灭亡,帖木儿统治了中亚的广大土地,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毁灭。在旧世界的动荡和毁灭中,新世界即将诞生。
希腊史:详注修订本
¥50.00
《希腊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所著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公元前411年秋至公元前362年夏近半个世纪的希腊历史。前两卷是对修昔底德的未竟之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写,后五卷则继续叙述了反斯巴达联盟的成立、科林斯战争、底比斯的崛起、“大王和平敕令”、曼丁尼亚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全书内容反映了希腊世界从“有序”到“无序”的局势演变,以及城邦制度危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希腊史》是色诺芬篇幅长、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他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因为这本书,色诺芬得以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为古代希腊三大历史学家。
巴拉聚克——历史时光中的法国小镇
¥28.00
法国史专家约翰•梅里曼依据翔实的档案资料,通过对法国巴拉聚克小镇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细致微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乡村小镇的一幅幅历史图景,乃至一草一木,如数家珍般地解说它的过去:这个耸立于法国东南阿尔代什河岸的小镇,有地中海式的气候,但人们的生活艰辛,文化落后,观念保守。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两次世界大战,虽对这个偏僻的小镇有所波及,但未能撞居民们的思想心扉,人们的生活依然故我,沉浸在争学校、争教堂、争乡村议会、争生活的煎熬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法国乡村小镇从中世纪到当代社会的生动而具体的历史变迁。
崛起与毁灭:纳粹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回忆录
¥26.99
本书译自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的自传《我的一生》,雷德尔在其中回顾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国家战略的制定与海军的全面建设,阐释了德国海军与国家、纳粹党及陆军的相互关系,在历次战略战役中德国海军所能起到的作用,叙述了他与希特勒*终决裂的原因,反思了作为个人及海军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角色及作用。本书可作为海军、历史研究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世界史、军事史爱好者的兴趣读物。
海上丝绸之路(一部海洋视角的亚洲史,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汗青堂系列)
¥24.43
15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1405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本书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
工业革命:1760-1830
¥15.99
本书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用精炼的文字编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整个历史,通过对纺纱织布、挖煤炼铁、技术创新、资本运转、童工生活等场景的精心刻画,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资本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阿什顿也明确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作者在考察和叙述工业革命的同时,意识到经济过程的特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应该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是*后一个阶段。这些都为我们多角度长时段的认识工业革命提供了借鉴和视角。
重新发现欧洲:法兰西何以成为法兰西
¥23.99
我们要想了解今天的法国,就必须理解其历史沿革。要想了解法国人对共和制的担忧,就得回溯法国大革命;要想认识法国先的教育体系,就得寻访拿破仑;要想体会拉辛戏剧的力量,就得把握路易十四人生中的紧张与矛盾;要想明白优雅法语的发展,就得寻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地区。 法国扣人心弦的历史,在革命与王权、艺术化与世俗化之间摇摆,这并非因为它喜怒无常的性格,而是源于它在欧洲大陆身处包围的地理位置。因此,法国的身份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所决定的,从罗马帝国到拿破仑战争,再到“二战”后的英国和美国,各种各样的冲突关系塑成了今天的法兰西。
重新发现欧洲:西班牙何以成为西班牙
¥23.99
号称强国的西班牙,它一千多年都在收复失地?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极盛而衰,塞万提斯戏剧早有预言?西班牙人热情洋溢,但统治者却是权谋高手?都说西班牙交通发达,可他们一度出门只能骑驴?严酷环境与历史战争,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西班牙? 著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讲述了不为人知的西班牙历史。从古罗马浴血奋战反抗王权的边陲小国,到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帝国,再到20世纪反对独裁者的革命先锋。本书以著名历史事件对现实的交错影响为主线,从环境、人口、政治、经济、饮食生活等角度,深刻画了西班牙历史的全貌,在2500年当中自由穿梭。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昔日的海上霸主、革命摇篮和如今的艺术大国如何缔造成形。
日本在内蒙古殖民法律制度研究(精)
¥40.80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较为全面深地阐释了上世纪伪满时期日本殖民统治者如何以法律手段维系日本在东部内蒙古的统治。本书*的特是几乎利用了目前所能利用的所有公相关文献资料,从殖民立法的活动、形式、程序、特,涵盖行政、经济、刑事、司法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日本殖民法律的本质,从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驳斥日本极右势力美化侵华战争的言论,能够较好地发挥警醒世人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读懂天皇制,读懂骨子里的日本,菊与刀未说尽的真相。著名日本问题专家蒋丰、萨苏、蒋奇武联袂推荐,日本中世史专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
¥39.20
日本的天皇制,堪称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时代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皇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谜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对天皇制看不透,也理解不了。 本书梳理了与天皇和天皇制相关的70个问题,共分10章,向读者详解有关天皇和天皇制的各种谜题。前4章主要阐述与天皇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概说天皇的历史与天皇制的发展脉络;后6章则从天皇的宗教与仪式、思想、艺能与学问、日常生活、形象、家族等各个方面,解答人们对日本天皇日常生活的疑问。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学术研究成果,详解天皇的历史和日常生活,为大众读者提供重新思考天皇与天皇制的机会。想深了解日本历史文化,或是纯粹对日本天皇制感到好奇的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新的线索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