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经典与解释”第23期)
¥24.00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关于什么是*生活方式及其政治体现,理性与信仰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亚里士多德的*政制学则揭示了这场几乎为人遗忘但又无法调和的纠葛。亚里士多德否认神法声称的优越性,赞同由独立的理性引导人类生活。但亚里士多德知道,只有与神法相对抗,科学才能避免衰落为教条主义。而现代政治学可能并不晓得这一。对亚里士多德和神法来说,对正义的关注都事关根本。 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人类组织的首要形式,即家庭,是两种不同自然联系的结合。一是情欲的,男一女或生殖关系;一是主一奴关系或在现代意义上称为狭义的经济上的劳动分工。……亚里士多德认为,“野蛮人”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这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关系,这时女人就被当做奴隶。


维柯与古今之争(“经典与解释”第25期)
¥28.00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经典与解释”第5期)
¥33.00
自由教育是从庸俗中解放出来。古希腊人关于“庸俗”有一个绝妙的词:他们称之为apeirokalia,形容缺乏对美好事物的经历。自由教育将赠予我们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经历。根据事物本身的状况,我们可以期望从正确理解的人性人不得不在二者之间选择,要么选择令人愉悦的谬见带来的心灵平静,要么选择令人烦恼的真理带来的心灵平静。哲学总在盼着世界的围墙倒塌,它突破了世界的围墙,放弃了对世界的眷恋(attachmenttheworld),这种放弃*令人痛苦。另一方面,诗歌如同宗教,深深扎根于对世界的眷恋....中比从科学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帮助,从敏感和精致中比从几何学的精神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帮助。如果我没弄错,这就是为何现在的身由教育几乎等同于阅读古希腊经典。就像别人被一匹良马、一条好狗或一只灵鸟取悦那样,我自己则因好朋友们而获得更高的快乐……古代的贤人们通过将它们写进书中而遗留下来的财富,我与我的朋友们一起开启它并穿行其中,而且如果我们发现了什么好东西,我们就把它挑出来,并当作一次丰盛的收获,倘若我们因此而能相互促益的话。


美德可教吗(“经典与解释”第9期)
¥30.00
如果美德证明是知识,按照苏格拉底的著名论述,它应当可以教授;如果不是知识,则不可教授。假如我们断定,美德不是知识,却依然可教,或者,美德是知识,但根本不可教,那么,无论哪一种情况,我们便面临一个难解之谜,而非某一自明的事实,并且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做大量解释。柏拉图《普罗塔戈拉》的结论告诫我们,这是我们无法逃脱的人类困境,既是道德的亦是政治的。作者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他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


色诺芬的品味(“经典与解释”第13期)
¥28.00
本书以讨论古希腊伟大的著作家苏格拉底的两位*善于通过写作从事文教的学生之一的色诺芬的著作及其人为主题。早在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色诺芬就获得了无可争议的古希腊经典作家、思想权威的名位。本书集结的文章展示了像施特劳斯这样的大师是如何解读色诺芬,奉其为一位地地道道的苏格拉底式人物,为读者铺设了一条尽可能便捷的、理解色诺芬的路。


修昔底德的春秋笔法(“经典与解释”第17期)
¥26.00
在西方产生的为数不多的伟大史家中,修昔底德被认为是*政治性的史家、所有时代伟大的政治史家,他充分地理解并表达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同时,修昔底德是一个温文尔雅的雅典人……如果政治史学背后有某种智慧,如果有某种智慧合理地说明了政治史学,那么在修昔底德的篇章字句中有可能发现这种智慧。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他把当时希腊哲学家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典范。本书收的论著对修昔底德著作的历史学意义、其著作中的诸神以及他的文风行了深的阐释与论述。 修昔底德的著作主要致力描写一系列特殊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同时,它还要揭露政治生活永恒的或不变的品性。鉴于修昔底德称自己的著作是“千秋万世的瑰宝”:通过理解修昔底德对于其时代的政治生活的报道,所有未来的世代都可以理解他们自己时代的政治生活的真谛。


赫尔墨斯的计谋(“经典与解释”第7期)
¥33.00
本书从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古今中外哲学史上的名家对当代哲学和古典哲学的分析研究,有对古典作品的研究,对思想史的研究,还有旧文新刊上的重要论题。真实作为历史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篇幸布局与行文明晰作为手法应该通俗易懂。一个是肌体,另一个是肌体的健康。当我专注于哲学与城邦之间的张力,也就是专注于政治哲学的至高主题时,就进一步确定了这种想法。至高形式的、或海德格尔式的当代哲学与古典哲学的区别,是由当代哲学的历史特性塑造出来的,以所谓的历史意识为先决条件,因此必须了解这种意识多少有些隐私、的根源。


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经典与解释”第28期)
¥30.00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笛卡尔的精灵(“经典与解释”第30辑)
¥30.00
量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海德格尔的政治时刻(“经典与解释”第32辑)
¥32.00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格劳秀斯与国际正义(“经典与解释”第34期)
¥26.00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莎士比亚笔下的王者(“经典与解释”第21期)
¥28.00
莎士比亚的写作在英国历史中所选择的时期表明了他的兴趣所在。从 1199年理查二世流放争吵不休的赫里福伯爵和毛博瑞伯爵到1485年瑞奇蒙德伯爵在堡斯沃斯战场败理查三世,并作为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其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王朝的更迭。这些王朝更迭被莎士比亚写了他的所谓的两组四部曲申,个四部曲包括《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第二个四部曲包括《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这八个剧目展现了英格兰血腥的一个世纪:内战岁月。 莎士比亚跟马基雅维里一样,建议用对立统一的原理来解决政治的根本难题。他把自己比喻成狮子与綿羊的结合而非狮子与狐狸的结合。这反映出,他更关注的是君主的正义而非君主的辉煌,或者说,他关注的是使君主的正义成为他辉煌的根基。 莎士比亚非常认同马基雅维里的观,君主应该知道如何避免为表象所欺的重要性。灵魂的财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制约,制约那种容易被表象所欺的倾向。在地位高贵的人物身上,这一倾向非常明显,他们尤其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莎士比亚经营的就是这种灵魂的财富。


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经典与解释”第51期)
¥56.00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1期,论题为“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 “论题”栏目以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施米特等人关于地缘政治的论文为主,勾勒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地区再到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图景。其中,美国学者坦布斯《豪斯霍弗与太平洋地缘政治》一文发表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前(2002年),由此可见美国学界的地缘政治学研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旧文新刊”栏目收拉铁摩尔的文章《美国与亚洲》(1943年),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亚洲战略的延续性,同时理解我们自身的地缘战略意义。“评论”栏目《〈以美为鉴〉与中国问题》一文探究作者著书意图,出发生在美国的施特劳斯学派与剑桥学派之争与我们的关联。


基尔克果的苏格拉底(“经典与解释”第36期)
¥35.00
克里马库斯(基尔克果的假名之一)与柏拉图都发现了观念的荒谬性,并且明白观念与政治之间的经验主义一存在主义的关系。克里马库斯以一种新鲜的方式行努力,他首先并且首要地是努力将永恒真理与存在着的个体联系起来。他给读者留下的任务是:结合他对根本真理的观来思索政治哲学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在柏拉图业已失败的地方,克里马库斯是否成功了?基尔克果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一个主观性的生存思想者如何可能?”从个体始自己的思索,基尔克果便翻转了柏拉图的整个计划。


政治哲学中的摩西(“经典与解释”第14期)
¥26.00
本书主题“政治哲学中的摩西”。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问《圣经》。致力于检审摩西一生所经历的种种政治事件中的政治教益。视摩西作为政治家和审判官。其中所提出的类似问题:依法统治与好人专断。那种统治更好?都是政治理论中的古老而根本的问题。

尼伯龙人
¥75.00
《尼伯龙人》改编自中世纪德国重要的叙事文学之一《尼伯龙根之歌》,讲述了发生在勃艮第王族中的爱恨纠葛。勃艮第国王恭特,为求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求助于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克里姆希尔德公主许配给西格夫里特。然而,四个人两两成婚之后,出于误会和旁人挑拨,恭特国王害死了自己的妹婿西格夫里特,终引来公主的复仇。故事充满浓郁的悲怆色彩,体现作者对变革社会的反思,和对以悲悯、自省为核心的道德观的推崇。 《尼伯龙人》出版于1861年,1861年1月31日在魏玛首演,之后在德国各地剧院都有频繁的演出,是除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族的指环》外有影响力的以尼伯龙人神话作为题材的戏剧作品。


《周易》与中国文化
¥56.00
《周易》被誉为“六经之首”,是中国文化元的代表。它作为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贯穿于中华民族各种文化形成发展的始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长期而广泛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农、医、术、数、天文、地理、律历、文史、艺术、棋戏,还是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上了易学的烙印。在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文化行为中更是流淌着易学的精血。《周易》的三才观、整体观、象数逻辑思维方式,不仅是中国文化元的代表,同时也构成了世界文化之一元。本书作者宋会群、苗雪兰通过多个领域的研究,详细论述了《周易》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书稿分为以下七个部分:一、千古奇书——《周易》; 二、周易学简史; 三、《周易》与中国思想文化; 四、《周易》与中华民族精神; 五、《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 六、《周易》与术数文化; 七、余论。引导读者由浅入深,领略《周易》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周易》对中国文化无处不在的影响。

《左传》与中国文化
¥62.00
本书适合高中以及以上文化程度读者阅读。本书全面、客观、系统介绍了历史名著《左传》。 《左传》是讲述春秋史的文献,春秋时代是周王朝的后半段,列国众多,国际政治纷争复杂,重要的有12国。各种国际关系、矛盾错综复杂,提供给读者一个简洁、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从社会、政治、军事、思想几大板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知识体系。基本历史线索(春秋史的早期、中期、晚期)发生的大事件,政局走向、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的基本任务:社会上层再生产,从血缘选拔标准,走向个人素质标准,社会平民趋势从春秋中后期至今);形成基本政治模型(政治凌驾各种教派之上,国家政权偶像化、神圣化)、治理思想模板(民为邦本:要想保住统治权必须保证民众安定生活);奠定传统军事思想面貌、战争观(止戈为武,提出“正义之师”“仁者无敌”,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重视军备,重视军事谋略)。 本书作者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对《左传》的整理研究,兼容并蓄,提供给读者客观存在的各种解读视角、资料。

《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全十册
¥699.00
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以“一带一路”所经行且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古文明文献为对象,蒐集了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并对之进行译注、研究,以中国人的视角审视世界文明的源头,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教授有关这个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重要成果。 丛书覆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古代文明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共分七卷十册。内容包括《古代希腊文明文献萃编》《古代埃及文明文献萃编(上、下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献萃编》《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古代罗马文明文献萃编》《古代中国文明文献萃编(上、下册)》和《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古代历史,触摸古代文明。


盛世的崩塌: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
¥22.99
大唐王朝从盛世到没落,只有短短八年! 安史之乱如何将唐朝拉入深渊,造成毁灭性后果?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历史节点,作者从唐朝一系列制度设计的缺陷开始讲起,对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经济危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唐朝外部军事政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追溯唐朝伟大的盛世如何一步步建立,又是如何迅速崩溃的,探究大厦将倾的历史背景下皇帝、贤相、武将、聚敛集团,以及于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的文人们的不同选择和结局。他们共同见证和造就了这一盛世,也在崩塌之时以己之力试图挽救,但都无力回天…… 本书分为《盛世》和《崩塌》两大部分,立足两唐书、《资治通鉴》原典,结合相关历史笔记、诗文等资料,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细致还原安史之乱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探寻唐帝国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19.99
盛世的缔造不在一朝一夕。汉帝国调的盛世“昭宣中兴”,始于汉景帝的文治武功;唐帝国的“元之治”,肇始于武则天的官职改革;而朱元璋的制度创新与吏治实践,奠定了明帝国的骄傲“永乐盛世”。 本书作者李晓鹏,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重新中华两千年帝制历史。制度的破旧立新、机构的创新设置、困境的有效应对,共同缔造了汉、唐、明的盛世。一代代帝王总结前朝治乱得失,创新性地探索与变革,使帝国的内政、经济、社会有序运转,传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如何在诸多古文明中脱颖而出,传承至今?帝制制度如何一步步确立,又在文明传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帝制时代的治乱得失留下了哪些治理经验?本书以全新视角,总结出与众不同的盛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