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编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3.99
《且介亭杂文二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5年所写的杂文四十八篇,包括《隐士》《漫画而又漫画》《人生识字胡涂始》《论“人言可畏”》《再论“文人相轻”》《名人和名言》《逃名》《陀思妥夫斯基的事》《论新文字》等。
刚果之行(世界名著名译文库·纪德集)
¥5.96
《刚果之行》包含多篇游记,记述作者在刚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尔及利亚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文笔精妙,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刚果之行》写于1928年,描写了美丽迷人的非洲风光:浩瀚的大河,浓密的林莽,鲜艳的花卉,以及各种令人惊异的自然奇观。那里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触目惊心,黑人的悲惨遭遇记录在他的笔下。对于作家本人,刚果之行促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6.99
本书所录诗歌是勃朗宁夫人与勃朗宁相爱之后到结婚之前写下的,表达了勃朗宁夫人拥有爱情之后的欢喜、激动、担心等种种情绪,爱的纯粹与热烈曾经感染了无数读者。勃朗宁读过之后,欣喜地称之为莎士比亚以来 美的十四行诗。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2.99
微寒刺骨的初冬晚上,若在清冷同中世似的故乡小市镇中,吃了 晚饭,于未敲二更之先,便与家中的老幼上了楼,将你的身体躺入温 暖的被里,呆呆的隔着帐子,注视着你的低小的木桌上的灯光,你必 要因听了窗外冷清的街上过路人的歌音和足声而泪落。你因了这灰 暗的街上的行人,必要追想到你孩提时候的景象上去。这微寒静寂的 晚间的空气,这幽闲落寞的夜行者的哀歌,与你儿童时代所经历的一 样,但是睡在楼上薄棉被里,听这哀歌的人的变化却如何了?一想到 这里谁能不生起伤感的情来呢?———但是我的此言,是为像我一样 的无能力的将近中年的人而说的———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2.99
本书收录了许地山散文创作的精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人生逆袭智慧书(套装全3册)
¥16.00
本书包含:《气度成就人生 曾国藩家书中的成功密码》;《领导是一门艺术 反经的管理之道》;《成功一定有方法:三十六计的智慧》。
在美好的食光里记住爱
¥9.90
这是一本有滋有味的,关于食物与生活的随笔集。童年时的一碗蛋炒饭,青春时代和他吃过的烤串儿,回家时母亲端来的鱼头汤,男闺密擅长的油爆辣子,给亲爱的人做的“美味”煲仔饭……它们的味道、颜色、形状,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随着味蕾记忆的绽放,让人念念不忘。文中对美食的精彩描绘,勾起口腹之欲,一段段故事和种种体验感受,更是一场心灵的饕餮盛宴。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将来不负
¥12.99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出自艺术大师李叔同之手,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他的文字是美的代表。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
谁的到来 恰逢花开
¥9.90
本书的作者精心选取了宋词中的精品之作,并从词中的用字、用典细致讲起,旁征博引,更结合了词人的生平经历阐述词作意境,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或豪放、或清丽、或幽怨,选材广泛,豪情壮志,吟花咏月,社会风情,无奇不有。
不可辜负的远方(套装全2册)
¥9.55
不可辜负的远方(套装全2册),包括了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中国篇);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世界篇)。《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世界篇》是一本以优美的文字和广阔的视角引领你体验世界各地神奇之处的休闲读物。荡漾着奇异蓝绿色湖水、其清其纯直欲逼透人心魄的英格兰湖区;美国大平原那片粗犷原始的荒野;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佛蒙特枫林;让人呼吸停滞的山脉;那如同飞腾的蛟龙一般的瀑布;那些仿佛只存在于童话故事里的梦幻城市……让你的心一次次出发,一次次体验到达的感动和神往。 《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中国篇》这些地方,有宜人的世外桃源和不可错过的大地杰作,它们是千万年来广袤土地上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奇幻;有文明的遗泽,文化与风景在漫长的岁月里融合,无论是古城小镇、园林民居,还是皇家建筑,都昭显着深厚的底蕴,引领读者放慢脚步,用充裕的时间和放松的心情慢慢体会中华大地的神奇。
比童话更能启发孩子的散文集(套装全4册)
¥19.10
比童话更能启发孩子的散文集(套装全4册)。包括了追风筝的少年;你好,野草莓;有风吹过;地球上的星星。《地球上的星星》是丛书《彩色儿童文学读本》的一种,精选了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篇章,包括《职业》《老房子三号》《童话》《丛林中的孩子》《听鱼说话》《与众不同的妈妈》等几十篇作品。在每篇作品之后又用精美、简短的文字引领小读者深度阅读,让他们在体悟作品形式之美的同时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有风吹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兼顾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多个主题,并侧重人与自然,包括一棵开花的树、别踩了这朵花、微笑着去天堂、爱,如同阳光、送你一朵金色花、手拉手的温度等十几个小节,让广大小学生在美丽的阅读中快乐长大。《你好,野草莓》是丛书《彩色儿童文学读本》的一种,精选了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篇章,包括《弟兄俩》《猫的天堂》《小麻雀》《梧桐子》《我是一条鱼》《棕色的瘦狮子》等几十篇作品。在每篇作品之后又用精美、简短的文字引领小读者深度阅读,让他们在体悟作品形式之美的同时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追风筝的少年》全书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兼顾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多个主题,并侧重理想信念,包括透明的童心、浓浓的亲情、不能说的秘密、对一朵花微笑等十几个小节,让广大小学生在美丽的阅读中快乐长大。
人生要浪费在美好的事儿上(套装全4册)
¥17.20
包括:你的人生,不必如此辛苦,拥有就是幸福,笑对人生,不抱怨的人生
新生活——胡适散文
¥2.99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其散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学价值,非常值得人们阅读。为适应当下读者的需求,本选集对我社2001年版的《胡适散文》进行了整理并重新出版。本书保留了原版对散文的分类方式,删除了一些比较艰深难读的篇目。
希望——鲁迅散文
¥2.99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有思想而又*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的学者。
匆匆——朱自清散文
¥2.00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本书收录了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2.99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期散文大多篇幅短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生活剪影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在他笔下,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跃然纸上。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收录了茅盾的经典散文力作,既有战争年代的时代感怀,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人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茅盾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2.99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将有一树好花开”(《(泪与笑)序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文艺杂话”、“随笔趣谈”、“大师小品”和“海外书话”四个部分。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2.99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散文成就更高。作为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徐志摩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他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性,使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他还在白话中加入一些欧化文句,从而形成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读之使人经久难忘。本书包括“云游心踪”“人生随感”“风雨故人”“日记书信”四个部分。
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作品)
¥11.58
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本书的主旨是为了推动心理分析的发展。它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对病人和自身的的心理分析的经验总结。本书对致力于提高我们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有所帮助。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共10册)
¥19.99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系列,以西方文化之眼 观中国社会之根 合集共10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 分集内容简介: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英文版出版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国人的体质与精神、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环境、工业、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因其视角的专业性,使其将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当时的中国所引起的变化描写得鞭辟入里,并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趣见解。其中对中国人口、环境以及禁烟等问题的讨论,极富预见性和史料价值。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根据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生动、十分口语化且极富现场性的讲述,为读者展现了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模样。作者对中国的观察之细致,分析之精妙,褒扬时的真挚、诚恳,批判时的尖刻、犀利——尤其是对中国人传统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分析批判,既切中要害,让人难为情,又丝丝入理,令人动容。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是作者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合集。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将那个时代的中国观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是这方面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颇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前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华人德龄以英文撰写的回忆录。书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口吻,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所观察到的清廷生活实情,包括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乘火车巡游的经历等。所涉人物有光绪皇帝、皇后、李莲英、袁世凯及其他官员,并提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秘闻。既有文学趣味,又有史料价值。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后宫小说与后宫影视剧,《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真实全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风云、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我们不难了解到,但具体到民间,到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就未必完全了然了。本书提供的正是手材料,有立德夫人租居中国民众之家观察到的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思想性格,有她游历各地见识到的田园风物、街巷状况以及西方生活方式渗入后中国民间的悄然变化,还有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同中国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等。在他者之眼的审视下,彼时中国予我们的感觉固然有疏离和偏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奇的方面,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是值得我们阅读和思索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 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毛姆读书随笔
¥4.56
本书是毛姆的读书心得和体会,里面有他开列的书单和他对欧美作家的评点和梳理,是一本不错的阅读指导书。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