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
吴桂兵, 著
¥60.00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从考古学的视角,研究了汉唐之间中国制度文化的变迁。作者先以墓葬文化因素为切入点,分地列举考古学的实证,形成证据链,阐述制度文化的变迁轨迹,再与文献文本研究相结合,形成二重证据,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满3件5折 石像、神庙与失落的文明:改写世界文明史的玛雅发现之旅
石像、神庙与失落的文明:改写世界文明史的玛雅发现之旅
(美)威廉·卡尔森(William Carlsen)
¥31.92
这是一个非凡而真实的,关于玛雅文明再发现的故事:继《迷失Z城》和《冰冻帝国》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探险史。 1839年,美国驻中美洲特使约翰•斯蒂芬斯与享有盛誉的英国建筑师兼绘图员弗雷德里•卡瑟伍德出发前往无人涉足的尤卡坦丛林。当时,《圣经》是历史的模板,许多人仍然相信世界文明存在不过6 000年。深丛林后,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克服了疾病、战争、自然和地形的困难,发现并且一丝不苟地记录了一个惊人文明的遗迹。这个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盛行于同一时期的美洲文明建立了媲美前两者的艺术、建筑成就和影响力,这一发现也改变了西方人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在《石像、神庙与失落的文明》这本书中,普利策奖围者威廉•卡尔森将跟随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的脚步,重游今天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墨西哥,揭秘玛雅遗址丰富的历史。卡尔森借助大量一手资料,包括斯蒂芬斯的日记、书信及卡瑟伍德的精妙插画,巧妙地讲述了两位伟大的旅行者以及他们发现玛雅的精彩故事。
满3件5折 斯坦因·西域游历丛书(15卷本)
斯坦因·西域游历丛书(15卷本)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方晶 译
¥330.0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
满3件5折 艺术考古学
艺术考古学
孙长初
¥20.65
本书将在前人对艺术考古学理论和艺术考古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与其他 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的论述,同时,结合对中国古代考古出 土艺术品的研究,阐述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与哲学、政治、 宗教等的关系。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2  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2 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 巫新华 秦立彦 译
¥22.0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914年4月,斯坦因对疏勒河以北的汉长城行了详细考察。绵延深罗布沙漠的汉代西部长城是连河西走廊与西域的纽带,是汉代经营西域强大武备与深厚经济文化实力的见证。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5  中亚古道与古遗址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5 中亚古道与古遗址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 巫新华 秦立彦 译
¥19.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915年9月,斯坦因再次来到喷赤河,考察瓦罕古遗址,经过舒格楠谷地、波斯—阿富汗边境,赫尔曼德盆地,重发掘了科赫伊瓦贾遗址和扎黑丹遗址。1916年2月,斯坦因从锡斯坦取道印度回到伦敦,结束了第三次中亚探险考古工作。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8  发现藏经洞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8 发现藏经洞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姜波 秦立彦 译
¥22.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因地震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后,其价值一直不为外界所知。1907 年 5 月,斯坦因利用各种手段,骗取了王道士的信任,骗走了藏经洞里 1 万多卷经书写本,500多幅绘画,230 多捆手稿。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9  穿越塔克拉玛干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9 穿越塔克拉玛干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巫新华 新华 张良仁 赵静 译
¥23.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8 年 9 月底,斯坦因带着他的助手以及满载文物的驼队,沿着玄奘曾经走过的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雪山,结束了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回到英国伦敦。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7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7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赵燕 谢仲礼 秦立彦 译
¥23.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7 年 2 月,斯坦因穿过罗布沙漠向东行,沿途考察了将塔里木盆地与疏勒河分隔来的罗布荒漠自然地理状况以及汉代长城*西段遗迹,再现中国*早通与中亚相连的楼兰道历史面貌。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3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3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肖小勇 译
¥25.0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1901 年上半年,斯坦因首次发掘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获得了大量的佉卢文、汉文、婆罗米文文书,并结合出土文物释读这些文书蕴藏的历史秘密。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4  塔里木古遗址与古道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4 塔里木古遗址与古道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 巫新华 秦立彦 译
¥19.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915年3月,斯坦因调查和发掘营盘遗址。营盘是汉代屯兵驿站,扼守丝绸之路中道,保护商旅往来。在营盘遗址,斯坦因结合考古物证,证实了轮台是汉代西域都护的治所。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3  寻访天山古遗址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3 寻访天山古遗址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 巫新华 秦立彦 译
¥22.0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914年10月,斯坦因探察高昌古国遗址,发掘吐峪沟遗址、木头沟遗址和阿斯塔那古墓葬。多彩的丝路文化,尤其是中原风格的随葬品反映了天山广大地区汉唐以来与中原文明的血脉关系。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0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0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龚国强 译
¥19.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913年7月31日,斯坦因从克什米尔起程,启了第三次中亚探险旅程。与前两次不同,斯坦因此次探险的首要目标,是对尼雅遗址、瓦石峡遗址、米兰遗址等行补充性考古发掘。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5  踏勘尼雅遗址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5 踏勘尼雅遗址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刘文锁 肖小勇 胡锦州译
¥22.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6 年 10 月,斯坦因在尼雅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古代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意外发掘到了佉卢文文书,证实了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古国,探讨了精绝古国消亡的可能与原因。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4  重返和田绿洲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4 重返和田绿洲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刘文锁 译
¥19.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6 年 8 月,斯坦因再次来到和田,寻找到了先前从未涉足的一系列古遗址,发掘和收集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于阗故址的神秘面纱被一一揭开。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2 和田绿洲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2 和田绿洲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 方晶、孙莉译
¥25.0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和田绿洲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孕育了丰富多姿的文化宗教艺术,斯坦因发掘和收集到的各式各样文物,成了古代和田绿洲发展演进的历史标本。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1  重返楼兰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11 重返楼兰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艾力江 秦立彦 译
¥22.0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914年2月,斯坦因再次来到楼兰,全面调查发掘楼兰古遗址、古墓葬。特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墓葬形制与随葬品,揭示了楼兰古代居民的生活状况与丝路文化交流多元传播的历史面貌。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1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1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方晶 译
¥18.8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1900 年 5 月,斯坦因从克什米尔出发,穿越帕米尔前往喀什噶尔,探察古道,考察遗迹,对史料中的大勃律、小勃律、羯师、羯盘陀等做了故址与历史记载考证。
满3件5折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6  路经楼兰
知新 西域游历丛书06 路经楼兰
(英)奥雷尔斯坦因 著 肖小勇 巫新华 译
¥22.40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6 年 12 月,斯坦因来到楼兰遗址,逐一调查和编号楼兰遗址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木雕、陶片、纺织品、古钱币等各种器物,结合出土的大量文书和文献考证了楼兰的兴废。
满3件5折 古籍修复技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
古籍修复技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
童芷珍 著
¥28.90
      本书是复旦大学古籍所2013年即将始招生的古文献专业新方向"古籍保护"方向的专业教材,作者童芷珍女士已受邀兼任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十二讲)
满3件5折 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
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
(美) 罗泰 著 吴长青、张莉、彭鹏译
¥63.90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周代氏族社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其内部融合与外部分界,第三部分为东周时期的变革与重组。每一部分各有三章,独立成篇,但又互相关联。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其前后分别置导论和结语,以起到提纲挈领、总揽全书的作用。全书共有500余页,附有地图20幅、表格32张和图版98幅,还有近千余篇中、英、日文参考文献。《宗子维城》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看待中国青铜时代的考古材料,观新颖,视角独特,论证有力,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可谓近年来关于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集中体现了如何以日新月异的考古资料为证据,从社会人类学的观来阐述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过程这一重要的历史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