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图录
¥107.20
王结华主编的《水下考古在*国(专题陈列图录)(精)》以图录形式集中体现“水下考古在*国”专题陈列的精彩内容。“水下考古在*国”专题陈列位于宁波北仑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是*个全面反映*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与成就的专题陈列。该陈列主要分为“机构与人员”、“技术与方法”、“调查与发掘”、“保护与交流”、“规划与展望”五个部分,以实物和场景陈列为主,辅以模型、图片、多媒体、互动等展陈形式,既全面反映了我国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轨迹与现有成就,也突出体现了宁波水下考古,特别是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
¥60.00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从考古学的视角,研究了汉唐之间中国制度文化的变迁。作者先以墓葬文化因素为切入点,分地列举考古学的实证,形成证据链,阐述制度文化的变迁轨迹,再与文献文本研究相结合,形成二重证据,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石像、神庙与失落的文明:改写世界文明史的玛雅发现之旅
¥31.92
这是一个非凡而真实的,关于玛雅文明再发现的故事:继《迷失Z城》和《冰冻帝国》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探险史。 1839年,美国驻中美洲特使约翰•斯蒂芬斯与享有盛誉的英国建筑师兼绘图员弗雷德里•卡瑟伍德出发前往无人涉足的尤卡坦丛林。当时,《圣经》是历史的模板,许多人仍然相信世界文明存在不过6 000年。深丛林后,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克服了疾病、战争、自然和地形的困难,发现并且一丝不苟地记录了一个惊人文明的遗迹。这个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盛行于同一时期的美洲文明建立了媲美前两者的艺术、建筑成就和影响力,这一发现也改变了西方人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在《石像、神庙与失落的文明》这本书中,普利策奖围者威廉•卡尔森将跟随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的脚步,重游今天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墨西哥,揭秘玛雅遗址丰富的历史。卡尔森借助大量一手资料,包括斯蒂芬斯的日记、书信及卡瑟伍德的精妙插画,巧妙地讲述了两位伟大的旅行者以及他们发现玛雅的精彩故事。


艺术考古学
¥20.65
本书将在前人对艺术考古学理论和艺术考古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与其他 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的论述,同时,结合对中国古代考古出 土艺术品的研究,阐述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与哲学、政治、 宗教等的关系。


古籍修复技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
¥28.90
本书是复旦大学古籍所2013年即将始招生的古文献专业新方向"古籍保护"方向的专业教材,作者童芷珍女士已受邀兼任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十二讲)


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
¥63.90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周代氏族社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其内部融合与外部分界,第三部分为东周时期的变革与重组。每一部分各有三章,独立成篇,但又互相关联。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其前后分别置导论和结语,以起到提纲挈领、总揽全书的作用。全书共有500余页,附有地图20幅、表格32张和图版98幅,还有近千余篇中、英、日文参考文献。《宗子维城》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看待中国青铜时代的考古材料,观新颖,视角独特,论证有力,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可谓近年来关于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集中体现了如何以日新月异的考古资料为证据,从社会人类学的观来阐述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过程这一重要的历史命题。


考古印史(精)
¥69.30
玺印的制作与使用,是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寥寥数字,携带者种种的历史痕迹。宋代至清代,金石学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代考古学兴起以后,古玺印成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的重要门类,同时也为认识中国古代印章提供了“显微镜”,为研究古玺印启了新的大门。 《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泥封拓本、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实证与寻根:西北艺术文物考察(1940-1944)(精)
¥58.8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建了由王子云担任团长的艺术文物考察团,对西北等地区(陕西、甘肃、青海、河南)行了民间艺术文物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系统整理和研究了40年代西北地区被传统绘画史学所忽视的无名艺术文物,本次西北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分四大门类:雕塑、建筑、绘画、民间风俗,工作项目主要从两条主线出发,即:寻找“艺术史的田野”和寻找“艺术的田野”。组织本次西北考察对无名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且后续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直影响了王子云后半生的学术取向和研究特色。本书即为对这一考察活动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第二辑)
¥26.00
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女性主义考古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女性主义考古学的发展,又出现女性主义考古学与性别考古学的分离。西方性别考古学成果斐然,相关论文相继发表,注重从多种角度解读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从宏观的社会生活层面,也从微观层面解读考古材料,从而推动了身份考古学、原住民考古学以及环境考古学等诸多考古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性别考古学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是简单地解读考古材料,得出男女地位或分工不同的浅层次结论。近年来受西方性别考古学的影响,开始逐渐重视深层次的研究,并且不断地发展与改进,来更好地适应中国性别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中国考古学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资治通鉴》故事
¥14.50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帮助治理国家,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原著卷帙浩繁,所涉及的年代久远,人物众多,青少年想直接阅读原著,并非易事,所以编者从原著中选取了一些较为著 名的人物,采取正确的历史观,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原著所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战国秦汉考古
¥34.00
这是一本断代考古学教材,适合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使用,全书介绍了战国秦汉考古的范畴、主要文化类型,涉及的基本知识,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及战国秦汉考古的重要发掘报考与研究,对于学生和有研究兴趣的读者具有重要引导价值。


宜兴古代紫砂器全形拓(精)
¥216.00
这是陈圣泓教授继《千载一时:时大彬汉方壶拓本题咏册考》之后又一部有关古代紫砂器研究的力作。其中包括《砂器墨拓》《虚斋名陶图录》(上、下)和《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三种宜兴古代紫砂器全形拓文献,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古砂器全形拓的历史,弥补了紫砂文化史上的一段缺失,对于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抢救”意义。


与古人对话
¥29.98
《与古人对话》是我国知名考古学家黄大路老师的著作。作者凭借半生的考古经验和历史、学术知识,透过其多年参与的众多古墓挖掘研究工作,为读者呈现了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程和生活中的智慧、演变和传承,以及博物馆中不会提到的历史八卦、人物故事和丰富的史料知识。作者以“生活考古”的角度,拉近考古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透过古代墓穴中的文物传达出古人那些生活习惯、方式,有些至今仍被人们传承,但很多很多细节,是当今人们所不知其所以然的。同时,作者也以探秘的形式,为读者讲述文物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例如,喝酒为啥要行酒令?猪为啥是古人祭祀的祭品?一千八百年前祖先竟发明了胸罩?!八千前的古人就掌握了牙齿美容技术?!…… 说出古人没来得及说的话。追溯过去,也是展望未来的基础。


慈溪契约文书
¥36.00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巍巍四明山横枕于南,浩浩钱塘江东流入海,是一方依山傍海的乐土。独特的自然禀赋、丰厚的历史积淀、壮阔的创业历程,形成了慈溪鲜明的人文气韵。


禅宗北宗敦煌文献录校与研究
¥54.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订完善而成。全书对相关校本和写本搜罗殆尽,录校细致审慎,研究多有新见,是目前同类著作中资料*完备、录校*精当、研究*深入的一部,对同类敦煌文献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学术意义。


丝绸之路出土各族契约文献研究论集(精)
¥168.00
武汉大学出土文献与传统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靠前各民族契约研究方面的有名专家学者,于2014年申报并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出土各族契约文献整理及其与汉文契约的比较研究”(14ZDB030),合作对一些民族语种契约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开展了对各民族契约文献的多方位研究,2015年10月,在吐鲁番市举办了“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靠前学术论坛”,与会的四十多位来自靠前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佉卢文、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察合台文以及汉文契约文献作了多方位的探讨,对于契约在丝绸之路繁荣中的作用,各民族语种契约与汉文契约比较中的异同以及由异趋同的演变,不同时期丝绸之路路线的调整及其经济活动的比较,契约自身发展中的特点和规律性认识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真知卓见。现将这些学术成果汇辑成《丝绸之路各族契约文献研究论集》,以广交流。


中国铜器综述
¥94.80
本书是作者于1947年与《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同时完成的一部关联著作。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的V一英文稿本,由王睿等四人译成中文,译稿经张长寿、王世民二先生审阅。全书共分十五章,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诸多方面,如研究方法与研究简史、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铜器术语和器形分类、形制与纹饰、作伪与铸造、铭文、断代等,作了全面而深的论述,其中某些章节颇为精彩。这是中国青铜器研究史上,由于历史原因湮没甚久的一部著作,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历史遗留的证据
¥33.99
中东地区绽放了人类文明早的花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延续至今。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中东地区的历史知之甚少,的史料就是《圣经》。然而由于《圣经》的宗教属性,18、19世纪的许多学者对其中的历史记载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古代的传说。但是,随着19世纪在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的重要考古发现,人们意识到了《圣经》的历史价值,因此重新将其作为重要的考古参考,并取得了许多有意思的发现。 本书正好就是以《圣经》历史记载为主线介绍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是在一本导览手册的基础上扩编而成,没有令人头晕脑胀的考古术语,反倒是充满了生动的介绍,完全是一本写给普通游客的书。对于没有机会游览大英博物馆的读者而言,本书更是了解相关历史和考古发现的聚宝盆。每件文物都有详尽的介绍,并附有精美的图片和中英文对照,读者可以细细品味,随着图文并茂的介绍进入古代世界。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乐趣,增进知识。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19.99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国宝级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让文物说话”,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大足石刻景点解说
¥5.66
大足石刻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以其雕刻精美,规模宏大,多面广,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著称,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1961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全国重文物,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重庆市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合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的一个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与生活色彩。 肖玲在撰写《大足石刻景解说》时,综合了诸多因素,终确立以普及石刻艺术知识为出发,宣传、推广石刻旅游为目标,将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融为一体。


考古的故事
¥34.99
1922年冬天,霍华德·卡特成为第—个窥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人,他眯起眼睛,凑在他的小洞上,借着蜡烛的微光往里面看。到处都能看到金子的闪光。挖掘行动的赞助人卡那封伯爵拽着卡特的衣服,连珠炮似的问道:“你看见什么了?你看见什么了?”卡特费尽力气才说出:“我看见了奇妙的东西。” 古老而美丽的事物令人颤栗,吸引着一代代人近它们、挖掘它们。 这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我们将看到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希腊帕提侬神庙里的大理石雕像,墨西哥丛林中的祭献品……这些文物将尽可能客观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过着怎样的生活、创造过怎样的文明,其中的一些文明又为何走向毁灭。 这也是一群“寻宝者”——考古学家——的传奇故事。1872年,谢里曼为寻找特洛伊,在土丘上挖伤口一般的大沟;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人亚丁带领考古队攀上马萨达陡峭的山顶,用筛子筛了约3.8万立方米的泥土来寻找文物;2010年,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因与“太空考古学家”萨拉?帕卡克凝视卫星图像,在田野中发现公元2世纪罗马“铁甲团”的兵营遗址。 书中还展示了不断化的考古技术,比如空中勘察、激光雷达、碳-14测年法,它们让更多遗址被发现,也让文物说出更多故事。作者还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回答了普通人的常见疑惑:你怎么知道在哪里挖掘?你怎么知道某件东西年代有多久?你找到的东西归你吗? 就这样,考古的故事带领我们向人类历史的上游跋涉,并为我们带来关于未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