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三辑)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三辑)
王兆鹏,尚永亮
¥22.80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是“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前期成果的结集。大约包括文学传播与接受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外文学相互传播与接受研究等四大版块。《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是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承担的“211”工程重点项目的成果。全书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这个学科自然地融合贯穿起来,精选了优秀的论文,为推进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宋代浙东文派研究
宋代浙东文派研究
李建军
¥92.60
本书全面揭开了宋代浙东文派的真貌,清晰展现了浙东文派兴起的发展历程,细致剖析了浙东文派的文章学思想及其特征。
49元5本 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
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
冯保善
¥27.60
在说话艺术的研究中,关于宋人说话的家数,始终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扰和挠头的问题,于此可谓言人人殊、聚讼纷纭、歧见丛出。诸多前辈名家如王国维、鲁迅、胡怀琛、孙楷第、谭正璧、赵景深、陈汝衡、李啸仓、严敦易、胡士莹等,在他们的有关论著中,先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发表了各自独到的意见。这一方面表明该问题的重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此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49元5本 《文心雕龙》探疑
《文心雕龙》探疑
万奇,李金秋
¥33.60
《<文心雕龙>探疑》专门针对《文心雕龙》各篇中,历来学者存有歧解的疑点,逐一辨析。注重从与相关段落、全篇主旨、写作实践的联系中,对疑点作出裁断。对阐发《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和构建中国文论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每篇后附《文心雕龙》原文,便于阅读参考。
49元5本 中国古典诗歌写作
中国古典诗歌写作
经本植
¥22.80
  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本书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和古体诗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以供习作、鉴赏和研究古典诗歌者参考。
49元5本 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
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
郭庆财
¥28.80
南宋浙东学派是盛行于乾道、淳熙年间的重要学派,包括金华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永嘉经制之学、陈亮的皇帝王霸之学三大派。治学以史学为根柢,贯通经史文章,注重历史经验和事功,与当时盛行的朱子之学存在很大分歧。《中华文史新刊: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纵向考察浙东学派的兴起和演变过程,注重学术之争对浙东学派思想活力的激发,与南宋后期文胜于学的蜕变;《中华文史新刊: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并以浙东学者的体用论思想、政治思想为基础,从学术文化角度观照南宋浙东的杂文学思想,围绕其文道观、政论文和史论文写作以及文法思想等展开论述。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9.60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本书站在现代立场来理解传统文艺,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引人深思的观点。讨论了诗歌的欣赏标准与差异化、传统对于自然与艺术的态度以及人物评论等内容。
明代词学通论
明代词学通论
张仲谋
¥66.00
《明代词学通论》是张仲谋教授在“明代词学资料汇编”的基础上,对包括词谱、词话、词选三个分支学科在内的明代词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一部力作。该著作学风严谨,文风朴实,在文献考证与理论思辨两方面均体现出较深的功力,在明代词学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对推动国内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49元5本 汉唐边塞诗研究
汉唐边塞诗研究
阎福玲
¥39.00
  本书约37万字,系在2005年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作者在深入探讨汉唐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汉唐边塞诗的苦寒、尚武、乡恋、征战、风俗等五大主题及其创作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传统课题中力求创新,颇有学术价值。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杰里·克利弗
¥21.60
本书收集了一些当代知名作家的个人写作联系。在这些备受好评、屡获大奖、成功而多产的作家们的写作生涯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神助亦或是天赋异禀?当我们为写出句话而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时,这些作家已经写出一篇又一篇佳作了!尽管这些佳作看似写来都不费吹灰之力、一挥而就,但其背后都有一个打开思路简单的秘诀:写作练习!本书中,有87位美国一流作家向您呈现其新颖有趣而又实用的练习。这些练习都是作家们极力推荐的,简单易懂,可立即使用。通过展现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和古根海姆奖等获奖者的技巧,本书鼓励那些渴望在写作方面一展风采的人们:开始写吧!
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
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
(美)詹姆斯·斯科特·贝尔(James, Scott, Bell)
¥27.00
  由詹姆斯·斯科特·贝尔所著的《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帮你制造张力,让你的读者上钩。   书中收录了让作品变得精彩的各种方法,帮你推动故事情节,让读者欲罢不能。作为一名惊悚小说作家兼写作指导,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将告诉你如何描绘场景、创造人物、开发故事曲线,让你的故事从头至尾充满冲突与悬念。   通过向成功的小说和电影学习技巧,本书帮你:1.给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配置适当的冲突。   2.通过人物的内心冲突制造悬念。   3.为故事的视角人物建立冲突。   4.平衡次要情节、闪回、背景故事,推动故事向发展。   5.在对话中使张力*化。   6.在修改的时候增进悬念。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282116:王建平$${0}
¥19.20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到达与回归之间——20世纪后半期英国移民小说家研究
到达与回归之间——20世纪后半期英国移民小说家研究
王卉
¥40.80
本书作者运用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概念结合具体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她在论述中围绕“流散”这个理论概念,并以其展延的文化内涵与核心议题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当代英国移民作家的流散状态,深入考察其“到达他乡”和“回归故国”的创作主题,较好的阐述了当代英国移民作家作品中纠结的“稍纵即逝的心态”和“永久居留的渴求”等文学意蕴。
新华阅读1302
新华阅读1302
(美)严歌苓
¥9.90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先锋人物,汇集了梁晓声、贾平凹、余秋雨、梁小民、张鸣、许开祯、纪连海、孙睿、卢庚戌、赵丽华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艺术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文渊
¥9.84
华夏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本书旨在普及国民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增加国学知识,系统地汇编了课本内外的文学常识,从上古时代的神话到先秦诸子散文,从两汉辞赋到魏晋风骨,从大唐盛世到元代戏曲、杂剧和明清小说,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在扩展阅读的同时,又可作为辅助国学学习。
49元5本 文学理论前沿(第十一辑)
文学理论前沿(第十一辑)
王宁
¥11.99
王宁主编的《文学理论前沿(第11辑)》分为“前沿理论思潮探讨”、“当代中国文论大家研究”、“海外特稿”、“大家访谈”四个栏目。书中刊发的学术论文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独特创新,讨论当今西方乃至国际学界的一些前沿理论话题,既有国内著名学者的新作,又有年轻学术新秀的博士论文精华。
晚唐骈文研究
晚唐骈文研究
翟景运
¥9.19
本书分为四个篇章,对晚唐的骈文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并将之放到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中,以骈、散两种文体的消长为线索,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厘清了这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论点颇有创新。本书以大量的史料印证骈文的兴衰,从骈文的文体出发,联系晚唐的社会历史状况审慎地加以考证研究,史料价值颇丰。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左汉林
¥21.38
唐代文学与发达的音乐文化和完善的乐府制度关系密切。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认真梳理和辨析,准确描述了詹代的乐府制度,揭示了其与唐代歌诗和诗歌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提出了诸多新见,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
沟通心灵的桥梁——世界文学史(上)
沟通心灵的桥梁——世界文学史(上)
李剑桥,竭宝峰
¥2.70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
世界文学艺术(上)
世界文学艺术(上)
邢春如
¥1.50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世界文学艺术(下)
世界文学艺术(下)
邢春如
¥1.50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